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晴晴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在護理隊伍的新生力量中,實習生占據重要地位,而實習生的核心能力能夠對護理隊伍的整理素質以及護理質量造成直接影響[1]。根據文獻報道顯示,神經內科所出現(xiàn)的護理不良事件、護患糾紛、護理差錯等風險均與其他科室相比較高,而由于護理實習生的臨床思維、技術水平及專業(yè)技能等能力相對缺乏,不能滿足近年來患者對醫(yī)療技術水平的高需求,大大降低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因此,我院對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帶教路徑教學的療效進行分析,見本文研究詳細描述。
選擇收治時間在2019年度1月~2019年度10月的神經內科實習生作為本文研究對象。
觀察組:男3例、女10例;年齡范圍18歲~24歲內,13例實習生平均年齡(21.17±1.26)歲,其中本科生3名、??粕?0名。
對照組:男1例、女12例;年齡范圍19歲~24歲內,13例實習生平均年齡(21.17±1.21)歲,其中本科生2名、??粕?1名。
二者各項資料無差異,P>0.05。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模式主要根據傳統(tǒng)教學為主,課堂上以教師作為主體、學生負責聽,教師講解完后學生負責記錄。
觀察組使用臨床護理帶教路徑教學。
入科宣教:①個人儀表:需保證衣帽整齊,禁止佩戴首飾和胸牌,并自備掛表和鋼筆。②環(huán)境介紹:主要包括配餐室、醫(yī)生值班室、庫房、治療室、病室、處置間。③勞動紀律:不無故曠工、不早退不遲到;嚴格遵守作息制度,即每日工作時間為7小時,每周休息一天半。④工作制度: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保持環(huán)境整潔、嚴格遵守科室的規(guī)則制度、更換液體時需正確和及時記錄輸液巡回單。
實習第一周:帶教老師通過選擇典型病例“腦梗死”,并帶入“該病人通過哪些護理能夠解決護理問題”,通過查找相關資料、查看病歷、詢問患者和家屬、翻閱書籍等方式對腦梗死的各項情況進行了解,比如發(fā)病機制、輔助檢查、治療、診斷、臨床表現(xiàn)、護理問題、護理措施等,在此過程中,護理實習生作為患者的責任護士,應對各項操作技能進行學習和掌握,比如口腔護理、氣道護理、霧化吸入、鼻飼、導尿等。白班護生學習內容:①熟悉病區(qū)工作環(huán)境、工作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房間布置[2]。②對護理班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程序充分熟悉。③對科室常用藥物的各項內容進行了解,比如用法用量、作用、不良反應和處理方式、注意事項等。④熟悉所負責床位患者的疾病知識,并提出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⑤學習負責床位患者可能存在的操作技能,比如導尿、吸氧、口腔護理、氣道護理、鼻飼等。連班護生學習內容:①對連班的工作職責以及工作程度進行了解。②充分熟悉治療室內各種物品、藥品的放置和常用物品。③對氣壓泵治療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肢體超聲、腦超聲內容進行了解。
實習第二周:白班護生學習內容包括:熟悉注射泵、輸液泵、監(jiān)護儀的消毒、使用和保養(yǎng);熟悉新病人的入院評估和指導、健康宣教和安全教育、出院指導;對搶救柜內的搶救器材、精麻藥品的劑量、位置和數(shù)量、藥品進行充分熟悉;對自身負責床位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并提出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連班護生學習內容:對氣壓泵治療、肢體超聲和腦超聲進行掌握,能在教師指導下操作;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有充分了解;對護理技術操作中各項無菌操作原則充分掌握。
實習第三周:白班護生學習內容包括:①對負責床位患者的疾病知識進行了解,并針對護理問題落實護理措施。②對壓瘡潛在的危險因素以及預防措施進行了解,并學習填寫壓瘡預報表和報告表。③在教師指導下對病人的觀察和護理要點進行熟悉。④熟悉電子病歷書寫危重護理記錄單、正確記錄出入量、體溫單。⑤對良肢位的擺放進行掌握。⑥熟悉常見癥狀的護理,比如癱瘓、高熱、昏迷等,并對冰毯物理降溫原理和操作進行掌握。連班護生學習內容:掌握各類標本的采集,比如痰培養(yǎng)、尿培養(yǎng)、大小便;對搶救藥物和器械的作用和注意事項進行掌握;在教師指導下能夠獨立完成靜脈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操作。
實習第四周:白班護生學習內容:①能夠運用自身所學知識進行病情觀察。②在教師指導下能夠進行危重病人的基礎護理。③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與患者和家屬融洽交談。④能夠合理運用護理程序,并學會護理病歷的書寫,能夠獨立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同時能夠充分掌握系統(tǒng)化護理內容。⑤對臨床護理管理充分熟悉。連班護生的學習內容:對各種消毒液的配制、正確處置體溫表、霧化面罩、其他各種管理、無菌物品的管理等充分了解;能夠掌握污物間和治療室的消毒隔離技術。
對比神經內科實習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核心能力評分。
調查工具:選擇中國注冊的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判定每位護士的核心能力,該量表一共包含58個條目以及7個大維度,7個維度包括:臨床護理、倫理與法律實踐、專業(yè)發(fā)展、教育與咨詢、評判性思維/科研能力、領導能力、人際關系,選擇LiKert5點計分法,其中0分表示沒有能力、1分表示有點能力、2分表示有一些能力、3分表示具有足夠能力、4分表示很有能力,得分范圍在0到232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核心能力越強,若單個維度分值較高,說明護士在該維度方面能力較好。
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分析,對于研究中各項指標,計數(shù)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兩組各項指標中存在差異,則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核心能力評分。
觀察組神經內科實習生理論成績(89.01±0.45)分、操作成績(89.21±1.66)分、核心能力評分(89.45±1.05)分。
對照組神經內科實習生理論成績(75.45±1.87)分、操作成績(70.15±1.23)分、核心能力評分(70.21±1.08)分。
觀察組神經內科實習生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核心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用于神經內科實習生教學中,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低。而通過實施臨床護理帶教路徑教學模式,該種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提倡以學生作為主體,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和學習,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并進行分組討論,教師僅負責引導和啟發(fā),從而顯著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和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使其團隊合作和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鍛煉,調動學習積極性[3]。同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暢所欲言,闡述自己的觀點,不僅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還能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充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及能力。
本次研究數(shù)據表示,觀察組神經內科實習生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核心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帶教路徑教學在神經內科實習生教學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