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九一年譜簡編

      2021-01-02 15:13:28史小軍
      昆明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王世貞綠波墓志銘

      史小軍,姜 芳

      (暨南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2)

      張九一(1533—1598年),字助甫,號周田,新蔡(今屬河南)人。嘉靖三十二年(1533年)進士,李維楨描寫其外貌曰:“身長七尺,軒軒如朝霞舉,濯濯如春月柳,目爛爛如巖下電,飲可五斗而醉二三,傀俄如玉山將崩?!盵1]508器宇軒昂。性好施,晚年家居無厚藏,邑大饑,盡捐廨粟食之。宏覽博物,善章草書,好古文辭,與王世貞、宗臣、李先芳、李維楨等人相交游,結(jié)社談藝。王世貞曾曰:“吾黨有三甫”,蓋余曰德(字德甫),張佳胤(字肖甫)與張九一(字助甫)為“三甫”也。不久,魏裳(字順甫)入社,人又稱“四甫”。后來,王世貞作后五子詩,將南昌余曰德、蒲圻魏裳、歙郡汪道昆、銅梁張佳瑩、新蔡張九一列為“后五子”,以作為復古派的繼任與發(fā)揚者。

      張九一雖為文人,亦工吏事,為官期間,卓有政績:令黃梅縣,窮治奸滑;擢吏部郎,進賢舉能;為按察使,平反冤案;分守邊關(guān),嚴守邊塞。歸田后,家無厚藏,惟藏書數(shù)萬卷,常擁書朗誦,于詩律益細。卒之前一歲,親自校對其詩文集,名之曰《綠波樓集》,詩、文各五卷。時論者或評其詩體大思精,華整簡勁,或謂其詩高華雄爽,振宕不羈,與七子齊盟,風氣雷同之時自稱拔俗。王世貞謂其詩奇秀超詣。清代,呂民服重刻其詩集并以夾批的方式評點之。

      目前,學界對張九一其人其作尚缺乏專門研究,僅對其交游和詩歌創(chuàng)作稍有觸及。本譜以明刻本《綠波樓集》十卷、清刻本《綠波樓文集》五卷和《綠波樓詩集》十四卷為主要參考文獻,并參考其他著作和史料,對張九一的生平編年如下:

      明世宗肅皇帝朱厚熜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一歲

      六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南新蔡縣。

      《綠波樓集》卷三《癸未生日示弟乾甫:六月廿九日》(七律)。

      出生時,母親有異夢,認為是祥瑞之兆。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先生之生也,安人感異夢,以為祥……先生生嘉靖癸巳某月某日。”[1]504-508

      是年,元配王恭人四歲。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恭人生嘉靖庚寅某月某日?!盵1]508

      是年,父親張?zhí)O二十一歲。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七《先考鹿野府君行狀》:“府君諱蘋,字汝清,別號鹿野?!怨镉仙?,嘉靖甲午府君二十二年矣?!盵2]254-255

      按:嘉靖甲午年(1534年)父親張?zhí)O二十二歲,則父親生于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因此,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父親張?zhí)O二十一歲。

      是年,母親戴安人二十四歲。

      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九十《封吏部員外郎鹿野張公暨配戴安人合葬墓志銘》:“安人長于公三歲?!?/p>

      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年),二歲

      是年,父張?zhí)O以《易經(jīng)》舉諸生。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七《先考鹿野府君行狀》: “嘉靖甲午,府君二十二年矣,竟以易為諸生?!盵2]255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年),八歲

      為博士,攻讀古文辭,博雅宏麗。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穎悟絕倫,應奉五行俱下,禰衡一覽輒記殆兼之矣,八歲為博士,業(yè)已為古文辭,博雅雄麗,老師宿儒不通曉也?!盵1]504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年),十四歲

      補邑諸生。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十四補邑諸生。”[1]504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年),二十一歲

      中進士,名列三甲九十三名。同年中,較為有名的有徐師曾、張四維等。嘉靖癸丑科考,錄取人數(shù)在有明一朝較盛,共約403人。

      徐師曾,二甲七十七名。

      張四維(1526—1585年),字子維,號鳳磐,明山西蒲州風陵鄉(xiāng)人(今屬山西芮城)。出生于鹽商世家。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進士,名列二甲八十六名,因其文章、書法兼優(yōu),入翰林院為庶吉士,讀中秘藏書。萬歷十年(1582年),張居正死,張四維代為首輔。萬歷十三年(1585年),病歿于家。著有《條麓堂集》三十四卷、《條麓堂續(xù)集》二十四卷,輯《明公書判清明集》十卷,補宋林希逸《三子口義》十五卷。

