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 文學與傳媒學院, 甘肅 成縣 742500)
陜甘川地區(qū)地處內(nèi)陸腹地,土地廣袤、歷史悠久、文化多樣,生活于此的廣大民眾既勤勞質(zhì)樸,又具創(chuàng)造精神,諸多優(yōu)秀的民間故事也應運而生。在現(xiàn)存的諸多類型故事中,有一類被稱為“夢先生”的故事,因其情節(jié)曲折、語言優(yōu)美、情趣豐富、內(nèi)涵深刻、引人入勝而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至今。此類故事主要講述這樣一群人:他們社會地位卑微、家庭生活困難,卻因為一兩件偶然事件意外發(fā)跡,實現(xiàn)命運反轉(zhuǎn)?!秹粝壬贰饵S蛤蟆》《夢先生的故事》《一張野狐皮》《夢大哥》《王小毛的故事》和《黃蜞蟆》等是流傳于該地區(qū)“夢先生”故事的主要代表性作品,它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潛移默化地規(guī)約和影響著底層百姓的日常行為,比較好地發(fā)揮了民間故事“道德教科書”的功用。學界對“夢先生”故事的敘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和漢藏“夢先生”的差異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系統(tǒng)研究,但鮮有涉及其敘事策略、藝術特征等問題。本文以該地區(qū)現(xiàn)存的11篇“夢先生”故事為研究對象,試圖就其情節(jié)架構、藝術特征予以細致描述,廓清不同地區(qū)“夢先生”故事敘事策略的異同,藉以增強陜甘川地區(qū)民間文學的文化自信,為推進“非遺”保護、構建文化旅游融合共生機制提供必要的學理支撐。
美國學者斯蒂·湯普森(Smith Thompson)(1)斯蒂·湯普森將“夢先生”規(guī)定為1641型“全知的博學者”(Doctor Know-All)。參看(美)斯蒂·湯普森著:《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鄭海等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172-173頁。、德裔美籍民俗學家艾伯華(Wolfram Eberhard)(2)艾伯華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中把“夢先生”故事歸類為“190.有言必中”。參看(德)艾伯華著:《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王燕生等譯,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279-281頁。、美籍華人學者丁乃通(3)丁乃通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將“夢先生”故事列為1641型“萬能醫(yī)生”。參看(美)丁乃通編著:《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鄭建威等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06-309頁。、臺灣學者金榮華(4)金榮華在《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將“全知的博學者”概括為“假占卜歪打正著”。參看金榮華著:《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第3冊),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14年,第2012頁。、華中師范大學劉守華教授(5)劉守華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中將“夢先生”概括為“全知全能的幸運兒”。參看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658-667頁。先后概括并列出了“夢先生”故事的情節(jié)構成以及異文流傳情況,劉守華、林繼富、查斌等學者對此類故事的流播區(qū)域、敘事傳統(tǒng)、類型及來源等學術問題進行了諸多富有新意的闡述。結(jié)合諸位學者對“夢先生”故事所作的學術界定,分析對照陜甘川《夢先生》等11篇民間故事,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情節(jié)構成單元大體相似,類型化傾向十分明顯,主體呈現(xiàn)出“變”的結(jié)構化和“不變”的類型化交融疊加的顯著特征,體現(xiàn)了該類型故事在敘事策略運用上的豐富性和藝術性。此外,此類故事善于運用夸張、對比、幻想等各種藝術表現(xiàn)手段,精于民間話語表達,充分體現(xiàn)了廣大普通民眾卓越的藝術創(chuàng)作才能。
