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諸葛亮精神與裴度開創(chuàng)元和中興局面

      2020-12-28 02:01王曉喬
      文史雜志 2020年5期
      關鍵詞:裴度諸葛亮

      王曉喬

      摘 要:成都武侯祠現(xiàn)存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記載了中唐名相裴度對諸葛亮在事君有節(jié)、治國有才、立身有道和治人有術四方面的景仰欽慕之情,表達了裴度受諸葛亮精神品格的感召而產(chǎn)生的學習、效法之意。諸葛亮獨具魅力的精神品格對裴度開創(chuàng)大唐元和中興局面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關鍵詞:諸葛亮;裴度;元和中興

      諸葛亮以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尊崇和愛戴。而諸葛亮的祠堂、陵墓也成了后人緬懷憑吊先賢,感受熏染諸葛亮文化最直接、最客觀的載體。正如宋代學者所言:“后世有讀其遺書、過其陵廟者,未嘗不咨嗟流涕、尊仰而懷思之也?!盵1]

      成都武侯祠與勉縣武侯祠、南陽武侯祠等全國多處諸葛亮祠堂、陵墓一起,共同構建了諸葛亮文化的實物載體。在這一龐大的文化系統(tǒng)中,成都武侯祠因規(guī)模最大、文化底蘊最深厚而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

      據(jù)習鑿齒《襄陽記》載,諸葛亮五丈原病故后,蜀漢朝廷中的大臣便討論在成都為其建祠廟,“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于成都”[2]。成都武侯祠堂建成后,其不但成了當?shù)厝撕陀问窕率裾咭髟佌把鰬{吊緬懷諸葛亮的精神寄托處,也成了成都乃至于川蜀地區(qū)重要的一個文化符號和文化表征。但凡游蜀宦蜀者,大多要到此感受諸葛亮文化、三國文化的流風余韻。其時人們心中還有一個諸葛亮情結:成為像諸葛亮一樣的人。宋人劉光祖一語道破這樣的心理:“孔明以蜀通吳、抗魏,三分天下,存漢社稷。雖號霸業(yè),實宣王風?!溆诖?,孰不懷古以圖今,追孔明之道德勛庸而思仿佛其行事?”[3]

      成都武侯祠現(xiàn)存的一通《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堪稱“四絕”:“裴度撰寫《蜀丞相諸葛(亮)武侯祠碑銘(并序)》文章寫得絕妙,諸葛亮輔佐二主的事跡稱絕千古,柳公綽書寫碑文書法稱絕,魯鍵選石鐫刻工藝稱絕,故稱為四絕碑?!盵4]這通“四絕碑”正體現(xiàn)了唐代仕宦入蜀的裴度游覽武侯祠時,憑吊先賢、感受文化,進而“追孔明之道德勛庸而思仿佛其行事”的一段真實的心路歷程。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作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府書記隨武元衡入蜀的裴度被成都武侯祠的諸葛亮文化所吸引,他在“望祠宇而修謁”后,見武侯祠“碑表未立”[5],難以完全向世人展示諸葛亮的精神品格,于是寫下《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并延請書法家柳公綽作書,刻工魯鍵勒石,意欲將諸葛亮之流風余韻“以示來裔”。在這篇碑文中,裴度總結了諸葛亮一生事君有節(jié)、治國有才、立身有道和治人有術,并明確指出自己“每跡其行事”,時時效法諸葛亮的行為。

      作為“十拜相詔,四登帥壇”[6]的大唐中興名相,裴度“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7]。對于他如何效法諸葛亮的精神品格,進而平亂治國、輔佐君王開創(chuàng)中興局面是值得探討的。同時,裴度在事君治國和立身為人效法諸葛亮的問題上,乃至在武侯祠的諸葛亮文化傳播史上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事件和案例。

      一、裴度積極接受諸葛亮文化的原因

      盡管裴度寫出《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更多的是受到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文化的感召以及諸葛亮精神品格魅力的影響;但從更廣闊的背景上看,也是受社會和家庭兩方面因素影響而促成的。

