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幺妹峰北壁考察報告

      2021-01-11 01:12陳暉
      戶外探險 2021年1期
      關鍵詞:睡袋巖壁坡度

      挑戰(zhàn)“蜀山之后”

      幺妹峰,位于四川省阿壩州四姑娘山風景區(qū)的長坪溝內(nèi),頂峰海拔6250米,是邛崍山脈的主峰,山體陡峭、險峻,具有冰川和冰巖混合路線,攀登難度大,是典型的技術(shù)型山峰。

      幺妹峰冬季降雪大,氣溫寒冷,風力較強;春季氣溫開始轉(zhuǎn)暖,但也有降雪、風力較大;夏季多雨雪天氣,落石和雪崩較多,攀登路線不穩(wěn)定;秋季雖然氣溫略低,但天氣和山?jīng)r相對其他季節(jié)略穩(wěn)定些,因此秋季是比較適合攀登的季節(jié)。

      隊員:陳暉,汪云強,李朝陽(鐵丐)

      ■BC:

      大本營所在位置,海拔高度約4608米。

      ■BC—C1:

      碎石坡路段,平均坡度約30度,距離約800米。

      冰川末端冰壁路段,坡度約60度,路線長度約60米,攀冰難度A12。

      冰川雪坡路段,坡度約30~45度,距離約700米。

      巖壁路段,坡度70度,路線長度15米,攀巖難度5.7。

      C1營地,海拔高度約5200米。

      C1—C2:_冰雪路段,坡度60~70度,路線長度約55米,攀冰難度A13。

      冰雪巖石混合路段,坡度60~70度,路線長度50米,混合攀登難度M5。

      巖石路段,坡度約60度,路線長度約30米,攀巖難度5.8。

      冰川雪坡路段,坡度50~60度.路線長度約150米,攀冰難度A12。

      C2營地,海拔高度約5384米。

      日隆 D1

      10月14日,多云轉(zhuǎn)晴

      上午10:30,我們包車從成都出發(fā),驅(qū)車行駛約5個小時,大約下午15:30到達日隆鎮(zhèn)。

      入住客棧后,我們一起整理攀登物資:食品盡量去掉包裝,分類裝入密封袋,并把大部分物資裝備,重量均勻地分裝到4個馱包里。

      計劃明天早上進山,開啟攀登旅程。

      日隆—BC大本營(4608米) D2

      10月15日,晴

      早上09:00,我和搭檔小汪、攝影師鐵丐一同從日隆鎮(zhèn)出發(fā)。在四姑娘山景區(qū)購票后,坐觀光車進入長坪溝,我們只背負較輕裝備及路餐,其他沉重裝備物資則由向?qū)иs馬匹來運輸。

      從斯古拉寺開始,我們沿河谷的木棧道徒步行進。徒步約4公里后到達枯樹灘,然后是比較泥濘的河谷馬道,我們改為騎馬行進,為之后的攀登節(jié)省體力。

      又行進了約6公里后,中午13:00左右到達木騾子(海拔高度約3600米)。

      吃了一些路餐,下午沿山坡小路開始徒步上山(平均坡度30度左右)。經(jīng)過5個多小時的跋涉,傍晚18:30左右到達幺妹峰北壁下方大本營的位置(海拔高度約4608米)。

      向?qū)П任覀兂霭l(fā)得早,提前把裝備運送到這里。自此向?qū)У娜蝿崭嬉欢温?,之后的攀登就全靠我們自己了?/p>

      我和搭檔們休息片刻,然后在小山坳的平坦處建立大本營。

      搭建帳篷,吃過晚飯,各自整理個人裝備。

      走得有些疲憊,我們打算明天上午休整一下,適應海拔高度,中午把一些較重的金屬裝備向山上運送至雪線(路線圖A點位置),明晚仍然回到大本營露營。

      BC大本營—雪線—BC大本營(4608米) D3

      10月16日,陰天有霧,傍晚轉(zhuǎn)晴

      上午,我們在大本營分別整理各自的裝備。

      我把自己要用的主繩、安全帶、主鎖、快掛、冰錐、巖錐、冰鎬、錘子、冰爪、氣罐等沉重的器材,裝入我的攀登背包。小汪和鐵丐攜帶攝影器材、個人攀登裝備及另一根繩索。

      中午11:00左右,我們背負裝備出發(fā)。先繞過一個小山脊,下到山谷地帶,再沿山谷的碎石坡徒步上攀。

      碎石坡平均坡度約30度,下方是較大的巖石,還算好走些。

      中途經(jīng)過一處光滑流水的巖石坡面,坡度約45度,高度5米左右。我穿著徒步鞋可以輕松攀爬上去,鐵丐從一個溝槽處也爬了上來,但是小汪穿高山靴爬起來卻很滑。隨后我掏出繩索固定后拋給小汪,讓他借助繩索爬上來。