敘事,即講故事。著名漢學家浦安迪(Andrew H.Plaks)認為,“敘事就是作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人生經(jīng)驗和本質(zhì)和意義傳示給他人”[1]。故事家要傳示對于日常生活的體驗與感悟,完成“敘事”的任務,擇定恰當?shù)臄⑹虏呗?技巧)是其必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該地區(qū)11篇“夢先生”故事的講述者(故事家)以旁觀者的身份介入,在廣泛借鑒吸收其他口頭文學敘事技巧的基礎上,使其敘事呈現(xiàn)出結(jié)構化和類型化的整體態(tài)勢,體現(xiàn)出較為穩(wěn)固的模式性和規(guī)則性特征。
1.“變”:“三段式”的結(jié)構化敘事
此類故事以“變”為統(tǒng)攬,結(jié)構全篇,左右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表現(xiàn)為“變”的推演和層遞,即“變的起因”“變的過程”和“變的結(jié)果”。此類故事以此變的“三段式”線性敘事模式來駕馭情節(jié)的“起承轉(zhuǎn)合”,確定敘事體態(tài)和敘述語式,并最終完成對故事的講述以及主題意蘊的預設。
“變的起因”為故事的緣起,故事主人公基于改變生存狀況的需要,嘗試通過自身努力,解決生計問題,擺脫食不果腹的“屈辱命運”,贏得做人的尊嚴。甘肅省文縣《夢先生的故事》中的夢先生懶惰成性,家里窮得“揭不開來鍋”,迫于維持生計,在妻子的慫恿下去岳丈家偷東西。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qū)《王小毛的故事》中的王小毛因與雇主何老財押包,不料輸?shù)镁?,沒錢置辦年貨,只好去媳婦娘家去討借。無論是偷竊,還是討借,主人公總是期待實現(xiàn)從“沒食物”到“有食物”的轉(zhuǎn)變,使得全家能夠順利度過年關?!案F則思變”,故事講述由“變”肇始開篇。
“變的過程”是指主人公因偶然事件取得“短暫的成功”,被當?shù)孛癖娮u為“夢先生”,此后他便多次主動和被動為別人“做夢”,僥幸一一應驗,使其生活發(fā)生改變?!秹粝壬墓适隆贰饵S蜞蟆》《王小毛的故事》中的白馬藏族青年、打零工者黃其發(fā)和王小毛把別人家的豬、牛驅(qū)趕到(牽到)某個地方(窯洞、刺芭籠、青云砭大樹旁),記下準確方位,佯裝“做夢”“掐時”“假占卜”所知,以此糊弄他人,并使自己聲名鵲起?!秹粝壬墓适隆分械膲粝壬?、《一張野狐皮》中的金蛤蟆、《王小毛的故事》中的王小毛分別以顆鹽(粒鹽)是否融化以及狐皮、鹽盆干燥或發(fā)潮預測下雨時辰,獲得縣官的賞賜、百姓的頌揚和老財?shù)目湟??!秹粝壬墓适隆贰秹舸蟾纭贰秹粝壬贰饵S蛤蟆》《黃蜞蟆》中的主人公碰巧親耳聽見盜竊者的對話,盜竊者欲求自保,不打自招,從而幫助皇上成功找回玉璽(大印、金印),實現(xiàn)命運“反轉(zhuǎn)”,因“變”故事得以發(fā)展變化。
“變的結(jié)果”亦是故事的結(jié)局,在此類型故事中,突出表現(xiàn)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結(jié)局,一是主人公通過“做夢”獲得幸福,徹底改變了生存現(xiàn)狀?!昂突使谩⒐靼萏贸捎H,做了駙馬”(《黃蛤蟆》《一張野狐皮》《黃蜞蟆》);“得到重賞,高高興興回家種地去了”(《夢先生》《夢大哥》《王小毛的故事》)。二是繼續(xù)做夢,無一應驗,“神奇不再”,貧病交加,早早去世(《夢先生的故事》)。
“三段式”的線性敘事在長期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步固化為“夢先生”故事的敘事范式。為明晰問題的闡釋,現(xiàn)將陜甘川“夢先生“故事情節(jié)單元逐一列舉如表1所示:
表1 陜甘川“夢先生”故事情節(jié)結(jié)構一覽表
通過概括和提煉以上11篇“夢先生”故事共有的情節(jié)單元,可以就該類型故事的情節(jié)架構形式做如下描述:
(1)一個家貧位卑的農(nóng)夫(長工、放羊娃、做零工者等);
(2)通過一兩次偶然事件(記下丟失豬的詳細位置、看到妻子偷吃等),被人們視為“活神仙”或者“夢先生”;
(3)他被皇上請去找玉璽、金??;
(4)僥幸找回,獲得賞賜(或與公主成親,做了駙馬;或獲得大量財物)。