      除黃梅知縣,有佳績。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縣舟車綰彀南荊跋扈東陵巨猾盤踞市井中,有司莫敢問,先生廉得其主名,禽治之,即窮里民以事入謁,悉知其家人生口,作業(yè)發(fā)奸,摘伏如神,邑大驚,相戒,毋敢犯令事至首尾,衡決不移,時而畢庭虛無人,閉戶讀書賦詩,有四方之客相與游覽,邑外佳山水,蠟屐胡床,觴詠竟日,人以為潘河陽路,浚儀之儔也?!盵1]504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年),二十四歲

      黃梅知縣任滿,以治擢吏部郎。是時,諸曹郎徐中行、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吳維岳結(jié)社談藝,先生心好之,游藝其間。

      吳維岳、宗臣等人各有詩記其交游酬贈活動,如吳維岳《天目山齋歲編》卷十八《冬夜子相、助甫過集,各賦明月曲,得門、堤、山、裳四字》、《子相席上遲助甫》等詩。

      吳維岳(1514—1569年),字峻伯,號霽寰,浙江孝豐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士。仕至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兼貴州巡撫。明后七子派領(lǐng)袖王世貞將其列為嘉靖“廣五子”之一,有《天目山齋歲編》二十四卷行世。

      宗臣(1525—1560年),字子相,號方城,揚州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初授官刑部主事,累官至福建提學副使。明“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十五卷行世。

      按:吳維岳的《天目山齋歲編》編次體例為每卷之下注明寫作年代,如卷十八的詩歌均作于丙辰歲,卷十九的詩歌均作于丁巳歲等,因此可知張九一與吳維岳、宗臣等人以上的詩歌交游活動發(fā)生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年),二十五歲

      日夕與吳維岳、宗臣等人交游,并以詩歌相酬唱。

      吳維岳、宗臣有詩記之,如吳維岳《天目山齋歲編》卷十九《開歲二日子相助甫過集,各賦洽字》、《人日值雪偕助甫集子相第,得寒、霞、龍、西四字》、《同子相、助甫席上賦得春月曲》,宗臣《宗子相集》卷十一《人日大雪,峻伯助甫來過,賦得榆、愁、門、陽四字》、《明月曲同峻伯助甫席上賦得深字》等。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二十七歲

      吏部郎考滿,天子加恩。

      在京師,與王元美締交。

      《綠波樓集》卷三《哭司寇王元美》詩三詩間自注:“己未歲,余與元美締交燕中?!盵2]136

      按:王世貞,字元美,太倉人,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年十九,舉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初授刑部主事,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世貞好為古詩文,為官京師時,入王宗沐、李先芳、吳維岳等詩社,又與李攀龍、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輩相倡和,紹述何、李,名日益盛,后在文壇執(zhí)牛耳二十余年,是“后七子派”的領(lǐng)袖之一。王世貞所與游者,大抵見其集中,各為標目,如“前五子”“廣五子”“末五子”“四十子”等。張九一名列“后五子”中。此外,王世貞還將余曰德(字德甫);魏裳(字順甫),與張九一(字助甫)合稱為“三甫”。

      此前,張九一與王世貞二人已有書信往來,時王世貞任職青州,張九一任職京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王世貞奔京師赴父難,二人始得晤面。是年,王世貞父親以灤河戰(zhàn)事失利,權(quán)相嚴嵩及黨羽構(gòu)之,下獄論死。王世貞聞訊后,急奔京師赴父難。王世貞門生故吏懼禍,作鳥獸散。是時,張九一任職京師,不畏受連,與王世貞過從甚密,甚至陪同王世貞前往監(jiān)獄探望其父。二人莫逆于心。

