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祥
編輯小說,會遇到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故事和人物,也習慣了被作者這樣那樣胡編亂造的浸染。作為職業(yè),必須接受這種“禮遇”。但是,讀了作家劉惠強的中篇小說《黃蝴蝶》,我還是被善良和真誠感動了。閱讀之后,周身有一種暖流通過的美好感覺。
無疑,“黃蝴蝶”是一種隱喻,或者說象征,在一個重癥纏身幼小兒童的心靈世界,黃蝴蝶無異于璀璨的童話和誘人的天堂。小說故事非常簡單,在作家精心構思和線性描述下,主人公秋芬來到城市當保姆。于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一個屋檐下共同照顧有病的孩子。如果非要說故事,就是這樣簡單,沒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也沒有婉轉曲折抓心包袱,更沒有驚天動地大潮洶涌。小說就是在這樣平靜敘述中,寫出了人與人之間親人般的相處。不管秋芬與孩子,還是與孩子母親盧小燕、孩子父親陳溪,都和諧明麗,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距離感全被相互之間的善待,消融得像冰雪遇到春天的陽光一樣,沒有了蹤影。也許一只小蝴蝶扇動一下翅膀,真就能改變這個世界。
善于在人物關系的微小細節(jié)中展示平靜生活下的波瀾,正是時下小說作者所欠缺的那份敏感和洞察。而書寫人物的善良、人心的純潔、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也被一些人認為是平白如水的“正能量”,是催人迷糊的“心靈雞湯”。其實,筋骨、道德、溫度和善良是優(yōu)秀小說不可或缺的剛健脈象,猶如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情操,一掃頹廢萎靡之氣。
《黃蝴蝶》除了書寫善良還有對比,同樣進城打工的秋芬同鄉(xiāng)小梅,和秋芬完全不一樣,她追求的是另外一種人生。在都市物欲橫流,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相中,是非常容易走下坡路的。在貪圖享受和自立進取兩相對比中,孰是孰非便涇渭分明了。當然,還有妞妞,那個可憐的小姑娘,就那樣在作家不動聲色的書寫下死掉了。原本那種暖意融融的閱讀,讓讀者整個身心都愉悅美好。然而,妞妞的噩運還是讓人心悲痛,甚至有些不忍。
或許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處。所有歡樂都是通向悲劇的高速公路。小說寫的是人,是人性,是無常人生。想想,如果《黃蝴蝶》只是一味地寫善良,寫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和情感交織,那么,作為小說,還有存在的價值嗎?所謂小說,是一個被哲學和科學忽略并遺忘了的世界——人的生存狀態(tài)。
好的作家注目于身邊的新人類和新經(jīng)驗,在人們司空見慣的故事中,寫出當下的時尚感和對新世紀人類精神世界的微妙把握。
小說《黃蝴蝶》像一面鏡子,值得去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