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托爾斯泰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獲甚微。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他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其所有。于是,農夫興奮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兒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訴他:“到該往回跑的時候了。不然,你就完了。”農夫根本聽不進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受,可是他終因累得心衰力竭,倒地而亡,最終失去了一切。
不難看出,這個故事意在告訴人們:追求好的生活處境本身沒有錯,關鍵是要適度,如果貪婪過度、欲望過多,不加克制,最終只會失去一切。因此,人要學會適可而止,懂得知足,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知足是一種良好心態(tài)。俗話說:“知足者常樂?!敝闶谷似届o、樂觀,是一切幸福和快樂的源泉;不知足讓人郁悶、浮躁,是許多苦惱、罪惡的根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難看到,一些人往往不滿足于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總是竭盡全力去追求那些得不到的東西,結果在力不從心的追求過程中忽視了眼下的快樂,讓原本輕松灑脫的心靈承擔了太多的不快和煩惱。殊不知,人生在世,名利權位都是身外之物,都如過眼煙云,面對它們,人只有學會知足,看輕看淡,才能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保持平和坦然的心態(tài),從而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現(xiàn)在的處境,用一顆進取心去開創(chuàng)美好的未來。
知足是一種人生智慧。《大學》中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薄独献印分杏衷疲骸爸悴蝗瑁共淮?,可以長久?!睆倪@個意義上來說,知足實則體現(xiàn)的是一種智慧。知足的人,不求香車寶馬,但求篷車悠然;不求錦衣玉食,但求粗茶淡飯;不求高官厚祿,但求清正廉潔;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求躬耕于田園。當然,知足并不是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亦不是鼠目寸光、胸無大志,而是源于對自己有客觀正確的判斷和定位,然后腳踏實地,積極進取,一步一步地實現(xiàn)預期目標,這樣才不會因好高騖遠、急于求成而弄得心力交瘁,給自己增添許多煩惱。
知足是一種高尚境界。《菜根譚》有云:“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景不在遠,篷窗竹屋下,風月自賒?!边@28個字把知足的境界詮釋得淋漓盡致。一個懂得知足的人必定具有大視野、大胸懷和大境界。不可否認,當今社會誘惑人的東西實在太多,要達到此種境界實屬不易。一個人只有學會了知足,才能在令人眼花繚亂的世間百態(tài)面前泰然自若,超脫紅塵的誘惑和世俗的困擾,誠心實意地去對待一人一事,豁達客觀地去面對一得一失,從而擺脫誘惑,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的同時提升為人境界,陶冶道德情操,真正享受健康快樂的人生。
老子曾說:“樂莫大于無憂,富莫大于知足。”知足最快樂,知足的人最富有,知足的人生最幸福。在人生的漫漫路途中,一個人唯有學會知足,方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更穩(wěn)和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