以上所述“三段式”的結(jié)構化敘事策略,盡管不能囊括所有“夢先生”故事敘事的真實面貌,但是就其在規(guī)約情節(jié)走向和思想文化內(nèi)涵方面的作用顯而易見。
2.“不變”:情節(jié)單元的類型化架構
通過以上進行的個案解讀,不難看出“夢先生”故事以“變”來統(tǒng)攬情節(jié)結(jié)構,以“變的起因”“變的過程”推進故事發(fā)展,最后求得“變的結(jié)果”。但就現(xiàn)存的11篇故事做整體情節(jié)架構的對比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變”的同時,處處體現(xiàn)出“不變”的同質(zhì)化趨向,即大致相同的起因(生計艱難、生性懶惰、有點小聰明等)、大致相同的過程(碰巧聽見談話、接待夢先生者即為盜賊、語言誤解、諧音雙關等)以及大致相同的結(jié)果(獲得賞賜、和公主成親等)。“不變”,一方面表現(xiàn)為此類型故事在長期流播過程中敘事傳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以及強大而持久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說明故事文本互為“異文”的情形實屬比較常見,反映出其所體現(xiàn)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等在各民族群眾中具有高度認同,并展示了陜甘川漢藏回等民族互嵌和融的良好生態(tài)。正如林繼富先生所言,“老百姓講故事一定意義上依賴于他們千百年來創(chuàng)立和形成的民間敘事傳統(tǒng)規(guī)則,他們一方面遵循傳統(tǒng)規(guī)約,承繼故事的核心元素,一方面又超越傳統(tǒng)法則,不斷創(chuàng)新故事和發(fā)展故事”[2]。有所變,有所不變。在核心情節(jié)單元維持“不變”的大前提下,出現(xiàn)個別情節(jié)的差別或變異,恰是此類故事的魅力所在。
單篇故事內(nèi)部情節(jié)單元以“變”為主要特征的“三段式”線性敘事,與其他同類型故事“不變”的情節(jié)單元的疊加組合,使得同類型故事在結(jié)構構成上呈現(xiàn)出既“千奇百怪”“五彩繽紛”,又“如出一轍”“千篇一律”的雙重型特征。
陜甘川“夢先生”故事,在繼承中國“夢先生”故事敘事傳統(tǒng)和表現(xiàn)手法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巧合、夸張、想象等藝術手段,使得其既貼近生活實際又富有幻想色彩。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民間口頭故事,在現(xiàn)實與虛構之間自由轉(zhuǎn)換,持久地充實并滋養(yǎng)人們的精神世界,給人以絕妙的“美的享受”。
1.注重細節(jié)描寫,人物形象豐盈飽滿
作為口傳敘事文學的主要代表,“夢先生”故事善于通過設置懸念、詳陳細節(jié)和渲染氣氛等藝術手段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此完成對底層小人物——“夢先生”的形象塑造?!秹粝壬墓适隆分?,夢先生因家里即將斷炊,夜間去媳婦娘家偷東西,爬到屋頂聽到岳父岳母對話內(nèi)容,隨后順帶把母豬趕到一個破舊的窯洞。此段描寫中,既有對“夢先生”“偷竊”行為舉止的細致描繪,又有對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和渲染,步步為營,逐漸強化了對其性格特征的闡述,即生性懶惰、投機取巧、不務正業(yè)?!兑粡堃昂ぁ分械慕鸶蝮ぱ驎r循聲而去,幫助老婆婆做飯、燒炕、翻身,表現(xiàn)出他性格中“誠實勤快、心地善良”的一面。《王小毛的故事》中,王小毛為報復欺騙自己押包輸錢的何老財,半夜起來把他家的大犍牛趕到青石砭,并綁在大樹上。何老財四親八眷“大小山溝、七梁八岔”尋牛未果后,王小毛占卜一番后,準確說出了“走失”犍牛的位置。此處對何老財著急(“像是大年三十死了爹”“急驚風遇上慢郎中”“跺著腳”等)和王小毛淡定(“慢悠悠”“管你牛不牛的”)的神態(tài)描寫以及王小毛占卜行為(燒香燭、化表紙、磕頭祈禱、厲聲呵斥等)的詳細敘述,著實細致生動,頗具現(xiàn)場感,何老財愛財如命、待人刻薄的地主老財形象躍然紙上。
與此同時,此類型故事還不厭其煩地給予次要人物以精妙入微的刻畫,形成人物之間性格特征的強烈對比?!秹舸蟾纭分兴▽毜南眿D,嘴饞身懶,經(jīng)常在家偷吃。故事對其裝病躲避勞作、在家做蔥花油餅等行為進行了細致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她懶惰貪吃的性格特征,和忠厚老實的丈夫“夢大哥”形成鮮明的對比。
2.重視藝術呈現(xiàn),幻想奇特、對比強烈
