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云,郭 霞
〔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5〕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圍獵”一詞用在反腐上。他說,領導干部“手中掌握著很大權力,所以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1)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在中央黨??h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1月12日。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907/c40531-27550594.html.之后習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特別防止被不法分子和利益集團“圍獵”。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腐敗案件,被“圍獵”是許多落馬干部共有的顯著特征。解決公權力被“圍獵”和一些領導干部甘于被“圍獵”的問題,是當前反腐敗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圍獵”原意是“從四面合圍起來捕捉禽獸”。從反腐敗的角度講,“圍獵”就是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為掌握公權力的國家工作人員設置陷阱,最終套牢國家工作人員及其所掌握的權力,從而實現(xiàn)為其非法利益服務的目的。
在腐敗的“狩獵場”中,“圍獵”的對象主要是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掌握著各種權力、擁有各種資源分配權的領導干部。圍獵者則是懷揣各種各樣不法利益訴求的個人、企事業(yè)單位或其他組織。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特別告誡全黨要特別注意敵人的“糖衣炮彈”的攻擊,習近平總書記把“圍獵”一詞用在領導干部腐敗問題上,這種表述既生動又深刻,讓人有“心驚肉跳”的感覺。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攻堅期,腐敗依然是我黨最大的執(zhí)政風險,全黨必須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反腐敗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尤其是領導干部必須“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2)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講話,2021年1月22日。共產黨員網https://www.12371.cn/2021/01/22/ARTI1611319965186600.shtml.避免被“圍獵”。
不法分子對國家工作人員的“圍獵”與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甘于被“圍獵”,本質上是對國家公共權力和社會公平的恣意挑戰(zhàn)。腐敗利益鏈中黨員干部之所以成為“圍獵”的對象,是因為這些人手中掌握著大大小小的公權力,掌握著社會稀缺資源的審批權和分配權。“圍獵”者正是通過圍獵領導干部進而圍獵政府、俘虜公權力達到其非法目的的。非法利益是雙方連接的紐帶,也是其結成罪惡同盟的最終目的。“圍獵”者和甘于被“圍獵”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構筑立體關系網,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牢固同盟,嚴重破壞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社會公平,甚至干擾了政府機關的決策和政策制定。
“圍獵”與甘于被“圍獵”問題,既是反腐敗的重大理論問題也是實踐難題,既是政治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呈現(xiàn)出明顯的復雜性和多維性。
公共權力被“圍獵”是一種與公共管理、社會治理相伴生的普遍現(xiàn)象,有公權力存在的地方就有對權力的“圍獵”。擁有權力就意味著擁有了對相關資源的處置和分配權,擁有了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直接影響力。一些未直接擁有權力又想獲得某種資源的人就會想方設法靠近權力,產生分享權力甚至僭越權力的內在沖動。在市場經濟社會,國家公權力并不局限于政治生活領域,社會活動、經濟關系、文化與生態(tài)等各個角落,都存在著公權力的影子。在經濟領域,一些人甚至將商業(yè)運作與權力勾連視為成功的捷徑,將強化與領導干部的私人關系奉為圭臬,一部分社會公眾對“圍獵”國家工作人員這一“潛規(guī)則”的默認形成了“圍獵”現(xiàn)象滋長的土壤。
