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然
黑河作為一座邊境小城,旅俄華僑紀念館就座落在此。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作為我國首個展示百年旅俄華僑、早期馬列主義傳播和旅(蘇)俄留學人員學習報效祖國歷史為主要內容的紀念館,同時也是全國唯一展示百年來中俄兩國間相關歷史史實的紀念館。館藏藏品數量較多,通過對藏品進行陳列展示設計,將百年間旅俄華僑史呈現在人們面前,進一步突出紀念館文化傳播和文化教育職能。藏品的陳列是展示本館特色及對館內重大歷史事件及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人物宣揚的重要渠道,通過合理進行藏品陳列展示設計,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出藏品的重要價值和社會功用。
紀念館的重要價值
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位于黑河這一邊陲小城,與布拉戈維申斯克隔江相望。二十世紀初,黑河成為當時無數仁人志士和進步青年赴蘇俄學習革命和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紅色通道”。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成為人們了解當時旅俄華僑史和中俄(蘇)友好史的立體教科書,其館藏文物有3810件之多,這其中華僑領袖劉澤榮使用的打字機和開國少將唐鐸獲得的列寧金質獎章都成為鎮(zhèn)館之寶,不僅具有鮮明的異域文化特色,同時也是百余年前華僑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留蘇學生報效祖國歷史的真實體現,在傳承紅色基因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黑河地處中俄邊境,在位置上具有特殊性,這也使其成為中俄邊境線上的重要驛站和橋頭堡,成為赴俄(蘇)學習的紅色通道,當時許多革命志士都是途經黑河前往蘇聯學習和探索救國的真理。在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內,一樓和二樓有許多展廳,藏品的陳列展示通過“闖俄國,跑遠東”的歲歲月月、旅俄華工與十月革命、探尋真理的革命先驅、中蘇共同抗擊日德法西斯、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黑河——中俄友誼之橋六個部分展現了一百多年旅俄華僑史,涉及黨、政、軍、民、學、商、文化及隱蔽戰(zhàn)線。在紀念館內,還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了諸多的著名旅俄華僑。這其中就包括傳奇人物劉澤榮,其作為早年的旅俄華僑領袖、“十月革命”前創(chuàng)辦莫斯科第一個華僑聯合會并任會長、中國共產黨成立前代表中國工人參加共產國際“一大”“二大”、 三次受到列寧單獨接見,在中國革命和共產國際之間架起首座橋梁。紀念館展柜里還展示留蘇學生用的相機、放大機及留學時使用的書本、獲獎證書等,無論是泛黃的紙張還是老照片,都能夠將人們帶到往昔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紀念館內還有反映旅俄華僑華人上世紀在黑河興辦實業(yè)的史實及改革開放后中蘇、中俄兩國人民友好作出貢獻的代表人物。紀念館的開設,進一步宣傳展示了黑河紅色驛站,無論是對于推動黑河紅色旅游業(yè)還是提高黑河政治文化品位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紀念館陳列展示設計
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對于人民的精神建設越來越重視,這也促進了博物館體系的不斷完善。紀念館作為博物館體系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傳承和人民精神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紀念館主要是針對歷史上重要人物或是歷史事件相關的事物或建設進行收藏和保護,多是圍繞相關事件進行建造,內部藏品也與建造的主題事件相關。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所在的二層樓即為俄式保護建筑,由旅俄華僑投資修建,是針對上世紀旅俄華僑和留學人員保家救國及艱苦求學為主題的紀念館,全稱為旅俄華僑(旅蘇、俄留學生)紀念館。
