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熊壯,李安冬,李明月,劉鐵軍△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吉林 長春;2.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脾胃病科,吉林 長春)
劉鐵軍,1954 年生,長春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省名中醫(yī),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傳承工作室指導教師,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yī)藥科研、教學、臨床工作40余年,對肝脾胃系統(tǒng)疾病以及疑難雜癥的治療得心應手,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術思想,在運用經(jīng)典方劑治療肝癌腹水方面亦有獨到見解。現(xiàn)將導師治療肝癌腹水經(jīng)驗整理如下,并附以1 例典型醫(yī)案,以示其臨床療效。
肝癌腹水是肝癌晚期嚴重并發(fā)癥之一,患者病情往往較重,且發(fā)病因素比較復雜,因此其治療難度也較大,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方手段效果也不太明顯[1-4]。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此病屬于“臌脹”、“積聚”的范疇?!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爸T濕腫滿,皆屬于脾”,總述了濕邪易傷脾臟,脾失健運,水濕蘊生則發(fā)為腫滿,終致臌脹形成?!峨s病源流犀燭·腫脹源流》載:“鼓脹病根在脾,脾陽受傷……故而腹脹?!泵鞔_指出本病根本在于脾?!督饏T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云:“經(jīng)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庇纱?,張仲景提出了“血不利則為水”的概念,也為后代醫(yī)家靈活運用活血利水法提供了有力依據(jù)。結合上述經(jīng)文以及對臨床疾病的認識,劉教授認為肝主疏泄,司藏血,在臌脹病初期肝疏泄失職,氣機失調,亦不能促進津液的敷布及血液的循行,加之肝木克脾土,以致脾失健運,使得津液不得吸收布散,氣滯血瘀水阻,壅滯于腹,土壅木郁,脾病及肝,使肝脾同損,病情遷延反復,累及于腎,開闔失司,致使運化水濕的功能更差,最終肝脾腎均虛,血氣水合而為病。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劉師認為肝郁脾虛血瘀為肝癌腹水的基本病機[5-7],故在臨床治療中,多由此入手診治。
歷代醫(yī)家對于臌脹之治法都有各自獨到見解,醫(yī)圣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而張錫純在《醫(yī)學中衷參西錄》中亦指出:“欲治肝者,原當升脾降胃……以聽肝木自理”。因此在臌脹整個治療過程中,實脾都是重要的基礎治療法則。只有脾的生理功能恢復正常,生化有源,氣血充足,才能濡養(yǎng)肝木,此為“土旺木榮”[8]。但在治療之時,還應分清主次,明辨肝脾主從之分。劉教授認為,在臌脹病的發(fā)展過程中,脾虛則健運失職,運化失常,使得濕濁內(nèi)生,津微化生乏源,肝臟不得滋養(yǎng),肝失疏泄,調達失職,致使水停、血瘀、氣滯難以緩解。脾位于中焦,是水液代謝的樞紐,肝主疏泄,助脾以疏調水道,通利三焦,使津液水濕運化有常,故治療以健脾疏肝、活血利水為基本原則。且應注重活血而不傷正,養(yǎng)血而不留瘀[9]。
劉教授以健脾疏肝、活血利水為基本治療原則,重視培補脾胃,以助運中宮,通陽氣、布津液以散水邪,故以實脾飲合血府逐瘀湯經(jīng)典方劑為主方,合用疏肝理氣之品,同時根據(jù)癥狀加減用藥:氣虛者加黃芪,黨參;陰虛者加生地,玄參;血瘀者加莪術,三棱,山慈菇;氣滯者加延胡索,郁金,木香;腹水者加茯苓,蘆根,白茅根;黃疸者加茵陳,梔子;出血者加三七,五靈脂,仙鶴草;口苦者加龍膽草;口干者加天花粉,石斛;嘔吐者加干姜,半夏;泛酸者加瓦楞子,海螵蛸。