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法分子的“圍獵”手段和方式具有多樣化和隱蔽性特點。從手法上來說,有一次交易型的,也有長期投資型的;有直接利益交換型的,也有間接利益交換型的;有威脅利誘型的,也有迂回包抄型的。手段和方式的麻痹性和隱蔽性越來越強,創(chuàng)造機會、投其所好,耐心細致地經營各種關系網、利益圈,成為大多數(shù)“圍獵”者屢屢制勝的“不二法門”。簡單、直接、一錘子買賣,或者明目張膽、威脅利誘的“圍獵”越來越少,“放長線釣大魚”“溫水煮青蛙”,迂回曲折、長期投資型“圍獵”越來越多,“曲線救國”“迂回包抄”反而把網織得更密更牢。
非法利益是“圍獵”游戲追逐的目的。非法利益從內容上看既包括物質利益也包括非物質利益,其中,物質利益始終是雙方共同追逐的主要目標和核心。物質利益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如金錢、實物、股權期權,或者獲得某種物質利益的機會,但金錢是基本形式,其他形式都能夠轉化為金錢。非物質利益的表現(xiàn)形式比較復雜,似乎很難完全以金錢來衡量,比如嗜好與情感的滿足,更高的權位、更好的發(fā)展機會等等,這些都和金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非物質利益常常附著在金錢或物上,或者通過金錢或物來實現(xiàn)?!皣C”利益鏈中的當事人更是按照商品交易的規(guī)則,把權力和情感等所有東西都進行了“明碼標價”。因此,“圍獵”的目的呈現(xiàn)為實質上的物質利益和表面上的非物質利益的相互纏繞。
根據(jù)“圍獵”者和甘于被“圍獵”者追逐的非法利益內容不同,其利益鏈可劃分為:權錢利益鏈、權嗜利益鏈、權權利益鏈、權幫利益鏈、權情利益鏈等多種類型。這些利益鏈大多已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一維性,更多呈現(xiàn)出“一對多”和“多對多”的多維性,相互滲透相互結合,進而形成盤根錯節(jié)、輻射極廣的利益集團和幫派勢力,而某些官員甘愿充當其保護傘,甚至直接參與集團活動,成為這些利益集團的成員。
公權力被“圍獵”現(xiàn)象由來已久,中外皆有。就我國而言,其根源既深遠又復雜。
中國傳統(tǒng)“禮”文化和畸形的政商文化心理是公權力被“圍獵”現(xiàn)象存在的社會文化根源。
對中國傳統(tǒng)“禮”文化庸俗化的理解和認知,使人際關系變了味。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是維持熟人社會“人情”和“人際關系”的基本規(guī)則,是我國突出的文化現(xiàn)象。然而,以“禮”之名、行“賄”之實,是“圍獵”者“圍獵”國家工作人員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傳統(tǒng)禮文化成了行賄受賄者的“借口”和“理由”,送禮“學問”變成了“圍獵”技巧。實際上,傳統(tǒng)“禮”文化與官場“圍獵”中的“送禮”是有本質區(qū)別的。中國傳統(tǒng)“禮”文化的重心是“禮”,“物”僅僅是“禮”的載體,以送的禮物來反映做人做事的要求,實現(xiàn)對社會“禮”文化的傳遞。真正的“禮”文化看重的是“禮”的精神需求,而不是“物”本身的價值高低。官場“圍獵”則正好相反,其關注的是“物”本身的價值,以及可能帶來的更大的利益,“禮”是手段、是“物”的外包裝,是不法行為的粉飾。無論是“圍獵”者,還是甘于被“圍獵”者,都更愿意把他們的權錢交易行為歸入中國傳統(tǒng)的“禮”文化營造的人情關系中,給自己的違法行為披上“溫情”“人情”的外衣。這種做法不僅為“圍獵”和甘于被“圍獵”的道德化尋找借口,降低了當事人內心的罪惡感和道德壓力,而且導致了中國傳統(tǒng)“禮”文化的庸俗化,模糊了人們的是非觀念。
傳統(tǒng)畸形政商文化心理也深刻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生態(tài)和商業(yè)生態(tài)。漫長的皇權專制社會使“權力本位”“官本位”觀念根深蒂固,與高高在上的官相對的是地位低下的商,“士農工商”, 作為“四民之末”的商人的地位最低,傳統(tǒng)中國商人始終沒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意識,一直在專制體制下小心翼翼地生存,形成了依附于官府的商業(yè)文化心理,商人的安全感嚴重不足。沒有政府做靠山,商人就很難做大做強做長久。
肇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使市場經濟觀念深入人心。但改革的進程總體上由政府主導,政府在資源轉變?yōu)橘Y產,資產轉變?yōu)橘Y本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過程中,許多人依然不能擺脫傳統(tǒng)商政依附的思維,篤信只有通過攀附權力、“圍獵”權力才能實現(xiàn)商業(yè)成功,一些國家工作人員未能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尋租現(xiàn)象逐步蔓延,官商勾結、權為商用、官商分利等丑惡案例屢見不鮮。在各種商人、“企業(yè)家”的“圍獵”下,大批官員紛紛中招。