      1.唐朝學習效仿諸葛亮的社會風氣濃郁

      諸葛亮去世后,一直被視為如管仲、樂毅、蕭何、曹參一樣的治國賢相而受到尊崇膜拜。尤其是在唐代,太宗李世民就多次稱贊諸葛亮。唐太宗即位初,就對中書令房玄齡說:“昔諸葛孔明,小國之相,猶曰‘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況我今理大國乎?”[8]唐太宗不但要求自己要向諸葛亮學習,還號召大臣學習效法諸葛亮。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又對房玄齡等大臣說:

      漢、魏已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廢廖立、李嚴于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fā)病而死。故陳壽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鼻涞蓉M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賢者,若如是,則榮名高位,可以長守。[9]

      不但李世民要求臣下向諸葛亮學習,大臣們也要求帝王李世民向諸葛亮學習。這從貞觀十一年魏徵的上疏中可以看到:“諸葛孔明,小國之相,猶曰:‘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況萬乘之主,當可封之日,而任心棄法,取怨于人乎!”[10]

      在初唐君臣大力提倡的政治語境下,諸葛亮作為賢臣、治臣的典范,儼然成了大臣仿效學習的標準;也因此唐代常用諸葛亮來比況賢臣、治臣。如杜甫就常在詩中以諸葛亮來比況當世大臣。他在《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中以諸葛亮比況嚴武:“鄭公瑚璉器,華岳金天晶。……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裴度也不能免俗,他在《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中也以諸葛亮比況時任川西節(jié)度使的武元衡:“諸葛公在昔之治,與相國當今之政,異代而同法矣?!迸岫仍谝灾T葛亮稱贊武元衡的同時,大約內(nèi)心也有以諸葛亮自詡之意。

      2.裴度的家族與諸葛亮淵源頗深

      裴度是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裴柏村)人。河東聞喜裴氏自魏晉以來世為大族:“裴氏其先,自周漢命氏,爰及晉、魏,衣冠煒盛,八裴之稱,為冠族歟。至于隋、唐,蘊而不竭,與韋、柳、薛,關中之四姓焉?!盵11]聞喜裴氏在政治上,出了許多經(jīng)國安邦的治世能臣;在學術上,出了以治史聞名的“裴氏三史”:裴松之、裴骃、裴子野。聞喜裴氏家族與諸葛亮淵源便來自于裴松之的《三國志注》。

      裴松之注《三國志》,為《諸葛亮傳》做了詳盡的注釋。研究者稱:“查《三國志·諸葛亮傳》(附傳除外)裴松之注所征引材料,共有二十九則,四十條,材料出自十八種書籍,注文字數(shù)遠遠多于正文,如本傳的論贊只有一百五十三字,而裴注引用袁準《袁子正論》、張儼《默記》、王隱《蜀記》及《晉書》等的材料近兩千字,是論贊字數(shù)的十多倍?!盵12]

      裴松之《三國志注》認真增補了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沒有記載、或記載簡略的內(nèi)容,如在征引習鑿齒《漢晉春秋》一段文字時增補上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攻心為上的史實。有研究者認為,裴松之《諸葛亮傳》的注文,“對于真實可信的材料,原樣移植到注文中,以增加注釋的知識含量;對于可疑的材料,則對之提出駁議,分析其是非得失,消除其負面影響。”[13]

      裴度無疑受到裴松之的影響。他對諸葛亮的精神品格有深刻的認識,因而不滿于前人對諸葛亮作出的不公正之論。裴度說:“陳壽之評,未極其能事;崔浩之說,又詰其成功。此皆以變詐之略,論節(jié)制之師;以進取之方,語化成之道,不其謬歟?”“陳壽之評”,即《三國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崔浩之說”即《魏書·毛修之傳》評諸葛亮難以為管蕭之亞匹,不是古之善將。為此裴度自稱“愿奮短札,以排群議”,即要為歷史上對諸葛亮作的不公之論加以辯駁。這樣的行為一方面是受裴度家學淵源的影響,更重要的還是基于裴度對諸葛亮的尊崇和敬愛之情。