盧某,男,58 歲,2019 年9 月30 日初診。主訴:腹脹半年,加重10d?;颊甙肽昵俺霈F(xiàn)腹脹難以緩解,就診于某大學三甲醫(yī)院,診斷為原發(fā)性肝癌、丙肝肝硬化腹水,經(jīng)治療后,癥狀未見明顯改善,10d 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腹脹明顯加重,甚至難以平臥,遂來劉鐵軍教授工作室就診,現(xiàn)癥:腹脹,難以平臥,胸脘脹悶,乏力氣短,身重納呆,身怕冷,手足涼,脅腹刺痛,面色晦暗,頸及胸壁可見蛛絲赤縷,睡眠欠佳,尿少黃,大便不成形,日1-2次。舌瘀暗苔白膩,脈沉細澀。彩超檢查示:肝內(nèi)多發(fā)實質性結節(jié),門靜脈栓子形成,膽囊炎,腹腔積液。中醫(yī)診斷:臌脹(肝郁脾虛血瘀證);西醫(yī)診斷:原發(fā)性肝癌,丙肝肝硬化腹水。
治法:溫陽健脾、行氣疏肝、活血利水;用方:實脾飲合血府逐瘀湯加味。
處方:檳榔15g,干姜5g,木香15g,草果仁15g,厚樸20g,大棗15g,生姜10g,茯苓30g,炒白術20g,黑順片5g,柴胡15g,川芎15g,牛膝15g,甘草15g,桔梗15g,紅花15g,赤芍15g,炒桃仁10g,當歸20g,黃芪50g,白茅根30g,蘆根30g,大黃3g。處方7 劑,水煎取汁,早晚飯后分服。并配合螺內(nèi)酯片(20mg 日3 次)、呋塞米片(20mg 日2 次)口服,以增加利尿效果。建議接受抗丙肝病毒治療,并囑患者調節(jié)飲食與情志。
二診(2019 年10 月10 日):腹脹較前減輕,尿量增加,24h 尿量約1500ml,乏力仍在,余癥較前均有所減輕。舌脈同前。上方黃芪加至80g,處方10 劑,水煎取汁,早晚飯后分服。利尿劑用法同前。
三診(2019 年10 月25 日):腹脹顯著好轉,尿量較多,24h 尿量約達2000ml,乏力改善,余癥明顯減輕。舌暗苔白,脈沉細。用補中益氣活血法,以鞏固療效。補中益氣湯《內(nèi)外傷辨惑論》加味,具體藥物有:黃芪50g,黨參20g,炒白術20g,陳皮15g,升麻15g,柴胡15g,甘草10g,當歸20g,蛇舌草20g,半枝蓮20g,半邊蓮15g,虎杖15g,壁虎2 條,蜈蚣2條。處方10 劑,水煎取汁,早晚飯后分服。利尿劑減量,螺內(nèi)酯片(20mg 日2 次)、呋塞米片(20mg 日1 次)口服。
四診(2019 年11 月10 日):腹脹好轉,余癥悉除。彩超檢查示:肝內(nèi)多發(fā)實質性結節(jié),門靜脈栓子形成,膽囊炎,少量腹腔積液。繼服上方,利尿劑可逐步減量。后隨訪,腹水未復發(fā)。
該患系脾陽虛衰,肝失疏泄,氣機阻滯,水濕內(nèi)停,阻塞隧絡,瘀水互結?!督饏T要略》云“腹脹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敝我詼仃柾ㄐ狗ǎパa兼施,標本同治[10,11]。故一診給予實脾飲《濟生方》以溫陽健脾,行氣利水;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則活血化瘀,行氣疏肝;方中黃芪有益氣之功而無壅閉之憂,健脾且有利水濕的作用,為導師治療臌脹首選藥;蘆根、白茅根功專利水滲濕,是劉鐵軍教授治療腹水常用“對藥”[12];大黃是導師“下法”應用的體現(xiàn),應用少量大黃,可清除腸道毒素,疏通大腸,祛邪外出,從而切斷其腸肝循環(huán),對肝病的治療起到良好的效果[13]。二診患者腹脹改善,仍有乏力,故黃芪加量,余藥不變;三診患者腹脹顯著好轉,且乏力減輕。劉教授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治療時始終注重培補脾胃。故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腹水之根源,處方補中益氣湯以大補元氣,配合導師治療肝癌常用藥物半邊蓮,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蜈蚣,虎杖,守宮等,以破除肝臟的瘀毒留滯之邪,從而控制肝癌的進一步發(fā)展與惡化[14]。肝病患者的預后多與情志因素密切相關[15],劉師不但醫(yī)術精湛,且醫(yī)德高尚,診療過程中每每給予患者心理疏導[16],從語言上使患者增強信心,對疾病的轉歸起著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