      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藝苑卮言七》:“余自遭家難,時橐饘之暇,杜門塊處。獨新蔡張助甫為驗封郎,旬一再至,余固卻之,張笑曰:‘足下乃以一吏部榮我乎?’余歸,張亦竟左遷以去。自是吾黨有三甫,肖甫之雄爽流暢,助甫之奇秀超詣,德甫之精嚴穩(wěn)稱,皆吾所不及也。”[3]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比入都,則諸子去國,獨子相同舍,相得甚歡無厭,而先生所最服慕者惟王先生,子相因以書通先生于王先生所,兩人莫逆于心,不必撫塵而游矣。會王先生父司馬公失分宜相歡,構(gòu)下詔獄,王先生棄官來視橐饘。分宜父子故憾王先生與諸郎,杯酒間多譏刺語,使人躡尋蹤跡,門徒故吏皆恐,鳥獸散。先生以從王先生游,日夕招尋,時而歌,時而泣,而更羸服存司馬犴陛中。王先生辭:‘無乃為君累乎?’先生艴然曰:‘士為知己者死,死且不避,官于何有?’”[1]504

      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二十九歲

      春天,為友人高岱詩集作序,是為《西曹集序》。

      高岱《西曹詩集》前錄《西曹集序》:“明奉議大夫吏部郎中汝南張九一撰?!尉感劣洗憾峦??!盵4]5024

      按:高岱,字伯宗,號鹿坡居士,湖北京山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累官至刑部郎中。著有《西曹詩集》九卷。高岱在京師任職時,與李先芳等人結(jié)刑部詩社,后延攬王世貞等人入社,詩名先于王世貞、李攀龍,詩歌有復古傾向。當后七子聲名鵲起時,高岱遭貶官而離開京師,因此,未入后七子之列。

      張九一與高岱的結(jié)識緣于李先芳的引見,是時,張九一、高岱和李先芳均在京城任職。張九一在《西曹集序》中記述其與高岱的相識相知曰:“張子為省郎,每休沐就濮陽李生談,濮陽善郢高生,遂以高生見,見輒歡甚。張子故踈誕,不省使酒大言。久之,濮陽亦稍稍避,乃時從高生飲。”[4]5024張九一性格任誕,高岱性耿介,二人均善飲,志趣相投,關(guān)系愈加密切。高岱在詩歌《閑居柬張助甫》中稱贊張九一的能文善飲,詩曰:“中州有高士,絕代擅風流。醉欲超三界,閑能賦四愁?!盵4]5055

      張九一、李先芳和高岱,三人之間有多首唱和贈答之詩篇,如三人共賦《火樹銀花合》等詩歌。后來,高岱因忤慢嚴嵩而遭貶景王府右長史,張九一曾作《送伯宗高比部為景府右史,時王初之國》(二首)相送。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三十歲

      夏,吳國倫歸里,張九一與徐中行出汝南城三十里送之。

      吳國倫、徐中行和張九一均有詩記之。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五《子與、明卿汝陽城南言別,雷雨驟至,酤飲田家,酣賦二絕》;徐中行《天目先生集》卷三《送明卿出汝南城三十里,風雨驟至,夜飲村店同賦》;吳國倫《甔甀洞稿》卷三十一《子與、助甫送予城南三十里,輿馬不前,酤酒田家,酣而達曙,各賦兩絕,作眺笑云》。

      吳國倫(1524—1593年),字明卿,號川樓子、惟楚山人、南岳山人等,湖北省陽新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初授中書舍人,后擢兵科給事中,明“后七子派”重要成員之一。有《甔甀洞稿》五十四卷、《甔甀洞稿續(xù)編》二十七卷行世。

      徐中行(1517—1578年),字子與,號龍灣,天目山人,浙江長興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初授刑部主事,累官至江西布政使,明“后七子”之一。有《天目先生集》二十一卷行世。

      按:吳國倫《甔甀洞稿》卷三十六《明吳仲子牧良墓志銘》:“庚申二月九日,……越數(shù)日,予北上謁選人,遂以其夏補歸德司理,理歸德又踰二年,不調(diào),業(yè)已奏記,自罷歸里中。……時壬戌之夏也。”[5]可知吳國倫歸里,張九一、徐中行送之當在是年夏季。

      嘉靖四十二乃癸亥(1563年),三十一歲

      作詩歌《癸亥生日示見甫弟》(七言律)。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三十二歲

      遷湖廣僉事。此間,嘗往來巫山西陵間,得詩多,評者謂如少陵之有夔州也。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七《先考鹿野府君行狀》:“甲子,九一為湖廣僉事?!盵2]257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三十三歲

