(安徽三聯(lián)學院 動漫與數(shù)字藝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來國內設計界的各個領域,一直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國際主流文化進行很好地融合和推廣。就以室內設計領域來說,近些年來出現(xiàn)了很多“新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有的以歐洲簡約風為切入點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有些以佛家禪意為設計契機與傳統(tǒng)中式風格相結合,甚至有些直接將中西元素進行混搭。不得不說這些嘗試皆是一種對中華文化的推廣和發(fā)揚。但是研究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與中式傳統(tǒng)文化銜接的元素無一例外,都不是中國本土的思想文化。就拿當下炙手可熱的“禪意新中式”設計來說,我們既然能想到將一個外來的宗教文化和我們傳統(tǒng)中式結合,為什么就不能將擁有老莊思想的“道家玄學”同中式室內設計進行融合和創(chuàng)新?
筆者在近些年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國內對這兩種文化的結合甚少有人提及,以至于在各大搜索引擎中幾乎很難找到“玄意新中式”這個名詞。作為一個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高校教師,個人希望通過系列文章的分析和總結,為在相同領域進行研究的設計師亦或學者打開一扇全新的設計之門。
道家思想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是老子根據(jù)自然和宇宙演變的規(guī)律所總結出來的一門樸實的哲學思想。與儒家文化中重視綱常倫理,主張長幼尊卑不同,道家更加重視自然和生命的本我價值,強調個人的發(fā)展和修行應該與自然保持和諧統(tǒng)一,尊崇道法自然的思想境界。如此一個中華傳統(tǒng)的生命哲學、生態(tài)價值觀,對我們建設生態(tài)文明,實現(xiàn)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一種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寶貴思想源泉[1]。
相較于佛教禪宗對我國的文化影響,道教玄學由于它的本土性使得它更能貼近中國本民族的精神訴求和審美特征。道文化影響下的裝飾空間古往今來在世俗建筑中都很少出現(xiàn),一般只出現(xiàn)在道教宮觀等宗教建筑之中。道家崇尚“樸”“真”“簡”“素”,希望通過“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來影響身邊的一草一木,并不崇尚過于奢華的居住環(huán)境。
但不顯眼并不代表沒有借鑒的價值,相反道家文化可以為現(xiàn)代室內設計注入更加深邃的文化內涵和趣味意境,使室內外設計更加貼近大眾的文化訴求,最終打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新時代室內設計風格。道家思想中所崇尚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逍遙自適等思想都可以通過一定的設計手法在室內裝飾中體現(xiàn)出來。
要談玄意就不得不談起玄學,玄學最早來自于道家文化所形成的一種哲學思想,古代文獻中記載“玄學”亦被稱之為“三玄”,是道家典籍《老子》《莊子》《周易》三書的合稱。古人多數(shù)認為玄學是一種研究幽遠玄奧問題的學說,主要體現(xiàn)在立言與行事這兩個方面,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曠達為特征??傮w來說,玄學重在表現(xiàn)“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的高深意境。
玄意的“玄”字早在《道德經》第一章中就有記載:“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币馑际侵高@世間的大道內理常給人帶來一種莊嚴感神圣的感受,這是一種玄妙的感覺,好像可以說得出口但又說不出來。
老子同樣在《道德經》第七十章中曾指出,大道之理就是哲理,哲理其實并不難懂,只是因為修為還不夠深厚,人生境界還不夠高,所以才覺得難。通過上面的解釋我們不難看出玄意其實和禪意一樣,是一種宗教哲學思想與生活藝術相結合的審美意境。這是一種高雅自然、逍遙灑脫的思想意境,它“依乎天理,順其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文化核心。
1.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認為整個宇宙萬物都是由“道”演變而來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有記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奔匆磺袕娜朔ā⒌胤?、天法、至道法,最終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性的運行規(guī)律。
通過此處的推演我們不難看出,人作為自然的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應該從宇宙規(guī)律中找到順應自然、順勢而為的思想依據(jù)。古人將道的本性比作為自然,人與自然并不是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貫通的,這就是為什么古人往往使用“巧奪天工”“渾然天成”等詞來形容一些優(yōu)美的事物。即便我們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需要去改變自然,我們也應該在順應事物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去引導它[2]。