“圍獵”與甘于被“圍獵”實際上都是當事人明知不能為而為之的故意行為,是當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是其扭曲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從雙方心理和行為的實際結果來看,“圍獵”與甘于被“圍獵”實際上是一個“互獵”“共獵”的過程。“圍獵”者和甘于被“圍獵”者都有很強的趨利動機,是互獵者和共獵者,而真正的獵物是被“圍獵”者手中的公權力以及能夠由權力動員的各種資源。
在互惠互利、資源共享的人情社會中,每一場別有用心的聚會可能都是一個“互獵”“共獵”的獵場。2021年元旦前后“深圳女孩”以“搞錢上癮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3)深圳微時光:《深圳女孩,火了!》,2020-12-25,https://www.sohu.com/a/440547146_355785.沖上熱搜,獲得網上輿論的高度認可,這既反映了人們務實不虛、努力掙錢的精神狀態(tài),在一定意義上也說明金錢成了相當一部分人心中最重要的東西。一旦追逐金錢成為社會的普遍財富觀,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就可能發(fā)生扭曲,容易忽視掙錢手段和目的的正當性,為貪腐提供心理辯護。甘于被“圍獵”的領導干部大都存在價值觀扭曲、信仰和宗旨意識淡漠的問題,他們忘記了為人民服務、權為民所用的初心,忘記了信仰是一個人的是精神之本。他們不僅認為替人辦事接受禮金和好處是理所當然,而且還很享受“被人求”“能替人辦事”的感覺,這是很多甘于被“圍獵”和受賄者的普遍心態(tài)。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我國的相關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公共權力缺乏制度化約束,權力過度集中,行政權力對社會經濟生活領域的干預過多過強,透明度不高,監(jiān)督不力等情況,為“圍獵”公權力和“權力尋租”提供了可能。個別經營者和掌權者利用制度漏洞,官商勾結,擾亂了國家機關正常的管理活動,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損害了社會公正和政府的公信力,影響了法治的嚴肅性、權威性。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演進過程中,政商關系的齟齬不睦時常發(fā)生,扭曲和異化也不罕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政府與市場作用的認識不夠深入,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不夠健全,對政府的權力邊界界定不清,權力制約監(jiān)督體系不夠完善?!?4)祝遠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健康政商關系重要論述的邏輯探析》,領導科學,2020年8月下。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艱苦的探索,對于如何規(guī)范政府權力,如何簡政放權,不斷激發(fā)社會和市場發(fā)展活力,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了規(guī)范政界和商界主體的行為,黨和國家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出臺了建立政商“親清”關系的相關文件,各級黨政部門和企業(yè)也都制定了廉潔規(guī)章制度,進一步完善了防止腐敗的工作機制。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更是確定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大決策,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不斷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但這一切要真正落到實處,還有相當?shù)碾y度。
一是執(zhí)法不嚴,懲治力度不夠。首先是懲治對象失衡。長久以來,反腐敗打擊的主要對象是貪污受賄、被“圍獵”的官員,對“圍獵”者的打擊力度卻遠遠不夠,人們對“圍獵”現(xiàn)象認識不深刻,對“圍獵”者心理研究不深入,忽視或者看低了圍獵者尤其是商業(yè)活動中“圍獵”者的行動力、影響力及破壞性,這是反腐敗問題在一定時期出現(xiàn)反復或加重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對被“圍獵”者、受賄者處理較輕,震懾力不夠。我國多部法律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明確規(guī)定了對主動投案、自首的貪污受賄者從輕、減輕和免除處罰。實踐中,紀檢監(jiān)察部門和公檢法在對主動投案的貪污受賄者做出“從寬處理”已成為常態(tài)。對甘于被“圍獵”者處罰力度不夠,不利于減少腐敗增量,影響了反腐公信力。
