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珊 廖雅璐 狄丞
摘? 要:致使是一種常見的語法范疇,普遍存在于人類各種語言中,漢語中“叫”字標記致使句具有多功能性。立足于語義地圖模型,構(gòu)建漢語“叫”字標記致使句的概念空間和相關(guān)語義地圖,從共時和歷時層面上探討各功能之間的聯(lián)系和演變路徑。同時,結(jié)合歷時語料,驗證其功能的演化過程。
關(guān)鍵詞:“叫”字標記;致使句;多功能性;語義地圖
致使句在多種語言中都普遍存在,一般都具有致使標記。現(xiàn)代漢語中的致使句,通常具有“使”“令”“讓”“叫”等致使標記;現(xiàn)代英語中,除了“make,cause,get,have”等常用的致使標記之外,還有一些同時帶有其他詞匯義的動詞也可以充當致使標記,如“ask,persuade,order,force,help”[1](P79)。值得注意的是,帶有致使標記的句式在英漢翻譯時并不是一一對應關(guān)系。具體來說,應把漢語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轉(zhuǎn)化為英語的謂語動詞,少數(shù)情況下也可以翻譯為“make(made)”句型。例如:
(1)我使這件事變得復雜起來。
I complicated the matter.[2](P90)
(2)孩子的突然降臨,使我們高興都來不及。
The unexpected arrival of the child made us seized with joy.[2](P91)
致使句不僅在中外對比中存在差異,而且同一個結(jié)構(gòu)形式也可以包含多種功能,并普遍存在于漢語的南北方言中。我們以“叫”字句為例:
(3)【致使+兼語】廠里叫我到上海去一趟。[3](P303)
(4)【致使+被動】山東郯城方言:山上的樹苗子都叫人給砍光了。[4](P85)
(5)【致使+處置】河南葉縣方言:雨叫瓜苗兒淹死了。[5]((P302)
可以說,這些帶有語法標記的句式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某一種句式,其功能之間存在著交叉或共存關(guān)系。那么,哪些功能是具有連續(xù)性、擴展性的?哪些功能是借用或者引申出來的?哪些功能才是符合致使句的真正功能范疇的?由此可見,厘清這類句式的每項具體功能以及各功能的演化過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叫”類標記致使句為例,對其功能進行明確界定,并結(jié)合歷時語料,探討各功能的演變過程,在此基礎(chǔ)上,構(gòu)擬致使句的概念空間和語義地圖。
一、致使句及“叫”字標記致使句研究
(一)致使句研究
就致使句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目前已經(jīng)取得不少成果。關(guān)于致使概念的闡述,最早應追溯到1898年的《馬氏文通》[6](P25)。呂叔湘先生在1942年的《中國文法要略》中,將致使句作為漢語句式的重點內(nèi)容,并強調(diào)“這一類句子的標準動詞文言里是‘使’和‘令’,白話里是‘叫’‘教’等字,這些動詞都有使‘止詞’有所動作或變化的意思”[7](P28)。之后,學界從理論和實踐上對致使句進行了多維度研究,根據(jù)研究的主題內(nèi)容,這里將其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對致使標記義的特定動詞句式進行探討,其中也包括以漢語方言或?qū)V鵀檎Z料的相關(guān)研究,如張翼的《漢語“得”字致使句式研究》[8]、荒川清秀與徐敏光的《致使動詞“讓”構(gòu)成的致使句》[9]、張明明的《〈新序〉致使句考察》[10]等。第二類是從共時層面上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致使句的語義、句法和語用特征,如宛新政基于“三維語法”理論,對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進行了深入闡述[11],蔡軍、張慶文則對受事前置致使句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12]等。第三類是中外致使句的比較研究,包括漢語和英語、韓語、日語致使句的對比分析,并進一步探討如何將其更好地運用于翻譯領(lǐng)域和對外漢語教學領(lǐng)域,如漢英致使句的語義句法異同[13]、英漢致使動詞翻譯的常見錯誤及翻譯方法[14]等。需要指出的是,對致使句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叫”類致使句的研究相對較少,對致使句功能演變路徑關(guān)注不夠,中外致使句研究的廣度尚需拓寬等。
(二)“叫”字標記致使句研究
“叫”字句是包含致使義的典型句式,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主要是集中在對“叫”類詞語語義特征、語法功能的分析上。如《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等工具書,都對“叫”義詞語進行了解釋?!冬F(xiàn)代漢語八百詞》將“叫”的詞性分為動詞、介詞和助詞三類,其中與“致使”義相關(guān)的有:
1.作為動詞:致使。必帶兼語。
(6)叫人為難。
2.作為介詞:被。引進動作的施動者,動詞后要有表示完成、結(jié)果的詞語,或者動詞本身包含此類成分。可以再細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動詞后還可再帶賓語的情況
1)賓語是主語的一部分或?qū)儆谥髡Z。
(7)手指叫刀子劃破了皮。
(8)三張票叫他拿走了兩張。
2)賓語是主語受動作支配而達到的結(jié)果。
(9)屋里叫你搞成什么樣兒了!