      二、裴度仿效諸葛亮,開創(chuàng)元和中興局面

      裴度主張以事君之節(jié)、開國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術四把尺子來衡量古今人物,認為四者兼?zhèn)涞墓糯ベt只有諸葛亮一人:“四者備矣,兼而行之,則蜀承相諸葛公其人也?!边@并非裴度在成都武侯祠前應景的諛墓之詞,而是他對諸葛亮精神品格有深入了解后得出的客觀評價。

      在《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中,裴度自述自己效法諸葛亮“度每跡其行事,度其遠心”;同時,在《論元稹魏宏簡奸狀第二疏》中,再次提到自己有意效法諸葛亮:“臣才雖不逮諸葛亮,心有慕于古人?!盵14]可見,裴度對諸葛亮景仰效仿的態(tài)度堅決,用情深切。

      1.諸葛亮“事君有節(jié)”對裴度的影響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后,便替劉備出使東吳聯(lián)合孫權在赤壁打敗曹操;赤壁之戰(zhàn)后又與關羽一起坐鎮(zhèn)荊州,為劉備攻取巴蜀免去后顧之憂。蜀漢建國后,諸葛亮作為丞相一心為國。這些事跡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皆有記載,毋庸贅述。

      對于諸葛亮來說,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劉備去世后,他獨掌蜀漢大權,面對昏庸的后主,并沒有像魏國的司馬懿、司馬昭父子,東吳諸葛恪、孫峻那樣,以君王為傀儡,時懷不臣之心,而是兢兢業(yè)業(yè)輔佐劉禪,時刻秉持臣節(jié),事君以忠。

      諸葛亮為蜀漢國家鞠躬盡瘁,以身盡職的精神深深影響著裴度。在唐代,裴度為了國事,也將生死置之度外。

      安史之亂后,地方節(jié)度使將軍事、財政、人事大權攬為己有,擁兵自重,不復聽中央號令,甚至與朝廷分庭抗禮。為國家長治久安計,裴度與武元衡在唐憲宗的支持下裁削藩鎮(zhèn)。地方節(jié)度使對其恨之入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成德節(jié)度使王承宗、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派人刺殺武元衡和裴度。武元衡遇刺身亡,裴度也差點喪命。唐憲宗本以為裴度會因此知難而退,沒想到這更加堅定了后者“誓不與賊偕存”[15]的決心。

      盡管裴度歷任彰義軍節(jié)度使、河東節(jié)度使、淮南節(jié)度使、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襄陽節(jié)度使、河東節(jié)度使,但他并沒有像吳元濟、王承宗、李師道等當時的節(jié)度使那樣擁兵自重,懷有二心。他甚至因為忠心事君而遭到奸臣的陷害,史載“度執(zhí)性不回,忠于事上,時政或有所闕,靡不極言之,故為奸臣皇甫镈所構,憲宗不悅?!盵16]而裴度的臨終遺書,也“以儲貳為請”,至死還為國家立儲君為憂慮。故唐穆宗李恒稱贊裴度“一心盡忠”。[17]而《舊唐書·裴度列傳》也評價他:“晉公以書生素業(yè),致位臺衡,逢進遘屯,扼腕兇丑,誓以身徇,不亦壯乎!夫人臣事君,唯忠與義。大則以敘謨排禍難,小則以讜正匡過失,內(nèi)不慮身計,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難也。晉公能之,誠社稷之良臣,股肱之賢相?!?/p>

      2.諸葛亮“開國有才”對裴度的影響

      東漢桓、靈二帝以來,朝政由外戚、宦官相繼把持。地方軍閥也各自尊大,不受朝廷節(jié)制:“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18]在這樣的軍閥混戰(zhàn)的時代,諸葛亮高臥隆中,卻洞悉天下大勢的走向。當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以敏銳的眼光,在袁紹、袁術、劉璋、劉表、張魯?shù)缺姸嗟胤杰婇y中,一眼便認定了曹操、孫權可成大事;同時為劉備制定了占據(jù)荊州、益州,東結孫吳,北伐曹魏,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藍圖。

      諸葛亮出山時,正是劉備被曹操擊敗,落魄荊州,依附劉表,屯居新野之時。當時劉備外無強勁之援,內(nèi)無尺寸之地。在諸葛亮的精心謀劃,關張趙諸將的強力輔佐下,劉備作為曾經(jīng)販履織席的一介平民,得以在短短十余年間成就了霸業(yè)。

