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麗 張艷超 賈自曉
(1 開封市通許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通許 475400; 2 開封市中醫(yī)院檢驗科)
缺鐵性貧血為臨床最常見貧血類型,若未及時予以科學、有效地干預,可誘發(fā)多種慢性并發(fā)癥,嚴重者甚至可誘發(fā)心力衰竭等危重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3]。中醫(yī)認為缺鐵性貧血其屬于“萎黃”、“虛勞”等范疇,為脾胃虛弱或氣血兩虛之證,治療需循序健脾和胃、益氣生血之原則[4-5]。琥珀酸亞鐵為缺血性貧血患者補鐵治療常用口服鐵劑,可補充體內必需微量元素鐵的含量,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癥狀[6],但單獨應用,臨床受益有限。健脾生血片為國家級新藥,其處方中以“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為基礎方劑,為治療缺鐵性貧血之良藥[7]。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健脾生血片并琥珀酸亞鐵治療缺鐵性貧血,分析其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紅細胞參數、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骨形成蛋白6(BMP6)等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153例缺血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簡單隨機化分組方法,將符合標準患者按照1∶1分配,每位患者賦予1位隨機數,其中1~51號者為觀察組,52~102號者為對照A組,103~153號為對照B組。3組基線資料(年齡、性別、病程、貧血程度等)均衡具可比性(P>0.05)。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納入標準 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貧血相關診斷標準[8],中醫(yī)辨證為脾胃虛弱或氣血兩虛證;因膳食中鐵含量不足、不恰當飲食習慣及相關行為、鐵生物利用率低等原因所致;納入前3個月無琥珀酸亞鐵、健脾生血片使用史;患者或其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伴有急性感染、潰瘍性腸炎、胰腺炎、腸道炎癥、酒精中毒等不宜服用琥珀酸亞鐵情況者;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組成成分具有使用禁忌證者;伴有地中海貧血等非缺血性貧血者;伴有未經治療的尿路感染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惡性腫瘤者;存在中醫(yī)學中“蟲積”表現者。
1.3.1治療方法 對照A組予以健脾生血片(武漢健民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1066)治療,每次3片,口服,每天3次;對照B組予以琥珀酸亞鐵(金陵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30005)治療,每次2片,口服,每天3次;觀察組予以琥珀酸亞鐵并健脾生血片治療,用法用量同對照A、B組。3組均連續(xù)治療8周。
1.3.2檢測方法 分別于治療前1 d、療程結束后1 d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患者2管5 mL肘靜脈血,其中1管采用深圳邁瑞公司BC-5380型血細胞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檢測全血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RBC)以及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另一管以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置于-70 ℃環(huán)境下待檢,采用亞鐵嗪比色法測定血清鐵(SI)水平,采用上海光譜SP-723型分光光度計檢測血清鐵蛋白(SF)水平及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采用硝酸還原酶比色法測定血清NO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BMP6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①主要指標:治療前1 d、療程結束后1 d全血紅細胞參數、血清鐵代謝指標、血清NO與BMP6水平。②次要指標: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積分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上腹疼痛、惡心、便秘、口干多飲等)。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治療前1 d、療程結束后1 d患者主要癥狀(心慌氣短、食欲減退、神疲懶言、眩暈、食后腹脹、體倦)進行評分。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制定療效判定標準,基本控制:紅細胞參數及鐵代謝指標恢復正常,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91%;顯效:貧血嚴重程度改善≥2級,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1%~91%;有效:貧血嚴重程度改善1級,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貧血嚴重程度無明顯變化,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A、B組(χ2=8.053,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χ/%)]
治療前1 d,3組患者主要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療程結束后1 d,3組患者主要癥狀積分較治療前下降(t=29.830~67.345,P<0.05)。與對照A、B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神疲懶言、食后腹脹、眩暈、體倦、食欲減退癥狀積分降低更顯著,3組患者治療前后積分差值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4.796~29.872,P<0.05)。見表3。
治療前1 d,3組患者全血RBC、Hb、MCV值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療程結束后1 d,3組患者全血RBC、Hb及MCV值較治療前升高(t=7.843~18.425,P<0.05)。與對照A、B組比較,觀察組患者全血RBC、Hb、MCV值升高更顯著,3組患者治療前后差值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4.739~393.706,P<0.05)。見表4。