3)主語指處所。
(10)窗口叫大樹擋住了陽光。
4)動詞和賓語組成固定的動賓短語。
(11)我叫他將了一軍。
第二類:叫…給+動。跟不加“給”意思相同。
(12)小雞叫黃鼠狼給叼去了一只。
第三類:叫…把…+動。叫…把…給+動?!鞍选弊趾蟮拿~或?qū)儆谥髡Z,或是主語的復指部分。
(13)鋼筆叫我把筆尖摔壞了。
(14)相片叫小妹妹把它給撕了。
3.作為助詞: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少用。
(15)好大的雨,衣服都叫淋透了。[3](P303-304)
上述“叫”字標記的句式都與“致使”義相關(guān),但在“致使結(jié)果”或“致使程度”方面則有所差異。如果從傳統(tǒng)語義研究的角度來看,“致使概念”下的句式語義特征差異并未得到有效區(qū)分,因此,我們有必要結(jié)合具體的、充分的現(xiàn)代漢語語料實例①,對“叫”字標記致使句整體功能進行重新分類。同時,還可看出,目前學界對于“叫”類致使句所具有的功能語義還未獲得清晰的共識,歷時層面和跨語言層面的研究也有待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語義地圖作為一種強大的理論工具,在探索同一語言形式兩個以上功能語義之間的親疏關(guān)系和歷時演變過程方面,有著強大的解釋功能。雖然目前關(guān)于致使句式的專門性語義地圖研究極為少見,但也有學者在探討其他題元角色的語義地圖時,亦曾涉及“使役功能”。張敏提到一些南方方言中的“給”,既具有處置式和被動標記,也可以用作使役標記[15](P87-270),遺憾的是,作者對這一話題并未展開論述。后來,張敏又嘗試依靠分布范圍狹小、取樣不均衡的語言樣本(比如以湖南省的方言為例),來提取蘊涵共性并繪出表征共性的語義地圖,證明了該語義地圖在納入大量語言的資料之后仍然可以成立[16](P3-54)。這顯然是從橫向共時層面來研究語義地圖的有效展現(xiàn)。
我們認為,也可以從另一個視角——縱向歷時的視角來考察漢語(包括現(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的樣本材料,由“現(xiàn)代”而反觀“古代”,描述“叫”字標記致使句語義功能的留存、消亡、擴充的演變過程,從中提取出語義共性,繪制出相應的語義地圖。
二、“叫”字標記致使句的句式功能
“叫”字標記致使句的句式結(jié)構(gòu)之所以會呈現(xiàn)出多義性,與句式本身的復雜性和句法成分的改變有很大的關(guān)系。我們可以將該句式結(jié)構(gòu)分為兩類:一類是句式本身的結(jié)構(gòu)不變,但句子內(nèi)部成分(如具體的詞)發(fā)生變化,使得句子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義,這在語法領(lǐng)域中屬于“同構(gòu)多義”句式;另一類是句式結(jié)構(gòu)和句法成分/題元角色完全相同,但是一旦語言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同一句子就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義,這在語法領(lǐng)域中屬于“同形多義”句式。
(一)“同構(gòu)多義”句式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中“叫”的具體義項及相關(guān)例證,并結(jié)合句式中的施事(NP1)、受事(NP2)和動詞(V)的特點,我們對“叫”字標記致使句的句式功能重新進行了歸納,共分為六類:讓使功能、命令功能、允許功能、使役功能、受損功能和處置功能。
1.讓使功能
所謂“讓使功能”,是指NP1讓NP2做出V的指定動作,V的發(fā)生具有不確定性。這里的NP2作兼語,自主性較強;NP1和NP2一般是由人(泛指或者特指均可)充當,NP1也可以是非人名詞。例如:
(16)我那英國朋友克里斯從小就是個不良少年。一天他突然跑來找我,叫我?guī)退麑憥讉€夠炫、夠酷的中國字。
(17)如果哪天醫(yī)院叫老三出院,她就跟媽媽說了,把老三接到家里來。
