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肝膽病雜志》于1985年創(chuàng)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學主辦,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學術支持的醫(yī)學專業(yè)期刊。核心影響因子為1.598,在中國消化病學類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位。
雜志為中文核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第4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項目來源期刊、中國知網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tǒng)計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shù)據、《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期刊文獻數(shù)據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庫》和《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數(shù)據庫(CEPS)》等國內數(shù)據庫收錄。
雜志系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化學文摘(網絡版)》(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國際農業(yè)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美國《艾博思科數(shù)據庫》(EBSCOhost)、瑞典《期刊公開獲取指南》(DOAJ)、瑞士《健康網絡首創(chuàng)研究獲取》(HINARI)、波蘭《哥白尼索引》(IC)、世界衛(wèi)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qū)醫(yī)學索引》(WPRIM)、《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shù)據庫(中國)》(JST China)來源期刊,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網絡版)》(Ulrichsweb)收錄。
雜志以推進肝膽胰疾病臨床防治工作和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為方向,以服務廣大臨床醫(yī)生和科研工作者為己任,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反映國內外肝膽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肝膽胰領域學術交流。報道國內外肝膽胰領域先進的科研成果、臨床診療經驗、與臨床密切結合且對臨床有指導作用的基礎理論研究、新療法、新技術。刊載內容實行臨床與基礎并重,中西醫(yī)并重,內外科并重,肝膽胰并重。設述評、指南與規(guī)范、指南解讀、專家論壇、論著、病例報告、綜述、學術爭鳴、臨床病例討論、臨床經驗交流、國外期刊精品文章簡介等欄目。
1.1 文體設計 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資料可靠,數(shù)據準確,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書寫規(guī)范,重要數(shù)據須經嚴格的統(tǒng)計學處理。論著、綜述類文稿(含圖表和參考文獻)不宜超過8000字;經驗交流、病例報告類文稿不宜超過3000字;述評、專家論壇、會議紀要類文稿,視具體情況而定。全文五號字,中文用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單倍行距,圖表按順序編碼。
1.2 文題 文題力求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英文標題應與中文標題含義一致,可以省去定冠詞和不定冠詞,第一字母大寫,其余小寫(專有名詞和縮略語按規(guī)則書寫)。
1.3 作者及單位 作者署名居中列于文題下,多位作者署名之間用“,”隔開。作者單位按“單位#科室,單位所在省市(省會城市略去省名) 郵政編碼”格式書寫,如“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 肝病科,長春 130021”。多作者不同單位時,用1、2、3等序號標注于姓名右上角,單位按序排列并以“;”隔開。如果多位作者屬于同一單位中的不同下級單位,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小寫的英文字母,并在其下級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上相同的小寫英文字母。工作單位項居中置于作者姓名下行。
須給出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題名、作者姓名漢語拼音(超過3位作者的,僅列出前3位作者,后加“,et al.”)、第一作者工作單位及所在省市(省會城市略去省名)的英文名稱及郵政編碼,以及英文摘要。中外作者姓名均姓前名后,中間為空格。中國人名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如:ZHANG Ying(張穎),LYU Xiuli(呂秀麗),ZHUGE Hua(諸葛華)。
1.4 關鍵詞 論著須標引3~5個關鍵詞,關鍵詞之間應用“;”隔開。有英文摘要的論文,應標注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一律小寫(專有名詞除外),置于英文摘要下方。關鍵詞應盡量從《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表)中選用規(guī)范詞,未被詞表收錄的自由詞必要時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
