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朱鳳玲
繪本以簡短精練的文字、精美簡約的圖畫、精彩生動的故事受到培智學校學生的青睞和喜愛,在語文教學課堂利用繪本開展教學活動,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進而為學好語文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培智學校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相對薄弱,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甚至連一個完整的故事都無法順利表述出來。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繪本內容,并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則,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以《愛心樹》這一感人的繪本故事為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與一棵大樹的故事,小男孩小時候經常爬樹、摘蘋果,與大樹玩得不亦樂乎,樹很開心。當小男孩長大以后,沒有任何經濟收入,于是他向大樹提出了貧窮的困境,在大樹的指點下,小男孩摘光了滿樹的蘋果,拿到城里去賣,賣了好多錢。小男孩到了中年以后,需要蓋房子,于是他砍下了大樹的枝葉,后來小男孩創(chuàng)業(yè)失敗,決定做一艘大船去創(chuàng)業(yè),于是他將大樹砍倒,做了一艘大船出海遠行,當小男孩到了老年,走不動了,可是大樹的果實沒了、枝葉沒了、樹干沒了,只剩下一個樹墩,而當小男孩拄著拐杖坐在樹墩上時,大樹依然很快樂。這是一個既溫馨又略帶傷感的故事,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較正常孩子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這時,教師可以用身體語言將故事情節(jié)展現在學生面前,先選擇一名學生來到講臺前扮演大樹的角色,然后,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道具擺放在講臺上面,并按照繪本中故事的發(fā)展線索,先扮演童年的角色,接下來依次是青年、中年與老年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師的身上,而且能夠領會到教師的意圖,讀懂與看懂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當教師表演結束后,分別選擇學生代表將教師的表演過程模仿出來,這樣,學生能夠快速進入每一個真實的角色當中。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理解與判斷能力能夠得到大幅提升,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進而對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識字寫字能力是培智學校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如果按照正常的語文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記憶語文漢字時,往往記憶不扎實,而且極易混淆同音字、同義字的寫法與讀法,這就給語文成績的提升制造了障礙。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繪本的參考應用價值,正確引導學生在閱讀繪本過程中,將一些生字、生詞做以標注,然后結合繪本故事內容,反復進行練習,久而久之,學生既能學到更多的漢字,也能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三只小豬》繪本為例,這個故事對學生來說耳熟能詳,但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量較小,在閱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生字、生詞,以至于影響閱讀效果,進而對故事情節(jié)也會產生模糊認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充分發(fā)揮輔助教學與指導的作用,通過手語演示、動作模擬等方式,將繪本中一些難理解的生字、生詞變成可以看得見、摸得見的一種形象化的表演場景,然后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的每一個形象化的動作與口型,進而用心去感知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正確發(fā)音。比如“第一只小豬叫懶懶”中的“懶”字,“讓我蓋一個稻草屋棲身”中的“棲”字,“湊合便很快地搭起來了一間顫顫悠悠的窩棚”中的“顫”和“悠”字都是學生還未曾接觸過的新字,即便有拼音標注,學生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和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將這些生字利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比如以“懶”字為例,教師可以做出伸懶腰、打哈欠的動作,然后坐在椅子上面,假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樣子,接下來,教師發(fā)出懶字的正確讀音,學生此時能夠捕捉到教師的每一個表演細節(jié),并根據教師的口型快速找到識字的技巧。
閱讀理解能力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構成要素,尤其對培智學校的學生來說,由于閱讀基礎差,在閱讀語文文本過程中,難以快速找到課文的主旨思想,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取出文本的核心內容,導致閱讀過程常常流于形式。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語文教師應當以繪本故事為載體,借助繪本中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利用對話的形式將繪本故事的真實情境演繹出來,這樣一來,既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也能活躍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對后續(xù)學習更加復雜的語文文本做好鋪墊,打好基礎。
以《雪人》繪本為例,這一繪本一共運用了160多張圖片畫,將小男孩與雪人之間發(fā)生的感人故事描繪的鞭辟入里,讀過之后,讓人感到一絲暖意。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該繪本具體表述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雪人的場景,然后選擇學生代表來到講臺前,分別扮演雪人的帽子、雪人的鼻子、雪人的眼睛、雪人的頭和雪人的身體。接下來,教師向學生發(fā)出口令,首先用雪堆出雪人的身體,這時,扮演雪人身體的學生舉手示意,已經準備就緒,然后用雪堆出雪人的頭,這時,扮演雪人的頭的學生舉手示意,已經準備就緒,依次類推,直到完成一個完整的雪人作品。當學生表演結束后,學生對繪本內容也能夠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進而準確表達出繪本故事的主旨思想,即整個故事是圍繞堆雪人的過程展開的。通過這種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大腦思維,這對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由于培智學校的學生寫作基礎較差,甚至有的學生常常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為了幫助學生對語文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繪本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寫作情境。比如每一冊繪本都講述了一個完整的小故事,但是,教師可以調整思路,在每一個小故事即將結束時,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故事的結尾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讓學生對照圖片,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故事結尾。如果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出現語言文字的組織障礙,教師可以及時做出指導,并鼓勵學生不要氣餒。這樣,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將起到積極的輔助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到培智學校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前途,因此,語文教師應當采用學生們普遍關注的繪本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為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科學合理選擇繪本內容,將繪本故事與語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到一起,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為學生的個人未來發(fā)展指明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