      對于蜀漢政權的建立,在蜀漢朝廷看來,更愿意將其稱為漢王朝的中興?!度龂尽な駮は戎鱾鳌份d,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張裔、黃權、楊洪、譙周等上疏勸劉備應天順民,登基稱帝,即有“當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興”一說。而諸葛亮《隆中對》也稱“漢室可興”,《出師表》稱:“興復漢室”。在他們看來,蜀漢政權的建立,是實現(xiàn)了漢王朝的中興。因此對諸葛亮來說,與其說是輔佐劉備“開國”,他更寧愿說是輔佐劉備實現(xiàn)了劉漢王朝繼“漢宣中興”“光武中興”以來的第三次中興。

      對裴度而言,“開國”二字并不適合他,適合他的是“中興”二字。他輔佐唐憲宗,開創(chuàng)了安史之亂以來大唐首次中興的局面。其時盡管安史之亂平定了,但其惡劣的影響卻綿延后世。地方節(jié)度使在安史之亂后,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于是在唐代宗時期發(fā)生了成德、魏博、盧龍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叛亂;唐德宗時期發(fā)生了成德、魏博、淄青、山南東道四鎮(zhèn)節(jié)度使聯(lián)合叛亂以及李希烈、朱泚之亂;直到唐憲宗時期還有淮西之亂。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新任淮西節(jié)度使吳元濟叛亂,大唐朝廷發(fā)兵討伐,三年而不能奏功。朝臣中只有裴度一人主張繼續(xù)平亂,其他大臣皆勸唐憲宗罷兵求和。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憲宗抵住壓力,任命宰相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統(tǒng)帥唐軍平亂。裴度在前線得知宦官監(jiān)軍的弊端后,奏請憲宗取消監(jiān)軍,讓將領有獨立的軍事處理權:“是時,諸道兵悉中官統(tǒng)監(jiān),自處進退。度奏罷之,使將得顓制,號令一,戰(zhàn)氣倍?!盵19]不久后唐將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吳元濟,淮西之亂就此平定。淮西平定后,盧龍、成德等鎮(zhèn)節(jié)度使,相繼歸順中央,至此唐朝實現(xiàn)了政權的統(tǒng)一。在裴度的輔佐下,唐憲宗李純實現(xiàn)了短暫的元和中興局面。正如唐宣宗李忱所言:“憲宗皇帝道葉中興,威加寰海。……弼成功業(yè),則有裴度”[20]。

      3.諸葛亮“立身有道”對裴度的影響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后因嗣子幼弱,故事無巨細,皆專之。但他卻立身有道,持盈有術,并沒有功高震主之嫌。故裴度在《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中,對諸葛亮立身之道作了如下評述:“權傾一國,聲震八纮,而上下無異詞,始終無愧色。非運膺五百,道冠生知,易以臻于此乎?”

      相對于諸葛亮來說,裴度立身尤其艱難。其時外有藩鎮(zhèn)的憎恨,內(nèi)有李逢吉、李宗閔等奸黨的構陷迫害。但裴度往往能逢兇化吉,平安度過。這一方面是皇帝的英明,另一方面也與裴度平時善于避嫌、韜光養(yǎng)晦的立身有道有關。

      元和十二年,唐憲宗拜裴度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彰義軍節(jié)度、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而“度以韓弘領都統(tǒng),乃上還招討以避弘,然實行都統(tǒng)事?!盵21]這便是裴度避嫌的例子。

      裴度時時保持著謙虛低調(diào)的作風,這在唐文宗時期有明顯的表現(xiàn):“太和四年,數(shù)引疾不任機重,愿上政事。帝擇上醫(yī)護治,中人日勞問相躡,乃詔進司徒、平章軍國重事,須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書。度讓免冊禮。度自見功高位極,不能無慮,稍詭跡避禍。”[22]裴度“數(shù)引疾不任機重”的事情可從劉禹錫的《為裴相公讓官第一表》《為裴相公讓官第二表》《為裴相公讓官第三表》中得以體現(xiàn)。而真實的原因卻是裴度“位忝公臺,近十五年,皆由際會,非以才進,常懼官謗,以招國刑?!盵23]

