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胡克特 陳榮祥 顧 丁
(遵義醫(yī)科大學 基礎(chǔ)醫(yī)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鹽膚木(Rhus chinensis)又稱五倍子樹,是我國重要的經(jīng)濟型樹種,兼具藥用、觀賞、工業(yè)、日用等價值,也可用于環(huán)境修復,對多種重金屬尤其是鎘(Cd)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1-2]。鹽膚木葉片被癭綿蚜科(Pemphigidae)蚜蟲(Pemphigidae aphids)轉(zhuǎn)寄主寄生后而形成的蟲癭稱為五倍子,含有大量的單寧,是重要的資源昆蟲產(chǎn)物之一,有染色、解毒、消炎、抗菌的功效[3-4]。鹽膚木根部較為發(fā)達,常用于治療胃腸道疾病和泌尿系統(tǒng)疾病,具有抗病毒、抗菌、止瀉、抗氧化、抗膽固醇等作用,具有潛在的預防和減輕酒精性脂肪肝的價值[5-6]。因此,鹽膚木是很多中成藥的組成部分[7-8]。我國的鹽膚木主要分布在貴州、陜西、四川、湖北等省份,因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鹽膚木根和五倍子的質(zhì)量也存在了一定的差異,并且多個研究表明不同地理因素可造成植物中成分含量的差異[9-10]。鹽膚木根與五倍子同為鹽膚木所產(chǎn)的中藥材產(chǎn)品,含有大量單寧及其衍生物,在目前的研究中關(guān)于五倍子的成分分析與藥理活性研究較多,而鹽膚木根卻少有人研究,且在藥用方面五倍子多用于中藥方劑與制劑,而鹽膚木根除作為中藥材入藥以外,還常被添加進藥膳食用,并且二者的化學成分以及生理活性差異較大[5]。
植物的化學成分及其活性研究對于其資源開發(fā)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11-12],鹽膚木根以及制劑中的化學成份有一定的研究,但多以沒食子酸含量為指標,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對鹽膚木的復方及單味藥制劑進行含量測定研究[8]。然而,鹽膚木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種類繁多,如酚酸、黃酮、三萜酸、多糖等[13-15]。其中酚類化合物的含量與種類尤其豐富,主要包括沒食子酸、苔黑酚及其衍生物如五沒食子酰葡萄糖、苔黑酚葡萄糖苷等[16]。因此,單獨以沒食子酸作為評價其質(zhì)量的指標,不足以令人信服。也有文獻采用分光光度對總酚酸的含量進行測定,但是該方法無法對單個化合物進行定量,也無法詳細評價地區(qū)間樣品的差異[17-19]。因此,以色譜法對鹽膚木中的主要化學成分進行分離和檢測是評估其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然而鹽膚木中酚類化合物化學性質(zhì)接近,采用常規(guī)的液相色譜進行分離耗時較長,時間和經(jīng)濟成本均較高,所檢測指標一般較少[20],而超高效液相色譜(UPLC)較HPLC具有更高的分離度和靈敏度,通常采用亞2 μm填料色譜柱,可以縮短分析時間,提高分離效率,所以目前越來越廣泛用于天然產(chǎn)物成份分離[21]。例如李鷙等[2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對鹽膚木中的8種成分進行了分離,并對福建、廣東和安徽等省份的鹽膚木進行了測定。相對于光學檢測器,電化學檢測器(ECD)靈敏度極高,同時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在藥品和食品質(zhì)量控制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尤其適合檢測酚類[23]、硫醇和雜環(huán)類化合物[24]。由于其僅對具有電化學活性的化合物有響應,因此形成的色譜圖干擾較少,基線平穩(wěn)。酚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還原性,直流模式下較低的檢測電壓即可進行檢測,并且該條件下,糖類、有機酸、生物堿類均不干擾檢測[9]。因此,本研究以酚類化合物作為檢測指標,聯(lián)合UPLC與ECD用于鹽膚木根的成分分析,建立同時測定鹽膚木根中9種酚類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對11批鹽膚木樣品進行聚類分析與主成分分析,為各地鹽膚木根的品質(zhì)評估提供參考依據(jù),為該藥材指標性成分的選擇、質(zhì)量標準提升和全面質(zhì)量控制提供參考,促進全國鹽膚木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鹽膚木根樣品采集自浙江、廣東、福建、貴州、廣西等11個地區(qū),用自來水清洗干凈,置于干燥箱50 ℃烘干,粉碎后過60目篩備用。
1.2.1 樣品溶液的制備
取處理好的樣品粉末,用電子天平(精確至0.1 mg)精確稱取0.1 g,加80%甲醇5 mL,超聲50 min,得到的萃取液取2 mL離心,上清液過0.22 μm有機濾膜后進樣分析。
1.2.2 標準品儲備液的制備
