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紅 張明泉 曹曉蕓 倪淑芳 王紅霞 曹東義
(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內(nèi)科,河北 石家莊 050031)
扁鵲是春秋末期著名的醫(yī)學家,姓秦氏,名越人。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說“扁鵲者,勃海郡,鄭(鄚)人也,姓秦氏,名越人”[1]。扁鵲是靠近渤海的鄚州人,今屬于雄安新區(qū),位于白洋淀東南,是古代晉國與齊國、燕國交界的地方。
司馬遷詳細記載其生平事跡,說扁鵲“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o曰:‘敬諾?!顺銎鋺阎兴幱璞怡o:‘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讼と∑浣綍?,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為醫(y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根據(jù)《左傳》《史記》的有關記載,趙簡子昏迷不醒的病應該發(fā)生在公元前497年,他不請秦國的醫(yī)生(此前晉君景公、平公請過秦醫(yī)緩、和),也不請周王的御醫(yī),卻請來一位民間中醫(yī)扁鵲[2]。
趙簡子當時是權傾朝野的六卿之一,也是晉國的執(zhí)政者。以他的身份地位,為其診治疾病的醫(yī)生必須具有較高的水平和聲譽。扁鵲不是少年就有名的中醫(yī),也不是諸侯國的宮廷御醫(yī)。他當“舍長”十多年后開始行醫(yī),如果沒有一定的診療經(jīng)驗,沒有良好的聲譽,就不會有機會為趙簡子診病。扁鵲能在公元前497年脫穎而出,為趙簡子診病,當時有50多歲,其應該于公元前550年左右出生。
扁鵲15歲左右時,在故鄉(xiāng)經(jīng)歷過一個重大事件,即“齊侯次于虢”。
《左傳·昭公七年》記載,在公元前535年的正月,齊國的齊景公來到了扁鵲故鄉(xiāng)鄚州附近[3],在其西南十余里的“虢”城下榻,為的是把燕國的燕簡公送回去,此人在齊國政治避難已經(jīng)4年了。燕簡公當初在國內(nèi)搞改革,啟用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得罪了貴族階層。貴族們發(fā)動政變,燕簡公逃到鄰近的齊國。那個時候,齊景公執(zhí)政時間不長,大權在大臣手里。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齊國政局逐漸穩(wěn)定,就打算把燕簡公送回去。這樣可以獲得“國際影響力”,也能在大國外交中謀取齊國的利益。因此,齊景公就預先請求晉國同意,共同來做這件“國際”大事。獲得晉國支持之后,經(jīng)過長途跋涉,初春正月“齊侯次于虢”,并在這一帶住了很長時間。經(jīng)過使臣往來,禮品饋贈,二月份齊燕君臣等“盟于濡上”。燕國人送美女燕姬嫁給齊景公,還“賂以瑤甕,王櫝、斝耳”,齊國、燕國由此恢復友好的外交關系。但是,燕簡公卻沒能回國,死在了鄚州,因此燕國擁立了新國君燕悼公。
這個公元前535年在“虢”城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涉及到齊、燕、晉之間政治較量,必然影響了附近的民眾,也必在青少年扁鵲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扁鵲時年大約15歲,也許是剛經(jīng)營旅社的時候,人們在旅社里對這件事的談論,遠比村子里、街巷里更細致,也更豐富生動。這里的“虢”城到了漢代,成為分封的侯國,更名為高郭。
2008年建設大廣高速公路時,高郭侯國國都遺址被發(fā)現(xiàn),它位于任丘市青塔鄉(xiāng)后趙各莊村村北,是一座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使用的城址。城址平面略成方形,東西長546米,南北寬428米。2014年8月31日,河北省文物部門對高郭侯國國都遺址進行第二次考古發(fā)掘時,在墻體倒坍夯土中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的甕棺葬以及一條尚待確認年代的南北向古道路。
一個綠裙少女從玉米地里走過來,對樹上的少女喊:“喬瞧,我們該回家了?!币娦闳菰旅鳚M臉是水,掏出手帕,一言不發(fā)地遞給他。