      快到雪線時,碎石夾雜著沙土,堆積得松散,有些地帶一踩就容易滑塌。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跋涉,13:30左右,我們到達冰川末端。把裝備放置到一處巖壁根部,隨后開始下撤。

      15:00左右回到大本營,傍晚17:00左右天氣漸漸放晴,云霧散去,幺妹峰頂峰呈現(xiàn)在余暉的照耀下。

      大本營BC(4608米)—C1營地(5200米) D4

      10月17日,白天多云,夜晚有大雪

      早上8:00,我們吃過早飯。我將睡袋、食品等裝包,穿好沖鋒衣、羽絨服、登山靴。9:00左右,我們一同從大本營出發(fā),于11:30到達冰川末端。

      我和小汪取出昨天放置的攀登器材。我攜帶了一根綠色的攀登半繩(7.3毫米,60米),5支冰錐,7個機械塞,7把快掛,及主鎖、保護器、止墜器等。另一根紅色攀登半繩和一支冰錐,給上汪攜帶,用于他的冰川下撤。

      我和小汪穿戴整齊后,開始向冰川攀登,鐵丐在一旁拍攝。

      冰川末端是冰壁路段,階梯狀地形,坡度50~60度,攀冰難度A12。我獨攀(free solo)了20多米,到達一處冰臺階。

      讓協(xié)助拍攝的小汪也跟上來,但無保護攀爬讓他感到有些恐懼。我用冰錐打冰洞做保護點(也便于小汪之后的下撤),用繩索給他保護,讓他跟攀上來。

      然后我繼續(xù)上攀了30米左右,到達冰川平坦地帶,用繩索保護小汪跟攀。

      到此,小汪不再跟隨隨我向上攀登。他拍攝一些資料后將下撤,與鐵丐一同返回大本營。之后小汪負責留守大本營,每天早晚,我會用對講機與他聯(lián)系,通報攀登情況。鐵丐因有其他工作,次日將提前撤離下山。

      13:00左右,我與小汪暫且告別后,開始獨自向前攀登。上方路線是冰川雪坡路段,坡度約30~45度。

      前些天都是晴朗天氣,近期又沒有太多降雪,所以冰川上積雪層很薄,厚度大約10多厘米。由于陽光照射、積雪融化,山體巖石風化滾落,冰川上散落著很多碎石。我盡力避開落石較多的區(qū)域,防范上方落石風險,但偶爾還是會有一些拳頭大的滾石從身旁飛過。一路走走停停,觀察躲避,逐漸接近北壁的根部。

      16:00左右我到達西北壁根部,此時太陽直射著西北壁,巖壁上方落石開始增多。我在大巖壁根部的凹陷處躲避了一會兒落石,觀察上面攀登路線,并考慮露營地點。巖壁根部和冰川脫離開一個大冰裂縫,這里很難露營。觀察上方巖壁,在一處屋檐地形下方,似乎是個平臺,能避開落石風險,可以露營。

      巖壁呈階梯狀,坡度70度左右。我把背包放在巖壁根部,攜帶攀登器材,并將繩索一端固定在一處大巖石上,采用單繩保護獨攀(rope solo)方式攀登。大概爬了15米,攀巖難度約5.7,到達小平臺位置,海拔高度約5200米,我打算在這里設置C1營地。平臺上沒有積雪,比較狹窄,只能將就著鋪開一張防潮墊。為了避開落石,也只能在這里湊合一宿了。

      用球塞(ball nuts)和巖錐設置保護站,然后下降、背上背包,又沿繩攀上來,此時已是傍晚18:00左右。我與大本營的小汪用對講機聯(lián)絡,匯報攀登情況后,開始露營。

