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
(綏中縣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隊,遼寧綏中125200)
檢疫工作是生豬上市銷售前的重要工作環(huán)節(jié),檢疫人員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要防止畜禽疾病傳播、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維護出口動物的信譽。筆者常期從事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工作,現就生豬檢疫過程中遇到的兩種常見疾病的處理方法加以歸納和分析,借此提高檢疫技術水平。
為有效規(guī)避各種病毒通過豬肉銷售流入市場與人們的餐桌,需要嚴格執(zhí)行生豬檢疫工作流程,對生豬所存在的常見疾病進行合理檢疫與處理,不斷提高檢疫水平。生豬檢疫工作要求較高,需要極強的專業(yè)性,檢疫人員必須采用各種科學專業(yè)檢疫手段,從生豬體態(tài)結構到內臟器官對所患疾病進行全面檢疫。從專業(yè)角度來講,針對生豬的檢疫過程包括屠宰前檢疫與屠宰后檢疫。
屠宰前檢疫主要針對生豬的體表檢疫,受待宰生豬數量較多、等待時間有限以及環(huán)境和實際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現地多采用群體檢查和個體檢查相結合的檢疫方法。對群體的檢查主要從靜態(tài)、動態(tài)和飲食狀態(tài)三方面進行觀察,對有異常狀態(tài)的生豬進行標注,再集中進行個體全方位檢驗。檢疫內容主要包括體態(tài)、體溫、體表、呼吸、排泄等方面。若發(fā)現病豬應及時處置,如禁止屠宰、急宰或緩行待定。
屠宰后的檢疫是宰前檢疫工作的延續(xù)和補充,是對屠宰后的生豬內臟進行進一步檢驗。通過肉眼觀察和借助檢驗設備,了解胴體、臟器所呈現的變化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因此,屠宰檢疫對于保證肉品衛(wèi)生質量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豬瘟、傳染性水皰是生豬檢疫工作中的兩種常見疾病,本文主要針對這兩種常見疾病的檢疫處理方法進行分析。
豬瘟屬于生豬的多發(fā)性疾病,一旦患病,生豬會呈現出兩種癥狀:便秘和腹瀉。豬瘟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在檢疫過程中必須首要檢查確認生豬是否已經患有豬瘟。就目前已有經驗來看,生豬豬瘟的3種病癥類型包括最急性、急性以及慢性。如果患上急性豬瘟,生豬的體表溫度會持續(xù)保持在40℃以上,高燒始終不退,身體狀況明顯下降,食欲不振且身體搖晃,精神萎靡,站立不穩(wěn),通過在短時間內(一般為1~2 d)死亡。如果在檢疫過程中發(fā)現生豬已經患有急性豬瘟,需要立刻進行撲殺并全方位消毒,對其肉體與器官進行焚化處理,避免病毒二次傳播。如果是慢性豬瘟,則需要對養(yǎng)殖場進行第一時間封鎖,做好隔離措施,禁止向外輸出一切與生豬相關物品,并對豬欄、所有與生豬相關用具及污染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可采用2%濃度的燒堿或漂白粉在豬欄出入路口設置消毒裝置,并對生豬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在屠宰前檢疫過程中,需要對患病生豬實施不放血撲殺方法,然后焚燒銷毀。
在生豬屠宰檢疫工作中,傳染性水皰病也比較常見,具有多發(fā)性、傳染性強等特點。生豬患該病后死亡率同樣較高,在檢疫過程中必須及時有效處理。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檢疫方法,明確其病毒傳播原理。在宰前檢疫時,如果生豬的體表出現異常,如口鼻與四肢有不規(guī)則的水皰可基本證實生豬已經患有該疾病。具體來講,傳染性水皰表現為形狀不規(guī)則、大小不一且形狀完全不同,一旦水皰被擠壓磨蹭就會發(fā)生潰爛病變,令生豬體表大面積出現潰瘍癥狀。另外,通過臨床觀察生豬癥狀也能確診該疾病:生豬在患病期間其行動相當遲緩,四肢運動不夠靈活,身體協調能力也有所下降,且會伴有長時間的癱瘓癥狀。生豬傳染性水皰病的檢疫難點在于屠宰前不容易發(fā)現患病癥狀。如果生豬在被屠宰后才檢疫出患有此病,通過觀察其內臟是無法發(fā)現任何患病跡象的(生豬內臟無變化),僅可通過生豬的口腔、耳鼻、四肢等體表皮膚情況來了解、判斷生豬患病情況。在檢疫過程中如果發(fā)現生豬患有傳染性水皰病應該立即采取隔離宰殺方式,宰殺后將其內臟與患病部位肉體全部焚燒,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避免病豬流入市場中參與銷售??紤]到生豬傳染性水皰病屬于國家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所以在檢疫確診后需要對整個批次的生豬進行全部撲殺與無害化處理,同時封鎖屠宰場,建立疫情追溯體系。在封閉隔離期間,必須嚴令禁止屠宰場的一切生豬調運行為,同時采用1%濃度的氨水與過氧乙酸進行2次·d-1的消毒處理(上午、下午各1次)。另外,還需要深入到豬場中對待檢疫生豬進行免疫接種,確保病情全面控制才能解除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