沒食子酸、苔黑酚葡萄糖苷、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甲酯、苔黑酚、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酸乙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9種酚類化合物標準品準確稱取一定質(zhì)量,用甲醇溶解、定容,配制成1 mg/mL儲備液于-20 ℃儲存?zhèn)溆?,使用前將標準儲備液用甲醇稀釋成所需濃度,標準品均購自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
1.2.3 UPLC測定鹽膚木根中酚類化合物的含量
采用UltiMate 3000 Bio-RS型超高效液相色譜儀(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美國)進行色譜分離。色譜柱為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100 mm,1.8 μm);流動相條件為50 mmol/L檸檬酸鹽溶液(pH 2.9)與甲醇,按以下梯度程序洗脫:0~14 min,10%~35% 甲醇;之后采用40% 甲醇沖洗2 min后回到初始梯度并平衡4 min,柱溫30 ℃,進樣體積1 μL。3000 RS 電化學檢測器(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美國)檢測電壓為600 mV,3400 RS 二極管陣列檢測器(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美國)檢測波長275 nm。
1.2.4 測定方法驗證
準確移取不同體積的鹽膚木標準品儲備液(1 000 mg/L),加甲醇稀釋,分別配制濃度為0.05、0.10、0.20、0.50、1.00、2.00、5.00、10.00、20.00 mg/L的標準品工作溶液,按照優(yōu)化后的色譜條件進行檢測,以峰面積作為縱坐標,樣品濃度作為橫坐標,計算線性方程以及相關(guān)系數(shù)。
使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將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降維得出結(jié)果。
2.1.1 流動相條件的優(yōu)化
因電化學檢測器必須在一定的緩沖鹽中運行檢測,而酸性環(huán)境有利于酚類化合物的分離。因此,以50 mmol/L檸檬酸鹽為緩沖溶液,由pH 7開始逐步降低其pH,當pH下降到3以下時,9種酚類化合物峰形良好,最終確定以50 mmol/L檸檬酸鹽(pH 2.9)-甲醇作為本實驗的流動相檢測條件,進行梯度洗脫。
2.1.2 檢測電壓的選擇
本實驗前期將流動相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在此基礎(chǔ)上將檢測池的電壓由低到高以50 mV為間距,從0 mV升高至700 mV。將同一份樣品重復進樣,考察由檢測電壓的變化引起的9種酚類化合物的響應值的變化,以確定最佳的電壓檢測條件。由圖1可知,當電壓低于600 mV時,各成分的峰響應值隨電壓增大而增大,600~650 mV趨于平緩且大部分酚類化合物在600 mV時響應值最高,至650 mV以后,峰面積有下降趨勢,而噪音快速增加。故選擇600 mV作為鹽膚木中各成份的檢測電壓。
圖1 不同檢測電壓下酚類化合物的響應變化趨勢Fig.1 Trend of peak area of phenolic compounds under different potentional
2.2.1 方法準確性驗證
9種酚類化合物線性關(guān)系良好,相關(guān)系數(shù)(R2)均大于0.999 0。以3倍信噪比計算檢測限,不同化合物的檢測限在1.8~16.9 μg/L之間,見表1。
表1 鹽膚木中9種酚類化合物線性關(guān)系考察結(jié)果Table 1 Linear relationship of 9 phenolic compounds in R.chinensis
按優(yōu)化后的色譜條件對9種酚類化合物混合標準溶液連續(xù)進樣6次,結(jié)果表明9種酚類化合物的峰面積的相對標準偏差(RSD)為0.53%~0.84%,精密度良好。按試驗方法對同一份樣品進行分析,平行測定6次,峰面積的RSD為0.72%~3.07%,重復性良好。按試驗方法對鹽膚木樣品進行處理,4 ℃存儲,分別于0、2、4、8、10、12 h進行測定。結(jié)果表明峰面積的RSD為1.03~2.16%,說明樣品在4 ℃存儲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按試驗方法對已知濃度樣品進行加標回收試驗,加標水平1∶1,重復5次,計算得出的9種酚類化合物的回收率為95.3%~102.1%,RSD小于5%,說明本方法準確可靠。
2.2.2 樣品含量檢測
將11個地區(qū)的鹽膚木樣品產(chǎn)地信息進行記錄,如表2,采用優(yōu)化的提取條件和色譜條件對鹽膚木樣品進行檢測,結(jié)果見表3。標準品和實際樣品的色譜圖見圖2。
表2 11個樣品產(chǎn)地地理信息匯總Table 2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ummary of 11 samples
