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席鳳英
“折騰了大半宿,估計你們還都沒有吃晚飯,先喝點奶充充饑。”時間過去了將近半年,陽谷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郭傳申主任說這番話時的情景,依然會時常閃現在我的腦海中。
2020年的9月3日,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個黑色的星期五,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那天下午下班后,我像往常一樣,計劃著該怎么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周末。突然,遠在家鄉(xiāng)的弟妹打來電話,說是弟弟在下班開車的路上出現了劇烈腹痛,已在縣醫(yī)院接受檢查。大約一小時左右,弟妹再次打來電話,告知超聲和強化CT檢查的結果都是“腹部包塊待查”,醫(yī)生給出的建議是“住院觀察”。
如果弟弟的腹痛在觀察過程中有所緩解,我準備次日一早回家去看看他。可是,在追蹤觀察結果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弟弟的腹痛非但沒有緩解的跡象,而且“腹部包塊”幾個字,讓具有“主任護師”職稱的我越來越疑慮重重。于是,我想辦法找來郭傳申主任的電話,表明了我作為患者的親姐姐,希望盡快“剖腹探查”的想法。剛從醫(yī)院回家準備吃晚飯的郭主任二話沒說,即刻答應馬上回醫(yī)院組織會診,必要的話就做“剖腹探查”。
當我驅車從聊城趕回陽谷的時候,已經是晚上9點多,專家會診的結果也出來了:“同意剖腹探查?!敝钡浆F在,我也無法用一段精準的文字來描述自己和家人當時在手術室門口等待時的那種心情和狀態(tài)。因為弟弟平時很健壯,很開朗,盡管近十幾天偶爾會有腹部不適的表現,但并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和生活。而且,8月28日,他還特意去縣醫(yī)院查體中心做了一次常規(guī)檢查,結果除了“血糖偏高”和“腎囊腫”外,其他沒發(fā)現什么異常。
大約晚上10點半左右,主刀的郭傳申主任出來給家屬談話,一瞅他滿臉的嚴肅,我的心猛地一揪,一種不祥的預感讓我對“談話”感到有些打怵。果不其然,他說弟弟患的是乙狀結腸腫瘤,征求家屬意見就是為了確定手術類型。這個時候,我儼然成了弟妹和侄兒他們的主心骨。我的態(tài)度很明確:“腫瘤根治術,不惜一切代價,最大程度清除隱患?!?/p>
手術結束的時候,已經是9月4日的凌晨兩點多。安頓好弟弟,調整好腹部引流管、胃腸減壓管、留置導尿管、吸氧管、兩條靜脈輸液管以及手術止痛泵等,郭主任又把我和弟妹等家屬叫到了護士站,把術后注意事項、手術評估結果等給我們進行了詳細交代。隨后,他提出了一箱奶,對我們說了“折騰了大半宿,估計你們還都沒有吃晚飯,先喝點奶充充饑”這番話。彼時彼刻,讓處于絕望邊緣的我們一下子感覺到有一股暖流涌進了心田,我抖動著嘴唇,使勁克制住就要奪眶而出的眼淚,只對他說了兩個字:“謝謝!”
弟弟在醫(yī)院普外科住院20多天的時間里,郭傳申主任、辛蘭芝護士長、孫鵬大夫、楊格護士等全科醫(yī)護人員,給了我們很多的關照、關心和感動。正如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白劍峰在他的《暖醫(yī)》一書中所說:“春風十里,不如暖醫(yī)?!蔽矣X得,郭傳申主任和他的普外科團隊就是一群暖醫(yī),他們擁有了“一位有溫度的醫(yī)生應該具備的7種品格: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規(guī)律、懂得傾聽、尊重患者、善解人意、敢于冒險、有一顆柔軟的心和一雙溫暖的手”。他們用良好的醫(yī)德、精湛的醫(yī)術和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溫暖了無數的患者和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