在久遠的過去,陜甘川地區(qū)交通不甚便利,民眾文化素質(zhì)普遍低下,思想觀念十分落后,封建迷信活動常有發(fā)生。居住于此的人民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幻想故事,以此表達對美好幸福的憧憬。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鰤簟睙o疑是他們聊以自慰、實現(xiàn)“精神勝利”的無奈選擇。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金蛤蟆、黃蛤蟆和黃蜞蟆等小人物,通過“做夢”幫助皇上找回玉璽(金印),并被招為駙馬,實現(xiàn)“一步登天”,充分反映出“夢先生”對上層社會“皇上”既仰慕又害怕(若找不回玉印者就會掉腦袋)的雙重心態(tài)。因此,這些作品可以看作是故事家在忠于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編織構筑的一個神秘幻想世界,以此寄托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美好理想愿望,并成為他們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夢先生”故事基于表達情感內(nèi)涵以及揭示人性真善美、假丑惡的需要,大量運用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如“夢先生”“做夢”前后人生境遇的對比、縣太爺皇帝等央求“夢先生”做夢尋物(預測下雨時辰)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等等,使得故事的藝術張力得以拓展和凸顯。“夢先生”多為懶漢、長工、放羊娃等生活極其貧困的底層民眾,通過“做夢”僥幸?guī)椭藢せ厥?,從而獲得豐厚的回報(賞銀、做官、做了駙馬、衣錦還鄉(xiāng)等),人生境遇較之前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重大變化一方面表現(xiàn)了普通民眾對富足、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向往,另一方面反映了社會上層人士普遍存在的性格缺陷以及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夢先生還沒有“夢出”下雨時辰時,縣太爺訓斥其是刁民、騙子;夢先生做夢應驗,天降大雨后,縣太爺設宴款待夢先生并給予重賞??h太爺對“夢先生”前后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十分強烈,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其偽善、狂妄的性格特征,借此鞭笞了人性的假丑惡。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巧合,即若干小概率事件一起發(fā)生,指恰好吻合,正巧一致,語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可見天意有定,如此巧合?!鼻宕麘蚯碚摷依顫O在《閑情偶寄·詞曲·戒諷刺》中指出,“幻設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喬命一名,即有一名之巧合?!弊鳛橐环N敘事手段,巧合在小說、戲曲、民間文學創(chuàng)作中被廣泛運用。在“夢先生”故事中,主人公受托協(xié)尋失竊之物(豬、牛、鸚哥、信印、玉璽)的“巧合經(jīng)歷”后,自知無力找回在故意拖延時間的過程中,一再偶遇巧合(親眼看到母豬、犍牛的位置;親耳聽到竊賊的談話等),逐一破解尋物、抓賊、猜物等考驗難題,最終獲得成功?!饵S蛤蟆》中的黃神仙因其饑餓難耐,向侍從大喊“拿飯來”,意外被聽墻根的范來聽到,范來以為夢先生猜中了自己,趕緊進屋求饒,承認皇上的寶馬是他偷的。此后,皇上設宴款待黃神仙要求他尋大印時,黃神仙隨口說道“這印不在東宮,就在西宮”。宴席結(jié)束后,黃神仙在西宮閑逛,在一井邊準備自尋短見時,自言自語地說“這印……這印”。他說的話,無意被欲棄置大印的西宮聽到,以為是黃神仙夢到,趕緊求饒,承認偷盜大印確系自己所為。這種因巧合成就的大團圓結(jié)局,符合中國敘事文學的傳統(tǒng),充分反映了廣大民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希冀。
3.精于話語表達,語言活潑親切風趣
