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
近年來,小學階段的教育愈發(fā)側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教師的重點培養(yǎng)目標。因此,“融合式”教學應運而生,成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新路徑。
(一)打破“教”的形式禁錮
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基于學情,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課堂,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打破單純的講授式、練習式的教學形式,融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做到有的放矢。
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完成課前預習單的設計和使用、課堂教學資源的收集,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豐富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如布置分層作業(yè)、探究作業(yè)等。教師的教學手段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與高效學習。
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緊跟時代的步伐,統(tǒng)籌了教學模塊和單元目標,綜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有助于教師更新“教”的形式,拓展“教”的維度。例如,教師在教授六年級下冊的《古詩三首》時,可設置以下問題:為何這三首詩會被放在一起;它們有什么共同點;本單元古詩的主題都與什么有關。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在上課前就開始思考,從而整體把握單元特點。又如,教師在教授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一課時,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重現(xiàn)當時莊嚴隆重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及課后作業(yè)的設置,通過一本書或一篇課文引領學生走進更寬廣的世界,促使學生借助教師提供的方法、工具、資源等,學會查找信息和自主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豐富“學”的表現(xiàn)方式
教師的“教”不拘一格,學生的“學”也應豐富多樣。在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下,學生獲得的知識有限。要實現(xiàn)學習價值最大化,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工具書、網絡資源、團隊協(xié)作等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需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積極地思考,增強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融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地表達、實踐和思考。例如,在預習中,教師可以將預習的內容具體化,要求學生熟讀課文,查字典解釋自己不理解的詞語;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完成預習單的問題;讓學生將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等。預習內容的具體化有利于學生掌握自學的步驟和方法,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應重點訓練學生的探究和表達能力,讓學生提出問題并交流探討,由一成不變的“教”到積極主動的“學”。例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這篇古文時,教師可以在完成課堂的教學后,要求學生將這個小故事排成課本劇,并進行小組競演。這一方面豐富了學生作業(yè)的形式,增加了作業(y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一)延展課堂寬度——前置加后補
在“融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增加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前、后時間段,讓學生學會預習和復習,提升教學的效果。
前置是指預習單的設計。例如,在課文《草原》的預習中,教師可設置以下任務:一是通過預習了解《草原》的作者并向同學介紹;二是摘抄一句文中你最喜歡的話,并說說理由;三是你從“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感情。這些問題能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同時,方便教師把握學生的自學情況。
后補是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強化。教師要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增加趣味性,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展示空間,讓學生的復習更自主。例如,在學習《古詩三首》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古詩所描繪的畫面描繪出來,檢查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活化教學時間——定時加選時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更迭迅速。因此,教師應采取合理方式增加教學時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
定時是指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不可變更的。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將教學目標具體化,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
選時是指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和時間。例如,教師在教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時,可圍繞民風民俗的主題設計開放性的延伸活動,讓學生讀一讀斯妤的《除夕》,比較其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jié)》有何異同;讓學生搜集與節(jié)日有關的古詩,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向家中長輩了解家鄉(xiāng)有什么獨特的習俗及其背后的寓意,用演講、書畫的方式向同學展示等。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外的碎片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一)讓課堂成為學生的主場
“融合式”教學的課堂是靈動的、鮮活的,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展示自我、暢所欲言,一起探討、分析問題。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練的融合,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課堂教學由知識傳授走向能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部編版教材中的略讀課文的篇頭會有一些閱讀提示。教師可以將閱讀提示作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探究。以六下教材中的《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為例,對于這樣的一篇課文,學生是很感興趣的。教師可以組織小組競賽,讓學生自由閱讀文章,尋找未來的上學方式和今天有何不同。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訓練學生快讀閱讀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以發(fā)展的眼光組織評價
有教學就有評價,教師要與時俱進,調整自己的評價標準。每個學生都是發(fā)展中的人,教師應注重評價環(huán)節(jié),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同時,教師應多鼓勵和肯定學生,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學生的表現(xiàn)看到他們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并通過交流展示觀察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融合式”教學中,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利用好教學資源,革新教學手段,從而生成新的教育策略。教師應以學生為本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qū)美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