      小平臺右側(cè)5米左右,就是繼續(xù)上攀的溝槽路線。由于近期的氣溫高,溝槽里沒有冰雪,而是潺潺的流水。這種情況攀登難度會增大很多,只能用干攀技術(shù)。先不管它,接點雪水趕緊燒水吃飯。太陽落山后氣溫會很低,必須盡快鉆進睡袋。

      晚飯沖的炒面,還有面包、火腿腸、能量棒。吃完東西后,鋪好防潮墊,睡袋套上露營袋,并用繩索把防潮墊、睡袋綁上,防止滑落。然后調(diào)節(jié)好自我保護的繩索緊度,穿著安全帶鉆進睡袋休息了。

      到達冰川末端,穿戴整齊。

      半夜,感覺到氣溫下降,雪花從睡袋口飄落到臉上。趕緊把露營袋袋口的拉鏈拉上,遮擋風雪。雪越下越大,當感覺到露營袋上積雪沉重時,就抖動下睡袋,傾倒下積雪。

      防潮墊上積雪越來越多,我甚至被逐漸堆積的積雪擠到了平臺邊緣。用力收緊保護繩索,避免繼續(xù)向外移動。

      輾轉(zhuǎn)反側(cè)終于熬到了天亮,雪也漸漸的停了。

      C1營地(5200米)—C2營地(5284米) D5

      10月18日,白天多云,夜晚有大雪

      早上7:30,雪基本已經(jīng)停了,但是風比較大。把頭探出睡袋試圖起身,但隨著陣陣大風吹過,巖壁上方的雪粒就像流砂一樣傾瀉下來。為避免流雪灌進睡袋,決定等風小些再鉆出去。

      迷迷糊糊又睡了一段時間,9:30左右風漸漸地小了些。我用對講機與小汪聯(lián)絡,簡單報了平安。隨后抓住風停的時機,趕緊鉆出睡袋,穿好沖鋒衣、羽絨服、高山靴。

      狹窄的平臺已經(jīng)被積雪掩埋了一半,從積雪中拽出背包和裝備,收納睡袋塞進背包。取些積雪燒水吃早飯,沖點兒奶粉,吃點面包和能量棒。

      裝備整理妥當后,已經(jīng)將近中午12:00,不能再耽誤時間了,趕快繼續(xù)攀登。

      昨天的流水溝槽,今天已經(jīng)凍結(jié),且沉積的積雪有一尺厚。由于擔心凍結(jié)的冰層較薄,容易崩塌,所以采取輕裝攀登,并利用C1保護站進行單繩獨攀(rope solo)。

      爬了20米左右,感覺冰雪穩(wěn)定性還算可以。路線上的巖石縫隙被冰雪填塞,溝槽冰層較薄,保護點設置略困難。好在坡度不是很陡峭,約60~70度,攀冰難度約A13,所以中途沒再設置保護點。

      爬了約55米到達一處巖壁根部,有個巖石縫隙能設置機械塞保護。做好保護站后,下降回C1營地,拆除C1保護站,背上背包沿繩索再次攀登到上方保護站,此時約14點左右。接下來的路線,先是10米左右的冰巖混合路段,巖壁坡度約70度,階梯狀,然后是冰雪溝槽路段。我仍然采用單繩獨攀(rope solo)的方式攀登。

      這部分混合攀登路段的難度約M5,中途有其他攀登者遺留的巖塞和巖錐,重新設置牢靠后,作為我的先鋒攀登保護點。

      到了冰雪溝槽處,發(fā)現(xiàn)溝槽積雪太厚,深度過膝蓋,攀爬太耗費體能,所以逐漸轉(zhuǎn)移攀爬到一處巖石坡面地帶,這段路線的總長度約50米。

      巖石坡面地帶都是風化層,幾乎沒有太深的巖縫,試了好幾處,才成功砸入兩支巖錐。做好保護站后,仍然是下降取背包,拆除下方保護站,再沿繩索上攀回來,此時約16點左右。

      考慮到積雪層較厚,行進費力,而巖石坡面攀登難度不是很大,所以決定向上攀巖一段。巖石坡面呈階梯狀,總體坡度約60度,中途有處3米高的小巖壁,我繼續(xù)采取輕裝先鋒攀登方式,爬上去后做好頂繩,再下來背包上攀。

