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廣亮 王玥 王儲
摘要: ?對受日灼傷害嚴重的雜交榛主干進行治療試驗,削除破潰傷口腐爛組織,露出新鮮的健康組織(韌皮部),涂抹傷口愈合劑,包被塑料薄膜,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經過處理的病株傷口愈傷組織發(fā)育較快,其愈合程度平均值可達23%,未經處理的病株傷口愈合程度僅為2.63%。
中圖分類號: ? S 664. 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21)04 - 0024 - 02
雜交榛是遼寧省大連經濟林研究所于1980年,采用我國原產的平榛與引入我國的歐榛進行種間遠緣雜交,自主研發(fā)選育出的雜交優(yōu)系(俗稱平歐雜交榛),但在雜交榛的栽培過程中,定植在平原地域的雜交榛結果以后,特別是進入豐產階段后,其抗寒能力普遍下降。主要表現(xiàn)為:在樹體主干部位的陽面表皮開始出現(xiàn)破潰開裂現(xiàn)象并深達木質部;受日灼傷害而開裂的豐產榛樹樹勢迅速下降,2年后距離傷口較近的雜交榛樹主枝開始死亡,嚴重時整株榛樹成片死亡,嚴重地制約了遼寧省雜交榛栽培產業(yè)的發(fā)展。鑒于此,從2020年春季開始,在鐵嶺縣大甸子鎮(zhèn)當鋪屯村四組龍家溝進行了相關試驗,旨在為拯救雜交榛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1 試驗園概況
試驗在遼寧省鐵嶺縣大甸子鎮(zhèn)當鋪屯村四組龍家溝(地理坐標為124°9′44″E,42°00′37″N)進行。該地域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海拔158 m,年平均氣溫7.3℃,年平均降雨量675 mm,年蒸發(fā)量400~500 mm,≥10 ℃年有效積溫3 320 ℃左右,無霜期146天,年日照時數(shù)2 700 h,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土層厚度60~100 cm。
該試驗榛園面積3 335 m2,屬退耕還林地,地勢平緩,海拔150 m,2013年建園。造林株行距2 m×3 m,初植達維、玉墜、B-21、遼榛3號、遼榛4號、遼榛5號、遼榛7號和遼榛8號8個品種,合計533株,當年定植成活率90%,幼齡榛樹生長發(fā)育正常。
然而從2017年開始,該雜交榛園逐漸進入初豐產階段以后,部分抗寒能力較弱的雜交榛品種便出現(xiàn)主干陽面樹皮破潰開裂現(xiàn)象,且傷口的擴展速度較快,第2年即可深達木質部,雜交榛樹勢隨之減弱。距離傷口較近的榛樹主枝開始死亡,嚴重時豐產榛樹成片死亡。目前,榛園僅保留了達維、玉墜、遼榛3、遼榛7抗寒能力較強的4個品種350株,保存率67%,因日灼傷害至死率達34%。
2 材料與方法
2. 1 試驗材料
試驗時間為2020年5月18日~2020年8月24日。在鐵嶺縣大甸子鎮(zhèn)當鋪屯林場5畝雜交榛園內,分別選出開裂現(xiàn)象較輕(破潰傷口占該株雜交榛樹主干周長1/3左右)和較重(破潰傷口占該株雜交榛樹主干周長1/2以上)的榛樹各20株,隨機參與該項試驗。
2. 2 試驗方法
用利刃將試驗榛樹主干傷口處的腐爛組織削除、露出新鮮的健康組織;然后將處理過的傷口涂抹甲基硫菌靈傷口愈合劑(對照處理傷口處僅涂抹清水),包被彈性好的聚乙烯塑料薄膜,防止雨水沖洗藥劑。各項管理工作同常規(guī)的豐產榛園。
3 結果與分析
2020年8月24日,對雜交榛主干陽面因凍害而開裂的治療試驗效果進行調查(表1):(1)試驗處理項的16株雜交榛樹主干陽面因凍害而引發(fā)的開裂傷口寬度的平均值,占主干周長平均值的48%(幾乎接近一半),經過治療試驗后的傷口愈合程度非常理想,傷口周圍的愈傷組織發(fā)育較快,其愈合程度平均值達23%。(2)第1株雜交榛豐產樹,其主干陽面的破潰傷口之寬度已達主干周長的2/3以上。對傷口進行處理后,其根莖與樹冠相連的健康組織僅剩下約1 cm的寬度。經治療試驗后,愈傷組織已發(fā)育到主干周長的1/2左右,愈傷程度達到17%。(3)對照項的16株雜交榛樹主干陽面因凍害而引發(fā)的開裂傷口寬度的平均值,占主干周長平均值的43%,比試驗處理項的傷害程度稍輕,然而在處理后的傷口處由于僅涂抹了清水,所以愈傷組織發(fā)育緩慢,傷口的愈合程度僅為2.63%。(4)如果同周邊榛園中未做任何處理的雜交榛同齡豐產樹做橫向比較,在本次試驗的空白對照項中所采用的削除破潰傷口腐爛組織、涂抹清水、包被塑料薄膜技術措施有一定的愈傷作用。
4 結論與討論
平歐雜交榛較好地繼承了平榛與歐榛的優(yōu)良性狀,既遺傳了平榛的抗寒性和果實香味,又兼?zhèn)淞藲W榛的果實較大、出仁率較高、豐產性較為理想的優(yōu)勢,但是雜交榛的抗寒能力有限,特別是在我國鐵嶺以北的廣袤地域,所表現(xiàn)出的雜交榛主干陽面因日灼傷害而引發(fā)的開裂死樹現(xiàn)象,給當代林業(yè)科技人員提出了新的課題—雜交榛抗寒栽培技術模式。本文所進行的雜交榛主干因凍害而引發(fā)的開裂治療試驗,僅從外因方面為受到傷害的雜交榛樹提供保護,并不能從內因方面去提高雜交榛樹體的抗寒能力。就試驗工作本身看,一是在雜交榛主干開始出現(xiàn)破潰開裂現(xiàn)象時,及時采取治療措施,不要等到傷口寬度達到主干周長的1/2以后才開始采取治愈措施。二是應將傷口愈合的時間盡量延長,把處理傷口的時間提前至樹體開始萌動的4月初,把去除包被塑料薄膜的時間延后至樹體進入休眠階段以后的10月中下旬。
致謝:此項試驗是在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鐵嶺農業(yè)科技示范基地總工程師—曲世鵬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親切關懷和直接指導下進行,在此深表感謝。
參考文獻
[1] 曲世鵬. ?鐵嶺榛子園藝化栽培新技術[M]. ?沈陽: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
[2] 梁維堅, ?董德芬. ?大果榛子育種與栽培[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2.
[3] 梁維堅, ?王貴禧. ?《大果榛子栽培實用技術[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5.
第1作者簡介: ?寧廣亮(1985-), ?男, ?工程師, ?現(xiàn)從事森林培育、 ?病蟲害防治、 ?森林防火和特種經濟林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21 - 01 - ?20
(責任編輯: ? 張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