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yī)院(462002)王玉瓊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AP患者74例(2017年1月~2019年3月),入院順序分組。常規(guī)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34~53歲,平均年齡(45.96±2.33)歲;延伸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35~55歲,平均年齡(46.11±2.42)歲。兩組基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符合AP診斷標準[1];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介紹疾病成因、體征、治療手段、預后效果;舉辦知識講座;心理疏導;飲食與用藥指導。延伸組基于常規(guī)組實施延伸護理服務:(1)建立隨訪信息記錄表。出院時,邀請患者加入AP院外護理群聊,詳細記錄年齡、性別、住院天數(shù)、出院日期、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基本資料。(2)方案實施。①結合患者身心情況、認知需求程度,利用微信語音功能一對一進行健康教育,包括胰腺解剖位置、AP發(fā)病機理、治療原則及護理重點,結合患者學習進度,由主治醫(yī)生或護士長出題,以加深患者對AP認知了解。②結合家屬反饋,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實施針對性情感疏導。利用微信文字、圖片、小視頻功能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良好生活習慣對AP恢復的重要性。定期舉辦AP知識講座,邀請專家、主治醫(yī)生、家屬參與,現(xiàn)場交流心聲,分享護理體驗與感受,發(fā)揮榜樣作用,增強患者康復自信心。提前做好家屬思想工作,強調家屬心理狀況對患者疾病轉歸與康復信心的重要性,調動家屬力量,強化患者戰(zhàn)勝疾病決心。③要求患者及家屬上傳飲食照片,嚴禁肥肉、花生、芝麻等油膩性食物或辛辣刺激性調味品,為預防AP復發(fā),告知患者及家屬需長期禁食蛋黃、雞湯或奶類等高脂肪類食物。
1.3 觀察指標 以我院自擬《AP患者治療依從性問卷調查》對兩組治療依從性進行判定,最高分100分,分為全部依從(85~100分)、基本依從(72~84分)及不依從(0~71分)3個等級。將全部依從例數(shù)、基本依從例數(shù)計入治療依從性;以我院自擬《AP患者疾病知識認知度量表》從飲食原則、疾病成因、治療配合、臨床表現(xiàn)4個維度評估干預前、干預結束后兩組疾病知識認知度,得分0~100分,得分越高,疾病知識認知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依從性 干預結束后,延伸組25例全部依從,10例基本依從,2例不依從;常規(guī)組12例全部依從,15例基本依從,10例不依從。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延伸組94.59%(35/37)高于常規(guī)組72.97%(27/37)(χ2=6.366,P=0.012)。
2.2 疾病知識認知度 干預前延伸組疾病知識認知度(42.39±5.87)分,常規(guī)組(41.77±6.28)分,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t=0.439,P=0.662);干預結束后延伸組疾病知識認知度(74.67±8.44)分,常規(guī)組(65.22±9.38)分,延伸組疾病知識認知度較常規(guī)組高(t=4.556,P<0.001)。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暴飲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fā)AP主要因素,然而由于多數(shù)患者未能正確認知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性,致使AP復發(fā)風險不斷增加,不利于預后改善[2]。因此實施合理有效護理服務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結束后,延伸組治療依從性94.59%高于常規(guī)組72.97%,且疾病知識認知度較常規(guī)組高(P<0.05)。提示延伸護理服務應用于AP患者,能顯著提高治療依從性,增強疾病知識認知度。原因在于,延伸護理服務結合患者身心狀況、認知需求程度,一對一進行健康教育,并利用考核方式,反饋學習效果,加深患者對疾病認知度,同時延伸護理服務利用微信視頻、圖片等功能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良好生活習慣對疾病轉歸的重要性,并借助講座、榜樣等形式,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此外,上傳飲食照片一定程度可規(guī)范患者飲食,加快疾病轉歸進程。
綜上可知,延伸護理服務應用于AP患者,能顯著提高治療依從性,增強疾病知識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