      這段路線長度約30米,攀巖難度約5.8。保護站使用球塞(ball nuts)設置。背包攀上去后,取下保溫壺喝點熱水,吃了些巧克力,稍作休息,此時約17點左右。

      再往上是冰川雪坡路段,坡度50至60度,攀登難度不大,所以決定背包上攀,并采用自由獨攀(free solo)方式。繼續(xù)向上攀登了約150米距離,攀冰難度A12。大約18:00到達一處巖壁根部,海拔高度約5384米,我將在這里設置C2營地。

      首先在附近一處巖石尖上套上繩索,作為一個保護點;又在巖壁根部的一個石片上用繩索設置了保護站,保護住自己,然后開始修整營地。

      巖壁根部的積雪下,是50多度的冰川坡。為了能躺下露營,只能在硬冰上刨出一個平臺。經(jīng)過半小時的刨砍,清理出一個防潮墊寬度、一米五長度的小平臺,站到平臺上終于能緩解下疲勞了。

      擔心石片保護站不夠堅固,如果出現(xiàn)沖墜,保護點可能會失效。盡管遠處的巖石尖很牢靠,但是深夜里若滑出平臺,掛在坡度50度的冰坡上,可不是件好事。因此在石片旁邊用手鉆、錘子打孔20分鐘,安裝了一個膨脹釘及掛片,加固了保護站。

      這樣就可以放心地入睡了。此時,已經(jīng)將近19:00,太陽已經(jīng)落山,天氣逐漸陰云密布。我用對講機和大本營的小汪聯(lián)絡,匯報了攀登情況。然后做了些熱水,簡單吃了些食品,調(diào)節(jié)好保護繩索,趕緊鉆進睡袋躲避寒冷。

      剛躺下不久,天空就飄起了雪花,趕緊把露營袋口拉鏈拉上,只留個小口讓保護繩通過。今天的攀升雖然不高,但上來下去地爬還是有些疲憊,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半夜里被沉重的積雪壓醒,然后就再也沒能熟睡。每隔20分鐘左右,就得抖一抖露營袋上厚厚的積雪。下雪量明顯比C1那晚要大得多,再加上巖壁上方不時地向下傾瀉流雪,狹窄的小平臺上積雪不斷增加。

      大概凌晨兩三點,我與巖壁間的積雪越積越厚,漸漸地被頂?shù)搅似脚_邊緣,保護繩索開始承受拉力,捆綁睡袋的繩索也開始受力。我的腿部先滑出了平臺,身體傾斜著懸掛在平臺邊緣。

      我在睡袋里用力將止墜保護器收到最緊,避免身體繼續(xù)下滑,但長時間被繩索拉著使得身體很難受。我用腳蹬防潮墊上的積雪,用身體使勁擠壓與巖壁間的積雪,試圖躺回平臺,但并沒有明顯的效果。

      上半身與巖壁間的積雪越積越厚,占據(jù)了半個多防潮墊的寬度。要想穩(wěn)妥地待在平臺上,必須把積雪清除掉才行。我拉開露營袋,冒著大雪,伸出手臂挖雪,挖了幾下手就有點凍僵,趕緊縮回來暖一暖,然后再繼續(xù)挖雪,反復幾次終于清理出一片能坐穩(wěn)的區(qū)域。

      此時抓絨衣袖已經(jīng)被雪弄濕,上方傾瀉下來的積雪灌進睡袋,睡袋的胸部也被弄濕。為了避免睡袋弄得太濕,嚴重影響保溫,我決定不再清理積雪,坐著等待天亮。低頭坐著還能防止過多的積雪沉積到平臺上,就這樣半睡半醒地等待著。

      C2營地(5384米)—BC大本營(4608米) D6

      10月19日,白天陰,夜晚有雪

      早上8:00左右,雪已經(jīng)停了,但天氣仍然陰云密布,風吹雪不時地傾斜下來。睡袋昨夜被弄濕,保暖性降低很多,如果天氣不轉(zhuǎn)晴,繼續(xù)上攀的話,露營保暖將會遇到嚴重問題,所以決定等一等,觀察下天氣變化,再確定是否繼續(xù)上攀。

