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文 欒聲越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應有傾向地立足于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實現(xiàn)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理論知識取材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現(xiàn)實生活;另一方面,其又需要將教學實踐與現(xiàn)實生活相互融合。因此,應該從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入手,探索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研究“生活世界”回歸的路徑,以此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
“生活世界”回歸的理論構想是由胡塞爾最先提出的。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這些理論構想在一定程度上,為教育“生活世界”回歸奠定了理論基礎。而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性極強的教育活動,尤其在高中這個關鍵過渡階段,一定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為高中生打好認識論基礎。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的前提
(一)以“生活世界”回歸來滿足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課想要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就應該注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實際,適應其身心發(fā)展需要。首先,身心發(fā)展具有循序漸進性。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逐步形成了抽象思維,但是總體來說相對薄弱,對于抽象概念往往需要具體的感性經(jīng)驗作為支撐。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育者要格外注意使教育教學活動遵循學生的這一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具有不平衡性和個體差異性,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考慮到每一個受教育個體的自身特點,做到針對不同個體進行因材施教。[1]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給予學生,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機會,讓他們?nèi)嵺`和體驗,有助于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一步學會解決問題。否則,很難有效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現(xiàn)實狀況,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針對具體情況對癥下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二)以“生活世界”回歸回應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理念
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基礎之上的進一步發(fā)展,相比于初中階段來說,更強調(diào)學科知識理論體系,難度也相對增加。其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實現(xiàn)“教”與“育”的有機結合。然而,在以往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背離其理念的傾向,如有時存在片面割離“教”與“育”的誤區(qū)。對于一個知識點的講授,會偏重于理論層面的“教”,對于實踐層面的“育”的把握少之又少。這樣的教育教學過程,使得學生對教師所講內(nèi)容的掌握僅僅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很難做到真正的吸收和消化。教學畢竟是教師和學生作為雙主體的一種雙邊活動,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應該擺脫與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相背離的傾向,走出“有教無育”“有育無教”和“以教代育”的誤區(qū)。實現(xiàn)“教”與“育”的兩手抓,不僅要注重學科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講授,而且要關注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和感知,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感悟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讓生活融入政治,讓政治走進生活,[2]使高中思想政治課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xiàn)出育人的價值所在。所以,“生活世界”回歸是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理念相呼應的。
(三)以“生活世界”回歸貫徹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改的需要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課所傳授的知識要與生活實際相貼近,這就要求我們根據(jù)具體情況適時而變。首先,教學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結構,在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時,教師要將教學的起點落在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實際中,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具體來看,從必修一到必修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以及哲學與文化,都是在學生實際接觸的生活中以各種形式存在,并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一定影響的內(nèi)容。因此,教學要從實際出發(fā),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來,又回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去的循環(huán)往復的活動。其次,教學要服務于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會受教育者做有素養(yǎng)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經(jīng)濟與社會教會受教育者如何選擇更經(jīng)濟實惠的生活方式和適應社會的狀態(tài);政治與法治教會受教育者懂得規(guī)章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哲學與文化教會受教育者更智慧地思考問題。最后,教學要高于生活??傮w來看,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貼近生活的課程,是對學生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提煉、總結和升華的結果,更準確地說,它是對生活的適度超越。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的基礎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是高中階段學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高中階段學校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高中階段的學校德育對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良好道德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而高中思想政治課是高中階段學校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其對高中生的道德品質(zhì)、身心素質(zhì)、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等的培育作用不可替代。進一步而言,學生又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成長的人,他們最早接觸的教育就是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進行的。所以,前期的積淀也為后面的繼續(xù)學習和進一步接受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提供了非常堅實的基礎,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能性。具體實施方面來說,高中思想政治課要走進生活,將豐富的社會生活融入教學,實現(xiàn)教學合一,引導學生感知和理解社會、經(jīng)濟、政治等,從而使學生在學校接受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獲得感悟和深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主動地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內(nèi)容來源于學生生活
在高中階段,無論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和哲學與文化構成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必修知識;還是以當代國際政治與經(jīng)濟、法律與生活以及邏輯與思維組成的選修內(nèi)容;亦或是不僅僅局限于思政課和教材之內(nèi)的實踐活動和德育活動等,這些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內(nèi)容大多立足于實際生活,除此之外的部分也是對生活的高度凝練、總結和升華的結果。每一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結果,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升華。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更加倡導體驗探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將理論的基礎知識帶到周圍生活中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加深對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適應生活和參與生活的實踐能力,這將是其受用一生的能力。由此可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基本知識很大程度取材于實際生活,是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的,回歸生活世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落腳點是要回歸生活實踐
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是一項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需要通過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之間的實踐活動來進行,并且這種實踐活動貫穿在日?;头侨粘;纳钪小=處煈焉鐣蟮牡赖聵藴蕛?nèi)化為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繼而使學生將內(nèi)化于心的道德品質(zhì)外化為自己的行為。具體來說,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認識到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思想政治課真正融入生活實踐,讓生活走進政治課堂。一方面,將理論知識投射到生活實踐中具體存在的事物上,使較為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另一方面,重在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更好地指導其生活實踐活動。[3]所以,回歸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實踐的,是生活的,生活實踐必須貫穿其始終。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的路徑
