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華
這雙鞋墊是母親生前親手為我縫制的,上面還繡著喜鵲登枝的精美圖案。
1977年,國家恢復(fù)高考制度。當(dāng)時的淮北鄉(xiāng)下比較貧窮,只上到高中畢業(yè)的我,一心想跳出農(nóng)門,便閉門在家,復(fù)習(xí)早已丟到九霄云外的功課,常常通宵達旦。
母親看我這樣刻苦,怕我熬壞了身體,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她沒有阻止我的復(fù)習(xí)。誰的母親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前程呢。一日三餐,母親變著花樣地把飯菜做得可口一些,好給我增加營養(yǎng)。長長的夜,我在煤油燈下復(fù)習(xí),母親在燈下一針一線地縫著鞋墊。鞋墊的布是母親一來一回走了24 里的土路,從集鎮(zhèn)上買回來的純棉的白布(我們把這種農(nóng)村婦女用土織布機織出來的布,叫作“老粗布”)。這種老粗布又厚又硬,母親為我做的鞋墊每一只竟用了九層布,因此每縫一針都很費勁。母親每縫一針,就用戴在右手中指上的頂針頂住針屁股,用力把針頂過鞋墊,再用牙咬住針,把針線拉出來。
我看著母親這般辛苦,幾次勸她別干了。母親不聽,總是微笑著對我說:“閑著也是閑著,陪著我兒子一點也不辛苦?!笨p制一雙鞋墊要經(jīng)過好幾道工序:首先要把布洗一下,縮水,待晾干后再把布剪成略大于鞋墊的布片,然后用糨糊在布片上涂抹均勻,一片一片地粘起來,展平了晾干,再按照鞋的大小剪出鞋墊的形狀……
離高考越來越近了。在離高考還有三天時,母親終于把鞋墊趕制完成了。那天晚上,母親把經(jīng)過千針萬線縫制好的鞋墊遞到我的手里時,她沒有說話,只是慈祥而期待地看著我。
這是怎樣的一雙鞋墊??!白色的純棉老粗布,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一圈圈整齊均勻的線角;兩只鞋墊對稱工整地繡著喜鵲登枝圖。褐色的樹枝,碧綠的枝條,美麗的花喜鵲立在枝頭上歡快地鳴叫……我知道母親的心,“九”在我國民間有著最大的寓意,喜鵲登枝是希望我能夠順利地考上大學(xué),喜鵲報喜。
高考要去縣城。我們村地處偏僻,離縣城有80多里的路程。我要走12 里的土路到達集鎮(zhèn),然后再乘坐唯一的一輛早班大客車到縣城里去,才能夠趕上考試。
我起得很早。比我起得更早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已經(jīng)把早飯做好了,還特意為我煮了兩個雞蛋。
匆匆地吃了早飯,我穿著平日里不舍得穿的唯一的一雙舊球鞋,墊著母親親手縫的鞋墊上路了,心里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溫暖和親切。
母親執(zhí)意要送我到村口。到了村口,母親說:“兒啊,家里窮,娘沒能給你買一雙新球鞋,只能給你縫了雙鞋墊,讓你墊著娘親手做的鞋墊去參加考試,但不管你考得好與壞,你都是娘的好兒子!”
是母親的這雙鞋墊陪我考上了大學(xué)。后來,我到青島讀書,再后來參加工作,娶妻生子;這雙鞋墊,我一直沒有再墊過。我把它洗得干干凈凈的,永久地珍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