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403)
明清家具是我國傳統家具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在世界家具史上也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研究。特別是明式家具,它的制作和設計在當時已經達到空前絕后的水平,設計十分符合人體工程學,制作則巧妙的利用榫卯等接合方式,體現了當時匠人的聰明能干。在民俗家具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為了保持家具的耐用性,常用金屬包覆一些容易磨損的部位和主要的承力連接結構,利用金屬的耐磨性和堅固性來保護家具。隨著經驗的累積,在設計家具和制造家具之初,就直接把這些金屬配件裝上,不僅起到了堅固保護的作用,還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裝飾,形成了一種審美情趣。這些金屬飾件雖然在家具上占的面積不大,但絕對是家具制作史上的畫龍點睛之筆。
金屬飾件在我國的歷史可謂非常久遠。早在商周奴隸社會時期,就出現了木胎和銅套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采用包鑲和鉚合的工藝手段讓青銅和漆木相結合成新的形式。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漆木家具的邊角、足部或其他部位常用金銀或青銅等材質進行包鑲。這種“金銅扣”的方式延續(xù)到了漢代,有了新的創(chuàng)造,在家具上貼金箔、鎏金等,讓漆木家具變得更加富麗華貴。隋唐五代時期的家具,在技術、材料、裝飾、樣式等各方面都有所發(fā)展,銅飾件也有了更多新穎的造型,比如梅花形包角、蝴蝶形鎖扣。到宋代,經箱的樣式和明代的箱子已大同小異,箱子的邊角采用鎏金工藝進行銀質花邊包鑲,搭扣上還裝有鏨花鎏金鎖。明清時期,在家具上金屬飾件的使用已相當普遍,也變成一大特點。在明時期金屬飾件中所用的銅最多,有合頁、面頁、提提手、鈕頭、吊牌等,大都為白銅或黃銅所制。到清代,金屬飾件工藝發(fā)展更加成熟,造型多變,有菱形、圓形、蝶形、矩形等;紋飾多樣,有魚紋、鳥紋、如意紋、葉邊紋等;技術高超,有錯金、錯銀等。所用的銅飾件以紅銅鍍金為主,其獨特的色澤搭配上色調深沉的硬木家具,形成鮮明的對比,裝飾效果不言而喻。箱柜櫥類家具因造型與其他家具不同,裝飾手法也不及其他家具豐富多變,因此銅飾件成為箱柜櫥類家具的主要裝飾,既對家具起了加固作用,又為家具增添了趣味。
又俗稱鉸鏈,是安裝在箱子的上蓋,柜櫥家具的門邊,使之方便活動的構件,由兩塊銅板共同包裹一根圓軸組成,可開可合,故名合頁。安裝時一面釘在柜架上,一面釘在柜門邊上,為了方便搬運,有些比較大的合頁都做成活軸,將柜門打開往上一提,便可將柜門取下。合頁的造型多樣,有圓形,長方形,菱形,蝴蝶形,如意形等。古代合頁一般都露在外邊,和面葉的外形,家具的整體風格和外觀造型等相統一,所以還具備一定的裝飾作用。合頁分明釘和暗爪兩種,明釘一般用特制的浮釘釘按,暗爪則用鉆打眼,將暗爪穿過去,再將透過的暗爪向兩側劈分,使合堅實牢固。
是在柜子或箱子中間襯托鈕頭、吊牌的飾件,它是用鈕頭和曲曲穿結固定在家具上的銅片,由兩塊或三塊組成,通常用兩塊,或左右,或上下用。假如在柜櫥類家具的門中間加上可以活動的立栓,通常需要安裝一長條狀面葉,稱為“面條"。面葉是柜櫥類家具中很重要的功能部件,也是人們在欣賞這類家具時占據視覺中心的裝飾部件,十分醒目亮眼。面葉的樣式繁多,有圓形、長方形、如意形等。
是安裝在箱匣類家具上蓋前臉正中間部位的飾件,作用相當于扣吊。蓋好箱蓋后,把拍子放下,拍子上的兩個小孔正好套在箱子下部分的面葉的曲曲上,給箱子上鎖后,箱子的蓋子就不能打開。
是為上鎖而備的飾件,一般在柜櫥類家具的對開的門邊上各裝一個,如果兩門中間有立栓,需要在立栓上也裝上一個。鈕頭中部有圓孔,上鎖時,須同時貫穿兩個或三個扭頭,門就不能打開。
是方便開拉柜子門或抽屜的飾件,是利用曲曲使吊牌固定在家具的特定部位。主要用于柜櫥類家具的開啟閉合,十分方便,實用性強,可完成開、關、拉等功能,還具有很強的裝飾性。造型豐富多變,有橢圓形、長方形、花籃性、雙魚形、瓶型、葫蘆形等。
主要用于抽屜的開啟閉合,一般在柜櫥類家具中用的比較多,通常是由一根鐵棒或銅棒彎曲而成,造型簡潔,線條優(yōu)美,有些復雜的拉手會模仿花草莖葉的造型。
是裝在箱類家具兩側方便提拿搬運而設置的一種構件,是兩個曲曲加上一個銅件的組合。
圖1
圖2
圖3
