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琳瑯滿目的中成藥中,有一個以疏肝解郁功能最為突出的“逍遙家族”,主要有逍遙丸、加味逍遙丸、丹梔逍遙丸、紅花逍遙顆粒4兄弟。由于它們的藥物組成有區(qū)別,而且劑量各異,功用也不盡相同,在臨床應用時,應正確辨證后合理選用,切不能因為名字類似就混用或替用。
“逍遙”一詞來自莊子的名著《逍遙游》,指的就是逍遙自在,特別開心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逍遙丸的前身逍遙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該書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編制的成藥典,書中所收藥方均是從各地獻來,又經(jīng)當時的太醫(yī)局驗證有效的處方。
逍遙丸的功效是疏肝健脾、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白術、茯苓健脾祛濕;生姜降逆和中;加上少量薄荷,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熱。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郁悶不舒、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jīng)不調(diào)。
逍遙丸還有顆粒劑劑型,功效與其一致?,F(xiàn)代臨床常用該藥治療慢性肝炎、焦慮癥、更年期綜合征、多囊卵巢囊腫、乳腺增生,以及緩解肝郁脾虛所致的脫發(fā)等。
加味逍遙丸的處方源自宋代名醫(yī)薛己的《內(nèi)科摘要》。對比藥物組成可知,加味逍遙丸是在逍遙丸的基礎上增加了牡丹皮和梔子得到的;丹梔逍遙丸也是在逍遙丸基礎上增加了牡丹皮和梔子。對比兩藥的說明書,它們的功能主治大同小異。那么二者到底有何區(qū)別?
加味逍遙丸是2015版《中國藥典》收錄的品種,其藥物配伍及用量與丹梔逍遙丸相比,加味逍遙丸加大了牡丹皮和梔子的用量,因此可以看作是丹梔逍遙丸的加強版。這兩種中成藥都可用于肝郁血虛、化火生熱之證,但加味逍遙丸清熱涼血的作用更強。根據(jù)文獻記載,加味逍遙丸還可用于肝胃不和型胃炎、肝郁脾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
紅花逍遙顆粒的藥方組成,是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增加了紅花和皂角刺。紅花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的功效;皂角刺有消腫托毒及排膿的作用。因此,其功效在疏肝理氣的基礎上增加了活血作用,可用于肝氣不舒、肝郁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脹痛或伴有顏面黃褐斑。紅花逍遙顆粒也有處方和功效均與其一致的片劑、膠囊等劑型。
現(xiàn)代研究表明,該藥所含的揮發(fā)油類成分(主要來源于竹葉柴胡、當歸、白術、薄荷等)可作用于下丘腦—垂體,對雌激素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其含有的黃酮類成分(主要來源于紅花、皂角刺)也可調(diào)節(jié)雌激素,當雌激素低時,與雌激素受體結(jié)合,產(chǎn)生擬雌激素樣作用;雌激素高時,與雌激素受體競爭結(jié)合,產(chǎn)生拮抗雌激素樣作用。
上述4種中成藥在應用上需注意以下幾點:
1.由于處方組成中均含有易刺激胃腸道的藥味,均應飯后服用。
2.建議連服一般不要超過半年。
3.與其他疏肝解郁藥一樣,服藥期間要保持情緒樂觀,切忌生氣惱怒。
4.因處方中均以柴胡為主藥,其升散作用強,有陰虛或肝陽上逆等證不宜服用。
5.紅花逍遙顆粒(片、膠囊)孕婦禁用。逍遙丸(顆粒)、加味逍遙丸(片、膠囊、顆粒)、丹梔逍遙丸(膠囊、片)孕婦慎用。
(中國中醫(y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