      作詩歌《乙丑元日雪示見甫弟》(七律),《乙丑人日》(五律)。

      明穆宗莊皇帝朱載垕隆慶元年丁卯(1567年),三十五歲

      元日,作詩歌《丁卯元日夜行魚山道中值雪》(五排)。

      治楚岳陽。

      《綠波樓集》卷六《朱秉器詩集敘》:“隆慶丁卯,余治楚岳陽?!盵2]227

      隆慶二年戊辰(1568年),三十六歲

      自楚罷歸,家居,色養(yǎng)雙親,于邑北十里河干筑綠波樓,積書萬卷,諷誦其中,母弟九二、九三皆善屬文,兄弟間自相師友。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七《先考鹿野府君行狀》:“戊辰,九一再隸籍,自楚罷歸?!盵2]257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稍遷右參議而被勘者與前不任勘者復為蜚語中先生,當調(diào)先生,心獨喜吾重違家大人之命隨牒遠方,今且有辭歸而侍膝下,色養(yǎng)三公,安足易乎,卜筑邑北十里河干為綠波樓,積書萬卷,諷誦其中,而母弟見甫乾甫皆善屬文,兄弟間自相師友,每文成奏之塤箎之和盈耳,而棠棣之萼不快,目封公,安人樂之匕箸日益加?!盵1]505

      按:張九二,幕府,王世貞將其列為“四十子”之一。張九三,邑諸生。

      隆慶四年庚午(1570年),三十八歲

      七月二十一日,父卒,母悲痛甚,遂絕食而卒。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七《先考鹿野府君行狀》:“庚午春,二月,府君病肺,至六月,病且因革,……七月朔,府君呼九一曰……至二十一日,遂卒?!盵2]257-258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七《先妣戴太安人行狀》:“府君以七月終,安人蓬跣號泣,至毀形顏。于是,府君葬有期矣,安人益悲痛不自禁。不肖兄弟飲淚頓首勸慰,安人曰:‘吾豈不念若屬哉,婦人能從一君子偕老,吾將從若父于地下?!Z罷嗚咽,遂絕食五日而卒?!盵2]259

      雙親卒后,跋涉千里,請王世貞為亡父母作墓志銘,歸家后屏居,所接見者惟中表兄弟曹亨。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二人卒,先生哀而毀,跋涉霜雪,下婁江,丐王先生為志,歸則屏居。非其人不可得見,中朝故舊勛駕不答,而邑人司空曹公于先生為中表兄,每過先生揚扢千古及國典朝章四方利病九邊要害,歷歷如指掌,司空解頤,是才什伯,我非丘壑中物也?!盵1]505

      按:曹亨,字伯貞,新蔡人,都御史曹鳳孫,嘉靖乙未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后官至兵部尚書。亨素諳法家言,在軍事上卓有政績。

      隆慶六年壬申(1572年),四十歲

      夏,為友人歐大任詩集作序,是為《游梁集序》。

      歐大任《歐虞部集·游梁集》:“往余丞廣平,南海歐大任先生則自長安遺書來。其言數(shù)千,其旨數(shù)十,終而私之曰:‘愿結(jié)交’?!c壬酉夏汝南張九一撰?!盵6]286

      按:歐大任(1516—1595年),字楨伯,號侖山,廣東順德人。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國子助教,故又稱“歐虞部”“歐廣文”。中進士前,他和梁有譽、黎民表等人共同修復南園,使嶺南詩壇再次復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以歲貢生資格入都赴試,取得廷試第一,初授官江都訓導,累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一生著述頗豐,有《歐虞部集》十五種七十九卷行世。

      張九一與歐大任書信相識始于嘉靖四十二年,是年,歐大任入京朝考,名列第一。《歐虞部集·文集》卷二十一《寄張助甫書》曾記載二人的相識曰:“仆識足下名久矣,……是歲二月,仆負笈至都,從惟敬知足下近在廣平也?!s卿七月按廣平諸郡還,出足下十詩相示,……”[6]796二人真正晤面在隆慶五年,張九一在《游梁集序》中曾記述曰:“往余丞廣平,南海歐大任先生則自長安遺書來,其言數(shù)千,其旨數(shù)十,終而私之曰:‘愿結(jié)交?!嗖蛔R歐先生作何狀,方坐罪播遷,即素所厚善者,稍稍棄去,歐先生乃于長安豪舉中能走千里之使,遺余書,余不識歐先生而知其非庸人也。又八年,余自楚罷歸,歐先生為學官弋陽,淹留淮楚間,莫能厚遇也,則從余蓬室,歡甚?!盵6]286其后,歐大任又任光州(今河南橫川)學正,期間,二人詩歌唱和良多。

