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MTPC音才獎第三屆國際鋼琴邀請賽總決賽”在不久前落下帷幕,本次國際鋼琴邀請賽,共設置了9個特金獎,其中少年B組特金獎和青年及成人組特金獎分別由黃靈佳、陳曄涵兩位來自廈門的選手獲得,這兩位特金獎獲得者是來自同一位老師——福建廈門大學音樂系鋼琴副教授、研究生導師黃因。
黃因老師在鋼琴教育方面有著諸多既科學又落地的教學方法和思維,對于在鋼琴教育上取得的成績,源于她發(fā)自內心的投入和執(zhí)著。
作為廈門人熟知的鋼琴培訓機構“琴巢”,不僅僅是鋼琴愛好者溫馨的家,更是該地區(qū)音樂人才的搖籃。目前這所機構,鋼琴學員達到千名,從學齡前一直到大學生甚至是中老年愛好者,可謂無所不包。
相對于高校藝術教育,社會藝術教育更為復雜和繁瑣。黃因老師坦言道,教學幾十年來,其實最難的還是啟蒙教學。2009年,黃因在廈門首開鋼琴電視教學節(jié)目《小海豚鋼琴教室》,同年培訓學?!扒俪病痹谝蝗褐就篮系呐笥阎С窒逻~出了第一步;2013年,由黃因撰寫的《幼兒鋼琴入門》系列教材和琴童家長專用書《琴童媽媽100問》相繼出版,這是她給孩子們、老師和家長們的一份美好的禮物,也寄托著她對母親那輩老一代鋼琴藝術教育者的緬懷與致敬之心。
熟悉黃因的人都知道,她的母親是章培理女士,正是這位了不起的女性,親手為福建省種下了鋼琴藝術事業(yè)的種子。作為中國鋼琴教育事業(yè)奠基者之一,她把事業(yè)扎根于基層,為福建省培養(yǎng)了一批批鋼琴教育事業(yè)的接班人。黃因是她最為疼愛的女兒,她也把傳承的希望寄托在黃因身上,確切地說黃因的教育事業(yè)源于她對母親的愛與懷念。六歲登臺演出,十幾歲就成為媽媽的教學助手,耳濡目染地沉浸式的學習,都融化在黃因點點滴滴的教學之中,踩著母親的腳印一路向前,最終有了今天的教學成績,也有了她的鋼琴教學天地“琴巢”。
本次獲得青年組特金獎的陳曄涵同學就深有體會:“一開始,我自己對音樂學習、對鋼琴彈奏的理解還比較淺顯稚嫩,只能獲取到譜面最基本的信息,而且基本功也不扎實,對音樂表現力沒有概念,無法駕馭高難度的曲子。好在黃因老師及時發(fā)現了我彈奏的薄弱點,幫助我客觀地分析,制定了訓練方案,針對性地進行提升。黃因老師對基本功很重視,教給了我提升技術的方法,并不是一味地給我壓力,反而從各個方面幫我建立信心,不斷提高演奏速度和演奏力度,以及對肌肉的運用能力?!?/p>
少年B組特金獎獲得者黃靈佳不禁感慨:“五年的日日夜夜,我許下的愿望、難咽的傷痛、受到的鼓勵已經無法回憶清楚了,但我無比篤定,是黃因老師把我變成了一個更好的自己?!?這五年里,靈佳每周都在不斷重復著從南平到廈門的奔波學琴之路,地理的間隔也讓靈佳的學琴之路夾雜了許多難以言喻、印象深刻的經歷。
從教30多年來,黃因老師一直用“愛”來教學,與每一位學生和家長和諧相處。黃老師用“有溫度的教育”傳承著母親的教育精神,施展著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她一腳在高校培養(yǎng)師資,一腳在社會進行社會普教育工作。因此,她不僅深刻了解社會藝術教育市場,也能看清楚藝術普及市場的現實情況。
她說道:“說心里話,我們現在的大學生每每到臨近畢業(yè)時候,都缺乏自我的認知和工作經驗。很多學生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都是要先問家長的意見,這并不是什么好現象。這與我們的高等教育體制有關,也跟我們現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有關。我們現在的學生都是到大學四年級開始實習,而國外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就開始接觸社會,讓學生了解社會需求。所以我們的大學生畢業(yè)后,初入社會后會比較被動。學生畢業(yè)后從事社會藝術教育行業(yè),缺乏基礎鋼琴教學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比如教育學、教學心理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等知識,這就給他的就業(yè)帶來困難。所以我在2013年編寫了《幼兒鋼琴入門》共5冊的鋼琴教材,經過9年已經再版14次,今年再版時,我又在這套教材中加入了掃碼看教學視頻的內容,目的就是希望能讓更多的老師能感受到這里所蘊含的教學方法,而不是練20遍就會了?!?/p>
無論是教學還是培養(yǎng)人才,黃因始終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助學生和老師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為學生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準確找出教學重點,平時教學、訓練中才會有目的性、針對性。用恰當的方法解決不同的教學問題是最為關鍵的。別看很多學生練琴多年,其實不一定會練琴,究其原因是不得法。
在“琴巢”的每一位老師都有深刻的體會,這里的每一位老師都肩負著眾多的角色和責任,除了上好每周一次的鋼琴課,還要肩負起孩子的陪練、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橋梁。教學法以及教學要求,已經融進機構的教學管理體系中,課前課后的教學會議,每個季度、每個學期、每個學年的各種教學考核,都反應出她對教學內容的重視。黃因本人作為制度的制定者,在努力遵守著規(guī)定,所以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圍繞鋼琴展開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不斷總結教學方法,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老師。
追求完美,是藝術的核心思想,黃靈佳、陳曄晗兩位學生的獲獎并不是偶然。對于兩位幾乎是“半道出家”的學生能獲得這樣的成績,與黃因的教學有著密切關系。對話中,我深刻感受到黃因的教學法有一種化繁為簡的魔力,將龐大的鋼琴教學法,提煉成為一個個閃光的理念和方法,讓教學不再乏味。
比如她今年在《幼兒鋼琴入門》教材上加入了樂理知識時,對低年齡的小朋友,增加趣味化的樂理知識,通過繪本、游戲通關等方式來學習;再比如,練琴糾錯問題,她主張主課老師一手抓,既節(jié)省家長擔憂,而且還保證了學生練琴效率。她告訴我說:“母親當時指導我教學時說過,一周一節(jié)課,如果學生練錯了一周都白練了,上課就是改錯,再改,再錯,教學進度就會很慢,學生就是原地打轉。我慢慢認為,好的老師是不能讓學生錯的。有錯,說明在第一次教學中老師就存在教學的漏洞,灌輸了錯誤概念。所以現在我對教學的要求是要完全正確,避免錯誤?!?/p>
音樂是最好的禮物,但通常我們給孩子這份禮物的時候,忘記了蹲下身子,忘記了孩子們喜歡的口味。黃因說道:“我想跟年輕老師多說一句,老師們要蹲下來,給孩子們可視化、摸到、聞到、不要為難孩子的教學,把知識包裹糖衣,其實基本功和興趣可以兼得?!?/p>
在黃因的這段話中,我體會到她在教學上的智慧,以及她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采訪中,她總是提到母親,她說道:“媽媽告訴我,教師不但自己要有好的學習方法,還要知道如何把這種方法教授給別人?!比缃瘢S因老師也做到了,她將鋼琴學習方法悉心整理,傾心教授給了自己的學生,用一代接一代的教育傳承,啟迪照亮了學生的漫漫人生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