      等到9點多,天氣仍然不見好轉(zhuǎn),看樣子還會繼續(xù)下雪。雖然很想繼續(xù)上攀,但是潮濕的睡袋無法抵御更高海拔的嚴寒。

      猶豫了很久后,為了保障安全,決定放棄攀登,撤回大本營。隨后用對講機聯(lián)系小汪,說了遭遇大雪的情況和放棄攀登下撤的決定。

      幺妹峰北壁攀登線路圖。圖片制作/ 陳暉

      一邊躲避著上方傾瀉的流雪,一邊穿好沖鋒衣、羽絨服、高山靴。背包、冰鎬、冰爪和繩索等裝備都被積雪掩埋,刨出背包收納好睡袋,穿戴好裝備,燒些熱水,吃些食品。

      大概12:30開始下撤。在冰川路線下撤時,用冰錐打冰洞作為下降保護點。在巖石路線下撤時,找?guī)r縫打巖錐設置下降保護點;沒巖縫無法打巖錐時就用手鉆打孔安裝膨脹釘和掛片下降。

      下午15:00左右,下撤到C1營地。再向下就是坡度45度的雪坡。由于兩天的大雪使積雪厚度超過了膝蓋的高度,雖然每一腳都陷得很深,但坡度比較陡峭,所以采取倒攀或側(cè)身方式下撤。

      當坡度變緩到30度左右時,才放心地向下走。用對講機聯(lián)絡小汪,告知了我的下撤進展,他決定到冰川末端接應我。

      下午積雪被陽光曬得很軟,漫長的厚雪坡走得我疲憊不堪。17:00左右走到冰川末端的冰壁處,打冰洞做下降點,下降了兩段后到達冰川根部。

      小汪已經(jīng)在這里等候我了。他幫我背負繩索,我們一同下撒。

      快到大本營時,天空又飄起了雪花,19:00左右,我們回到了大本營。

      吃過晚飯,鉆進睡袋休息,躺在帳篷里比睡露營袋暖和了很多。寂靜的夜里聽著風雪吹打著帳篷。

      唉!又是一夜大雪。

      BC大本營(4608米)—日隆鎮(zhèn) 07

      10月20日,白天陰有小雪,夜晚大雪

      早上9:00起來,小汪從帳篷外取積雪燒水,我們簡單吃過早飯。10:00左右開始整理裝備,拆帳篷,拔營。我們只背較輕的裝備下山,沉重的裝備分類裝馱包,之后將由向?qū)臀覀冞\輸下山。

      清理營地時,天空又飄灑起雪花。我無奈地看了看被云霧籠罩的幺妹峰,唉!沒想到今年的風雪這么大。攀登時段沒有選擇好,連續(xù)兩天大雪,睡袋弄濕,被迫放棄攀登,只能下次再來嘗試了。

      我們整理好背包后,大概11:30開始下山。雪斷斷續(xù)續(xù)地下著,山路草地積雪濕滑,一路上滑倒了好幾次。

      艱難跋涉了3個多小時,14:40下撤到木騾子,然后又雇了馬匹,騎馬出溝。

      17:00左右到達長坪溝口的斯古拉寺。此時,雪下得更大了。

      隨后,我們乘車返回日隆鎮(zhèn),此次攀登結(jié)束。

      幺妹峰北壁攀登線路圖。圖片制作/陳暉

      猜你喜歡
      睡袋巖壁坡度
      Aqueducts
      一只鼠兔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fā)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巖壁野餐會
      云睡袋
      途遇大蟒蛇
      某邊坡地質(zhì)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勘查
      戶外睡袋:伴你酣然入夢
      大墻之魂
      偏关县| 陇川县| 兴海县| 永德县| 响水县| 曲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岳池县| 静海县| 洛宁县| 江华| 承德市| 宣城市| 中江县| 合水县| 屯门区| 太保市| 河源市| 康定县| 噶尔县| 文水县| 通化县| 土默特左旗| 诏安县| 东安县| 郁南县| 平南县| 衡阳县| 汝阳县| 且末县| 惠水县| 济阳县| 东海县| 安国市| 阿拉尔市| 名山县| 新干县| 襄汾县| 蒙自县| 闽清县|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