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瘟疫淺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2021-01-11 04:26:21張帆周奕旋周勝利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關鍵詞:瘟疫正氣肺炎

      張帆,周奕旋,周勝利*

      (1.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11;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29)

      0 引言

      我國史料對瘟疫早有記載,如《周禮·天官·冢宰》:“疾醫(yī)掌養(yǎng)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薄秴问洗呵铩ぜ敬杭o》則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敝嗅t(yī)學上,針對瘟疫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黃帝內經(jīng)》的《素問篇·刺法論》[2]:“黃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雖無“瘟疫”這個病名,但已經(jīng)描述出“疫”具有傳染性。到了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后論》記載“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提出了“癘氣”“乖戾之氣”。唐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3]曰:“疫氣流行,死者極眾。”從此可見古人已經(jīng)意識到“疫”病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病情危重兇險的疾病。明清的《溫疫論》《時病論》等書已將瘟疫理論的認識日趨系統(tǒng)完善[4]。

      1 COVID-19病因病機

      根據(jù)國家衛(wèi)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以及發(fā)病特點和流行趨勢,確認新冠肺炎屬中醫(yī)“疫”病范疇[5]。明吳又可《溫疫論》其曰“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其傳有九,此治疫緊要關節(jié)”,“溫疫之邪從口鼻而入,則其所客,內不在臟腑,外不在經(jīng)絡,舍于伏膂之內,去表不遠,附近于胃,是為半表半里”,主要講述自然界的“異氣”“戾氣”、“疫氣”是瘟疫的致病原因,且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病情重且變化多端,而口鼻為感染途徑[6]。清葉桂所著《溫熱論》論述“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蓋傷寒之邪,留戀在表,然后化熱入里;溫邪則化熱最速。未傳心包,邪尚在肺”[7]。描述了瘟疫病位以及傳變。從五運六氣來分析[8],己亥年屬土運不及之年,依據(jù)中醫(yī)陰陽五行學說和及藏象理論,木克土,而脾屬土,肝屬木,肝木克衰弱的脾土,導致肝強脾弱局面。脾具有運化的生理功能,其中包含運化水濕的作用,運化水濕又稱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的吸收和轉輸,調節(jié)人體水液代謝的作用,即脾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調節(jié)、維持人體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若運化無權,易造成濕濁內生,許多新冠患者可見舌苔偏膩,身體乏力、倦怠,或腹脹、便溏、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同時肝木亢,肝主升、主風,故患者表現(xiàn)出發(fā)熱、周身酸痛、目紅眼赤等癥狀;五行中,土生金,金克木,木盛侮金,導致肺金受損,表現(xiàn)出咽干、咳嗽癥狀。

      根據(jù)古籍并結合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點,中醫(yī)界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歸于中醫(yī)“瘟疫”,大多學者[9-11]認可“濕毒之邪”致病病因,外感濕毒,濕邪郁閉,傷及肺衛(wèi),正氣不足,無以抵御外邪勝邪,隨著疾病發(fā)展,邪毒化熱入里,熱邪燔灼,傷陰耗氣,進而浸淫臟腑,毒熱交著,營血煎熬成瘀,又因傳變迅速,直達心包,發(fā)為危候。病理特點為“濕、熱、瘀、毒、虛”。肺位最高,肺為華蓋、嬌臟之稱,開竅于鼻,外合皮毛,外感六淫之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多先犯肺,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而發(fā)病,濕毒疫癘從口鼻或黏膜侵入人體后,犯及肺衛(wèi),表現(xiàn)出咳嗽、胸悶等肺系癥狀;肺與大腸相表里,且與胃相通,故易傳變至胃腸,由于“濕毒之邪”為主要病因,因“濕”易阻遏氣機,濕易困脾,所以一些新冠患者出現(xiàn)腹瀉、腹脹、胸脘痞滿等脾胃系統(tǒng)癥狀。若未及時治療,病邪入里,閉而化熱,陽明腑實,腑實不通,肺氣郁閉加重,瘀閉肺絡及心包,進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低血氧癥等癥狀;若醫(yī)治不及時,則易出現(xiàn)濕毒瘀閉氣機,氣機閉阻,內閉外脫而危及生命,所以較為嚴重的患者則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等重癥。