例(16)、例(17)中的“幫他寫幾個夠炫、夠酷的中國字”“出院”,都是NP1的指定動作,但是NP2是否能完成這一指定動作,則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來進行判斷,具有不確定性。
2.命令功能
所謂“命令功能”,是指NP1指示NP2做出V的指定動作,V的發(fā)生具有確定性。這里的NP1與NP2之間具有一定的從屬性,NP2作兼語,自主性較弱,且NP1可以省略。例如:
(18)地方政府有什么力役,就叫他們做。
(19)就其官職名義,便是專叫他追隨皇帝,在皇帝近旁,專來諫諍和諷議皇帝的言行。
以上兩個例句中的NP2,分別是指“他們(指士兵)”“他(指諫議大夫)”。例(18)原文提到在士兵無仗可打期間,NP1(即地方政府)會指示他們做苦力之事,這種事情帶有強制性和不可抗拒性;例(19)原文是介紹諫議大夫的職責,NP1(即皇帝,此處省略)指示諫議大夫追隨他“做”什么,或者說“追隨皇帝”的行為是帶有任務(wù)性、指定性的,指向義非常明確。
3.允許功能
所謂“允許功能”,是指NP1容許NP2發(fā)生V。這里的NP2對V具有意愿傾向,NP1可以省略。例如:
(20)一聽說叫她留下,她就放心了。
(21)你們不叫我們打魚,那你們給我們管吃管喝。
例(20)中,NP1(即媽媽)省略了,NP2“她”想留下的意愿很強,“媽媽”允許“她”留下,所以“她就放心了”;例(21)是說偷捕者對漁政人員的管理頗為不滿,“你們給我們管吃管喝”的前提或理由是,因為“你們(漁政人員)”不允許“我們(偷捕者)”打魚,打魚的意愿被否定,也就是NP1不允許NP2做什么。
4.使役功能
所謂“使役功能”,是指NP1使NP2產(chǎn)生某種狀態(tài)的變化,此時V/Adj已經(jīng)發(fā)生,并且V/Adj多與心理狀態(tài)有關(guān)。這里的NP1可以是人或事,而NP2一般是人(泛指或特指均可)。例如:
(22)親愛的侯爵,您的信多么叫我喜歡!有什么辦法能不回信呢?
(23)自己投入并不算多,但卻能保持這樣的收益,這筆獎金可真叫我開心。
(24)他可真會叫人難堪。
例(22)~例(24)中的NP1“侯爵的信”“獎金”與“他”,使NP2“我”“我”與“人(泛指)”產(chǎn)生了“喜歡”“開心”“難堪”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
5.受損功能
所謂“受損功能”,是指NP1引入NP2完成跟NP1有關(guān)的事件,NP1產(chǎn)生減少或損壞的結(jié)果。這里的NP1表示動作涉及的對象,具有話題性和非施事性,結(jié)果具有反預期性;NP1有時可省略,可以是物;NP2具有施事性,不能省略,例如:
(25)我這心里,就象叫刀子剜著。
(26)三張票叫他拿走了兩張。
例(25)、例(26)中,NP2“刀子”和“他”,將相應動作“剜”和“拿走”作用于NP1“我心里”和“三張票”上。實際上,這里的“叫”也可以理解為“被”。需要注意的是,NP2“刀子”和“他”不能省略,否則,句子便無法自足。
6.處置功能
所謂“處置功能”,是指V對NP2施加某種外力,NP2產(chǎn)生某種結(jié)果或者處于某種狀態(tài)。這種類型在方言中更為常見。例如:
(27)安徽潁東方言:他叫房子蓋起來了。[17](P66)
(28)河北磁縣方言:你先叫作業(yè)寫完了再去耍嘞玩兒。[18](P99)
例(27)、例(28)中,NP1“他”和“你”對NP2“房子”和“作業(yè)”施加影響,具有施事性;NP2作為“叫”字引入的受事成分,由于V動作而產(chǎn)生某種變化。實際上,這里的“叫”也可以理解為“把”。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上述功能有何不同,這六類句式的句法成分/題元角色均未發(fā)生變化,都以“NP1+叫+NP2+V+(補語)”①形式呈現(xiàn)出來,所以屬于“同構(gòu)多義”句式范疇。
(二)“同形多義”句式
所謂“同形多義”句式,其實就是一種歧義現(xiàn)象。它是指同一句子的句法成分并未發(fā)生任何改變,但會隨著語境的變化或者語用理解的不同,而產(chǎn)生多種句式義。在“叫”字標記致使句中,它主要表現(xiàn)為多種功能的混淆。例如:
