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
比喻不拘泥于一種方式的作法。
【釋義】
拘:局限于、拘泥于。格:風格、方式。這則成語指不受一種規(guī)格或方式局限。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清代龔自珍《已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p>
【成語故事】
清代的龔自珍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從小勤奮好學,尤其擅長寫詩,二十歲時就成為當時著名的詩人。他的詩富于想象力,語言浪漫瑰麗,充滿愛國熱情。龔自珍先后在二十七歲和二十八歲時中了舉人和進士,在清政府為官二十余年。但他嫉惡如仇,不滿官場的腐敗和黑暗,四十八歲時毅然辭官回家?;丶彝局?,龔自珍路過鎮(zhèn)江。當?shù)卣诩郎?,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們抬著各位天神進行祭拜。一個道士聽說當朝著名文豪龔自珍也在這兒,便上前請龔自珍寫篇祭文來祭祀天神。龔自珍欣然應允,揮筆寫下了《九州生氣恃風雷》一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痹姷囊馑际牵褐袊鴳敵錆M生氣,展開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F(xiàn)在世人都緘口不言,這實在是可悲?。∥曳顒裉旃稊\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不局限于常規(guī),使有用的人才降生到世間來。后來這首詩中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就精簡成“不拘一格”這則成語,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