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
量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留學生一定要掌握和學習的基礎量詞。量詞“對”“雙”“副”意義相近,都有“兩個”的意思,外國學生在學習時經(jīng)常會將三者的用法弄混,從而產(chǎn)生偏誤。本文以量詞“對”“副”“雙”為例,對留學生使用這三個量詞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偏誤現(xiàn)象及其原因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對,會意字,是“對”的簡化字?!墩f文解字·羋部》:“對,應無方也。從羋,從口,從寸。”對的本義是“應答”。在這個時期,“對”的本義還沒有演化為代表個體單位的量詞,而是代表了一個表示應答的動作。隨著意義的演變,“對”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即表示“兩個”的個體量詞的意思也逐漸地顯現(xiàn)出來,慢慢被大眾所接受。
“對”作為量詞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對立性,“對”也強調(diào)兩個事物的匹配性。關于量詞“對”的用法有以下兩種:(1)用于配合的兩個人、動物或事物,例如性別、左右、正反等。如:一~矛盾;(2)有時只是兩個同類人或事物在一起。如:一~電池。
雙,會意字,是“雙”的簡化字?!墩f文解字·雔部》:“雙,隹二枚也。從雔,又持之。”“雔”的意思是兩只鳥?!坝帧钡囊馑际鞘?。雙的本義是一對。然而,隨著人們在日常勞動中逐漸地累積知識,所出現(xiàn)的兩個合用或者兩個同時出現(xiàn)的物體也在與日俱增,于是人們就把“雙”所表示的意思進行一個分化,“雙”由原來表示“兩只鳥”的意思分化為“兩只”的意思,且變成了一個表示數(shù)量單位的詞語,在平常的語言交流中進行使用。這樣,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表示數(shù)量單位的量詞“雙”就出現(xiàn)了?!半p”作為量詞,有以下用法:
(1)用于人或動物的空間對稱且獨立存在的肢體或器官:一雙腳,一雙耳朵;(2)用于人的穿戴品或使用的配件:一雙手套,一雙筷子。
副,形聲字?!墩f文解字·刀部》:“副,判也。從刀,畐聲?!北玖x為用刀剖開。所以用“副”在通常情況下所修飾的具體名詞可以是一個整體,而且又可以通過不同的部分組合成相應的特點?!案薄弊鳛榱吭~的時候,也留存了其原本意義“剖開”的特點。量詞“副”用法為:(1)是用于成對或配套的東西。如:一副耳環(huán)、一副擔子;(2)二是指可以分成一定的數(shù)量或者相關物品,然后合成一組,經(jīng)常被稱為成套的,如:一副撲克、一副碗筷。
通過對 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檢索,具體搜集了量詞“對”“雙”“副”的偏誤語料并分析總結(jié)了這三個量詞的偏誤類型。本文所引用的例子采用了 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標注方法。{CD}:多詞標記,用來標記文中多余的詞;{CC}:錯詞標記,用來標記用錯的詞語;{B}:別字標記,比如說把甲字誤用于乙字;{CJ-}:句子成分殘缺錯誤標注;{CJ+}:句子成分多余錯誤標注。在引用偏誤語料時,為了使讀者看著清晰,例子中只保留了量詞“對”“雙”“副”的偏誤標注,其他偏誤皆忽略。
量詞“對”的偏誤有三種:誤用、遺漏和冗余。
2.1.1 “對”與“個”的誤用
“對”與“個”的誤用,指的是兩個量詞在使用過程中用法的混淆。如:有一對{CC個}夫妻要離婚,但是妻子想要她丈夫的錢,而殺死了她的丈夫。(日本《如何看待“安樂死”》)
2.1.2 “對”與“堆”的誤用
一對[B堆]父母有一個或兩個孩子。(韓國《如何解決“代溝”問題》)
2.1.3 “對”與“種”的誤用
所以綠色食品和饑餓是讓大家覺得一對{CC一種}矛盾的命題。(韓國《綠色食品與饑餓》)
2.1.4 “對”與“位”的誤用
我認識的一對{CC位}夫妻是這樣認識的。(瑞士《最理想的結(jié)交方式》)
2.1.5 “對”與“各”的誤用。
若一對{CD各}身處異地的男女,并能從字里行間滲透出對對方的思念,那種高超的筆友結(jié)交方式是現(xiàn)代人所無法領會的。(新加坡《最理想的結(jié)交方式》)
2.1.6 “對”的遺漏和冗余
一個還沒有成家的{CD一對}年輕人。(新加坡《我對離婚問題的看法》)
這個人姓王,成家了而且有{CJ-dy一對}雙胞胎。(波蘭《記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
此外,在量詞“對”的偏誤語料中,其中有12例將量詞“對”寫成了繁體的“對”。
量詞“雙”的偏誤只有一種:“雙”的誤用。
2.2.1 “雙”與“套”的誤用
我本來想給爸爸媽媽買兩套{CC一雙}睡衣。(韓國《一封寫給父母的信》)
2.2.2 “雙”與“兩”的誤用
其實要想解決這個代溝的問題就是需要兩{CC雙}方面坐下來好好的談一談。(馬來西亞《如何解決“代溝”問題》)
量詞“副”的偏誤主要為“副”的誤用和遺漏。
2.3.1 “副”與“個”的誤用
我的老師姓付,戴著一副{CC個}眼鏡。(韓國《我的城市/鄉(xiāng)村生活》)
2.3.2 “副”與“付”的誤用
一副[B付]老花鏡。(新加坡《記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
2.3.3 量詞“副”的遺漏。
所以他{CJ-dy一副}吃驚的樣子。(日本《我的一個假期》)