清代乾隆年間的《任丘縣志》也記載了齊國和燕國會盟這件事,可見它作為一個歷史事件,流傳久遠,影響很大。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長桑君作為來往的客人,在扁鵲的旅社里“出入十余年”,才傳授給他“禁方書”,并且是“盡與”,毫無保留。
春秋戰(zhàn)國沒有紙張和印刷技術,書寫的材料大多為竹板,或是綢帛。前者攜帶很不方便,孔子出門需要牛車拉書,因此有“汗牛充棟”的成語。醫(yī)學書籍在那個時代可能不多,在民間流行的“手抄書”也很少,醫(yī)書基本上存于官府御醫(yī)手里,是考核、晉升的憑據(jù),也是國家的重要檔案,事關國君身體健康,因此不能隨意流傳。
被禁衛(wèi)軍看守的宮廷書籍、方脈記錄,就屬于“禁方書”,能擁有這樣書籍的長桑君很可能是一名御醫(yī),而不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他對扁鵲進行“十余年”的出入、考察、帶教,比現(xiàn)在中醫(yī)學院培養(yǎng)一名畢業(yè)生的時間還長一倍。這個真實的歷史過程很漫長,一點也不神秘,只是旁人不了解,以為扁鵲原來是一個開了十多年旅社的人,忽然“一夜成名”,而且看病能盡見五臟癥結(早于西方醫(yī)學2000多年徒手診斷[4]),起死回生,醫(yī)術不同尋常,做到這一點必須是神仙傳授才能實現(xiàn)。所以,鄚州一帶會編故事的人就傳說,扁鵲喝了“上池水”“開天目”,想當然把十幾年的學習過程神話了。很多人,包括司馬遷都沒有反對迷信的義務,他們覺得只要是無害的故事,不妨繼續(xù)按照傳奇說[5]。
在扁鵲學習醫(yī)學的時代,沒有統(tǒng)編的教科書。今天我們有必要考證歷史,探索長桑君有可能告訴扁鵲哪些醫(yī)學道理。也就是,誰啟迪了扁鵲的智慧,用什么啟迪了扁鵲。扁鵲在創(chuàng)立醫(yī)學體系的時候,繼承了什么具體的醫(yī)學知識,或者哪些歷史文化、醫(yī)學知識支撐了扁鵲的醫(yī)學體系。
中醫(yī)學歷史悠久,在甲骨文時代就有很多醫(yī)學內(nèi)容的記載[6],可以稱之為商代的醫(yī)學。其中有疾病的名稱和分類,有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知識,經(jīng)過不斷流傳至春秋時期逐漸豐富起來。
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老子開辟道家,孫子、墨子之所以出現(xiàn)于春秋時期,也不是偶然的奇跡,而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社會環(huán)境造成“學下民間”,才出現(xiàn)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醫(yī)學原始經(jīng)驗積累的時間很長,長桑君作為扁鵲的老師,在十余年的傳授過程中,一定把當時醫(yī)學的理論和經(jīng)驗,都盡可能完整地傳給了扁鵲。當時,可以啟迪智慧的有《易經(jīng)》的變化之道,有陰陽的哲學智慧,有龍文化、河圖洛書、氣一元論的混沌世界觀,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時象思維,有春夏秋冬生長收藏的經(jīng)驗,中華文化為中醫(yī)學的成熟提供了豐富的思想營養(yǎng)。
齊國的醫(yī)生可以知道病人的壽數(shù),晉國的醫(yī)生衍可以把握毒藥致死的用量,楚國的醫(yī)生可以憑脈診決斷“血氣未動”,秦國的醫(yī)生緩能診斷膏肓之疾,還有針刺、湯藥、艾灸的治法,秦國的醫(yī)生和論述“六淫”致病的道理??梢哉f,這些都為扁鵲四診合參,重視色脈,重視臟腑病機,建立醫(yī)學體系奠立了基礎。
上述這些理論內(nèi)容,再結合具體案例傳授經(jīng)驗和理論,長桑君教授扁鵲的內(nèi)容是很多的,決不能“一言以蔽之”,或者一兩個秘方就可培養(yǎng)出一代醫(yī)學宗師。
楊雄比司馬遷晚一百年左右,他很佩服司馬遷能寫出《史記》這樣的歷史“實錄”,楊雄也很熟悉扁鵲的事跡。但是,楊雄人生很不順利,他對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很反感,但敢怒不敢言,只好尋找機會進行冷嘲熱諷,以表明自己不愿趨炎附勢、自甘淡泊的立場。
