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逸豪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上海 200438)
體育課是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基礎課程,也是國家大力提倡并一直推動的教育體系中的一環(huán),無論是對學生的身體還是心理,均發(fā)揮著極為積極的意義。特別是隨著我國當代體育運動的飛速發(fā)展,無論是其教學體系質量還是數量,均呈現飛速發(fā)展趨勢,為我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但是,需要重視的是,隨著學生體育鍛煉要求的不斷提升,體育訓練中的強度也在逐漸攀升,學生在訓練時受傷及身體損傷的幾率也在逐漸提升,所以需要更加重視現代體育教學訓練下的學生身體健康問題。因此,為了防止學生在訓練時受到身體損傷,需要對問題產生動因進行全面分析,從而保障學生在獲得訓練的同時保障身體健康。
身體訓練旨在保障人的身體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而全面發(fā)展運動素質的目的是增強自身的身體健康水平,保障自身機體各項指標平穩(wěn),以及能夠保持身體長久健康。但是在體育運動訓練中,難免會出現高負荷、高強度的訓練項目。首先,運動負荷過高保持每日固定訓練,尤其是無氧運動,可能或導致出現身體損傷;其次,訓練方法不合理,體現在學生若渴望短時間內突破自身的極限,訓練心理預期過高,可能會提高自身的訓練上限,如身體韌性、力量、爆發(fā)力等,短時間內集中鍛煉一處,難免會導致積勞成疾,不僅沒有針對性,還會損害身體;最后,受制于基本鍛煉條件,還會存在保護措施不足,或者在沒有教師看護下獨自訓練,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動作是否規(guī)范,極容易導致身體存在動作不規(guī)范,致使身體受到損害。因此,幫助學生合理制定訓練計劃,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極為關鍵[1]。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而提高訓練強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步提升,需要長期保持并不斷調整訓練計劃,才可以不斷提升訓練強度,隨之做出科學、有針對的訓練計劃。同時,為了保障訓練的科學性,在訓練中保障自身的身體健康和安全,減少身體損傷,就應該制定屬于自身的訓練計劃。初期參加運動的學生,可以先從熱身運動開始做起,做好熱身運動保護身體,避免受到損傷或因熱身不足導致身體關節(jié)磨損。同時,注意訓練的多樣化,利用多種方式訓練有利于保持身體的興奮感。有氧耐力、無氧耐力相結合,有氧運動是低強度運動的維持性,無氧運動是高強度運動的維持性,二者都要重視。整體性與局部性(平衡性)體能鍛煉是一個系統(tǒng)性訓練,體能要注重整體性的提高,同時要加強局部的專項耐力。在訓練前,要始終對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有全面認識,若因各種原因導致身體存在舊傷時,要始終避免參加對抗和高強度訓練,進行有針對的訓練,不參與損傷部位的訓練,保護損傷部位不受二次傷害。
科學訓練,指的是根據科學指導進行的有益身心健康的訓練方法,認識運動訓練過程中的客觀規(guī)律并按照這些規(guī)律進行訓練[2]。在具體的訓練中,最重要的兩個要素一是運動強度,二是運動量,二者共同構成衡量訓練質量高低的關鍵。但是,在訓練中很難精準衡量到底跑了多少、速度多少等,以及適宜的強度是多少,同時需要注意在集體項目中,每個人承受的負荷力也大不相同,如果用相同的訓練組合去訓練,可能會造成有的運動員達不到訓練的強度,如有人身體素質更強,所以更適合強度大的訓練項目;而有人耐力更佳,所以適合一些考驗耐力的項目,因此,在強化體能訓練中,科學控制訓練強度和量是決定訓練效果的關鍵因素。更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體育訓練都需要有相應的負荷,負荷過重會導致身體受損,過低又會達不到訓練目的,所以,在訓練中要有科學訓練意識,合理考慮安排訓練與休息相結合,在訓練之余保證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從而在下一次訓練中保持機體活力。
在體育訓練中,最為直觀感受到的就是身體的耐力、力量、爆發(fā)力的提升,一些學生為了快速提升上述身體技能,可能會選擇在短時間內提高訓練強度,或者在訓練過程中追求捷徑,忽視了自身的具體身體素質,不斷提高訓練強度,短期內可能會見到效果,但長此以往會導致身體逐漸受損,產生不可逆的身體損傷。因此,保持合理訓練的前提是正確認識自身的身體狀況,從而合理安排自身的訓練強度,保證身體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訓練強度,循序漸進提升訓練強度,最終達到順利進行體育訓練的目的[3]。例如,可以將訓練量化,合理安排多組數、小重量的訓練法,這樣有利于最大程度拓展身體機能,在訓練中保持身體健康。或者可以提高訓練負荷,但同時需要降低訓練組數等,這樣更可以在訓練的同時合理審視自身身體狀況,做出逐步調整,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身體健康情況和訓練情況相結合,同時避免因為過多追求“量”而忽視了“質”的要求。并且在訓練時始終應該不超出自身身體所承受的上限,避免欲速則不達,不能因為過度追求訓練效果而忽視身體健康,這樣難免會在訓練中形成本末倒置現象。
體育訓練也是一種健康指導計劃,有效而合理的體育訓練能夠對身體產生極為有益的作用,科學合理的訓練動作更加符合人體動作要求,反之則會產生傷害。若學生在獨自訓練時對某些動作的認知不足,進行某些高難度動作時,或者依靠器材輔助時,缺少必要指導和幫助的情況下,不僅動作極容易變形,也極容易因動作變形而損傷身體關節(jié),從而導致身體受到損害。為防止身體出現上述損害,提高訓練動作的分析意識就極為關鍵,也不可忽視必要的動作專項指導,如訓練中的落地、奔跑、對抗等動作,這些動作都極容易產生對頭、肢體等關鍵部位的損傷,如落地時屈膝、對抗時需要避免直接沖撞等,避免肌肉拉傷,保護好肩、肘、髖關節(jié)等,不規(guī)范的動作會給關節(jié)、肌肉、韌帶帶來意外的損傷,這樣不但會影響訓練質量,且會造成腰椎損傷。動作規(guī)范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如果動作不規(guī)范則容易受傷,有了訓練指導,就可以避免出現上述損傷,從而保障在訓練中更好地保護自己及他人[4]。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是當今時代教育的一大關鍵,體育訓練對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難以取代的作用,而隨著訓練強度的提升,可能會出現由于訓練強度、動作不規(guī)范、訓練強度不合理等因素,導致在訓練過程中出現身體損傷,所以亟待研究怎樣在實施安體育訓練的同時保護身體健康,結合多因素加以分析,避免因訓練而導致的身體損傷,甚至因為身體損傷而導致心理問題,從而保障我國體育訓練的安全和有效性,進一步推動體育訓練的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