通過對以上三個近義量詞偏誤用例的分析,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對”“雙”“副”這三個近義量詞在使用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偏誤類型。
2.4.1 量詞“對”“雙”“副”與其他量詞的誤用
在我們分析三個量詞的偏誤語料時,發(fā)現(xiàn)了它們在使用過程中與其他的量詞發(fā)生了誤用。雖然在我們統(tǒng)計語料的過程中,相關偏誤語料不是很多,但是也表明學生在對量詞概念的掌握上,還是不夠準確,理解得也很淺顯,沒有深入地進行研究,同時,學生不能夠熟練地使用量詞,所以出現(xiàn)了不同量詞之間誤用的情況。
2.4.2 量詞“對”“副”的遺漏與冗余
在分析量詞“對”“副”的偏誤語料時,發(fā)現(xiàn)了它們遺漏或冗余的例子沒有那么多,“對”遺漏和冗余的語料只有4例,“副”的遺漏和冗余的語料只有3例。這種量詞之間混亂的使用,表明留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量詞“對”與“副”的概念,不能熟練地運用量詞,因此導致偏誤的出現(xiàn)。
2.4.3 “對”書寫成繁體字的偏誤
量詞“對”書寫成繁體字的偏誤用例共12例。出現(xiàn)此類偏誤的既有緬甸、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學生,還有本國香港地區(qū)的學生。根據(jù)以上偏誤用例中學生所在的國家,我們發(fā)現(xiàn),這類偏誤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留學生在使用量詞時,由于種種原因會產(chǎn)生許多偏誤,本文具體歸納為三個方面。
母語知識的負遷移也是學習者產(chǎn)生許多偏誤的原因之一。由于留學生的母語與漢語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就會導致留學生在習得漢語時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留學生在學習漢語近義量詞時,由于漢語量詞與自己國家語言中的量詞用法不同,它們就很容易依賴自己的母語中量詞的用法,這樣就容易造成偏誤。比如對于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來說,“對”“雙”“副”都有一個共同的表達,用英語來說就是“pair”,或在搭配部分名詞時較為直接的用“a”或“an”代替。由于受母語思維的影響,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就會不自覺地出現(xiàn)遺漏量詞“對”“雙”“副”的情況,或者三者在使用過程中的相互替換。
目的語知識負遷移是學習者在學習目的語的過程中,往往會把他所學的有限的、并不充分的目的語知識,通過類推的方法不適當?shù)靥子迷谀康恼Z新的語言現(xiàn)象上,導致了偏誤的產(chǎn)生。在學習量詞時,由于“個”經(jīng)常用來修飾名詞,留學生就會逐漸的形成一種認知,認為量詞“個”是可以替代其他量詞,所以留學生在不確定名詞前面應該放哪個量詞的時候,統(tǒng)一用量詞“個”來代替。
學習環(huán)境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老師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教育觀念給學生講解知識,甚至直接告訴學生總結(jié)出來的規(guī)律,然后學生就會按照老師講解的方式學習。如果某個量詞老師實在無法解釋,就會讓學生死記硬背,這就容易造成誤解。這三個量詞的教學重點只是進行了簡單的解釋,具體語境下三個量詞的搭配、取舍并未解釋,量詞的用法也很簡單,練習方式較為單一。
理論研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對量詞“對”“雙”“副”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并且對各個量詞的來源、量詞與名詞之間的搭配方式、量詞產(chǎn)生的偏誤類型以及對策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討,才能有效地促進量詞的教學,提高學生使用量詞的正確率。
語境在量詞的理解和運用中是極其重要的。量詞“對”“雙”“副”的教學是不可能脫離具體語境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語境,結(jié)合實例,讓學生結(jié)合語境不斷地練習,加深對量詞的理解和使用。教師還可以將三個量詞的區(qū)別以簡潔直觀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如圖形法、表格法、演示法等,從而避免學生對這幾個量詞的誤用。
漢語量詞種類極其豐富,用法靈活多變,但是具有一定的使用規(guī)律,我們恰當?shù)氖褂昧吭~時,語言的表達會更加生動準確。在量詞“對”“雙”“副”的教學中,以理論知識為基礎,著重講解那些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易混淆量詞的使用方法,創(chuàng)設語境讓學生不斷地進行練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量詞,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