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曉東
編輯同志:
大家都知道,攝入糖分過多會導致肥胖,還有患糖尿病的風險。請問,果糖是從水果中提取的,用它替代蔗糖是否能避免患病風險?
讀者 童妍
童妍讀者:
果糖價格低廉,甜度比蔗糖高,用果糖做食物用量相對較小,可達到減少糖分和熱量攝入的目的,因而受到人們青睞。但果糖并非“健康糖”。近年來,國內(nèi)外研究顯示,果糖有可能促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除引發(fā)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外,長期大量攝入果糖還可能會誘發(fā)其他疾病。
比如,大量攝入果糖可誘發(fā)痛風。果糖被吸收后,進入細胞內(nèi)會被迅速磷酸化,可耗盡細胞內(nèi)磷酸鹽和三磷酸腺苷,轉化為單磷酸腺苷,最終代謝為導致痛風的罪魁禍首——尿酸,進而引發(fā)痛風。
還有,大量攝入果糖可導致肥胖。大量攝入果糖可降低胰島素和瘦素水平,增加饑餓素水平,讓人感覺怎么也吃不飽,從而促進食物攝取。另外,大量攝入果糖還會減慢靜息狀態(tài)能力代謝,更容易導致肥胖。
如何控制果糖的攝入量?
201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成人及兒童每日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當天攝取全部熱量的10%。所謂游離糖,即食品中的添加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漿、果汁中的糖。我國膳食指南也建議每天的糖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最多不超過50克。
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的食品都含有果糖,人們通常無法估算自己實際攝取了多少果糖,能做的只是盡量少吃甜品、糕點、湯水、飲料、果汁等含糖量高的食物,烹飪食物時盡量少放糖,購買食品時多看看成分表。對于特別甜的水果,如荔枝、龍眼、柿子等,也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