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春
(浙江省杭州市轉(zhuǎn)塘小學 浙江杭州 3100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優(yōu)化,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們的寫作能力較弱,往往是由于沒有積累較多的寫作素材而導(dǎo)致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從生活細節(jié)出發(fā),利用生活中的元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這樣的形式能使學生更加貼近生活,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在積累寫作素材的時候注意素材之間的連續(xù)性,使學生對每一類型的素材都能掌握。在給學生進行習作講解的過程中,也需要讓學生注意情感的豐富,將生活元素融入習作教學,為學生書寫精彩篇章做出努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應(yīng)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不斷探索的精神。因此,在習作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習作素材讓學生積累,能使他們捕捉更多的生活元素,進而書寫精彩篇章。捕捉生活元素更多的是把所看到的實景加上自己豐富的語言進行描寫的過程,在這個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只通過教師一味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細小的例子,讓他們注入情感去理解事物,使他們的寫作能力有質(zhì)的提升。同時,在講解文章的時候需要引導(dǎo)學生對全文進行整體分析,把握文中的中心思想以及如何把景色描寫得生動有趣,從中進行借鑒學習,完成自己的寫作。寫作這一板塊,小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需要教師以生活中的元素為例展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1]。
隨著素質(zhì)化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在寫作的講解過程中,教師應(yīng)讓學生更多地注入自己的情感來對事物進行描寫。例如,在講解以“我的母親”為主題的作文時,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母親的真實情況展開細節(jié)描寫。生活中母親辛勤勞作的樣子,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深入描寫,使母親的整體形象更為突出。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學生找準切入點,對具體事物進行描寫。這樣的形式更能反映文章的主題。同時,我們也需要給學生講解文章的寫作技巧,使學生以總分總的形式進行文章寫作,保證文章的脈絡(luò)清晰。生活元素對寫作素材的積累有很大的幫助,它能為學生提供寫作內(nèi)容,使學生的習作興趣更高,在寫作過程中,有很多主題的文章需要進行寫作,而學生沒有那么多的實踐經(jīng)歷,可以通過搜集素材的形式來豐富學生的經(jīng)歷。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需要學生具備綜合能力,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以生活為例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來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例如,我們給學生這樣一個題目,以季節(jié)為主題來完成寫作,學生就可以通過對生活中的實景進行觀察,注入自己的情感,豐富寫作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形式能使學生的寫作素材更加豐富,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進行生活景物講解的時候,如講解秋天的時候,楓葉就是秋天最為代表性的事物,讓學生以楓葉入手來描寫秋天。通過這樣的形式,以生活為素材能使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更加豐富。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以學生為主體,不斷豐富教學內(nèi)容,拓展教育形式,鼓勵個性化教育,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基礎(chǔ)情況來進行寫作素材的講解,使每個學生對寫作都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2]。
例如,我們在講解《秋天的雨》的時候,這篇文章以秋天的雨為主題,秋天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楓葉,讓學生進行季節(jié)主題的寫作積累,以生活細節(jié)出發(fā)給學生講解生活中的實例。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升。在一些秋天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很少有機會去參觀到這些美麗的景色,而我們從一些文章中就可以通過作者的描寫體會到其中的美景,因此,我們可以讓學生學會這種寫作手法,在教學過程中講解這些有趣的生活元素,使學生對這些新鮮的事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及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寫作能力薄弱,在生活中沒有很多的實際經(jīng)歷,在寫作的時候沒有素材可以進行拓展,這就需要教師以生活元素為例展開深入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從中積累習作內(nèi)容,為他們的寫作提供更多的幫助。在講解過程中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進行素材的講解,根據(jù)學生所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筆者在寫作批閱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作文不夠完整,寫作思路不夠明晰,需要給學生講解寫作技巧。處于習作學習初期階段的學生,沒有充足的生活經(jīng)驗,寫文章時會出現(xiàn)流水賬及條理不清晰等多種情況,因此,應(yīng)讓學生抓住生活細節(jié),進行素材積累,以此提高他們的習作質(zhì)量,使文章有清晰的脈絡(luò),讓學生以生活為元素不斷積累素材[3]。
例如,我們在講解《大自然的聲音》時,由于大自然的主題學生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進行素材的積累。這篇文章以大自然為主題,我們讓學生通過回憶感受大自然中的聲音,如大自然的風聲水聲,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等,學生以自己喜愛的大自然聲音為主題展開深入的寫作。我們會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主題探究,將自己在課下所積累的素材進行互相分享,將學生們收集到較好的寫作素材進行統(tǒng)一講解,使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更加豐富。同時,在學生完成寫作的時候會給學生進行講解,將優(yōu)秀的范文給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學生寫作中較好的一部分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的形式不僅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也可以讓全體同學對范文有學習的機會,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
在語文寫作過程中,寫作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元素。如果一篇文章沒有寫作情感將會使得文章枯燥乏味,使文章失去靈魂。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以人物情感表達技巧為主進行講解,使學生學會寫作技巧,從細節(jié)處出發(fā),突出任務(wù)特點,使文章主題鮮明。在生活中景色進行描寫的時候,要加入一些擬人化的詞語,使整個景色變得生動有力。同時,在描寫一件喜愛的事物時,應(yīng)該注入自己的情感,使整個事物變得生動有趣。當然,這種習作情感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多分析人物的特點并結(jié)合具體描寫展開情感的表達,還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借鑒優(yōu)秀的范文進行學習。在講解文章的時候,給學生進行人物描寫的具體講解,使學生從中把握寫作技巧。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如何表達情感。通過這樣的形式進行寫作的講解,能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也能使整體課堂氛圍更加活躍[4]。
例如,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時,這篇文章有很多人物描寫的地方,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的可憐。因此,我們在進行文章講解的過程中,會給學生分析其中的人物描寫,引導(dǎo)學生將自己代入文中的角色,體會情感,給學生講解寫作技巧,然后讓學生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課后練習。學生在進行人物描寫的時候需要注入自己的情感,將人物描寫得有情感。學生在日常寫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流水賬以及千篇一律的情況,寫作內(nèi)容較為簡單,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需要教師為學生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切身體驗,進而使寫作質(zhì)量有質(zhì)的提升。
在給學生講解寫作內(nèi)容的時候,并不僅僅是為了教學的需要而進行講解,更是為了使學生理解生活中的奧妙,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掌握生活細節(jié),以此來進行文章的寫作,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有更多的人生經(jīng)歷,體會到不同的生活,也能使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所提升。因此,在進行寫作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注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通過教學活動及素材積累等多個方面巧妙融入生活元素,讓學生真正感悟生活,進而樹立寫作意識,捕捉生活元素,書寫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