1.5 中圖分類號 請根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選1~2個分類號。
1.6 摘要 論著和綜述類文章需中英文摘要。摘要是一篇獨立成章的完整短文,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分段、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論著需報道性摘要,分四段(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敘述,以500字左右為宜;綜述類文章需指示性摘要,不分段落,以300字左右為宜。
1.7 基金項目 置于文題頁下方頁腳處。示例,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
1.8 第一作者簡介及通信作者 第一作者簡介注于文題頁頁腳處,格式為:“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職務職稱,學位學歷,主要從事……研究?!蓖ㄐ抛髡邇H給出電子信箱即可,格式為“通信作者:姓名,電子信箱:……”。置于第一作者簡介下行。
1.9 參考文獻 按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加方括號以角碼標出,排列于文后。原文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參考文獻之前同時用英文著錄。同一文獻1~3名著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表示(英文文獻加“,et al”)。作者姓名一律大寫,姓前名后,姓氏要全拼,名取第一字母縮寫,省略所有縮寫點。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文后參考文獻必須標明文獻類型標識、所引用期刊的年卷期及文章的起止頁碼。示例如下:
a. 專著、論文集
[序號]主要責任者. 題名[文獻類型標識].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b. 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 題名[文獻類型標識]. 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1.10 圖表 圖表應少而精,能用文字說明的盡量不用圖表,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次序連續(xù)編碼。全文只有1幅圖(表)時,寫作圖(表)1,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圖題置于圖下方,表題置于表上方。表格采用三線表,表注的序號用阿拉伯數(shù)字加半圓括號置于被標注對象的右上角,不宜用*等其他符號。
1.11 單位 實行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以單位符號表示,可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編輯出版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一書。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shù)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應采用ng·kg-1·min-1的形式,斜線與負數(shù)冪不可混用。參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單位,當參量與其公差的單位相同時,加圓括號將數(shù)值組合,置共同的單位符號于全部數(shù)值之后,如(34.5±12.6)ng/L。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
1.12 數(shù)字 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shù)、計量數(shù)值均用阿拉伯數(shù)字。年份應寫全,如“1989年”。百分數(shù)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shù)字的百分符號不可省略,如5%~92%。附帶尺寸單位的數(shù)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3 cm×4 cm×5 cm。小數(shù)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shù)字時,每3位一組,組間空l/4個字距,如1 234.765 4,但序號、年份、頁數(shù)、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jié)。
1.13 統(tǒng)計學符號 按GB3358-82《統(tǒng)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書寫。統(tǒng)計學符號均用斜體。常用如下:(1)樣本的算術平均數(shù)用英文小寫(中位數(shù)用M);(2)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3)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4)t檢驗用英文小寫t;(5)F檢驗用英文大寫F;(6)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7)相關系數(shù)用英文小寫r;(8)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9)概率用英文大寫P(正文中的統(tǒng)計學處理,P值前應給出具體統(tǒng)計值,如t值、χ2值、q值等)。
1.14 縮略語 文題一般不用縮略語,正文中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xiàn)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己公知的縮略語亦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縮略語不得移行。
