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病毒這種渺若微塵、我們知之甚少的奇特生物,總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我們該用怎樣的方式來思考、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面對?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的《給忙碌者的病毒科學》一書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完美寄生者、極簡主義者和規(guī)則破壞者——這是王立銘賦予病毒的畫像。在進入宿主之前,病毒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命,它不需要能量,也不消耗能量——不呼吸、不動,更不會繁殖后代,完全處于沉寂,和大自然里的一粒沙子、一顆塵土沒有什么兩樣。然而它能夠把所有生命活動都“轉交”給宿主細胞來完成,并能發(fā)明各種方法,用于繞過其他地球生命都遵循的規(guī)則。也恰恰是這些特性,使病毒成了地球生命面對的“不講武德”的危險入侵者之一。
書中通過九大模塊全方位介紹了病毒的特性,如何入侵、怎樣致病、流行和歷史上人類如何防治的詳細內容,有細節(jié)、有故事,還有一份側寫,囊括了我們必須了解的包括天花、艾滋病、流感病毒在內的10種病毒。
看完王立銘的書,面對這看不見摸不著又潛伏在側的病毒,在多一份了解后,還能找到一些安心而樂觀的寬慰。
首先,病毒并不是不可以消滅的。病毒不僅在挑戰(zhàn)醫(yī)學,更是對人類公眾管理能力的考驗。
雖然消滅天花的戰(zhàn)爭持續(xù)了上千年,但目前為止,天花病毒已經在自然界絕跡超過40年,這是有史以來世界各國聯(lián)手消滅的第一種病毒。
事實證明,全球協(xié)作和大規(guī)模推廣相關疫苗的接種,確實能夠消滅肆虐人類的危險病毒。
其次,隔離和疫苗是人類對抗病毒最有力的武器。
站在當下回望歷史,在這次新冠疫情當中,對于幾乎所有的管控措施,我們都能夠從1910年人類對抗鼠疫傳播中找到蹤跡。封鎖疫區(qū)、隔離患者、佩戴口罩等措施,對當時防止鼠疫蔓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最后,在隔離和疫苗接種失敗的時候,醫(yī)療手段是我們阻止病毒性傳染病入侵的最后防線。
對于很多病毒感染而言,傳統(tǒng)的支持療法和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激發(fā)自身的防御機能、對抗病毒。同時,針對病毒感染的整個生物學過程,人類也在研發(fā)各種藥物進行逐一擊破。
張文宏醫(yī)生推薦本書時這樣寫道:“新冠疫情催生了立銘的新書,這本書不僅對新冠病毒,還對病毒生命做了全景式的解析和展望。所有因新冠疫情而渴望了解病毒的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有所收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