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芮
(浙江樹人大學,杭州 30015)
目前我國經(jīng)濟體制處于深化改革階段,由于歷史的原因、政企事企改革厘清職責邊界和國有企業(yè)公司制改制的原因等形成的新的產(chǎn)權制度和產(chǎn)權關系復雜多元,各種隸屬關系、工作關系、經(jīng)濟關系、親屬關系摻雜其中,加之產(chǎn)業(yè)政策與競爭政策尚需進一步協(xié)調(diào),因此與招標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潛在投標人群體客觀存在。為維護競爭的公正性,《條例》第三十四條作出 “與招標人存在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招標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參加投標”的規(guī)定。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利害關系與可能影響招標公正性的情形一是難以把握,二是缺失主動披露,因此招投標活動中爭論和簡單極端處理做法都時有發(fā)生,如此不僅影響招投標正常進度,有的甚至增大了招投標成本,因此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利益沖突問題凸顯重要。
針對招投標中存在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性的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釋義》解釋為沒有一概禁止與招標人存在利害關系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參加投標,需要同時滿足“存在利害關系”和“可能影響招標公正性”兩個條件[1]。即使投標人與招標人存在某種“利害關系”,但如果招投標活動依法進行、程序規(guī)范,該“利害關系”并不影響其公正性,就可以參加投標。但法律法規(guī)沒有就“利害關系”作進一步規(guī)定,只有《條例》在如下條款中作出限制投標的具體規(guī)定:第三十四條第二款 “單位負責人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關系的不同單位,不得參加同一標段或者未劃分標段的同一招標項目投標” ;第十三條第二款“招標代理機構不得在所代理的招標項目中投標或者代理投標,也不得為所代理的招標項目的投標人提供咨詢”;第二十七條第二款“接受委托編制標底的中介機構不得參加受托編制標底項目的投標,也不得為該項目的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或者提供咨詢”;第三十七條第三款“聯(lián)合體各方在同一招標項目中以自己名義單獨投標或者參加其他聯(lián)合體投標的,相關投標均無效”等。
另外,就施工招標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第二章第一節(jié)第四條對投標人投標不得存在的情形作出具體限制。
1)同一企業(yè)的兩家分公司不得參加同一標段或者未劃分標段的同一招標項目的投標。上述情況實質(zhì)上構成了同一個法人企業(yè)投了兩次標,提交了兩個不同的投標方案,違背每個投標人均等投標機會的公平原則[2]。
2)公司的非控股股東和公司同時參加同一標段或者未劃分標段的同一招標項目的投標不應受到限制。
3)同一集團公司下屬的兩家企業(yè)參加同一標段的投標不應受到限制。
4)一家制造商同時授權多家代理商參加同一標段的投標是不允許的。
除此之外,為維護競爭的公正性,作者認為招標人主要負責人與投標人法定代表人或投標人控股股東為直系親屬關系的在招標投標活動中也應作出明確限制或提出主動回避的要求。
招標投標過程中執(zhí)行國家法律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則:
1)鼓勵競爭提高充分性并不意味沒有限制,不加區(qū)分地允許所有人參加投標是不正確的。
2)存在利害關系并不等于一定不可以參加投標。只有同時滿足“存在利害關系”和“可能影響招標公正性”兩個條件時需要限制潛在投標人投標。
3)“可能影響招標公正性”的更多情形需要招投標活動平等主體間本著誠信守法原則主動披露或采取回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