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美,蔡增進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中醫(yī)院,重慶 402160)
肛門墜脹(Anal pendant expansion)原發(fā)病因為肛門直腸疾病、婦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骨科疾病及精神類疾病等[1],無確切原發(fā)病因的肛門墜脹病因為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是肛門神經(jīng)官能癥的一種[2]。新近發(fā)布的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Ⅳ專家共識認為肛門部癥狀是“腦腸互動紊亂”的一種表現(xiàn)[3]?,F(xiàn)就中醫(yī)治療肛門墜脹的方法綜述如下。
中藥湯劑內(nèi)服。馬好等[4]總結樊志敏教授臨床治療肛門墜脹經(jīng)驗,認為多以本虛為主,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30g、黨參20g、白術15g、升麻12g、柴胡12g、灸甘草5g、陳皮6g),配伍木香10g、檳榔15g以行下焦氣滯,加用疏肝行氣、活血導滯的川芎、赤芍各15g,并用防風12g以疏散腸中風邪,兼以升脾胃之清陽。張華等[5]在混合痔術后用益氣升提湯,可有效促進朮后恢復、明顯減少肛門墜脹的發(fā)生。王云等[6]提倡以奇經(jīng)八脈辨證,從督脈論治治療腰骶神經(jīng)源性肛門墜脹,用升督平木湯加減(葛根、薏苡仁、狗脊、威靈仙、豨簽草、伸筋草、銀花藤、姜黃、雞血藤、制何首烏)為基礎,辨證加用黃芩湯、葛根湯、陽和湯等,連續(xù)治療6周后,總有效率94.7%。穆云等[7]用升降散加減治療肛門墜脹78例,總有效率87.18%。朱潔[8]在常規(guī)治療肛門墜脹的基礎上,合真人養(yǎng)臟湯加味治療肛門墜脹64例,共治療20天,總有效率96.9%。黃德銓教授以四君湯加減為基礎,酌加疏肝理氣之品治療脾虛下陷型肛門墜脹,取得滿意療效[9]。顏永惠等[10]治療肛門墜脹,在九華痔瘡栓外用納肛基礎上,合補中益氣湯加減口服,治療2周后,總有效率97.78%。王邦林等[11]用血府逐瘀湯合四妙丸加減治療肛門墜脹血瘀濕熱型61例,總有效率96.72%。
中藥湯劑灌腸。楊立東[12]自制消墜靈灌腸治療氣滯血瘀型肛門墜脹,與口服地奧司明片對比,其總有效率分別為95.00%、75.00%。姚玉喬等[13]自擬黃柏洗液(黃柏30g、黃連30g、連翹30g、生地榆20g、仙鶴草20g)灌腸聯(lián)合針刺治療濕熱下注型肛門墜脹,每天1次,共治療14天,總有效率96.7%。孫弋淇等[14]用連梔礬溶液保留灌腸治療肛門墜脹的同時,以TDP燈持續(xù)照射肛周30min,每天2次,治療后3個月后總有效率92.4%。
辨證選穴。根據(jù)肛門墜脹的臨床表現(xiàn),脾氣虛弱、脾虛下陷者多見,多選用具有益氣升提之功的足三里、百會穴等。
遠近選穴?!半蜓ㄋ?,主治所在”,“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結合文獻閱讀,治療肛門墜脹多選用近部肛周腧穴為主。王欣鑫[15]針刺八髎穴,針刺組總有效率96.8%,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的84.13%(P<0.05)。
經(jīng)外奇穴。指在經(jīng)穴以外,具有固定名稱、位置和主治等內(nèi)容的腧穴。孫琳豐[16]取二白穴針刺與中藥外用熏洗為對照治療混合痔術后肛門墜脹屬氣滯血瘀型,14天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