2.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也被稱為“天人合德”或“天人感應”,老子認為,人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小的“天地”也就是一個小的道,自然是一個大的天地,即大道。一大一小兩個道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不同,既然兩者同根同源又均順乎自然,那么主張人道和天道合二為一,指導人類社會遵循天道法則去生存發(fā)展,就很容易理解了。天人合一作為我們一切活動的前提,我們在改變自然和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的時候,就應該遵照自然規(guī)律,因勢利導,在充分借用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去達到我們的最終目的。
3.返璞歸真
就道家玄學理論來說,返璞歸真其實是一個方向,一個為了讓人們最終回歸本性的歸真大道。這是圣賢為了讓人們在修行的道路上,能夠保持一個赤子本性所指明的一個方向。只有擁有一個歸真明悟的本心,才能擁有一個拒絕誘惑和雜念的寬廣心胸,才能在紛繁復雜的時代背景下專心自己的事業(yè)和理想。這種簡素的思想意境在后期道家文化的形成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成了玄意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4.虛極守靜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多次提及以靜養(yǎng)生、虛極守靜的思想境界,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紛繁者眾多,需要“致虛極,守靜篤”,找到事物自己的根源。回到根源就是一種靜,靜又是一種生命的重復。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守靜不爭”就可以理解為:人能夠擺脫外在紛繁復雜事物的影響回歸自然、回歸道,靜下心來修行入定,以本命歸復于道,最終達到明心見性的思想境界。想象一下,在當下物欲橫流、塵囂浮躁的社會中,誰不希望居住在一個能夠使人內心清凈、自然和諧的空間環(huán)境中。
古人曾用多種方式詮釋過仙道意境之美。首先,古代道教宮觀在修建選址時大多喜好將建筑隱于深山或藏于福地。在整體的空間布局上使用“道法自然”原則,充分發(fā)揮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在單體建筑上使用筑臺吊腳等手法,將殿宇嵌入山腹之內或附于崖壁之間,追求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3]。此種“洞天福地”的選址,其本身就是仙道意境的一種美的體現(xiàn)。其次,道家文化中也常將能夠伸縮自如的“通靈葫蘆”視為仙品、仙居、仙境的象征,所有的“壺天仙境”都有著相對封閉、入口隱蔽、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等空間特點。
仙道意境的營造可以讓那些對世俗生活不盡滿意的人們,轉向超越世俗的仙家世界尋找希望。將現(xiàn)實世界中的壓抑和不滿進行適當?shù)剞D移和排解,最終形成一種帶有宗教理想的美學意境。
中國古代社會無疑存在一些壓抑人性和思想解放的社會制度,而老莊思想中的逍遙避世、自由灑脫的理論,則可以對現(xiàn)實生活做出很好的延伸和補充。時至今日現(xiàn)代社會中依舊有很多羈絆和束縛,生活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都市中很多人都渴望一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無所待,以激無窮”的逍遙境界。至高的逍遙可以理解為掌握宇宙的自然規(guī)律,領會大自然的天地法則,獲得精神與物質上的絕對自由。這種自由是超越時空,物我兩忘的。
這種逍遙和灑脫應該是對環(huán)境和物的一種隨性忘我的自然之美。有人認為,與此種逍遙灑脫之美相契合的應該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擁有較低成本的“低技術”[4],而不是各種極致耀眼的高科技的。但筆者認為它應該是一種不為物欲所累的,充分體現(xiàn)個性的人格自由。不為高低技術之分,只為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活出自我的逍遙和灑脫。
老子《道德經》中提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意思就是說萬物中看似沒有比水更加柔弱的存在了,但消磨強者卻沒有比水更擅長的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就是這個道理。
古往今來,老子貴柔法水的思想觀念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人生觀和思維方式,主張潛移默化中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不爭一時之長短,這本身就是一種和諧文化之美。如果我們將它映射到設計中,也可以理解成崇尚自然曲線美的裝飾思想。
道家主張“見素抱樸”,認為“樸素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美”,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老莊思想對少私寡欲心性練養(yǎng)的重視。人之所以能夠隨性而為、順其自然,也正是因為減少了私心和物欲。真正地認清自己,才能不被浮華奢侈的外表所蒙蔽,最終坦然面對紅塵之中的各種誘惑和遭遇。
常年保持這樣一個清心寡欲的思想境界,那么隨之而形成的生活美學就一定會是一個崇尚素雅的美學思想。
新中式風格室內設計無論是融合“禪意”還是“玄意”,都是一種將傳統(tǒng)元素和現(xiàn)代風格進行調和設計的過程。這種與時俱進的設計手法,大多會將裝飾元素進行抽象化、幾何化,甚至是多元化的處理,進而形成我們所看到的新中式風格[5]。本文所提到的“玄意新中式”風格除了上面所說的共性特征之外,更加注重突顯空間設計的“玄學意境”。
玄意空間布局要想合理貼切,自然要從道家的核心思想中尋找突破口,道家文化講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對應到室內空間設計中我們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逐一體現(xiàn)。