在國家對于紀念館重視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紀念館內原有藏品的簡單陳列展示已無法滿足觀眾需求。因此對紀念館進行升級改造,在陳列展示中加入人文因素,這樣才能給參觀者帶來良好的參觀體驗。在具體陳列展示設計過程中,需要將藏品的文化內容更好地展示出來,保證其形式和內容協(xié)調統(tǒng)一。由于陳列展示承擔著信息傳達和使用功能兩大重要任務,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將紀念館的特性和藏品相結合,并融入現代化的色彩,讓紀念館陳列展示形式更具多樣性及內容更加豐富性,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滿足不同參觀者的需求。設計人員要重視現代化理念的應用,打造更好的陳列展示效果,強調與參觀者之間的互動性,進一步增強參觀者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對于紀念館陳列展示而言,易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由于實際陳列展示空間多是由物與物組成的三維立體空間,通過空間物體的變化,將參觀者帶入特定的歷史時期。因此在陳列展示空間方面,要求從視覺、觸覺和聽覺等方面要能夠為參觀者提供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另外,還要結合紀念館的實際情況、參觀者空間活動需求及陳列展示的信息三方面因素,利用特定的空間組合形式,針對性地調整展示內容和特質,增強陳列展示功能的多元化。
紀念館內劉澤榮文物展示
在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內,一臺俄文打字機陳列在展廳內,這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旅俄華僑劉澤榮使用的俄文打字機。作為二級文物,該打字機于劉澤榮在哈爾濱中東鐵路工作時使用過,打字機為美國安德伍德公司1915年生產,為四排手提式打字機,鍵盤為圓形金屬鍵,上蓋具有金屬質地的品牌標志,打字機長度為32厘米,寬度為31厘米,高度為13.7厘米,重量為5.84千克。在展板上還展示著蘇維埃外部交為支持劉澤榮領導的華工聯合會工作向其頒發(fā)的證明書,這份證明書中有列寧的親筆批示,這也是列寧為中國人民唯一的一次簽字。左側為劉澤榮為莫斯科華工紅軍創(chuàng)辦的中文報紙《旅俄華工大同報》,下面為其主編的《俄漢大辭典》。紀念館里還有一尊劉澤榮站立的全身雕像,從人物雕像中透露出劉澤榮的知性和干練氣質,這也使參觀者能夠對這一傳奇人物有進一步的直觀認識。
紀念館藏品陳列展示的現狀
一直以來無論是在博物館還是紀念館陳列展示中,靜態(tài)模式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陳列展示形式,往往覺得只需要清楚描述藏品,使公眾能夠對藏品的信息有一定了解即可。但這些信息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往往無法滿足公眾的基本需求。在紀念館藏品陳列上,主要還是以靜態(tài)陳列為主,在文物柜中存放藏品,并加一個文物展示牌,藏品的展陳及內容的更新不及時,觀眾體驗形式較為單一。這對于參觀者而言,知識供給呈現出片段化和零碎化的特點,無法形成完整的信息鏈,從而也無法使公眾產生持久的印象。在實際紀念館工作中,往往更側重于對藏品的深入研究及對藏品自身蘊含文化脈絡的剖析,但對于藏品的展示,往往只是通過一項紙質書籍或是資料呈現給公眾,參觀者所獲得的知識無法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在這種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必然會對參觀效果帶來影響。在當前網絡環(huán)境下,公眾參觀紀念館時已不再滿足單純的接受教育和提高審美,其更注重參觀過程中尋求一種文化休閑或是文化體驗,因此紀念館改造后增設了多處觸摸屏,這增加了與觀眾的互動性和查閱功能,給參觀者帶來了良好的參觀體驗。
加強紀念館藏品的陳列展示設計的措施
紀念館陳列展示設計過程中,通過選擇適宜的材料,可以增強空間使用功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作為歷史類紀念館,在陳列展示設計時,在使用傳統(tǒng)材料的同時,還需合理應用現代材料,賦予陳列設計全新的色彩。嵌入式玻璃燈槽應用在多媒體展廳地面中,這種燈光具有良好的透光度和清潔度,色彩明亮,與墻面的粗糙材料能夠形成鮮明對比,突出特色。紀念館展示區(qū)域的主色調直接關系到陳列展示的主題和風格。通常情況下革命題材的陳列展示以紅作為主色調,文物類的陳列展示多采用暗色調。改造后的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將特定的歷史氛圍營造出來,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展廳內的不同展示內容來確定相應的主色調。通過在用色、燈光、設計元素及平面排版等方面融入俄羅斯文化元素,并運用投影、觸屏及場景復原等方式打造沉浸式參觀體驗。