表3 11批鹽膚木樣品中酚類化合物含量測定結(jié)果Table 3 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samples of R.chinensis from 11 regions mg/g
圖2 標準品與樣品色譜圖Fig.2 Chromatograms of standard solution and sample
為了將11批鹽膚木樣品進行歸類分析,使用軟件SPSS 24.0,采用系統(tǒng)聚類法,以組間聯(lián)接法為聚類方法,以平均歐式距離為聚類距離對11批省份的鹽膚木樣品進行聚類分析(如圖3)。聚類 結(jié) 果 主 要 分 成3類:S2、S4、S10、S11為 第1類;S1、S5、S6、S7、S8、S9為第2類,S3為單獨一類。
將樣本聚類整理分析后,繼續(xù)使用SPSS 24.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以9種酚類化合物以及對應的矩陣進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數(shù)據(jù)經(jīng)KMO(0.687)與巴特利特球型度檢驗后確定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因此取特征值>1且統(tǒng)計顯著水平的數(shù)據(jù)作為主要成分,可將鹽膚木樣品的9種酚類化合物分為3個主要成分,如表4。利用得到的數(shù)據(jù)繪制散點圖,發(fā)現(xiàn)大部分樣本與主成分1較為靠近,見表5、圖4。
圖3 11批鹽膚木樣品中酚類化合物含量的聚類分析樹狀圖Fig.3 Cluster analysis tree diagram of the samples of R.chinensis from 11 regions
表4 3個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貢獻率Table 4 Eigenvalues and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s of 3 principal components
表5 初始因子載荷矩陣Table 5 Loading factor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圖4 11批鹽膚木樣品中酚類化合物含量的PCA分析Fig.4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samples of R.chinensis from 11 regions
鹽膚木中含有大量酚類化合物,多采用紫外檢測器在波長275 nm附近檢測[22]。將同一樣品在相同色譜條件下,將電化學檢測器和紫外線檢測器形成的的色譜圖進行對比,圖5為樣品采用DAD檢測的色譜圖,樣品與圖2b為同一樣品,二者的色譜條件除檢測器外完全一致,可見電化學檢測的出峰效率和峰型狀態(tài)都比DAD檢測器好。電化學檢測器靈敏度高,快速準確,更有利于鹽膚木各成份的分離檢測。
圖5 UPLC-DAD色譜圖Fig.5 Chromatogram of UPLC-DAD
鹽膚木生長在在全年平均氣溫8~20 ℃,年降水量600 mm以上,質(zhì)地為沙壤、中壤,土壤pH值為微酸、微堿性的環(huán)境條件中。不同產(chǎn)地的鹽膚木因為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酚類化合物的含量也有了差異。我們以酚類化合物作為指標,對11個地區(qū)的鹽膚木樣品進行檢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S3、S10、S11樣本含量較高,分別含有18.944、11.362、10.178 mg/g。9種酚類化合物在11批鹽膚木樣本中的均值以沒食子酸最高,含有2.656 mg/g。主成分分析將樣品分成3個主要成分,主成分1的信息主要來自沒食子酸、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主成分2的信息主要來自苔黑酚葡萄糖苷、沒食子酸甲酯、沒食子酸乙酯,主成分3的信息主要來自表沒食子兒茶素、苔黑酚,說明樣品間的生長習性和品質(zhì)有一定的相似性,這一結(jié)果對于鹽膚木根質(zhì)量的地區(qū)選擇與歸類有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本實驗建立了UPLC-ECD同時測定沒食子酸、苔黑酚葡萄糖苷、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甲酯、苔黑酚、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酸乙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等9種酚類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比較了11個地區(qū)鹽膚木樣品中9種酚類化合物的含量。該方法快速簡便準確,靈敏度高,重復性好,可為鹽膚木藥材藥理質(zhì)量控制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