首先,如遇到地理環(huán)境特殊或可改造空間較大的建筑,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將建筑內空間和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相結合[6]。比如我們可以將室外的水流或小溪通過相應的設計手法(做好保溫防潮)引入室內,將帶有丘陵山地的基礎地貌融入室內形成“屋中景”或將一些特殊的室內空間嵌入周邊環(huán)境形成“景關屋”。甚至可以將一些經年古樹、藤蔓直接穿過建筑的公共空間,達到與自然零距離接觸的設計效果。
其次,一些沒有特殊條件的室內空間,如商品房和各色樓房,我們也可以使用引景入室的設計手法,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小世界。房間的面積有限,我們可以將這個小空間放在走道的末端。建筑面積允許的話,我們就可以將它放在整個房屋的中心,或與一個功能空間相結合。一扇月洞門、一個三米見方的格柵空間,或一扇假窗若干奇石盆景、一面條石背景墻,最后在重點照明下點綴一棵小樹,儼然一派天地自然的藝術氛圍。
除此之外,采用“壺天仙境”的道家思想,我們可以在建筑或別墅的入口處配合影壁、屏門、假山等裝飾手法,達到欲揚先抑、曲徑通幽的藝術效果?!皦靥臁边@一道家理念(即口小肚大),在室內也可以通過“鏡中屋”“柜中門”的密室手法得以體現(xiàn)。密室的出現(xiàn)古已有之,起初主要出現(xiàn)在貴族府邸和宮殿廟宇之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選擇使用密室來滿足自己對私密空間的需求。同樣的“玄意”空間中密室的出現(xiàn)也完美地詮釋了無為避世、逍遙養(yǎng)生的文化思想。在道家文化中密室的價值和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一個儲物空間、讀書空間、洗浴空間、工作空間、臥室空間等。
無論針對哪種風格的密室,此類空間的設計都要注意入口的隱蔽性,和空間的采光通風性。一個優(yōu)秀的密室一定會在入口處精心打造,給人一種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空間感受。入口的形式可以是平開門式,也可以是旋轉門式,還可以是時下流行的軌道門式,但是無論你選擇什么形式,它都需要和周圍的空間和裝飾渾然一體。相對于普通密室對平面空間的拓展,筆者認為道家文化中的密室也可以嘗試對垂直空間的延伸和探索,畢竟“仙人好樓居”這個“事實”流傳至今。一個好的密室空間能給主人帶來很多的趣味,同時也能給外人帶來無限的遐想。
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暗藏密室也是道家文化中“有無相生、虛實呼應”思想的一大體現(xiàn)。未來設計界“玄意”思想和密室空間的結合,很有可能為中式室內設計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
“玄意”裝飾風格的體現(xiàn),也可以說是一種特色裝飾元素和符號的體現(xiàn)。此類元素既可以是平面裝飾,也可以是空間造型。一系列傳神入木的元素符號,也是裝飾風格找到定位獲得認可的一大捷徑。
第一,如果說有什么樣的符號能讓我們一眼就認出道家玄學的風格特征,那它一定非太極、八卦莫屬。設計中我們可以使用類比、夸張、替代等手法將乾坤八卦進行重新設計。例如,我們可以將一些背景墻、屏風、隔斷的主題裝飾和太極、八卦相聯(lián),空間形態(tài)上我們可以將一些休閑娛樂區(qū)設計成陰陽互補的造型,以突顯空間文化特色;也可以嘗試將一個洽談區(qū)設計成陰陽雙魚造型的下沉空間,太極造型的溫泉浴缸等。
除了直接展現(xiàn)裝飾元素的方式外,我們還可以將部分元素隱于空間,在特定時刻將其展示出來。例如,我們可以將八卦圓桌一分為二,平時將兩個半桌隱于圓形空間的兩邊,或嵌入墻體保持顏色和墻體一致。作為兩個靠墻桌用于裝飾,在有會客需要的時候拼合成一個大圓桌用于中式宴請。
第二,按照道家文化中“重柔”的思想特色,“玄意”中式更加適合使用曲線和圓形來打造空間意境。曲線素材的來源可以有兩個方面:一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常見的祥云圖案,將這些圖案進行組合提煉,可與隔斷屏風等家具結合,無論是使用平面形式還是浮雕形式,祥云的組合都能給人以出塵縹緲的藝術感受;二是道家焚香祈福的過程中香煙縹緲的形象,道經有云“寶香焚在金爐內,香煙繚繞達上蒼”,實際運用中可以將室內陰陽角的收口造型,頂部天花角線造型等與此裝飾元素結合在一起,打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式線條設計。
圓形的使用主要體現(xiàn)在門窗洞口的造型和裝飾上。我們可以將一些公共空間的矩形埡口替換成橢圓或是圓形,將常規(guī)的方形窗口變成各色圓形或曲線自由形,并輔以同樣造型的飄窗臺,打造出觀景休閑兩不誤的窗洞空間。門扇的選擇上也可以使用道家特色門框造型,以弱化矩形門扇的棱角感受。中式隔斷空間中常見的景窗,也可通過特色曲線的包邊和收口做到小中見大、出塵脫俗的空間效果。
第三,道家文化中對顏色的選擇也有著其獨到的見解。道家玄學崇尚黑色,認為黑色為天玄之色,即“玄色”,高于一切色彩,同時也認為“五色令人目盲”,即五彩繽紛的顏色會讓人眼花繚亂。兩者結合我們不難看出“玄意新中式”風格的設計用色相對素雅,主要以黑色、白色、孔雀藍、淺黃、淺灰等低明度色彩為主。我們在迎合設計方案的同時,可以重點體現(xiàn)玄意清新脫俗、出塵縹緲的用色體驗。
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道家思想在經濟、政治、藝術、文化等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通過對道家玄學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等核心思想的深入分析,我們從文化源泉中找出了玄意美學的四種體現(xiàn),又以新中式室內設計為切入點,在空間布局和裝飾風格兩個方面與玄意美學進行了多元化的銜接。這些初步探索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開拓大眾的視野,希望通過大家共同的研究,在不久的將來為新中式設計風格打開一個全新的藝術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