紀念館陳列展示屬于紀念館人文觀念的延伸,通過打造良好的體驗空間,將思想觀念、歷史文化和藏品信息更好地進行傳達。因此要精心設計紀念館物品擺放排序,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精心排列,使參觀者在感受到設計師思路的同時,還能夠有效融入到其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在陳列展示中可以適時融入科技元素,在藏品設計和布局要重視藝術元素的有效融入,即展品和展廳在形式、空間上要統(tǒng)一,色彩和光線設置要恰到好處。而且設計過程中要避免與時代脫節(jié),營造出良好的展覽環(huán)境。這樣才能吸引觀眾前來觀看,實現紅色思想和文化的傳播和發(fā)揚。
紀念館陳列展示過程中,不同藏品要針對適應的主題進行展示,一般會利用展柜、展臺和展托等烘托陳展的氛圍。并根據展陳大納,使展陳空間區(qū)域化,將更多的主題元素融入其中,使真實空間和虛擬空間形成更具連續(xù)性、層次性和節(jié)奏感的展陳主題。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合理應用民族文化的美學有利于提升展覽的感染力。如在對劉澤榮文物布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場景復原形式,再現蘇維埃共和國當時的情景,使觀眾能夠更直觀了解異域民族的文化,身臨其境地感知和了解文物的功能及蘊含的內在文化價值。紀念館中的藏品由于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文明,能夠折射出豐富的歷史信息及表現展陳的主題人文精神。在實物展示過程中,通過對藏品隱含的時間性形態(tài)設計,空間陳列設計及排布過程中地域特色文化的應用,能夠進一步增強展陳的感染力,將華僑愛國精神和留學生艱苦求學的氛圍更好地展示出來,增強感染力。
在現代紀念館藏品展陳過程中,在傳統(tǒng)陳列的基礎上,通過合理進行空間規(guī)劃和平面布置,重視各種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并根據主題來營造更具藝術性和感染性和展示環(huán)境,以此來增強對參觀者的感染力,以此來引發(fā)參觀者強烈的共鳴,提升展陳的知名度,促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傳承。在實際藏品展陳設計過程中,需要加強細節(jié)方面的重視,將展品蘊含的地域特點、特征更好地體現出來,積極對展示內涵進行豐富和擴展,進一步促進展陳主題的升級。特別是在空間氛圍設計細節(jié)中,要重視融入俄羅斯民族元素,形象刻畫展陳主題,增強展陳的節(jié)奏性和韻律性,進一步提升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對布展的感染力,打造更具特色的展示環(huán)境。
對于紀念館的藏品而言,將其獨立擺放在一個空間環(huán)境中,能夠帶給參觀者的審視效果也就是文物的本體,相關的信息則將缺失。如劉澤榮創(chuàng)辦的報紙片面圖片及列寧親筆簽字證明,如果將其擺入在展柜里,則無法體現出應有的特色。但將其放置在當時具體的情境中,將展示環(huán)境營造成當時的樣子,可以進一步提升藏品的感染力,觀眾也能夠進一步挖掘藏品的相關信息,使其身臨其境,能夠更深刻領會文物帶來的力量,在視覺和感觀上產生較強的沖擊,引發(fā)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在營造環(huán)境過程中,具體可以從空間、背景和聲音等多方面入手,在陳列布置展廳環(huán)境時,要重視融入俄羅斯元素,使觀眾如同進入當時的華僑所生活的情景中。
當前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紀念館在社會發(fā)展和傳承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國家和各級政府也加大了對紀念館建設的投入,這也為紀念館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動力。在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發(fā)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展示出當時華僑和留學生報效祖國的熱情,則要重視陳列展示設計,科學應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陳列展示設計的整體水平,從而將當時華僑華人高尚的品格和堅定的理想生動體現出來。
作者單位: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