“夢先生”故事作為表達民眾思想感情和價值取向的虛構性的口頭散文作品,在語言運用和語言風格上極其考究,總體呈現(xiàn)出活潑親切、幽默風趣的顯著特征,充分彰顯了口頭文學獨特的藝術魅力?!秹舸蟾纭分械膲舸蟾缬H眼看見妻子偷吃的食物后,嚇唬妻子,以示警戒,進行驅(qū)鬼時,隨機編創(chuàng)的唱詞極盡嘲諷之能事,將妻子“懶惰”“貪吃”的性格缺點一一展現(xiàn)在受眾面前,頗有幾分語言功力?!皦舸蟾缯媸菃“统渣S連,有苦說不出”“這時的夢先生,心里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沒了好主意”“頭割了碗大個疤”等等,看似平淡無奇,卻有著超乎一般的語言張力,真實描摹出了夢先生當時極其復雜、痛苦和無奈的心理狀態(tài),營造出“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壯氛圍,為故事的發(fā)展推進設置了巨大的懸念,極大地拓展了受眾對于結(jié)局的期待視域。諸如類似的話語表達,還有“臘月三十借蒸籠——真是賣臊又丟人”“夫妻恩愛,討飯應該”“娶親轎子到門前,姑娘又害肚子痛”“急驚風遇上慢郎中”“瞎子吃水餃心中有數(shù)”“鹽盆濕,雨將至;鹽盆干,見晴天”“前無遮攔,后無牽掛,大不了一條命”“靈心漢子遇上了巧媳婦”(《王小毛的故事》)等等。故事家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恰當好處地運用唱詞、歇后語、諺語等極富生活氣息的民間話語,為故事被更多的底層民眾理解、接受和傳誦提供了堅實的話語基礎。
民間故事是一種口頭語言藝術,被稱為“東方口頭語言藝術的奇葩”。莫·卡岡曾經(jīng)指出,“口頭文學傳達的感情信息比書面文學無可比擬地要豐富得多?!盵3]口語化是“夢先生”故事的一大顯著特點。此類故事是當?shù)孛癖娫谏a(chǎn)生活實踐中即興創(chuàng)作的,故而多以口語化的形式呈現(xiàn)。如《黃蜞蟆》中公主要他夢出梳妝盒里裝的東西時,他害怕因此丟了性命,誠惶誠恐,隨口說出的類似于兒歌(童諺)的四句話:“掐時是從牽豬起,縣言的鸚哥在花園里,皇上的玉印在屋脊上,黃蜞蟆死在盒盒里!”,無意中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做了駙馬),使得故事結(jié)局極具戲劇性。
此外還有,“皇上家的攪兒(“交道”)不好打!連手(“親密伙伴”“朋友”等),你咋一昏兒給我攬下這個麻搭(麻煩事)”(語出《一張野狐皮》,甘肅張家川方言)?!罢也坏交盥犯桑缓觅u泥鴛(做零工),就像個蜞蟆(青蛙)東跳西跳的”“把他的豬兒牽到刺芭籠(灌木叢)里套起”“我掐到啥子嘛(什么)”“要是找不到鸚哥,咋個么臺啊(怎么辦)!”“你這個背時(違背時運,非常倒霉)的東西,原來在這里?!薄榜R起臉(板臉)對他兩個說……”(語出《黃蜞蟆》,均為四川方言)”“我今天做了一個夢,夢見咱家來了你娘家大(父親),你給做的麥面打雞蛋?!薄俺酝觑垼瑝粝壬淹胍涣?放、丟)就干活去了(語出《夢先生》,均為陜西方言)”故事中大量出現(xiàn)方言口語、俚語等,使得文本帶有一種“天然的、泥土的芳香”。本是一些凡人小事,口頭文學家卻以飽含智慧幽默的語言把它編織成一個富有藝術魅力的故事[4]。
新時代,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新型文學樣式不斷涌現(xiàn),海量信息鋪天蓋地,民眾的閱讀需求、審美品位均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民間故事的日漸式微已經(jīng)變得不可避免。有學者指出,民間故事是超越代溝,維系精神聯(lián)系的紐帶,越是社會生活急劇變化的時代,這些故事越有流傳下去的重大意義[5]。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重新審視和科學評估民間故事的時代價值理應成為當下學術界的一項重要課題?!皦粝壬惫适乱蚱渚傻臄⑹滤囆g、活潑幽默的語言表達、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和鮮明的價值取向,頗受陜甘川地區(qū)廣大民眾喜愛,故事所反映的崇尚奮斗、恪守誠信等諸多思想觀念仍然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此類故事的當代價值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陜甘川地區(qū)廣為流傳的“夢先生”故事中的主人公“夢先生”,將做夢僥幸應驗的偶然事件,上升為必然,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其結(jié)果必然可悲、可笑。