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瑞
摘 要:劉咸炘著作中有不少關(guān)于南北分派這一書學思想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反映出劉咸炘對這一書學分派思想的思考。南北分派這一書學理論是由清代學者阮元提出,劉咸炘在其理論的基礎(chǔ)上,又借鑒西方的文藝哲學思想,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將劉咸炘著作中關(guān)于南北分派的思想進行整理歸類,詳細論證,對于系統(tǒng)、成體系地闡述他關(guān)于南北分派理論的思想以及他的觀點,對書壇研究南北分派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南北書派;書學思想;北碑南帖
劉咸炘有詩《秋日讀書九絕句》:“石墨斑爛一篋收,北碑南帖數(shù)從頭。開函眼底分青白,便與題詩論劣優(yōu)?!?/p>
“北碑南帖”是阮元提出來的書派劃分理論。劉咸炘認為不僅僅是書法,繪畫、詩詞乃至學術(shù)、經(jīng)學、佛教都南北有別,因此可以用南北來劃分派別。他指出南北有別這種論證風氣中西方都有,“南北風氣大別”這種情況不僅僅是中國有,西方也有。他以蔣百里《歐洲文藝復(fù)興史》中“迄十五世紀則此局破,而各民族之特性,漸漸為一種具體之表現(xiàn),而形成南北二宗”來論證南北有別,并得出結(jié)論,認為“凡此所舉南北歐之別,皆可用以論中國之南北”。
劉咸炘認為書法分為南北兩派,是因為南北書勢不同而造成的。他在《弄翰余沈》中指出要想辨別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三家的書法不同,就應(yīng)該明白南北書勢之不同。南方二王一脈筆圓裹而直,勢狹而長,這種體勢來自于篆書,北方北魏書筆方鋪而曲,勢橫拓而廣,是來自于隸書?!澳媳苯?jīng)學,至隋、唐而混合,書法亦然?;旌现?,自有其偏重。欲論虞、歐、褚三家之殊,當明南北書勢之大判。蓋南方二王一派,其筆圓裹而直,勢狹斂而長,乃出于篆。北魏書筆方鋪而曲,勢橫宕而廣,乃出于分?!眲⑾虨哉J為南北經(jīng)學到隋唐時期出現(xiàn)混合,書法也是這樣,在混合之中又各自有所偏重。他從筆和勢兩方面詳細論證了南北書風形成的差異,并指出書勢南北不同是因出處不同,南出自篆,北出自隸。事實上經(jīng)學也有南北之分,金丹認為阮元的南北書派思想是來自于經(jīng)學的南北之分:“我們在考察經(jīng)學的發(fā)展時,發(fā)現(xiàn)經(jīng)學也分南北兩派,東晉偏安之后,政治上成了南北對峙之局,經(jīng)學便有了‘南學’與‘北學’之分?!?因而,書法和經(jīng)學一樣也分為南北兩派。
實則南北分派這種提法最早開始于唐代,孫過庭在他的書法理論著作《書譜》中說:“代有《筆陣圖》七行,中畫執(zhí)筆三手,圖貌乖舛,點畫湮訛。頃見南北流傳,疑是右軍所制。”孫過庭所說的“南北流傳”,可能僅僅是指地域上的南方和北方。之后南北之分的提法,在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一章中也有提及,張彥遠指出在繪畫鑒賞中,風土人情以及衣著因年代和南北地域的不同,需要詳細審別:“若論衣服、車輿、土風、人物,年代各異,南北有殊,觀畫之宜,在乎詳審?!倍洳赋霎嫾遗蓜e亦可分為南北二宗,就是從唐代開始的,他認為北宗是從李思訓(xùn)父子開始,南宗開始于王維,并指出兩派的差異在一虛一實:“畫家派別分為南北二宗,皆托始于唐人。北宗始于李思訓(xùn)父子,南宗始于王維。二派之異,在一虛一實?!彼未w孟堅在《論書法》中也提及了南北分派,他說“晉、宋而下,分而南北。”不過他指出的是法帖的風格南北不同,只是提及而沒有詳細論證。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講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倍洳J為在唐朝時才有禪家南北二宗的分法,畫有南北也是由唐時開始的,但是繪畫的作者是不分南北的,這是繪畫領(lǐng)域中南北分派的理論。或許是受董其昌的影響,與他同時期的書法家馮班在《鈍吟書要》中提出“畫有南北,書亦有南北”的書分南北思想,但是也沒有作詳細的論述。而真正將書法南北分派的是清代的學者、書法家阮元。他認為書法在千余年的傳承變遷中,流派混淆,于是提出了南北書派論,這使南北書派劃分的思想正式形成。他在《南北書派論》中指出:“正書、行草之分南、北兩派者,則東晉、宋、齊、梁、陳為南派,趙、燕、魏、齊、周、隋為北派也。”阮元認為南派是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于啟牘,北派是中原古法,拘謹拙陋,長于碑榜。這是真正將書法劃分為南北兩派的系統(tǒng)論述。阮元確是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南北書派問題的學者。地域書風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一直存在著,但在阮元之前沒有人提出系統(tǒng)理論。唐代張彥遠雖也提出“南北之分”,但只是停留在繪畫的鑒賞上,沒有詳述。宋代趙孟堅也認為法帖有南北的劃分,但也是一筆帶過,沒有細致探討。明代董其昌借用禪家南北二宗的分法來劃分繪畫,使繪畫分為南北兩派。馮班雖提出了書分南北,也沒有詳論。至阮元,傳承千年的書法在他的筆下系統(tǒng)地劃分為兩派,北派是以碑版為代表,南派是以閣帖為代表。劉咸炘極為肯定阮元的分法并發(fā)出感嘆,認為北碑南帖是為定論:“北碑南帖自是確論,豈可舉一二例外而破之乎?”劉咸炘在肯定前人南北分派的基礎(chǔ)上進而提出書法、繪畫甚至詩詞都南北分派:“書有南北派,畫有南北宗,而畫家南北宗之分又可移于詩家。北宗畫主實象,南宗則主虛神?!彼麑⒛媳狈峙蛇@一思想從繪畫、書法擴展到詩詞,進一步擴充了南北分派的內(nèi)涵。這既體現(xiàn)出他對南北分派思想的認同,又體現(xiàn)出他書論與文論相結(jié)合的論文特色。