曲曲的作用不僅可以用來上鎖,還可以固定提環(huán)、吊牌、拉手。曲曲的使用一般與眼線相配合,曲曲下面襯以眼線,不僅可以防止提環(huán)磨損家具表面,還為家具增添了幾分趣味,十分美觀。眼線造型花樣繁多,有圓形、方形、海棠花形、梅花形等。
一般裝在箱類家具的四角,有的箱子底部也裝有包角,是一種三角形飾件,其作用是加強箱子各部榫口的結合力。造型多變,裝飾性強。(如圖1所示)
明清家具上的銅飾件最先是為了滿足實用的功能,特別是在箱柜櫥類家具上,銅飾件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實用部件。實用功能主要有以下幾種:
2.1.1 加固作用
主要用于箱類家具的轉角處,如包角,通常是三角形。它可以防止箱子的邊角磕碰磨損,還能加強箱子各部榫卯的結合力。
2.1.2 開關作用
主要有箱類家具上開關箱蓋的拍子,用于柜櫥類家具牽引閉合抽屜的拉手和開關櫥柜門的吊牌,還有連接家具兩部分使之能活動的合頁。
2.1.3 提攜作用
主要指小型箱類家具兩側的提環(huán),方便提攜搬運。
2.1.4 防止磨損
主要有箱類家具轉角處的包角,還有和曲曲配套的眼線,都是為了防止家具木面的磨損。(如圖2 所示)
銅飾件除了有實用功能外,還是著很強的裝飾作用,是形成家具整體造型的一部分。明清以來的硬木家具大都為色調比較深沉的棕色和暗紅色,配以金屬色澤的銅飾件,對比強烈,讓家具看起來不那么沉悶呆板,多了一絲趣味,也使家具更為美觀。銅飾件的樣式種類豐富,不同的藝術造型帶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比如就吊牌來說,作為牽引抽屜或柜門的飾件,通常采用一整體塊狀造型,樣式十分豐富,有花籃形、雙魚形、葫蘆形、幾何形等,雖然體量小,卻十分抓人眼球,裝飾性非常強。還有拉手提環(huán)等銅飾件,工藝簡單,線條流暢,有些還模仿植物花草的造型,趣味橫生。有些銅飾件上還雕刻精巧的紋樣,使之看起來更為豐富。而且銅飾件的造型紋樣絕對不是孤立出來欣賞,而是符合家具的整體,嚴格遵循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協調的形式美法則,以達到和諧的裝飾效果。
明清家具的銅飾件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象征性功能。銅飾件的造型普遍會受到家具上其他部分的裝飾紋樣的影響,通常家具上的裝飾主題和內容都含有大量的的隱喻,主要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神佛仙界的崇拜,還反應了當時的生活、風俗習慣等。銅飾件的造型及其裝飾紋樣也含有吉祥、祈福的寓意,以吉祥語、神話故事、民間典故、諺語為題材,用比喻、借喻、象征、諧音等表現手法。比如如意形的包角,雙魚形、葫蘆形的吊牌,還有銅飾件上雕刻的紋樣裝飾,如壽字紋、喜字紋、牡丹紋等,都體現了一定的象征功能。
是隨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也是佛具之一。如意的端頭多為心形、靈芝形、云形,因此圖案紋樣上祥云、靈芝表示如意吉祥之意。銅飾件有如意形包角、如意形面葉、如意形拍子等,上常用圖像。
“蝠”同“福”諧音,指幸福的意思。蝙蝠的外形看起啦并不是那么美好的一種動物,但人們發(fā)揮自己豐富的聯想和對美好的向往使蝙蝠作為吉祥物運用于裝飾藝術中。柜箱類家具的面頁上經常使用到這種造型。
寓意吉祥、慶賀之意,能廣通神明,是吊牌造型常用的裝飾。
蝴蝶飛舞與繁花似錦聯系與一起,以表現美景。民間典故“梁祝故事”也家喻戶曉,蝴蝶常在面葉或合頁上出現。
“瓶”同“平”諧音,有平安吉祥之意?;ㄆ吭谥袊鴤鹘y裝飾上也有驅邪得平安的象征。銅飾件中的面葉通常用花瓶形。
“魚”同“余”諧音,有富裕,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這類裝飾圖案運用十分廣泛。魚形吊牌就是常用式樣。
葫蘆結子累累,有多子多福,氣節(jié)高尚的寓意。在吊牌中常用到葫蘆造型。
是龍紋的一種,一般構圖上以龍和云組成紋飾,多用于合頁的裝飾。(如圖3 所示)
以銅飾件作裝飾是明清家具的一大特色,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有魅力和內涵,也蘊含著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它們體量雖小,但工藝講究,其不可或缺的實用性和獨特的裝飾韻味,為明清家具的發(fā)展添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