甘肅省文縣白馬峪河流域流傳的《夢先生的故事》,講述的是“夢先生”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把“親眼見到”(尋豬)、“親耳聽到”(尋玉璽)以及憑借“生活經(jīng)驗(預測下雨的時辰)”取得的成功,故意說成是“做夢”所得,以此獲得縣太爺、皇帝重賞。此后,他便得意忘形,數(shù)次主動給別人做夢,卻無一次應驗,只好依靠岳父、岳母接濟度日。岳父、岳父去世后,“生活失去了依靠,夢先生貧病交加,年紀輕輕的就去世了”。工新義講述、王知三搜集整理的甘肅省靜寧縣民間故事《夢先生》中的“夢先生”善于察言觀色,偷盜者因懾于他的威名,不打自招,幫助縣太爺尋回了丟失的金磚,獲得賞銀千兩,被封為官。此后好景不長,州府里丟了東西,又派人請他去“夢”,他不敢再夢,趁夜黑逃之大吉。其余9則“夢先生”故事中的“夢先生”雖然看似因夢得福(做了大官、駙馬等),但實則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畢竟這些財富、官職的獲取以及生活命運的改變絕非因個人奮斗而來,有招搖撞騙之嫌,并不值得提倡和推崇。正如有學者所說“幸福的人生是要付出辛勤勞動的,只顧個人享受、整天游手好閑、投機耍滑的人是不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和認同的”[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奮斗”和“幸?!边M行闡述和論斷,并最終形成“奮斗幸福觀”?!皧^斗幸福觀”中諸如“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薄疤焐喜粫麴W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等經(jīng)典論斷,科學回答了“什么是幸?!薄靶腋哪膬簛怼钡纫幌盗兄卮罄碚摵蛯嵺`問題,對激勵全體中國人民投身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談傳生認為,習近平“幸福奮斗觀”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得益于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是對馬克思主義奮斗觀、中國共產(chǎn)黨人奮斗觀的繼承和發(fā)展[7]。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有著豐富的奮斗文化底蘊,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論述奮斗、勤勞、實干等品格的文章或者金句層出不窮,成為激勵人們奮發(fā)有為的動力源泉。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民間故事文本中亦多有反映民眾崇尚吃苦奮斗、鞭撻好逸惡勞的思想觀念,故而可將其視作“奮斗幸福觀”的民間理據(jù)。
在農(nóng)業(yè)文明時代,勞動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唯一源泉,唯有踏實勞動、不懈奮斗才能解決生存問題,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敖K歲勤勞農(nóng)可念,不耕而食余堪恥”。懶惰成性、不肯奮斗、投機取巧者或許會得到“即時的幸?!?,但其終究不會長久。耳熟能詳?shù)摹笆刂甏谩钡脑⒀怨适?,它帶給民眾深刻的哲學思考,即脫離必然的偶然、脫離偶然的必然終將會受到懲罰。
“夢先生”故事其寓意的價值取向和奮斗幸福觀以及“守株待兔”的寓意并無二致,兩者在認知層面有著極大的相關性,找準此類故事和奮斗幸福觀的契合點,用最接地氣、最富有民間智慧的口頭故事闡釋奮斗幸福觀的精髓要義、深刻內(nèi)涵,對于提升奮斗幸福觀的認同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夢先生故事》中的“夢先生”做夢應驗之后,無論是同一階層的張大爺,還是上層社會的縣太爺、皇上(皇姑)總能信守承諾,給予其豐厚的賞賜(銀子、做了駙馬),幫助“夢先生”實現(xiàn)了人生命運的反轉(zhuǎn)?!饵S蛤蟆》講述的是,為了能夠找到失竊的玉石大印,皇上給了“夢先生”做駙馬的承諾。大印找到后,皇上本要兌現(xiàn)承諾的,見其長相丑陋,很不中意,就想置他于死地。隨后,皇姑讓他算出玉石瓶里裝的東西,若能算出,就和他成親,否則就殺死他。結(jié)果,夢先生又一次算中了,皇姑無奈,只好跟黃蛤蟆拜堂成親?!饵S蜞蟆》中的黃蜞蟆(黃其發(fā))幫助皇帝找到丟失的玉印后,皇帝很欣賞他,決意要招他做駙馬。公主不太相信黃蜞蟆真會神機妙算,就讓他猜出她梳妝盒里裝的東西,如若猜中就尊父王之命,和他成親;反之就被看作是犯了欺君之罪,要被殺頭的。黃蜞蟆猜中后,便真的當了駙馬。此外,“夢先生”給予竊賊“只要交代出大印的位置,絕不會供出其姓名”的承諾后,即便皇上一再追問,夢先生也是只字不提,搪塞敷衍過去,“言而有信”,因故保全竊賊性命。故事雖然有一定的幻想成分,但已然反映出誠信觀念的深入人心,已經(jīng)具有了規(guī)范社會成員人倫的道德意義以及普遍的日常社會的規(guī)范借鑒意義。