治療前1 d,3組患者血清SF、SI水平及TSAT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療程結束后1 d,3組患者血清SF、SI、TSAT水平較治療前升高(t=5.887~32.306,P<0.05)。與對照A、B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血清SF、SI、TSAT水平升高更顯著,3組差值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F=278.237~550.888,P<0.05)。見表5。
治療前1 d,3組患者血清NO、BMP6水平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療程結束后1 d,3組患者血清NO、BMP6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t=14.386~29.745,P<0.05),且與對照A組和對照B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血清NO、BMP6水平下降更顯著,3組差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8.009~120.872,P<0.05)。見表6。
3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見表7。
鐵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機體缺鐵時,血紅素合成下降,而血紅素是組成Hb的主要成分,可見體內鐵缺乏可造成紅細胞中Hb減少,致使紅細胞體積縮小,削弱其攜氧能力,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10]。琥珀酸亞鐵作為一種有機鐵鹽,口服后以Fe2+形式進入血液循環(huán),再經氧化生成Fe3+,與轉鐵蛋白結合合成SI,繼而被轉運至貯鐵組織,從而糾正缺鐵性貧血[11-12]。研究表明,琥珀酸亞鐵較硫酸亞鐵治療缺血性貧血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可作為該病優(yōu)先考慮的補鐵劑[13]。
中醫(yī)學認為缺鐵性貧血屬“萎黃”、“虛勞”等范疇,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無以滋養(yǎng),發(fā)為本病,治療應以健脾和胃、益氣生血為原則。健脾生血片為中西醫(yī)結合的中藥復方制劑,其中包含中藥處方、硫酸亞鐵及維生素C。中藥處方中白術、黃芪、黨參為君藥,具有補脾益氣之功效;大棗可養(yǎng)血安神,山藥、茯苓可強化君藥補脾益氣之功效,三者同為臣藥;雞內金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麥冬養(yǎng)陰,以制黨參、白術、黃芪之溫;龜甲、牡蠣、龍骨可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五味子具有益氣生津、補腎寧心之功效,全方共奏健脾和胃、益氣養(yǎng)血、鎮(zhèn)定安神之功效,緊扣缺鐵性貧血氣血兩虛、脾胃虛弱之證病機要點。并琥珀酸亞鐵可增加鐵來源、提高鐵生物利用度,強化鞏固中藥處方效果,提高臨床療效。何芳等[14]指出,健脾生血片用于治療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效果較為顯著,且不良反應輕微。
缺鐵性貧血患者主要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血癥及外周血中出現RBC、Hb、MCV等表達異常,故檢測上述紅細胞參數變化,有助于評估療效。同時,缺鐵性貧血患者同時伴有不同程度鐵代謝異常,呈現為SF、SI、TSAT水平下降,其中SF為評估體內鐵營養(yǎng)及貯存狀態(tài)最敏感可靠的參數,SI可直接反映體內運輸過程中鐵水平,TSAT則可用于評價缺鐵性紅細胞的比例。本研究采用健脾生血片并琥珀酸亞鐵治療缺鐵性貧血,結果顯示,療程結束后,觀察組主要癥狀積分顯著低于對照A、B組,RBC、Hb、MCV、SF、SI、TSAT高于對照A、B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A、B組,提示健脾生血片并琥珀酸亞鐵治療缺鐵性貧血,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改善紅細胞參數及鐵代謝指標,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F代藥理學證實,健脾生血片中中藥成分可明顯提高Hb生成量,改善脾胃虛弱、氣血虧虛現象[15],合并琥珀酸亞鐵應用,可強化琥珀酸亞鐵補鐵效果,調節(jié)機體外周血紅細胞參數及全血中鐵含量,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缺血癥狀。
表3 3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表4 3組患者全血紅細胞參數比較
表5 3組患者血清鐵代謝指標比較
表6 3組患者血清NO、BMP6水平比較
表7 3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例(χ/%)]
研究表明,NO參與缺鐵性貧血發(fā)病過程,且對臨床診斷及預后評價具有重要意義[16]。缺鐵性貧血發(fā)病是因體內儲存鐵含量不足,致使Hb合成受阻,造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17]。細胞中維持鐵代謝正常的因子主要是鐵調節(jié)蛋白,其結合鐵能力具有可逆性,與鐵結合后可形成Fe4-S4簇,而體內鐵缺乏時可致使Fe4-S4簇受到破壞,影響血紅素的合成[18]。NO可以直接或間接結合Fe4-S4簇,當體內NO含量過多時,其可與鐵整合,致使細胞內鐵大量丟失,同時還可集合體內轉鐵蛋白受體,進而影響鐵循環(huán),抑制鐵吸收。由此可見,NO可通過影響鐵代謝,間接影響Hb合成。鄔秀娣等[19]研究結果顯示,BMP6水平異常是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貧血的主要因素之一。另有研究證實,BMP6作為轉化生長因子β超家族成員之一,可通過對鐵代謝關鍵因子鐵調素的調節(jié)作用參與鐵代謝[20]。進一步研究表明,缺鐵性貧血患者血清BMP6高表達,且與其Hb呈負相關關系,參與該病發(fā)生、發(fā)展。本研究中療程結束后,觀察組血清NO、BMP6水平低于對照A、B組,充分說明健脾生血片并琥珀酸亞鐵治療缺鐵性貧血,可通過增加血液循環(huán)中鐵及Hb含量,調節(jié)鐵代謝,降低血清NO、BMP6水平,且并不會增加缺鐵性貧血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但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后期還需要擴大臨床樣本量,進行下一步更深入研究探討。
綜上所述,健脾生血片并琥珀酸亞鐵治療缺鐵性貧血,可明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紅細胞參數及鐵代謝指標,降低血清NO、BMP6水平,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