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8日文章,原題:“丁真”等商標被惡意注冊囤積“甜野男孩”丁真走紅的一個月里,截至12月13日,在中國商標網共有122件涉及“丁真”的商標注冊申請,除他所在公司申請注冊的18件外,其他申請者均為與丁真無關的個人和公司。
在中國商標申請跟風網紅、熱詞的背后,炒賣商標同樣暗流涌動。湖南一家申請“丁真”商標的公司,商標證還沒下來,便開價18.8萬元(人民幣);鄭州一家公司,也僅是剛申請了“耗子尾汁”商標,就表示可以1萬元/年的價格授權使用。相關申請還有諸如“不講武德”“五連鞭”“接化發(fā)”等。
惡意搶注商標的灰色產業(yè)鏈不斷翻新套路,正向中國新興互聯網產業(yè)、數字經濟領域蔓延,嚴重破壞商業(yè)秩序。搶注者索要授權費或脅迫高價購買商標,類似案例屢見不鮮。比如B站網紅敬漢卿的名字被一家企業(yè)搶注為商標,后者要求他停止使用該名稱,還揚言要聯系各平臺進行封號;快手用戶“劉媽媽”被山東一家公司搶注,向其索要200萬元損失費。最終,上述搶注的商標均被宣告無效。
多名知識產權專家告訴記者,(中國的)網紅、熱詞被大量搶注商標,呈現出一種病態(tài)跟風現象。轉賣、倒賣及通過惡意投訴牟利導致商標市場失序,其中不乏過度索要授權費、坑蒙拐騙,甚至敲詐勒索等問題。同時,大量爭議商標流入市場,給商業(yè)秩序帶來不利影響。商標審查部門需把好“準入關”。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近日召開會議,強調要結合商標工作聚焦主責主業(yè),進一步縮短商標審查周期,提高商標審查質量,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注冊和囤積行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