王莽篡漢時很注重輿論的力量,制造了“丹石符命”迷信邪說?!拔逍邢嗌宓陆K始說”由劉歆創(chuàng)立,用以解說王朝更替與新朝的合法性[7]。王莽又編造了《黃帝終始》這樣一本偽書以作為篡權的“理論著作”,在書中其借黃帝之口,宣揚“五德終始”學說,也就是當時類似推背圖的讖緯之書,說劉邦建立的漢朝“赤世”火德“氣數(shù)已盡”,應該傳位給“新室”土德。王莽說劉氏漢朝“赤世計盡,終不可強濟?;侍烀魍?,黃德當興,隆顯大命,屬予以天下。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因此,在編造“丹石符命”“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的基礎上,進一步說這是上天“明漢劉火德盡,而傳于新室也”。
黃帝時代之前都是結繩記事,黃帝時期史官倉頡開始造象形文字,黃帝不可能有“五德終始”之類的書籍流傳于后世。為了揭露王莽的騙局,楊雄在《法言》中自問自答說:“或問:《黃帝終始》?曰:托也。昔者姒氏(即大禹)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扁鵲盧人也,而醫(yī)多盧。夫欲售偽者,必假真。禹乎!盧乎!《終始》乎!”楊雄直接指出這是一個“托名”黃帝的偽書,并列舉了兩個例子加以論述:第一個例子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非常辛苦,腿也因此跛行。俗巫不知道大禹活用五行疏導河流,與他父親袞“水來土擋”方法不一樣,卻誤認為大禹靠跛足而能治水,而他父親袞不跛足所以不能治水。俗巫把大禹的跛足稱為“圣人的步伐”,他們“作法”跳大神的時候,就模仿跛足走動,并號稱這是“禹步”。第二個例子是扁鵲本為鄚州人,行醫(yī)治病,路過盧國,在當?shù)鼐幼×溯^長時間,被稱為盧醫(yī)。因此,冒牌庸醫(yī)不知道扁鵲是鄚州人,自稱與扁鵲同鄉(xiāng),得其真?zhèn)?,是“盧醫(yī)”。楊雄將不學無術的俗巫、庸醫(yī)、《黃帝終始》“三偽并立”,揭露它們的可恥和可笑。楊雄所言“醫(yī)多盧”之“醫(yī)”,是“欲售偽者”之醫(yī),是冒牌庸醫(yī),而不是全體醫(yī)生的總稱。司馬遷曾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扁鵲言醫(yī)為方者宗,守數(shù)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梢姖h以前學習扁鵲診治經(jīng)驗,“傳扁鵲脈書”的醫(yī)家很多,淵源有自,其中無偽妄可斥、可責。只有不學無術,到處招搖撞騙者,才稱自己為盧人,“與扁鵲同鄉(xiāng),得其真?zhèn)鳌?。所以“醫(yī)多盧”是指冒牌庸醫(yī)多自稱盧人,或冒牌庸醫(yī)多出于盧之意。
后人沒讀懂楊雄的“冷嘲”,誤把他諷刺的“扁鵲盧人”作為立論的依據(jù)以反對司馬遷的有關論述,顯然是不合適、不可靠的[8]。
我們今天說的渤海,在《史記》《漢書》中,一般寫成“勃?!保@里既有古今字的意思,也有錯訛字的原因。
《說文》澥字條下云:“澥:郣澥,海之別也?!泵鳌堊粤摇墩滞ā吩疲骸班R通作渤,渤澥,海名。前漢《武帝紀》作勃海,《封禪書》作渤海,《楊雄傳》作勃解,皆轉(zhuǎn)寫之訛耳。”張自烈認為“郣通作渤”,可見明代“郣”與“渤”字并行于世,已無古今地海之分。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云:“郣:海地?!稘h志》有郣????!钡角宕班R”字不僅通作“渤”,而且也通“勃”。明·張自烈《正字通》還說《楊雄傳》作“勃解”為傳寫之誤,清代已不為誤?!安场弊峙d起之后,“郣”字漸亡,故《辭?!返茸謺辉偈铡班R”字,古籍中的“郣?!币踩孔兂伞安澈!?,仿佛“渤”才是“郣”的本字。其實并非如此,“郣”才是“渤”的本字。古文作“郣海”才顯出其稱謂是因地名而得海名,即先有郣地,然后才有名為“勃?!钡牟澈?,也即靠近“郣”地的海。此與“日本?!币蛉毡径妹粯印=褚浴安场弊置?,雖加強了其表水的意義卻掩蓋了其名稱的起源。渤海是因為滄州一帶的地貌特征而命名的大海,古代用“郣海”“郣澥”來稱呼,它與東海、北海名稱的含義不一樣,屬于因為地貌特征而形成的“特稱”。古代“河”特指黃河,“江”特指長江,郣海的名稱也是如此。