誠信,即誠實守信,它是“一種人們在立身處世、接人待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信守然諾的行為品質(zhì)……誠信之誠是誠心誠意、忠誠不二;誠信之信是說話算數(shù)和信守然諾”[8]。簡言之,誠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恪守信用,遵守承諾?!罢\信觀”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往所恪守的一條基本準則。正因如此,它在最能反映民眾思想觀念的民間故事中常常會有所體現(xiàn)。[9]作為中國民間故事中頗具影響的“夢先生”故事,也是廣大普通民眾坦露“誠信觀”的一個重要載體?!耙谎约瘸觯嗰R難追”?;橐龃笫拢峭瑑簯?。此類故事中的皇上信守承諾,將皇姑、公主嫁給社會最底層掙扎的小人物,體現(xiàn)出了對于誠信的自覺恪守,做到了承諾和踐諾的統(tǒng)一,正所謂是“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p>
近三四十年來,隨著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社會各方面利益的重新調(diào)整、布局,傳統(tǒng)的誠信觀念受到了強烈沖擊,誠信缺失已經(jīng)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問題。民間故事,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推進誠信社會建設上發(fā)揮更大作用。廣大民間文學工作者要充分挖掘民間故事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將“夢先生”故事中所反映的“人人講誠信,事事守信用”的思想觀念,進行生動闡釋和當代轉(zhuǎn)換,深耕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民間文學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夢先生”故事聚焦底層社會,全景式地展示了生活于社會底層小人物(放羊娃、農(nóng)夫、做零工者等)的宿命性的生存之道,反映了當?shù)孛癖姵缟袏^斗、誠實守信的價值取向,并給予他們深切的溫情關懷,亦是此類故事的文學意義。其一,饑餓主題的再現(xiàn)敘述。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里,耕種莊稼是底層的普通民眾生活的全部。但因自然條件的限制,廣大勞苦人民食不飽腹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夢先生”故事對此多有反映?!秹粝壬墓适隆分械膲粝壬患摇俺粤松项D沒下頓”,快到大年初一了,家里“一口吃的都沒有”,只好去媳婦娘家去偷。《夢大哥》中的栓寶妻子,好吃懶做,在和丈夫干農(nóng)活時,佯裝生病回家做餅子偷吃?!秹粝壬分械膲粝壬诘乩锔苫?,饑腸轆轆,不見妻子送飯,回家后聽見她媳婦和岳丈的對話,知道他們在家偷吃好的(麥面打雞蛋)。妻子偷吃,固然與其懶惰、饞嘴的性格有關,但經(jīng)濟條件落后、糧食短缺是主要原因?!秹粝壬墓适隆贰锻跣∶墓适隆贰秹粝壬分羞€有關于“難過的年關”的苦難記憶,充分反映出普通民眾“生存之艱難”的社會現(xiàn)實。其二,個人需要無法滿足的真實摹寫。安全感缺失、尊重需要無法滿足,是“夢先生”群體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谏嫘枰獰o法滿足的事實前提,他們普遍缺乏安全感、缺少來自他人的尊重,生活得較為卑微,期望命運反轉(zhuǎn),以此改變他者對自我的負面評價。《夢先生的故事》中的“夢先生”在岳丈家偷東西時,碰巧聽到岳父和岳母的談話內(nèi)容,是與抱怨、訓斥自己有關。他們不忍女兒和外孫挨餓,才接濟夢先生全家的。夢先生明知妻子和他丈人在家吃飯,卻不敢進屋,擔心“進去沒有好事”,由此可見岳父對他的訓斥也是司空見慣。其三,祈雨事象的實景呈現(xiàn)。在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的時代,天氣狀況決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成敗,民間祈雨事件時有發(fā)生。