1.15 層次劃分和編排方法 層次分級一般不超過4級,各級號碼之間加一小圓點,最末尾一級序號不加小圓點,如:1,1.1,1.1.1,1.1.1.1……編號一律左頂格。一級標題自成一行,二級以下標題若無細分,則空一字距,連續(xù)編排。
2.1 作者責任 作者在投稿前,應了解和遵守國際醫(y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制訂的《向生物醫(yī)學期刊投稿的統(tǒng)一要求》(www.icmje.org),主要為撰稿要求、重復發(fā)表、利益沖突和倫理學問題等。研究計劃的方案應被相應的學院倫理組成委員會核準,須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制訂的赫爾辛基宣言 (2008 年修訂版)(http://www.wma.net/);所有研究須獲得受試人的書面同意;包括動物在內的任何實驗應符合國家或學會有關研究中使用動物的指南。
2.2 投稿方式
2.2.1 在線投稿 請登錄《臨床肝膽病雜志》官方網站(lcgdbzz.org);點擊作者投稿系統(tǒng)進行注冊(用戶名和密碼為您查詢稿件處理情況的重要信息,請牢記);進入系統(tǒng),按照投稿程序和要求填寫內容;點擊“提交”,投稿成功。作者可以在系統(tǒng)中進行稿件狀態(tài)查詢、稿件返修、與編輯部溝通等操作。通過網站投稿可縮短稿件發(fā)表周期,提高刊發(fā)論文的時效性。
2.2.2 郵箱投稿 投稿系統(tǒng)正常運行期間,原則上不接受郵箱投稿。若系統(tǒng)維護或升級期間投稿,請您將論文的word版本文件以附件的形式通過郵箱發(fā)送給編輯部,并標明第一作者的聯(lián)系電話、單位科室、詳細地址及郵編。新投稿件請在主題注明“投稿”及第一作者;修回稿件請注明“修改稿”及論文編號。
2.3 注意事項
2.3.1 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guī)定,本刊對來稿的非實質性內容有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請事先說明。仍在審閱中的稿件,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lián)系,嚴禁一稿多投,如有一稿多投行為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作者自負。對錄用稿本刊將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權使用報酬。本刊有權以印刷版、光盤版、電子期刊等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本刊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本刊被國內外多家數(shù)據庫收錄,前文已詳述,如作者不同意將全文編入上述網絡數(shù)據庫,請在投稿時說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2.3.2 本刊來稿實行同行專家評議制。本刊編委、審稿專家和市級以上基金項目的稿件免收審稿費。編輯會按照相應的來稿途徑返回修改意見,作者須按返修意見及時修改稿件,修改稿超過一個月未回復者,視作自動撤稿處理。作者若對稿件處理有不同意見,可提出復議申請,并對復議的內容作出書面說明。稿件確認刊載后作者須按通知數(shù)額付版面費,要求刊印彩圖者須另付彩圖印制工本費。稿件錄用通知發(fā)出半個月后未繳納版面費的稿件延后一期刊發(fā);一個月后未繳納版面費的稿件按自動放棄處理。論文刊登后酌致稿酬,贈當期雜志2冊。
2.3.3 論文如獲得國家、省、部、市(地)級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應注于文題頁下方頁腳處,如“××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并在審稿系統(tǒng)中上傳基金證書掃描件。審查合格后,本刊將優(yōu)先刊用。
2.3.4 本刊與“中國知網”簽訂了《學術期刊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合作協(xié)議》和《CAJ-N網絡首發(fā)學術期刊合作出版協(xié)議書》,論文網絡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時間即為論文發(fā)表時間。自數(shù)字出版之日起,即可在中國知網(CNKI)全文數(shù)據庫文檢索并下載該稿件。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期刊文獻的著作權歸作者和《臨床肝膽病雜志》編輯部所有;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期刊的元數(shù)據、網頁設計、支撐軟件著作權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所有。
2.3.5 本刊對國內外最新制訂的肝膽胰指南及其譯文實行免收版面費并優(yōu)先發(fā)表。歡迎各組織機構和作者推薦指南(含指南、共識、規(guī)范等),推薦人請先與編輯部聯(lián)系,經審核符合本刊刊載范圍的方予以刊登。國外指南譯文需要本領域學科帶頭人審校,以確保權威性和指導性。
2.3.6 不論何種原因要求撤稿,視稿件處理程度不同,分別按以下規(guī)定處理:當作者已經繳納版面費,但尚未排版,編輯部可酌情給予撤稿,并扣除部分勞務費。當論文已經排版,編輯部視拼版情況,決定是否給予撤稿,準予撤稿的將不退還版面費。如果本刊已經拼版,無法協(xié)調版面時,不予撤稿,由此而產生的一稿多處刊登的責任,由作者自己承擔。
通信地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東民主大街519號《臨床肝膽病雜志》編輯部
郵政編碼:130061
聯(lián)系電話:0431-88782542/3542
電子信箱:lcgdb@vip.163.com
官方網站:www.lcgdbzz.org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lcgdbzz
官方微信:lcgdbzz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