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伊川縣婦幼保健院(471300)張淑霞
高危妊娠初產婦缺乏相關經(jīng)驗,導致產婦緊張焦慮,影響分娩效果。研究表明,于治療期間配合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能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調動產婦主觀能動性并樹立信心[1]。本研究選取我院95例高危妊娠初產婦,旨在探討精細化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高危妊娠初產婦95例,按入院時間分為兩組,對照組47例,觀察組48例。觀察組年齡23~40歲,平均(31.56±3.89)歲,孕齡34~38周,平均(36.65±0.62)周,孕次1~3次,平均(1.98±0.41)次;對照組年齡24~41歲,平均(32.96±3.78)歲,孕齡34~39周,平均(36.59±0.81)周,孕次1~3次,平均(2.06±0.42)次。本研究符合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兩組基本資料均衡可比(P>0.05)。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完善分娩前檢查項目,指導飲食,告知有關分娩知識及分娩時放松技巧,指導飲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精細化護理干預聯(lián)合心理護理:(1)精細化護理:①產前健康教育:產婦入院時詳細講解病房及產房環(huán)境,宣傳高危妊娠相關知識,提高孕婦認知。②飲食、運動指導: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制定個性化食譜,另外可適量運動,增強體質,利于分娩[2]。(2)心理護理:加強交流溝通,把握心理特點,傾聽主訴,評估負面情緒出現(xiàn)原因,給予心理針對性疏導;或講解成功病例,幫助產婦樹立自信,提高護理及醫(yī)療依從性;產婦分娩后,保證其心情保持平和,講授產后恢復及育兒經(jīng)驗[3]。
1.3 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評估兩組焦慮狀態(tài),總分100分,53分以上為焦慮。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滿意為81~100分;基本滿意為70~80分;不滿意為<70分。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A.評分 護理前觀察組、對照組S.S 評分為(6 2.3 6±6.8 9)分、(61.98±6.39)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79,P=0.781);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為(45.68±1.78)分低于對照組(56.37±2.8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977,P<0.00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27例、基本滿意16例、不滿意5例;對照組滿意20例、基本滿意13例、不滿意14例。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89.58%(43/48)高于對照組70.21%(33/4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69,P=0.018)。
傳統(tǒng)護理干預主要在于疾病的治療,而忽視產婦心理及情感護理。而精細化護理干預聯(lián)合心理護理方案具有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可行性強,接受度高,從而可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采用精細化護理通過以產婦為中心進行健康宣教,提高產婦對高危妊娠及相關知識的了解,能促進產婦主動產檢與用藥;通過產前監(jiān)測能確保妊娠過程及胎兒的安全性,增強產婦的信心;通過采取飲食與運動護理,確保孕婦機體營養(yǎng),增強抵抗力,從而保證生產過程中產婦的身體狀況良好。心理護理通過在生產前后與產婦進行交流和溝通,隨時關注心理變化,生產過程中護理陪同,保證生理需求,能減輕產婦恐懼感,提升分娩順應性及耐受力[4]。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89.58%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精細化護理干預聯(lián)合心理護理在高危妊娠初產婦分娩中可改善焦慮狀態(tài),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可知,精細化護理干預聯(lián)合心理護理應用于高危妊娠初產婦分娩可改善焦慮狀態(tài),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