      冬,持亡父母行狀,跋涉霜雪至婁江,請王世貞為其亡父母作墓志銘。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封公、安人樂之,匕箸日益加,久之,二人卒,先生哀而毀,跋涉霜雪,下婁江,丐王先生為志。歸則屏居,非其人不可得見?!盵1]505

      按:周穎《王世貞年譜長編》考證王世貞詩歌《助甫遠駕見訪,遂成四章,情見乎辭》《張助甫至日見訪作》等詩歌均作于嘉靖壬申年,張九一亦有詩歌《將赴姑蘇訪王元美》《至日婁江訪元美、敬美》等詩相和,加之李維楨墓志銘中記載張九一“下婁江,丐王元美為志?!币虼?,可推知張九一于是年冬到婁江請王世貞為其亡父母作墓志銘。

      明神宗顯皇帝朱翊鈞萬歷元年癸酉(1573年),四十一歲

      是年,與王世貞同游蘇州虎丘。

      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四十四《助甫攜見甫過鄖鎮(zhèn)留飲喜贈》:“握手躑躅惜鬢絲,且先呼酒后論詩。文章李益難終賤,兄弟岑參并好奇。佩玉響來元自蔡,頷珠投罷即稱隨(君自蔡來投我詩,隨余屬國也)。青油幕下堪移日,玄武峰頭合踐期(君約太和后至)。折節(jié)客驚麋子地,跳梁人憶虎丘時。年光并得偏吾老,春色從公到汝遲(癸酉餞君虎丘)。但是詞人陽九過,無妨物態(tài)暮三疑。欲酬荃蕙須防化,莫譴東風道上吹。”[7]

      根據(jù)詩間自注:“癸酉餞君虎丘”,知張九一與王世貞于是年同游虎丘。

      萬歷三年乙亥(1575年),四十三歲

      年初,作詩歌《乙亥元日試筆示見甫乾甫》(七律)。

      立春日,作詩歌《乙亥立春日》(七絕)。

      冬,入河西,途經(jīng)鄖城,會元美于鄖城。

      《綠波樓集》卷三《哭司寇王元美》其四詩間自注:“乙亥冬,余入河西,會元美于鄖。餞余城南樓,遂為永訣,傷哉!”[2]136

      是年,起家,赴陜西左參任,分守涼州。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六《贈盛鳳谷拜南京前軍都督序》:“余以乙亥歲起家武威。”[2]201

      另參見《綠波樓集》卷四《赴武威》、《留別陳思俞兼答送赴涼州之作》。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二人卒,先生哀而毀,跋涉霜雪,下婁江,丐王先生為志。歸則屏居,非其人不可得見?!彩?,起家仍故官,分守涼州?!盵1]505

      萬歷四年丙子(1576年),四十四歲

      作詩歌《丙子元日寓安定作》(七律)。

      萬歷七年己卯(1579年),四十七歲

      移張掖。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六《送次溪李參知遷山東按察序》:“蓋歲在攝提格,余去武威……明年,余移張掖。”[2]202

      按: “歲在攝提格”為萬歷六年戊寅年,故“明年,余移張掖”發(fā)生在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年。

      萬歷八年庚辰(1580年),四十八歲

      治三輔。

      張九一《綠波樓文集》卷一《送次溪李參知遷山東按察序》:“蓋歲在攝提格,余去武威……明年,余移張掖……又明年,余再移參藩治三輔。”[2]202

      萬歷十一年癸未(1583年),五十一歲

      正月,由陜西按察司按察使升山西右布政使;閏二月,由山西右布政使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

      張九一《綠波樓集》卷九《到鎮(zhèn)謝恩書》:“天恩事臣,先任山西按察司按察使入關(guān),于萬歷十一年正月內(nèi)推升本省右布政使赴任,間本年閏二月十五日準吏部咨該,本部等衙門會題奉圣旨,張九一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地方,賛理軍務?!盵2]313