《夢先生的故事》《黃蛤蟆》中均有記載祈雨事件,夢先生、黃蛤蟆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顆鹽融化、圍裙是否發(fā)潮)預測下雨時辰,其聲名隨之遠揚大溝小岔。舊時的民間祈雨事件往往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一般情況下并不靈驗,只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順應民意的無奈之舉,他們以祈雨的“天人相契”來贏得廣大百姓的擁戴,間接反映了“靠天吃飯”的現(xiàn)實以及底層民眾對于風調(diào)雨順的向往。其四,起賤名(丑名、小名)習俗的文本呈現(xiàn)。賤名、丑名、小名這一特殊的起名現(xiàn)象,古已有之,不絕于史。在廣大農(nóng)村,這種較為怪異的起名習俗非常普遍,陜甘川“夢先生”故事對此多有表現(xiàn)。《黃蛤蟆》《蛤蟆做夢》《一張野狐皮》《黃蜞蟆》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別被他人叫作“黃蛤蟆”“蛤蟆”“金蛤蟆”“黃蜞蟆”,這些賤名、丑名,與理想好聽的人名迥然不同,其產(chǎn)生的根源與舊時農(nóng)村的落后閉塞密切相關,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長輩對晚輩的一種關愛擔心至深,唯恐子女不能健康成長,取做一個賤名給予子女,表面看是標示微賤,其實真實目的在于,用一種逆反方式掩蓋的深愛及祝福[10]。
在“夢先生”故事中,故事家以其冷峻的客觀立場,對底層百姓的生活常態(tài)進行了最原生態(tài)的呈現(xiàn),為現(xiàn)代人了解舊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提供了一扇“重要的窗口”。進入新時代后,人們的主要矛盾發(fā)生了根本性轉(zhuǎn)變,物質(zhì)充盈,“吃不飽”“穿不暖”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是從苦難中找尋歷史的回憶、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應該是此類故事賦予廣大普通民眾的價值隱喻。透過此類故事中主人公所受種種挫折、苦難的敘寫,傳遞出“任何一個理想愿望都需要艱苦的奮斗”的主題思想[11],這種崇尚奮斗、誠實守信的思想觀念也深深植根于廣大民眾的心靈深處,成為其重要的價值取向,并長久地規(guī)約著他們的日常行為趨于向善、向好。
陜甘川“夢先生”故事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通過富有浪漫氣息的文學想象,鮮明地體現(xiàn)出廣大民眾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充分展現(xiàn)了陜甘川地區(qū)顯著的地域文化特色?!皦粝壬蓖ㄟ^一系列巧合、偶然性事件“誤打誤撞”地實現(xiàn)了弱勢群體的自我拯救,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廣大百姓以巨大的鼓舞,這為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改變?nèi)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哈布瓦赫曾經(jīng)指出,“每當我們回溯到這些事件和人物,并對它們加以反思的時候,它們就吸納了更多的現(xiàn)實性,而不是變得簡單化。這是因為,人們不斷進行反思,而這些事件和人物就處在這些反思的交匯點上?!盵12]也就是說,在民間故事逐漸失去生存土壤時,其日漸式微已經(jīng)變得不可避免,如何解決其當下傳承、意義追尋諸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在“非遺保護”的視域下,把“夢先生”故事作為族群記憶的文化載體來進行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民間故事與公民道德建設的獨特規(guī)律和交叉關系,大力構建適宜民間故事當代轉(zhuǎn)換的話語體系,充分發(fā)揮“夢先生”故事的文化、社會和教育諸功能,對于深入理解習近平奮斗幸福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非遺”的活態(tài)傳承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