二是監(jiān)督不到位,監(jiān)督形式化、軟弱化現(xiàn)象嚴重。被“圍獵”者主要是部門的負責人,而單位內部在重大項目和重要問題上往往是主要負責人自己說了算,權錢交易無人知曉,或者有人知曉也不敢聲張,內部監(jiān)督流于形式。上級監(jiān)督深入不夠且存在一定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傾向,不同監(jiān)督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難以形成合力,媒體監(jiān)督和群眾監(jiān)督因各自的局限性往往是“干打雷不下雨”,外部監(jiān)督軟弱化普遍存在。
確立“雙主體打擊”理念?!皣C”與甘于被“圍獵”是腐敗問題產生的一體兩面,雙方都是“狩獵”公權力以及由權力衍生出的資源的“獵手”,是腐敗產生的直接主體,是狼狽為奸的“共犯”。從這個意義上講,反腐敗應當確立“雙主體打擊”理念,摒棄原來把行賄、“圍獵”當成腐敗產生的外因的做法。以“雙主體打擊”理念來思考反腐敗問題,“圍獵”者和甘于被“圍獵”者都是行為主體,都是“主犯”。長期的反腐敗斗爭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僅打擊貪污受賄者、被“圍獵”者是不能真正取得反腐敗全面且徹底的勝利的,必須同時加大對行賄者、“圍獵”者的查處力度,提高其“圍獵”成本,斬斷權力尋租利益鏈的另一端。只有“圍獵”共同體被徹底打破,才能根除賄賂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
轉變反腐敗工作重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明確指出:要鞏固和發(fā)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就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堅決斬斷‘圍獵’和甘于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系網。”(5)《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2019年10月31日。共產黨員網https://www.12371.cn/2019/11/05/ARTI1572948516253457.shtml.根據(jù)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反腐敗工作的的需要,反腐敗的工作重心應當從以打擊國家工作人員腐敗、構建清廉政治文化為重心,轉變?yōu)橐越ⅰ坝H清”政商關系為中心,以清廉政治文化建設和廉潔企業(yè)文化建設為基本點,把打擊市場主體的腐敗行為與打擊國家工作人員腐敗一起抓。國家機關和企業(yè)界所代表的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是一個國家最重要、最強大的兩股勢力,政治領域的腐敗和經濟領域的腐敗密切相關,必須對“圍獵”與甘于被“圍獵”一體打擊。
“親”是政商關系建設的目標。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做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激發(fā)市場活力和社會創(chuàng)造力,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建設一流營商環(huán)境。其次,政府官員在履職中要有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要有親和力,主動為企業(yè)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做到“親和、主動、友善、服務”。最后,企業(yè)和企業(yè)家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合法合規(guī)經營,主動接受監(jiān)督管理,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塑造企業(yè)公民的良好形象。
“清”是良好政商關系的前提和基礎,是政商雙方交往應當堅持的原則,是不能突破的底線。要實現(xiàn)“清”,必須明確官與商的界限,制定和完善各自的“行為指南”,使其“不能越雷池一步”;真正實現(xiàn)官與商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確保商業(yè)主體的獨立地位,政府官員要尊重商人的獨立人格;加強對政商兩界的廉潔文化教育,雙方都要做到“清白、守法、廉潔、干凈”。