      《明實錄·神宗實錄》卷一三四:“萬歷十一年閏二月……升山西右布政使張九一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盵8]2493

      六月,作詩歌《癸未生日示弟乾甫:六月廿九日》(七律)。

      除夕,作詩歌《朔方癸未除夕同弟乾甫兒震輩守歲兼憶家》(五律)。

      萬歷十二年甲申(1584年),五十二歲

      元日,作詩歌《甲申元日城南樓送李元戎昫之中衛(wèi)市馬值雪》(七律);

      除夕,作詩歌《甲申除夕》(五律)。

      萬歷十三年乙酉(1585年),五十三歲

      元日,作詩歌《已酉元日朔方使院試筆家弟乾甫同賦》(七律)。

      夏,為友人朱秉器詩集作序,是為《朱秉器詩集敘》。

      按朱秉器,字孟震,江西新淦人,生卒年不詳。善屬文,以春秋領(lǐng)嘉靖戊午鄉(xiāng)薦。戊辰進士,授南刑曹主事,后出守重慶,擢潼關(guān)兵備副使,癸未遷四川按察使,兼理四川左轄,戊子入為順天尹,乙丑奉命巡撫雁門、山西、三關(guān)。辛卯上書告仕,于癸巳在家中去世。所著有《游宦余談》《河上楮談》《朱秉器集》。

      張九一與朱秉器為摯友,曾兩次為朱秉器的詩文集作序,一為《朱秉器詩集序》,一為《朱秉器全集序》。此外,張九一還曾為朱秉器的繼室黃宜人寫作墓表,即《朱大夫繼室黃宜人墓表》。現(xiàn)《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代善本別集叢刊》所收錄的明萬歷刻本《朱秉器集十四卷》題為:“明朱孟震撰,吳國倫、張九一等輯。”卷首有張九一《朱秉器詩集敘》,落款為:“萬歷乙酉夏汝南友人張九一撰”,敘中追憶二人的交游和情誼曰:“明年,余之晉,數(shù)與秉器游明輔先生園,授簡談藝不啻在秦?!嘟坏赂ψ钤纾嘧钤缡?,交用晦于德甫,無論失去,即鮮一日之雅,惟秉器最后而最深?!盵9]

      萬歷十四年丙戌(1586年),五十四歲

      遭彈劾,調(diào)外任。

      《明實錄·神宗實錄》卷一七一:“萬歷十四年二月,……南京科道糾拾……巡撫寧夏右僉都御史張九一均屬冒濫,……調(diào)外任?!盵8]3111

      《綠波樓集》卷三《丁亥元日》:“去歲茲辰悲朔漠,豈期今歲得歸田。仍余白發(fā)三千丈,已是投荒十二年。李廣不侯從老矣,翟公羅雀正蕭然。惟應料理床頭甕,一日須教一歲眠?!盵2]126

      從寫作的時間“丁亥元日”及詩句“去歲茲辰悲朔漠,豈期今歲得歸田”,可證張九一于萬歷丙戌年列調(diào)籍之事。

      萬歷十五年丁亥(1587年),五十五歲

      作詩歌《丁亥元日》(七律)。

      萬歷十六年戊子(1588年),五十六歲

      長子張體震領(lǐng)鄉(xiāng)薦。

      《明朝分省人物考》: “子體震領(lǐng)萬歷戊子鄉(xiāng)薦,能以文學世其家?!盵10]

      萬歷十七年己丑(1589年),五十七歲

      元日,作詩歌《己丑元日試筆示乾甫是時見甫丞魏震兒計偕》(七律)。

      十二月,遭彈劾,回籍聽用。

      《明實錄·神宗實錄》卷二一八“萬歷十七年十二月……工科給事中林材言,大臣有缺必公同會通,奈何相沿日久,浸失初制,會推所舉不過出吏部之素定者,唯唯具題,如京營缺尚書而會推鄭雒矣,貴州缺巡撫而會推張九一矣,……九一豈生于空桑乎?苫塊之中酗飲達旦,歌舞通宵,至若求嚴世蕃之結(jié)歡,望張居正之鑒識,此等人,何以坐鎮(zhèn)于一方也。愿將雒、九一亟賜罷黜,仍申飭該部。凡所推用必公必正,勿容奸而惡直,則進退無偏,議論自息矣,章下吏部?!盵17]4078后同卷吏部處理意見為“吏部尚書楊巍覆林材疏,……言張九一先調(diào)外任,已而部覆邊功,撫科疏薦,起補前官,今科臣指摘猶曩時議論,臣巍未符人望,乞歸田里。旨令九一回籍聽用而巍留?!盵8]4083

