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杰
[摘 要]當前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好時代。波瀾壯闊的時代各種因素折射在大學生身上,使得大學生的政治觀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的政治觀教育,顯得格外重要。因此,深入研究探索加強大學生政治觀教育的有效對策,就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政治觀教育;戰(zhàn)略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48-0-03[收稿日期] 2020-09-04
一、加強大學生政治觀教育的戰(zhàn)略意義
(一)對大學生進行政治觀教育是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客觀需要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需要前赴后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人的因素至關重要,但這不是普通的人,而是“認識到人民自己利益并為之而奮斗的有堅定信念的人”是符合社會主義建設根本要求的政治上合格的人。青年大學生肩負著歷史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大學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力量。青年大學生正確政治觀的樹立和確定,離不開強有力的政治觀教育。通過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觀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自覺站到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做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接班人。青年大學生只有政治立場堅定,具有家國情懷,具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綜合本領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建設貢獻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大學生政治觀教育,關系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對大學生進行政治觀教育是高校培養(yǎng)目標的客觀要求
人才是德與才的有機統(tǒng)一。在人才這一統(tǒng)一體中,德和才兩者不可或缺,“有德有才是正品”。德和才的地位不可置換,“德者,才之帥也;才者,德之資也”。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也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基本教育理念。我國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的過程中,一貫高度重視對人的品德素質的培養(yǎng)。
我國高等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對大學生進行政治觀教育,大學生的德行就有了方向和準繩。同時也強化了高?!暗掠钡男ЧR虼?,對大學生進行政治觀教育是高校培養(yǎng)目標的客觀要求。
(三)對大學生進行政治觀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保證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們表現出來的政治觀往往伴隨著歷史發(fā)展階段的改變而改變。青年大學生的身心日趨成熟,思想感情和情緒的變化迅速,政治觀處于既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特殊階段。一方面政治觀基本形成,有了獨立的見解,具備了較強的認識能力,形成了政治自我;另一方面,青年大學生因其缺乏社會經驗,思想和情緒不夠穩(wěn)定,時常處于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政治觀也處于一種波動和不穩(wěn)定狀態(tài)。很容易受各種思潮和觀點的沖擊和影響。在此情況下,為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對他們加強政治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政治觀教育是當代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保證。馬克思主義認為,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求。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fā)展,要求青年大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特別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確立正確堅定的政治方向。鄧小平指出:“學生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是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鼻嗄甏髮W生要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大學生的素質結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思想道德素質,如果沒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必然影響大學生順利健康成長。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加強政治觀教育是重要的方向保證。
二、當代大學生政治觀表現出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處在經濟全球化、價值取向多元化、國際社會交往頻繁密切、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東西方思想文化融合碰撞的特殊歷史時期。大學生的政治觀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改變與傳承相統(tǒng)一
當代大學生在與傳統(tǒng)發(fā)生改變的同時,又能在思想意識行為尤其是政治認同上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這種變遷,一方面保持了與以往社會歷史的連續(xù)性,
但社會變革之巨大、東西方文化和思想觀念碰撞之劇烈、各種因素錯綜交織在一起,促使了大學生的政治觀和價值觀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但同時,大學生在政治認同和思想價值觀念上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這一方面得益于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使得大學生加深了對我們國家制度的深刻理解。潛移默化中加深了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和理解。
(二)功利性與超越性的轉換
大學生更加重視個人利益,更加追求自我的成功和成才,考慮問題比較務實和實際。他們對自身的發(fā)展有著十分理性的判斷和分析,較多關注實際的、合理性的目標。有人說“90”后是“比較功利的一代”,但是我們也深知,當代大學生并沒有被功利主義所淹沒,他們的心靈深處依然澎湃著高尚的、熱烈的政治情感,只是需要某種場合或事件的激發(fā)觸動而已。例如: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大學生奔赴武漢前線、爭先恐后地做志愿者,這些行動再次告訴我們,他們眼里有光、心中有愛、胸膛里有著一份家國情懷。他們在疫情和考驗面前,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所有這些行為的背后,明顯蘊含著超出個人利益的精神存在。這種精神存在正是我們今天所弘揚的中國精神。
(三)熱情高與盲從相并存
當代大學生愛國熱情高漲。愛國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熱烈的愛的情感,愛國是感性的、自發(fā)的、為自己國家的成就由衷的自豪,愛國是具體的: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燦爛文化、愛自己的國家,這些都是愛國的表現。
愛國不但是感性的,還應該是理性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當代大學生在一些政治事件中,比較盲從和偏激,缺乏一定的理性。他們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弱。對一些現象和問題未能深刻地理解深層次的原因,導致對某些問題認識不全面,從而出現了盲從現象。
總之,在青年大學生身上表現出明顯的多面性,這種多面性,正反映了他們人格的可塑性,也更凸顯了大學生政治觀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加強大學生政治觀教育的對策
大學生正確政治觀的形成,需要經過循序漸進的教育和逐步積累的過程,需要多層面、多維度地對大學生開展政治觀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形成全員育人的氛圍,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育人和政治觀教育的效果。
(一)加強教育隊伍建設
