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紅
日前,教育部印發(fā)《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性侵害預防進中小學教材,引發(fā)了輿論關注。
(11月17日 《北京青年報》)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觀念的進步,性教育的重要性漸漸被大眾所了解?!吨改稀返某雠_,可謂正當其時。只有將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學課程教材,才能實現(xiàn)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態(tài)化、長效化。具體而言,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在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有序鋪開:小學階段初步學習青春期發(fā)育;初中階段學習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預防性騷擾與性侵害的能力;高中階段則要深入了解婚姻和生育相關知識及法律法規(guī),能夠有效預防和應對性騷擾與性侵害。
性教育成為每個孩子的必修課,系統(tǒng)了解相關知識和掌握相關技能之后,相信孩子們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性侵猥褻的傷害。性侵害預防進中小學教材值得欣喜,但如何開展性教育,依然會面臨諸多困難。其中,觀念問題無疑是最大的“攔路虎”。
有專家直言,性教育最關鍵的還是在家庭。面對性教育,家長們往往心有千千結。一方面,校園性侵等事件頻有發(fā)生,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刻不容緩。另一方面,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不少家長總覺得涉及“性”就是敏感的,或者認為無非就是男女之間的“那點事”,避而不談。這樣的分歧,導致圍繞性教材的“尺度”問題屢屢引發(fā)爭議。
其實,性健康教育內(nèi)涵很廣泛,不僅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識,還包括性心理發(fā)育、性倫理道德、性法律知識、性病防治知識等,性教育要做的不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加強價值觀、道德觀上的引導。
性教育不可怕,可怕的是怎么教育。對家長來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己“脫敏”,這樣才能坦然面對孩子的問題。當然,教育部門和學校在推進這一教育時,也要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做好充足的論證與準備,并對家長進行相應的教育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