      2 COVID-19中醫(yī)治療

      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10],中醫(yī)治療上將COVID-19分為醫(yī)學觀察期、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恢復期三期,并對結合每期中患者所出現(xiàn)的癥狀,進行辨證論治,進一步細分。

      2.1 醫(yī)學觀察期

      一些接觸過確診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其本人尚未明確診治的一類人歸于醫(yī)學觀察期,《素問遺篇·刺法論》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氣所湊,其氣必虛?!痹摼浣?jīng)典則告訴我們人體五臟六腑運行正常,人體正氣旺盛,氣血充足,運行流暢,衛(wèi)外固密,外邪則難以入侵,內邪則不易產(chǎn)生,進而人體不易產(chǎn)生疾病。相反如果五臟六腑功能失調,正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陰陽失衡,內生病邪,外邪乘虛而入,故而發(fā)病。所以病機特點傾向于“正邪相爭”[11],癥狀較輕。根據(jù)診療方案,若患者乏力伴胃腸不適,則推薦使用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若患者乏力伴發(fā)熱,則推薦使用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前者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疏風解毒三者主要具有疏風宣肺、清熱解毒的功效。

      2.2 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

      臨床治療期指已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診療方案中的中醫(yī)方案將這個時期又分為輕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恢復期。

      首先,診療方案將清肺排毒湯用于輕型、普通型、重型的患者,臨床醫(yī)師再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方劑進行加減運用?!扒宸闻哦緶敝饕陕辄S、炙甘草、杏仁、生石膏、桂枝、澤瀉、豬苓、白術、茯苓、柴胡、黃芩、姜半夏、生姜、紫菀、款冬花、射干、細辛、山藥、枳實、陳皮、藿香組成,共湊疏表宣肺、清肺平喘、祛痰止咳、健脾祛濕之效。由其組成可以看出該方劑是根據(jù)醫(yī)圣張仲景的幾首經(jīng)驗方組合而成的[12-13]。有研究者[14-15]發(fā)現(xiàn)該方具有抑制消除炎癥反應、調節(jié)免疫功能,并有減輕肺損傷,保護神經(jīng)功能。

      輕型又分為寒濕郁肺證和濕熱蘊肺兩個證型。這個時期因疫毒初起,患者主要以發(fā)熱、惡寒,咳嗽、周身酸痛、乏力等臨床表現(xiàn),可有納呆,惡心,嘔吐,大便黏膩不爽,這個時期主要因濕毒郁于上焦,宜選用芳香燥濕、理氣健脾;

      普通型分為濕毒郁肺證和寒濕阻肺證兩個證型,患者以發(fā)熱、咳嗽少痰、胸悶為主要癥狀,苔黃等癥,這個時期疫毒已內傳,濕熱或寒濕加劇阻肺,入里化熱,邪毒閉肺,壅遏于肺,肺失宣降,宜選用宣肺平喘、通腑瀉熱及燥濕健脾之劑。

      重型分為疫毒閉肺證和氣營兩燔證,患者以發(fā)熱面紅、喘憋氣促、甚者視物錯瞀、發(fā)斑疹、吐血、衄血,主要因疫毒內閉肺氣,導致肺氣郁閉或氣分高熱損傷營陰、氣分熱邪盛而正氣不衰所以熱勢壯盛,治以宣肺解毒、通腑瀉熱、清氣涼營,息風開竅。

      危重型主要是內閉外脫、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機械通氣,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13]。是人體正邪相爭最后階段,這時疫毒內熾,邪陷心包、正氣欲脫,治療上宜復脈固脫,開竅醒神及補氣固脫,回陽救逆[16]。

      恢復期分為肺脾氣虛證和氣陰兩虛證,患者以氣短、倦怠乏力為主要表現(xiàn),這個階段雖然邪去但正氣仍虛,治療上因兼肺脾,益氣養(yǎng)陰、健脾益胃。

      3 COVID-19中醫(yī)預防

      中醫(yī)在預防疾病上有其獨有的特色,如利用艾灸預防COVID-19,早在《莊子》中記載“越人熏之以艾”防治“時病溫疫”;東晉時期葛洪《肘后備急方》有:“斷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佳也?!钡挠涊d;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凡人吳蜀地游宦,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故吳蜀多行灸法?!?研究也發(fā)現(xiàn)艾灸具有抗炎抗病毒、退熱、調節(jié)免疫應答等作用[17]。具體操作,可以在無人的屋內點燃房間中點燃艾,約半小時后開窗通風;或趨適量清艾條,對足三里、中脘、關元、氣海穴位進行艾灸。