普通針刺。龍慶等[17]在混合痔痔上黏膜環(huán)切吻合術后(PPH)肛門墜脹60例中,分別設以針刺下髎、長強穴的觀察組及常規(guī)口服地奧司明片的對照組,共治療7天,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0.2%、83.1%,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電針。宋揚揚等[18]以電針深刺八髎穴治療混合痔PPH術后重度肛門墜脹30例,每日1次,24小時后評估1次,若痊愈則停止針刺,連續(xù)針刺4次后,總有效率100%,且隨訪1月無復發(fā)。李佳等[19]治療有非特異性肛門墜脹不適癥狀的女性32例,選次髎、下髎、長強穴進行電針治療,1周2次,共治療24次,依據(jù)漢米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觀察評分變化,效果較好。趙景明等[20]治療肛門墜脹28例,用電針下髎穴的方法,總有效率82.1%。
腹針。張壬鈞[21]將混合痔術后肛門墜脹60例分為電針組及電針加腹針組,用腹針止墜法治療,可在短期內(nèi)快速并確切的緩解肛門墜脹、疼痛及促進腸蠕動。
穴位注射。黃薇銘[22]回顧性分析治療的肛門直腸神經(jīng)官能癥87例,取腰腧穴和長強穴為注射點,交替使用腰腧穴及長強穴注射維生素B12mL,1日1次或長強穴注射當歸注射液2mL,1日1次,治療7天后通過中醫(yī)病癥積分表評估(SSTCM),SSTCM均優(yōu)于治療前。
艾灸。趙曼[23]設中醫(yī)組(艾條回旋灸臀部)及西醫(yī)組(口服地奧司明片),觀察在PPH術后減少肛門墜脹的治療效果,7天后中醫(yī)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西醫(yī)組。楊發(fā)勇等[24]在針刺長強、秩邊的同時,將溫灸盒置于骶尾部治療肛腸病術后肛門墜脹疼痛32例,每日1次,5天為一療程,2個療程后32例均有效。
隔藥灸。劉靖圓等[25]自制溫闕臍貼治療肛腸病術后肛門墜脹93例,將干姜10g、制附子10g碾成粉末混合后,置于無菌的紗布袋中縫制成肚臍大小的藥囊,將藥囊直接貼于神闕穴上4~6h,1日1貼,3天為一療程,連續(xù)觀察3個療程,1個療程后癥狀消失78例,2個療程癥狀消失15例,總有效率100%。
李海亮等[26]將120例混合痔術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兩組均在術后行常規(guī)護理、口服抗炎藥物、外用熏洗傷口及常規(guī)肛門換藥,治療組在術后出現(xiàn)肛門墜脹及便意感時即行局部按摩,結果治療組癥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
李楨祥[27]用針灸配合補中益氣湯治療直腸脫垂,分別設針灸組(百會、長強穴普通針刺,氣海、關元、腎腧穴行溫針灸,神闕穴實行隔鹽灸,每周接受5次治療,連續(xù)2周),中藥組(黃氏30g、黨參30g、升麻15g、白術20g、柴胡15g、當歸20g、甘草10g),治療組(針灸、口服補中益氣湯),治療2周??傆行手委熃M93.75%,針灸組71.87%,中藥組68.75%。毛玲娟等[28]觀察長強穴局部注射丹參注射液配合止痛如神湯加減治療肛門墜脹,總有效率92.00%。盧燦省等[29]選至陽、關元、長強、氣海于術前4天開始埋線,術前7天服用補中益氣湯,觀察肛腸術后肛門墜脹的發(fā)生率,總有效率為91.30%。沈國梁[30]用補中湯配合灸神闕穴治療痔術后肛門墜脹130例,結果癥狀消失122例,減輕6例,無效2例。
提肛運動。又名撮谷道,《枕中書》言“谷道宜常撮”,主要利用肛門的舒縮運動,增加局部肌肉活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靜脈瘀血。鄧曉梅等[31]觀察提肛訓練預防重度痔PPH術后肛門墜脹的效果,把擇期行單純PPH術的138例重度痔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及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提肛訓練),觀察其術后1~3d的肛門墜脹情況、急便感評分及控便能力,取得滿意效果。
《素問·五臟別論》曰“魄門亦為五臟使”,可見肛門墜脹不僅責之于局部,還與肝、心、脾、肺、腎臟腑功能密切相關。濕熱風燥滯瘀虛、七情內(nèi)傷、飲食不節(jié)皆可致病。目前尚存的問題是教科書尚無相關疾病單獨章節(jié)描述,欠缺統(tǒng)一的輔助檢查、診斷、療效評價標準??蒲性O計欠嚴謹,部分未采用盲法、隨機,存在闡述不清,樣本量小的情況。缺乏遠期復發(fā)率及不良反應。今后應進一步明確診斷及療效標準,提高科研設計的嚴謹性及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