劉咸炘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論證繪畫、書法、詩詞也有南北之分,并進行深入分析,認為導(dǎo)致南北有別的原因有地勢、氣候、河流以及風土人情等因素。他在《人文橫觀略述》中指出書法和繪畫南北有別的首要因素是地形和氣候。他認為地形和氣候有寒暖燥濕之不同,是造成南北有別的一個主要原因:“南北之別,以地形言之,由氣候之寒暖。氣候之寒暖,又因地勢之高下,土質(zhì)之厚薄。”寒暖、燥濕不同的氣候和地勢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以及情質(zhì)。同時劉咸炘還認為中國的江河分流,也是造成南北有別的另一個原因。他以俞樾《稷山論書詩序》中的“北條以河為主,南條以江為主。江河形勢,千古不易,而風尚因之而異微而至于藝事,書繪有南宗、北宗,詞曲有南曲、北曲。又推而至于異教,佛家有南北二宗,道家亦有南北二宗。大率分南北而不分東西,乃江河大勢使然也”為依據(jù)進行論證,認為正是江河的阻隔,使得風俗、人文、風尚南北不同,導(dǎo)致書法和繪畫有南北之分。
劉咸炘甚至指出學術(shù)南北亦有不同,他以《隋書·儒林傳》來舉例論證:“《隋書·儒林傳》曰: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眲⑾虨赃€指出導(dǎo)致書法和繪畫、藝術(shù)、學術(shù)有南北之分的另一個原因還是風俗、人性的不同。劉咸炘認為南北人性也有不同,并提出這種說法始倡于孔子:“論南北人性不同者,始于孔子?!吨杏埂吩唬簩捜嵋越?,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李夢陽《空同子》曰:“北方之土厚,故其人信;南方之水廣,故其人智。土厚則其鼻隆,水廣則其口閉。鼻隆,則北人不相鼻;口閉,故南人不相口。信而偏,故其性慧;智而流,故其性節(jié)?!眲⑾虨砸岳顗絷枴犊胀印分嘘P(guān)于南北水土存在的差異造成人性的不同來說明人性存在南北差異,人性存在不同,而這些差異又會造成學術(shù)以及人文的南北不同。因為南北種種不同他得出結(jié)論:“一代有一代之時風,一方有一方之土俗,一縱一橫,各具面目?!?/p>
在西方最先論述南北不同的是孟德斯鳩,孟德斯鳩在《法意》中指出造成南北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氣候。之后斯達爾夫人繼承了這一思想,她在《論文學》第十一章中明確將歐洲文學劃分為南方文學和北方文學兩大類。后來法國的丹納在《英國文學史》序言中細致分析了地理條件的不同也會影響不同民族性格特征的形成,并認為物質(zhì)環(huán)境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也就決定了社會風俗和民族特征。劉咸炘認同并接受了孟德斯鳩等人南北分法的觀點,并對這一觀點進一步進行闡發(fā)。可以說劉咸炘南北分派的思想既是對中國歷代書畫家南北之分思想的繼承,又是對西方哲學家南北之分觀點的借鑒。
阮元在《南北書派論》中指出:“兩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習。”劉咸炘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盡管他認同繪畫、書法、詩詞、經(jīng)學甚至禪、佛都可以南北分派,但是不能一刀切,他說道:“雖然,南北特大判耳。其間常有交錯,不盡斬齊。且中國疆域遼闊,數(shù)百里間別為一部,其化以漸開,其風亦各自具。欲詳史實,未可以二分為概也。”這是比較科學合理的論斷,二分法確實不能完全概括,何況中國疆域遼闊,歷史悠久,南北學術(shù)、政治、文化、經(jīng)濟、藝術(shù)在千余年的傳承和發(fā)展中互有往來,甚至南北習俗互有浸染,不可能涇渭分明。劉咸炘也對阮元的南北分派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疑問甚至頗有微詞,他說:“豈平陳之后,江左書派亦與國步俱遷乎?以此愈可知宋時《閣帖》……覺阮文達南北兩派之說,猶不免調(diào)停之見。”“阮文達發(fā)北碑、南帖之論,謂今傳《禊敘》及《閣帖》皆非王書之真,固甚確。惟彼本不能書,謂凡一切隸筆者皆為北派,凡乙字鉤轉(zhuǎn)即南派,此則可笑。”劉咸炘在對待南北分派的觀點上,既不是完全肯定,也不是全面否定,而是客觀公正地給予評價。甚至在認同南北分派的同時,他又提出不可以二分為概,要辯證而統(tǒng)一地看待事物。這與他“執(zhí)兩用中”的治學方法息息相關(guān),也就是儒家所說的“以中和為準,取兩端之間也”。劉咸炘既能認同阮元南北分派的理論,又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客觀公正地對南北書派理論進行評價,指出南北書派分法中不合理的地方,在那個時代確實屬于難得的新聲。
參考文獻:
[1]劉咸炘.劉咸炘詩文集[M].黃曙輝,點校.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劉咸炘.推十書增補全本:甲輯[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9.
[3]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
[4]金丹.阮元書學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1.
[5]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俞劍華,注.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4.
[6]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7]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西方文藝理論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