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是臺灣島最著名的風景區(qū)。它位于西部的南投縣,是臺灣省最大的天然湖泊,臥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山頭上。
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后來因為發(fā)電需要,在下游筑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日月潭四周青山環(huán)抱,山巒層疊,湖面宛似一個巨大的碧玉盤。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故名珠仔島,現(xiàn)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如日輪,南半湖狀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舊臺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在風和日麗的春天,翠山環(huán)繞,堤岸曲致,山水交映,變化多端。當晨曦初上時,萬籟俱寂,湖水放射出綺麗的色彩,倏忽變易,神秘莫測;夕陽西下,日月潭畔煙霞四起,輕紗般的薄霧在湖面上飄蕩回旋,若遇細雨淅瀝,四周山巒經(jīng)過清洗,顯得格外清凈,山光水色更是碧綠的可愛;尤其是秋季的夜晚,明月照潭,清光滿湖,碧波素月一起交相輝映,寧靜優(yōu)雅,置身其間,如臨仙境。清人曾作霖曾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的詩句來贊美日月潭。
日月潭具有一種小家碧玉的獨特氣質,它有著一種精致的美,并不勝在氣勢。日月潭最美之處,即是層層山巒環(huán)抱,綠水疊著青山、挾著翠巒。這樣的景致,與水庫形成原因有關。與其他水庫湖泊不同的是,日月潭是在漥地中注入大量水而形成的,而不是堵水成潭。整個水域被山巒環(huán)繞著,一層疊出一層的景,遠眺近觀,處處是景,再加上760m 的湖面海拔,時有宛如潑墨山水畫的氤氳之氣,從清晨到日落,光線流轉,也為日月潭帶來萬千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