在法治基礎上建立新型的政商關系是斬斷“圍獵”與甘于被“圍獵”利益鏈的根本路徑。法治是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與“不敢獵、不能獵、不想獵”一體推進的長效保障機制。既要重視包括法律法規(guī)在內的國家治理體系建設,還要重視企業(yè)內部管理制度建設,推動制度設計和制度創(chuàng)新朝著“科學化、程序化、合理化方向發(fā)展,以科學合理的制度促進市場規(guī)則更加開放透明和規(guī)范有序”。(6)方世南:在政治生態(tài)和商業(yè)生態(tài)同步一體優(yōu)化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黨政研究,2017年第3期。優(yōu)良的政治生態(tài)和商業(yè)生態(tài)需要雙方自覺守法,將法治作為思維方式,將法治作為行為遵循,在法治框架下建立政商之間共享共贏、親密融洽、持續(xù)長久的關系。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先進文化,營造清廉的社會環(huán)境。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先進文化的宣傳,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的引領功能,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和企業(yè)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財富觀。要旗幟鮮明地批判官本位思想,政府官員要力戒官僚作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要尊重商業(yè)主體獨立、平等的地位,尊重和保障私權利,引導商業(yè)主體樹立權利意識,用“權利本位”對抗“權力本位”。
加強企業(yè)廉潔文化建設,是打造善商良企的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措施。重視企業(yè)廉潔文化建設,在企業(yè)內部扎緊扎牢“不想獵、不敢獵、不能獵”的籠子,讓“不敢為、不能為、不愿為”各種不道德和違法行為在企業(yè)干部員工內心扎根。企業(yè)進行廉潔文化建設,要牢固樹立社會責任觀念,做到合規(guī)經營、廉潔從業(yè),質量第一、信譽至上,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shù)钠髽I(yè)公民;要制定和完善廉潔管理制度,將合規(guī)經營落到實處,將違規(guī)追究進行到底;要加強廉潔文化宣傳教育工作,建立自律他律相結合的長效教育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企業(yè)廉潔文化氛圍。要重視家屬廉潔修養(yǎng),讓家人成為企業(yè)員工廉潔從業(yè)的堅強后盾和監(jiān)督員。
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要自律自重。要想不被“圍獵”,重在正心、立德、正行,打造堅固的自律自強之盾。俗話說:“打鐵要靠自身硬”。無論是被“圍獵”還是甘于被“圍獵”,無論是受賄還是索賄,黨員干部最終是否墮落為“獵物”或者腐敗分子,根本原因還在自身。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7)習近平:在同中央辦公廳各單位班子成員和干部職工代表座談會的講話,2014年5月8日。共產黨員網http://www.12371.cn/2018/10/11/ARTI1539239674702263.shtml.
領導干部要管住身邊的人。親友往往是領導干部的“軟肋”。領導干部要做到廉潔齊家,立好家規(guī)、樹好家風,嚴格教育和約束身邊的人,消除他們的貪婪和僥幸心理,時時提醒他們對于權力和欲望要看得透、忍得住。始終保持堅強定力的親朋,是防止領導干部貪污腐敗的第二道盾牌。
法律和制度制定要嚴密,執(zhí)行要到位。制度是防止領導干部腐敗的“外城墻”和“護城河”, 又是時刻警醒領導干部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既防外侵又防內亂,其目的就是“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執(zhí)行法律和制度,要一視同仁,人人平等,決不給不法分子留下僥幸和幻想的空間。執(zhí)法嚴格嚴厲,才能真正樹立法律尊嚴,在民眾中確立法律信仰。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攻堅期的背景下,反腐敗斗爭異常復雜而艱巨,必須做好打一場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準備。要斬斷“圍獵”和甘于被“圍獵”的利益鏈,破解“圍獵之困”,必須展開雙向查處、雙向懲罰,系統(tǒng)施治、標本兼治,在官商各自的心中、在官商之間筑起“防火墻”,使“圍獵”者“不敢獵、不能獵、不想獵”,使領導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營造一個風清氣正、和諧共生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與商業(yè)生態(tài),打造具有中國特色“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