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慎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七醫(yī)院,遼寧 大連)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由于患者長期高血壓使腦內小動脈管壁發(fā)生變性、缺血、壞死等病理改變,當顱內壓持續(xù)升高時,容易導致腦實質出血,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頭痛、惡心、嘔吐、一側偏癱、失語等癥狀,還可伴隨意識障礙、嗜睡等表現。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已經在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獲得醫(yī)生的廣泛認可,具有手術切口小、安全性高的特點[1-2]。本文是對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對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作用進行闡述。
從我院神經科隨機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78例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患者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其均分成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男20例,女19例,患者平均年齡為(59.0±5.0)歲,平均病程為(10.0±2.0)年;觀察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男21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0.5±4.0)歲,平均病程為(8.5±3.0)年。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對比無意義。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符合腦出血的診斷標準;患者均有既往高血壓病史;首次腦出血,且出血部位為腦葉的幕上,出血量>30 mL患者。
排除標準:入院后病情惡化患者;中重度腦疝患者;腦血管畸形患者;動脈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神經系統病變患者;不配合治療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經過頭顱CT、MRI等相關檢查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選取最佳手術時間,對于無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的患者,最佳手術時間是患者發(fā)病的6~12 h;對于有嘔吐、頭痛等顱內高壓癥狀和昏迷的患者,無需選取最佳手術時間,應該立即進行手術,挽救患者的生命。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對照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首先根據CT對血腫部位進行定位,然后為患者選取平臥位的體位進行全身麻醉,為了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進行氣管插管,開放機械通路。最后從皮質入路進入血腫腔,進行開顱清除血腫并實施常規(guī)減壓開顱術。觀察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治療,首先采用CT對患者的血腫部位進行定位,將血腫中心層作為靶點,將CT標記線的交叉點設定為進行穿刺的點,通過反復掃描將靶點與刺入點進行重合,對血腫的大小和引流管的位置、深度進行評估,保證引流管在血腫的中點位置。然后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進行局部麻醉,再從穿刺點以中心垂直法對患者進行微創(chuàng)鉆孔,保持刺入點兩側對稱并固定。之后對局部硬腦膜和腦皮質進行電凝處理,逐漸將引流管緩慢深入血腫中心點,抽出穿刺針使血腫液順利流出,進而達到治療效果。
在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院前進行調查,對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指標、日常生活能力和臨床療效進行統計。臨床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三項指標。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低于20分表明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完全輔助;20~40分表明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很大的輔助;41~60分表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部分輔助;超過60分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自行完成,不需要輔助。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項指標,顯效:經過治療后,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復;有效:經過治療后,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復;無效:經過治療后,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病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喪失??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指標、日常生活能力和臨床療效進行檢測,其中臨床指標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表示,并進行t檢驗;臨床療效表示為(%),行χ2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58.19±14.00)mL,手術時間為(75.24±5.44)min,住院時間為(18.77±4.23)d;觀察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15.24±7.24)mL,手術時間為(25.33±2.13)min,住院時間為(15.11±2.23)d。將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指標進行對比后,三項指標的t值分別為17.0178、53.3517、4.7799,P值分別為 0.0000、0.0000、0.0000,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ADL評分為(60.06±3.07)分;觀察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ADL評分為(67.26±5.79)分。將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后,t=6.8610,P=0.0000,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顯效的有6例,有效的有19例,無效的有14例,總有效率為64.10%(25/39);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顯效的有17例,有效的有20例,無效的有2例,總有效率為84.87%(37/39)。將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后,χ2=11.3226,P=0.0007,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由于患者長期高血壓引起的腦血管破裂,進而導致的腦實質內出血,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死率高、預后差的特點,威脅患者的生命。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失語、暴躁等癥狀,常伴隨意識障礙、嗜睡等表現。在進行治療后可能有畸形、說話困難、吞咽困難、思維困難、人格障礙等后遺癥,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產生影響。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yī)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開顱血腫清除術和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兩種,開顱血腫清除術是比較傳統的治療方法,雖能夠治療患者的疾病,但術后預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術后創(chuàng)口大,容易產生感染。所以需要尋找一種臨床效果優(yōu),預后效果佳的治療方法。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已經在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一生的普遍認可,具有手術切口小、操作難度低、安全性高的特點,同時還能夠優(yōu)化患者的臨床指標,促進患者恢復日常生活,提高臨床療效。采用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進行治療時,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反復抽吸、引流,對血腫的清除率高,且對腦組織的影響較小,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腫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神經功能的損傷[3-5]。本研究表明,在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時,觀察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時,傳統方法治療與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傳統方法治療是對患者進行開顱血腫清除術,雖能夠清除血腫,但術后切口大,易引起感染,預后不佳。而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是一種手術切口小、對腦組織損傷少、安全性高的有效治療方法,還能夠優(yōu)化患者的臨床指標,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增強臨床治療效果,應該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