      新舊《唐書》皆對裴度作了這樣的評述:“其威譽德業(yè)比郭汾陽,而用不用常為天下重輕。事四朝,以全德始終?!痹谥刑茣r期,能“以全德始終”的大臣不多,裴度即其中之一。這也是裴度學習諸葛亮立身之道的成功之處。

      4.諸葛亮“治人有術”對裴度的影響

      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諱,多用“人”字代“民”。如與裴度同時的柳宗元,在其《捕蛇者說》即用“觀人風”代“觀民風”。因此這里所說的治人有術,即治民有術,也就是治國之術。

      諸葛亮的治國之道,重在選賢任能。蜀漢地理位置偏僻,人才相對曹魏和孫吳來說較少,因此選拔人才便成了諸葛亮掌權后的當務之急。

      諸葛亮選拔人才,不僅能內(nèi)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而且還能充分發(fā)揮人才的才干,因其特長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職務,為此“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盵24]

      裴度作為朝廷顯貴,也向皇帝舉薦了不少人,除了高瑀、李光顏等新舊《唐書》記載的人外,在元稹《上門下裴相公書》中也可見到:“及其為相也,構致群材,棟梁榱桷,咸適其用,人頗隘之。至于激濁揚清,亦無所愛吝,是以秉政不累月,閣下自外僚為起居郎,韋相自巴州知制誥,張河南自邕幕為御史,李西川自饒州為雜端。密勿津梁之地,半得其人,如故韋簡州勛及鶉,拔于疑礙、置之朝行者又十數(shù),然后排異己之巨敵,引協(xié)心之至交,當時一二年間,幾至于奸無蹊隧,而政有根本矣?!盵25]

      而裴度在“為政以安民為本”上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這在他平定淮西之亂后,對于當?shù)孛癖姷奶幚砩象w現(xiàn)得最為明顯?!杜f唐書·裴度列傳》記載:“度既視事,蔡人大悅。舊令:途無偶語,夜不燃燭,人或以酒食相過從者,以軍法論。度乃約法,唯盜賊、斗殺外,余盡除之,其往來者,不復以晝夜為限。于是蔡之遺黎,始知有生人之樂。初,度以蔡卒為牙兵?;蛞詾榉磦戎?,其心未安,不可自去其備。度笑而答曰:‘吾受命為彰義軍節(jié)度使,元惡就擒,蔡人即吾人也。蔡之父老,無不感泣。申、光之民,即時平定?!?/p>

      小 結

      除了以上論及的幾點外,裴度和諸葛亮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兩人皆有臨事不亂、處變不驚的氣度。諸葛亮面對司馬懿的的千軍萬馬從容自如使用空城計退敵;裴度失印后,僚屬皆驚慌失色,只有他從容不迫,等待竊印者自動還印。[26]又如兩人皆有知人之智、識人之明。諸葛亮能通過神色舉動識破曹操派來的刺客;裴度能及早預見李光顏將立戰(zhàn)功。[27]再如諸葛亮《后出師表》對曹魏有“漢賊不兩立”的堅定決心;裴度對叛亂的節(jié)度使有“臣誓不與賊偕存”的豪言壯語。裴度在《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稱諸葛亮“刑政達于荒外,道化行乎域中”,而自己也博得了“荒外”君臣的推崇:“使外國者,其君長必問度年今幾,狀貌孰似,天子用否。”[28]可見兩人何其相似!