      除夕,作詩歌《己丑除夕乾甫同震兒諸子侄守歲時余將之貴陽乾甫之長安》(五律)。

      萬歷十九年辛卯(1591年),五十九歲

      作詩歌《辛卯除夕乾甫適自金陵至》(五律);《辛卯元日書懷兼寄姚敘卿》(七律)。

      萬歷二十年壬辰(1592年),六十歲

      作詩歌《壬辰元日試筆》(七律)。

      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年),六十四歲

      作詩歌《丙申閏八月十五夜同儼之汝用見甫乾甫兒震共賦》(七律)。

      萬歷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六十五歲

      親自編訂文稿。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歸田后詩律益細,別為南塘稿,卒之前一歲,下帷距躍雙校忘寢食,恭人竊窺之諷曰,持此安歸,先生為之一粲,吾千古在焉,非乃所知今都名之綠波樓集復有朔方奏議六卷?!盵1]508

      作詩歌《丁酉生日臥病》(七律)。

      萬歷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六十六歲

      卒,年六十六歲。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先生生嘉靖癸巳某月某日卒萬歷戊戌某月某日年六十有六?!盵1]508

      卒后,鄉(xiāng)里祀之學宮,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皇帝遣河南布政使司右參議黃煒撰御制祭文,告祭其英魂。

      《新蔡縣志》:“卒家后巡按上言九一文行勛勞宜有恤典,禮部允,覆奏得旨遣藩臣諭祭鄉(xiāng)里,請祀之學宮。”[11]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上言先生文行勛勞宜有旌恤,大宗伯大司馬以為允,覆奏得旨,遣藩臣諭祭學官,弟子復祀先生于鄉(xiāng)?!盵1]508

      元配王恭人于張九一卒后,獨自支撐門戶,撫育幼子艮,后卒于萬歷甲辰,年七十有五。

      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九十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公王恭人墓志銘》:“先生沒,撫少子艮而啼:‘天乎!何失父之早也!’……諸姬無子者悉遣嫁,蓋不任憂悒,病滋深矣,而不欲諸兒依依膝下。伯上春官,季入南太學,獨仲侍疾,疾革,探篋中故衣分諸子婦,稍完善者餉諸姑伯姊作念,戚黨以歲侵,貸數(shù)百金,勿收責,焚其券。恭人生嘉靖庚寅某月某日,卒萬歷甲辰某月某日,年七十有五。”[1]508-509

      猜你喜歡
      王世貞綠波墓志銘
      明代復古詩學與家族之關(guān)系——以王世貞家族為考察中心
      李攀龍、王世貞復古文風在朝鮮朝文壇的傳播與影響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02
      墓志銘也可以很幽默
      浮萍
      墓志銘漫話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54
      墓志銘
      詩潮(2018年10期)2018-10-17 06:50:36
      《我的墓志銘》征文通知
      綠波廊外賣窗口推出自制風味月餅
      食品與生活(2014年9期)2014-09-27 16:25:30
      基于綜合綠波帶最寬的交叉口信號協(xié)調(diào)控制優(yōu)化方法
      沒有王世貞就沒有《本草綱目》
      夏河县| 河东区| 靖州| 九台市| 白山市| 镇江市| 龙江县| 卓资县| 岗巴县| 广德县| 陈巴尔虎旗| 卓资县| 垫江县| 临清市| 吴江市| 舟山市| 昌图县| 崇礼县| 宁强县| 乌什县| 丽江市| 长汀县| 东乡族自治县| 大荔县| 宜黄县| 襄汾县| 江门市| 忻州市| 西贡区| 蓬莱市| 改则县| 巴彦淖尔市| 吴桥县| 民和| 延寿县| 县级市| 扎兰屯市| 甘肃省| 永新县| 沅陵县|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