(一)實現(xiàn)社會需求與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的有機融合
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學生作為社會中較為特殊的群體,一方面,處在社會群體之中;另一方面,接觸更多的是學校這個小的社會群體,并不是完全處于社會之中。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中學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必須根據(jù)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確立課程的教學目標;同時,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所以,為了使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必須考慮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在注重學生整體、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時刻牢記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對不同學生各有差異的自身需求要靈活采用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以學生終身發(fā)展為長遠目標。將兩者有機融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如果教育教學內(nèi)容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難以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很難內(nèi)化為學生內(nèi)在的需要,教育效果要取得成功就顯得力不從心。由此可見,要著重實現(xiàn)社會需求與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的有機融合。
(二)實現(xiàn)教育目標與課程改革核心素養(yǎng)理念相契合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高中階段學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一定程度上,對高中學生現(xiàn)在和未來的發(fā)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2014年,根據(jù)國家相關政策指示,教育部提出了要運用核心素養(yǎng)來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從而實現(xiàn)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能夠有效落實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4]其核心素養(yǎng)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具體來說,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政治認同,要求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其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中的科學精神,要求培養(yǎng)學生面對問題時,具備科學辯證地處理問題的理性思維;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法治意識,要求學生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時,堅持相信法律,遵守法律,注重培養(yǎng)法治思維;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中的公共參與,要求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具備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關注社會實踐。所以,要實現(xiàn)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目標與課程改革核心素養(yǎng)理念相契合,就要關注和踐行核心素養(yǎng)理念。與此同時,還要創(chuàng)新教師的人才觀與教育觀,將情感體驗教學引入思想政治學科當中,同時注重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與整合。
(三)挖掘生活資源,充實課堂教學內(nèi)容
首先,開發(fā)教材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教科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教材是教學活動中具有濃縮性、普適性的教學范本,在面對各具差異的學生和不同的實際情況時,很難有針對性。[5]因此,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jù)課程標準,進行有針對性的挖掘開發(fā)教材。其次,引入生活案例,科學合理地利用生活資源,提高教學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比較理論化,不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針對以上情況,教師需要明確學生每天生活的環(huán)境就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在平時的教學中學會將課本知識投射到實際生活中,與具體可感知的實例進行比較研究,豐富教材資源。最后,及時關注社會熱點,體現(xiàn)教學的時代性。思想政治這門學科有很強的時效性,教師往往在教學中要對教材內(nèi)容不斷進行充實豐富,時時關注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消息動態(tài),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校園資訊等,將收集的社會生活中的新興理論觀點及時地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之中,為思想政治課教學內(nèi)容注入生活之水,突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時代性。
(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體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氣息
首先,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進行動情對話。教師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書本描述的情境,用心體驗。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手段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中最有效的是真實的體驗。可以把生活教育融匯在課堂內(nèi)系統(tǒng)進行,也可以將課堂教育拓展到課堂外,給予學生更多的課外實踐和體驗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將兩者結合起來。其次,創(chuàng)設鮮活的教學情境,感受移情體驗。在教學中,可以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把每一個理論知識以一種情境呈現(xiàn)出來,帶領學生進入其中體驗學習。因為,不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構成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必修知識;還是以當代國際政治與經(jīng)濟、法律與生活以及邏輯與思維組成的選修內(nèi)容;亦或是不僅僅局限于思政課和教材之內(nèi)的實踐活動和德育活動等,這些教育教學的知識內(nèi)容大多立足于實際生活之上,都是社會生活的直接反映和理論升華。所以,它也完全可以回歸生活,具有生活氣息。
(五)靈活教學方法,適宜學生接受需要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方法技巧,尤其是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適時而變,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固有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6]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營造積極主動的課堂探究氛圍;運用體驗式活動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受生活與思想政治課的緊密聯(lián)系,開展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更好地為生活服務;在適當?shù)膱龊线M行師生之間的對話,許多有意義的話題和哲理隨時會迸發(fā)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指導教學和生活。此外,教學方法應注重指導性。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鼓勵學生接觸更多的社會生活,提高對生活世界的認識。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少走不必要的彎路。所以,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生活中,教師可以扮演學生的好朋友,遇到問題雙方進行真誠、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多以指導性教學策略為主,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探索,之后稍加指導;以生成性教學策略為輔,采用適當?shù)奶娲越虒W策略,這樣能更好地指導和幫助教學有效進行。
綜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使學生在生活資料的加工過程中,在生活化課堂中有效地建構知識。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可以使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變成現(xiàn)實。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生活實踐中不斷進行改革和深化,在教育中充實豐富生活世界的教育資源和意義,從而進一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世界”回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更好地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參 考 文 獻]
[1]趙錫佳.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教學的探索[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2]劉靜茹.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構建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3]孫有新.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生活課堂”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立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2014-03-30)[2020-05-2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re/s7054/201404/167226.html?from=singlemessage.
[5]李毅娜.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6]張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責任編輯:劉北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