此古地名由來歷史悠久,《漢書·溝洫志》記載說,王莽因黃河反復決口,征集能夠治理河的人有一百多,討論治理的策略。御史韓牧說應當效法大禹治水的措施,因勢利導,把一條黃河分成九條小河,既有利于泄洪,也有利于灌溉。他說:“可略于《禹貢》九河處穿之??v不能為九,但為四、五,宜有益?!贝笏究辙蛲鯔M對此持不同看法,他說:“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韓牧所欲穿處。往者天嘗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浸數(shù)百里,九河之地為海所漸矣?!贝笥黹_鑿的九河又叫“逆河”,也就是大海迎接黃河入海的九條河。所謂“河入勃?!钡摹安!?,確實是指如今的渤海海域,而“勃海地高”的“勃海”卻是指滄州一帶的“郣??ぁ钡赜?。鄚州在司馬遷所處的西漢屬于郣???,東漢班固編《漢書·地理志》時屬于涿郡,隋唐前后屬于河間國,建國后屬于滄州任丘,如今設置雄安新區(qū)的時,將鄚州鎮(zhèn)規(guī)劃進去了[9]。
扁鵲在救治虢太子的時候,自我介紹說“入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鄭(鄚)”,是說“請?zhí)嫖曳A告,我是靠近勃海的秦越人,家在鄚州城”。也就說,“齊勃?!辈皇驱R國的勃海,而是靠近的意思,這與孫悟空自稱“齊天大圣”,卻不是齊國人一樣。不能一見到“齊”就只想到齊國[10]。
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說扁鵲“為醫(y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鄚州這個地方曾經(jīng)屬于趙國,也曾經(jīng)屬于燕國,距離齊國比較近,現(xiàn)在屬于雄安新區(qū)。所以,扁鵲學醫(yī)的地方就是雄安鄚州一帶,其他與扁鵲有關的地方,大多屬于扁鵲行醫(yī)、封地、葬地、紀念地。
扁鵲踐行“利天下”的大文化,各地紀念扁鵲,修墓立廟,都事出有因,需要認真研究。
在扁鵲的故鄉(xiāng)鄚州,當?shù)厝藗優(yōu)榱思o念他,早就建立了廟宇,有些碑刻歷史悠久,或者出于帝王御制。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重修神應王碑記》云:“神應王舊廟在古鄚城北,去府治百余重,碑暍無存,莫知所始?!北怡o在北宋年間被封為“神應王”,鄚州原始祠廟的修建可能很早,但是如今見于文字記載的主要是明清時期。
鄚州大規(guī)模修建扁鵲廟是在明代萬歷十二年(公元1585)年,保存至今的“御制重修鄚州藥王廟碑”記載了有關修建的情況,是萬歷皇帝為了報答扁鵲“顯靈”,求醫(yī)問藥有利于自己健康而重修古老的扁鵲廟。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河間府志》卷三云:“扁鵲故宅:鄚東北藥王祖業(yè)莊。扁鵲墓:鄚城東北。《彰德志》:扁鵲墓在湯陰伏道村。《一統(tǒng)志》:鄚東門有藥王祖業(yè)莊。今墓在廟后,豈鵲之祖墓耶?大學士楊士奇詩:‘雄縣城南水沒路,鄚州市里酒如油??托邢嗑矍乙蛔恚灰娫饺丝展徘??!?。”楊士奇在詩里稱扁鵲墓為“古丘”,可見年代比較久遠。這里明嘉靖之前,不僅存有扁鵲廟,還有扁鵲老師長桑君的廟。
乾隆時期的《任丘縣志》記載說“長桑君祠,在鄚城東北,今廢”?!洞笄逡唤y(tǒng)志》中也說:“長桑君廟,在鄚州城東北三里,又廟西有藥王廟,祀扁鵲?!薄剁茌o通志》引用《大明一統(tǒng)志》的記載:“長桑君,春秋時人,有神術,為醫(yī)者宗,寓于鄚,遂以其術授扁鵲?!度吻鹂h志》:鄚州城北三里有長桑君廟?!钡敲魅f歷皇帝重建扁鵲廟之后,他老師長桑君的廟卻因失修而廢棄了。
清朝末年,廢科舉,興新學。民國年間,大約在1928年,任丘縣長邵洪基發(fā)展教育,倡導“拉神像,廢私塾,興學堂”,將鄚州扁鵲廟里配祀的十大名醫(yī)塑像全部拉倒毀壞。在百姓請求下,只保留了扁鵲塑像。1932年,山東軍閥韓復榘因母親病痊愈來還愿,又命人將扁鵲塑像重新修復。1938年,日本侵略軍占領華北,放火將藥王廟焚毀。醫(yī)隨國運,1992年,任丘市和鄚州人民再次捐款捐物,重新修建扁鵲大廟,復建的扁鵲廟宇遷移在舊廟遺址南面一公里。
綜上所述,扁鵲在其出生地鄚州有不平凡的經(jīng)歷。他年少時是一個客舍的社長,客人長桑君傳授給他宮廷密藏的禁方書,通過十余年的揣摩學習,成為行走民間的醫(yī)生,到各地救治患者,診斷趙簡子,搶救虢太子,望診齊桓侯,名聞天下,收下眾多徒弟,有著作《扁鵲內(nèi)經(jīng)》《扁鵲外經(jīng)》流傳到漢代。他可以四診合參而尤擅長脈診。他被刺殺之后,故鄉(xiāng)鄚州的人民為了紀念他,修建了扁鵲廟,歷代不斷維護重修,至今仍然巍然屹立,可以供人們憑吊和紀念。每逢農(nóng)歷四月二十八廟會,當?shù)囟加新≈氐募o念活動。扁鵲學醫(yī),為的是造福天下百姓;我們紀念扁鵲,是想復興中醫(yī)學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