      正因為裴度對諸葛亮學習效仿的成功,因此人們都有意無意地將兩人放在一處并舉。如唐敬宗李湛在授裴度為司空平章事時,以歷史上的四位賢臣來比喻裴度:“文終之畫一,平陽之并容,諸葛持衡之公,相如引車之意,率彼四子,足為成人。”[29]李湛在戰(zhàn)國時趙國相國藺相如(相如),漢丞相蕭何(文終)、曹參(平陽)之外,還特別提到“諸葛持衡之公”,以諸葛亮來喻指裴度掌握國政之公道。

      裴度在諸葛亮的精神品格里受到藻雪,終成為一代“圣相”。而裴度的精神品格又受到后人的學習仿效,如晚唐名相白敏[30]、北宋末名臣李綱[31]等人就曾效法裴度。在后世不斷的生發(fā)和闡釋中,諸葛亮的精神品格得到繼承和繁衍,成為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

      注釋:

      [1](宋)任淵:《重修先主武侯廟記》,載《成都文類》卷二十三。

      [2](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

      [3](宋)劉光祖:《萬里橋記》,《成都文類》卷二十五。

      [4]西江編著《裴氏廣記》(第三冊),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0頁。

      [5](唐)裴度:《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載《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八。以下未注明出處者,皆同此。

      [6][29](唐)李湛:《授裴度司空平章事制》,載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卷六十八。

      [7][16][21](后晉)劉昫等:《舊唐書·裴度列傳》。

      [8](唐)吳兢編《貞觀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63頁。

      [9](唐)吳兢編《貞觀政要》,第165頁?!度莆摹肪硎珍浽撐臅r,擬名為《諸葛亮高颎為相公直論》,見《全唐文》卷十。

      [10](唐)吳兢編《貞觀政要》,第175頁。

      [11](唐)李衡:《唐絳州聞喜縣令楊君故夫人裴氏墓志銘(并序)》,載《唐文續(xù)拾》卷四。

      [12][13]劉治立:《簡析〈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2期。

      [14](唐)裴度:《論元稹魏宏簡奸狀第二疏》,載《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七。

      [15][19][22][28](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裴度列傳》。

      [17](唐)李恒:《加裴度司空制》,載《全唐文》卷六十四。

      [18](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20](唐)李忱:《以杜黃裳裴度配享憲宗廟廷詔》,載《全唐文》卷八十。

      [23](唐)劉禹錫:《為裴相公讓官第一表》,載《全唐文》卷六百一。

      [24](晉)陳壽:《三國志·蜀書·楊洪傳》。

      [25](唐)元?。骸渡祥T下裴相公書》,載《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三。

      [26]“裴晉公在中書,左右忽白以印失所在,聞之者莫不失色。度即命張筵舉樂,人不曉其故,竊怪之。夜半飲酣,左右忽白以印存焉,度不答,極歡而罷?;騿柖纫云涔?,度曰:‘此出于胥徒盜印書券耳,緩之則存,急之則投諸水火,不復更得之矣。時人服其弘量,臨事不撓。”見唐·佚名撰《玉泉子》,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1頁。

      [27]《新唐書·裴度列傳》載“王師討蔡,以度視行營諸軍,還,奏攻取策,與帝意合。且問諸將才否,度對:‘李光顏義而勇,當有成功。不三日,光顏破時典兵,帝嘆度知言?!?/p>

      [30](宋)王讜:《唐語林》卷七載:“敏中靖依裴度討淮西故事,開幕擇延臥充大吏,上允之?!?/p>

      [31](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九十六載:“(李)綱言寇攘外患可除,小人在朝難去。因書裴度論元稹、魏弘簡章疏以進?!?/p>

      作者單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猜你喜歡
      裴度諸葛亮
      諸葛亮喂雞
      李愬取蔡州以后
      裴度失印不急找
      裴度失印不急找
      裴度失印不急找
      裴度還帶
      諸葛亮隆中決策
      諸葛亮喂雞求學
      諸葛亮坦然報家產(chǎn)
      諸葛亮“七擒孟獲”說考辨
      桑植县| 会泽县| 黄骅市| 九江市| 南部县| 隆安县| 开原市| 成安县| 贡嘎县| 昌宁县| 云南省| 台江县| 余姚市| 汪清县| 桦川县| 贵南县| 江西省| 西乌珠穆沁旗| 余姚市| 大冶市| 永清县| 永新县| 昌都县| 依兰县| 庐江县| 琼结县| 咸阳市| 方正县| 东港市| 邯郸市| 隆化县| 温州市| 凤翔县| 郧西县| 盖州市| 南昌市| 灌阳县| 鲁甸县| 凭祥市| 大冶市|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