      此外《素問·上古天真論》早有記載:“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敝笇覀兤綍r應避開虛邪、賊風、四時不正常的氣候及有害于人體的外界致病因素,同事保持清靜寡欲,無雜念,這樣可使真氣順暢,精神守持,就不容易生病。COVID-19因是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人們它的認識不足,許多患者甚至健康人產(chǎn)生了恐懼、緊張、憂慮、失眠、心煩等癥狀,這些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復,甚至健康人產(chǎn)生一些心理疾病,這是我們可以根據(jù)中醫(yī)七情致病說利用寧心安神,疏肝理氣等治療方法緩解心理壓力。

      此外,我們需要防治該疾病的復發(fā),一些治愈患者出院后出現(xiàn)“復陽”,其實中醫(yī)的伏邪瘟疫早就記載闡述了瘟疫具有易復發(fā)的特點。清代熊立品所著《治疫全書》,此書收錄選摘吳又可《醒醫(yī)六書》、喻嘉言《論春溫》、劉松峰《溫疫論類編》、《松峰說疫》及郭志邃《痧脹玉衡》等有關疫病證治內容,總結出瘟疫愈后具有“自復”、“食復”、“勞復”的特點[18],所以患者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防止疾病復發(fā):一、針對于“自復”,因部分患者免疫力低下,在醫(yī)院治療過程中在藥物等配合情況下可能壓制住了病毒,但清除不完全,需要治療足療程、觀察后出院;二、針對于“食復”,治愈后患者需要清淡飲食,忌食肥甘厚膩,若因食積停于脾胃,則易使疾病復發(fā),或再次感外邪發(fā)病;三、針對“勞復”,治愈后的病人需要注意休息,恢復元氣,不能勞累、情緒需要保持平穩(wěn),否則真氣再次虧損而導致疾病復發(fā)。

      無論是壬午年辛亥月的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還是此次COVID-19中醫(yī)在防治過程中都發(fā)揮了其重要的作用,在歷史長河中,人民與疾病的斗爭產(chǎn)生了中醫(yī)這一個獨屬于我國的特色醫(yī)學,它是我國古代醫(yī)學的經(jīng)驗結晶,是瑰寶。中醫(yī)學具有數(shù)千年防治瘟疫的經(jīng)驗,留下了豐富有效的理論及臨床經(jīng)驗,并早已建立起其獨具特色的知識體系和治療方案,在歷史長河以及現(xiàn)在具有理論及實踐意義。國家制定修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方案時,將中醫(yī)治療納入其中,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優(yōu)勢。隨著COVID-19的發(fā)展及人們對其認識,望中醫(yī)在其防治中繼續(xù)發(fā)揮其優(yōu)勢,也希望中西醫(yī)結合治療COVID-19為全世界患者作出其貢獻。

      猜你喜歡
      瘟疫正氣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四)
      夏天養(yǎng)生要先養(yǎng)一身“正氣”
      華人時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34
      正氣方天祥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44
      藿香正氣真的治療中暑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小知識
      繪畫中的瘟疫 下
      抗擊瘟疫的那些事
      繪畫中的瘟疫(上)
      認識肺炎
      瘟疫算個啥
      北方音樂(2020年3期)2020-04-20 10:58:46
      武功县| 门源| 宝清县| 民和| 眉山市| 黄平县| 临武县| 盐池县| 尤溪县| 万年县| 长沙县| 略阳县| 永新县| 广汉市| 绥化市| 巴彦淖尔市| 汤阴县| 宁蒗| 张家界市| 沁阳市| 修文县| 永州市| 元氏县| 社旗县| 新疆| 余庆县| 宣武区| 丹东市| 南华县| 留坝县| 惠州市| 准格尔旗| 璧山县| 塔河县| 宁武县| 平塘县| 尼勒克县| 佳木斯市| 聂拉木县| 阿巴嘎旗| 开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