思政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政治觀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要提升政治觀教育的效果,思政課教師要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具有家國情懷、具有高尚的人格。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廣闊的視野、高尚的情操去引導大學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談到: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K颊n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必將有助于將大學生政治觀教育落到實處、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政治觀教育的效果。
在加強大學生政治觀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思政教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每個學科的專業(yè)課教師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專業(yè)課教師以課程為載體,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yè)知識中的德育元素、政治觀教育的元素,實現專業(yè)課與德育、政治觀教育的有機融合,將政治觀教育貫穿、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需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將思政課的顯性教育和專業(yè)課的隱性教育有機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在多角度的滲透啟發(fā)中得到良好的政治觀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思政課教師和專業(yè)課教師所進行的政治觀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形成全員育人的氛圍,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育人和政治觀教育的效果。
(二)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教材編寫
政治觀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小學到大學循序漸進地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加強大學生的政治觀教育離不開思政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政教師座談會上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p>
思政課的內容銜接主要依賴于教材內容的一體化。所以,教材編寫一體化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丁靶聲r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chuàng)優(yōu)行動”工作方案》指出:“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教材一體化建設,實現各學段教學內容和目標循序漸進、螺旋上升?!?/p>
首先,要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建設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兑庖姟穼λ颊n教材的編寫、審定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家教材委員會統(tǒng)籌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建設,科學制定教材建設規(guī)劃,注重提升思政課教材的政治性、時代性、科學性、可讀性。國家統(tǒng)一開設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全部由國家教材委員會組織統(tǒng)編統(tǒng)審統(tǒng)用,在教材中及時融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經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最新研究進展?!?/p>
其次,要逐步完善由大中小學思政課專家共同參與的審定組織和教材編寫,共同把好教材的質量關和銜接關。通過加強教材的統(tǒng)審統(tǒng)編,防止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內容的脫節(jié)、重復等問題,確保不同學段思政課教材內容的科學編寫。
(三)積極鼓勵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開展政治觀教育的大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為政治觀教育提供十分重要的感性基礎和理性契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這樣可以提升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提升大學生看待問題的理論高度、增強大學生的政治鑒別力和敏銳性。
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接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在校內課堂。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多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引導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博物館、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等不僅可以建立文字信息和學生思維的橋梁,連接不同的知識領域,也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為大學生們的思想帶來啟迪和認知升級。讓學生在實地現場接受教育、增加他們的直觀印象、加深感悟力。大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汲取知識獲得成長,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政治觀教育。除了帶領大學生進行實地參觀外,也可以推薦大學生自行參觀一些歷史場館,同時及時讓學生寫觀后感,這樣就可以將校內課堂和校外課堂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四)積極鼓勵大學生觀看優(yōu)秀紅色影視作品
紅色影視作品是特定背景的產物,隨著我國文化宣傳事業(yè)的發(fā)展與繁榮,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紅色影視作品不斷展現在熒屏上。它們具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聽覺沖擊力,能夠向社會傳遞正能量,能夠給人以積極的影響,并且?guī)Ыo人的觸動與思考比較深刻和長久。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影視作品的這些特點,把它們適當引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薦同學們看一些優(yōu)秀的紅色影視作品,同時及時讓他們寫觀后感。真正地將政治觀教育深入學生內心,讓大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政治觀的教育。必將有力地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必將提升大學生政治觀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0.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04.
[3]習近平·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3.
[4]教育部黨組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chuàng)優(yōu)行動”工作方案》[J].兒童發(fā)展研究,2019(04):68.
[5]石書臣.以問題導向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5.
[6]趙秀紅,林煥新.全國各地推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綜述[N].中國教育報.2020.3.18.
[7]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政治觀教育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王玄武.政治觀教育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李志東.當代大學生政治觀、道德觀、價值觀調查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2 (3):51-55.
[11]潘松文,閻高程.論政治情感與政治觀教育[J].黨政干部論壇,2002,(7):29-31.
[12]馬振清.中國公民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95.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