(29)他叫別人家的孩子打了。[19](P52)
[句式義1]他被別人家的孩子打了。(受損功能)
[句式義2]他把別人家的孩子打了。(處置功能)
(30)桌子沒叫他搬走。[3](P304)
[句式義1]桌子沒命令他搬走。(命令功能)
[句式義2]桌子沒容許他搬走。(允許功能)
[句式義3]桌子沒被他搬走。(受損功能)
以上兩例中的句子成分雖然均無改變,但是對NP1、NP2的施事性和受事性的判斷并不能完全確定,由此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句式義。許勝寒指出,例(29)中的NP2“別人家的孩子”,既可以是“打”這個動作的施行者,也可以是這個動作的接受者。例(30)中,NP1既可以是桌子,也可以是省略的人。因此,這類句式屬于“同形多義”句式范疇。一般情況下,當歧義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語言環(huán)境能起到很大程度的消歧作用。
由此可見,從共時層面來看,現(xiàn)代漢語“叫”字標記致使句的句式功能非常豐富,這種句式內(nèi)部共現(xiàn)的多義關(guān)系是如何產(chǎn)生的?相互之間具有怎樣的聯(lián)系?歧義功能又該如何區(qū)分?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吳福祥指出:“歷時概念空間的構(gòu)建離不開語法化研究的成果,盡管語義圖模型與語法化兩種研究框架可以互補和互惠,但更多的是前者受惠于后者而非相反。”[20](P3)就此而言,我們可以結(jié)合歷時語料,對“叫”字標記致使句進行動態(tài)剖析,只有這樣才能探究出這些意義功能產(chǎn)生的先后順序及親疏關(guān)系。
三、“叫”字標記致使句功能的歷時演變
(一)“叫”字句致使義的來源
《說文解字·口部》:“叫,嘑也。從口丩聲。”可見,其本義為“喊叫”。先秦兩漢時期,“叫”字的出現(xiàn)頻率很低,《詩經(jīng)》《莊子》《史記》中各且僅出現(xiàn)1次。例如:
(31)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詩經(jīng)·小雅·北山》)
(32)叫者,譹者。(《莊子·齊物論》)
(33)糾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蔑蒙踴躍騰而狂趡。(《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在西漢時期,“叫”引申出“呼喚、召喚”義,同時,它后面可以加賓語。例如:
(34)庶女叫天,雷電下?lián)?,景公臺隕,支體傷折,海水大出。(《淮南子·覽冥訓》)
(35)選巫咸兮叫帝閽,開天庭兮延群神。(西漢揚雄《甘泉賦》)
從這一時期開始,“叫”字的使用頻率開始逐漸增加,《淮南子》中出現(xiàn)6次,《漢書》中出現(xiàn)4次,均為“喊叫;呼喚”之義。
關(guān)于“叫”的兼語式用法,也就是典型句式“NP1+叫+NP2+V”首次出現(xiàn)的時間,學者們各有推斷。馮春田指出,“叫”作為兼語式用法產(chǎn)生于晚唐時期,宋代有少數(shù)用例,大量出現(xiàn)是在明清時期[21](P623)。李崇興、石毓智認為,“叫”的兼語式用法始于宋代的中后期,元明時期逐漸發(fā)展[22](P36)。不過,我們可以根據(jù)下面的例句來進行推測、斷定:
(36)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杜甫《遭田夫泥飲美嚴中丞》)
《遭田夫泥飲美嚴中丞》是杜甫于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在成都草堂所作,這時已屬于中唐時期。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來看,“叫婦”前面省略了主語“田翁”(即邀請杜甫喝酒的農(nóng)民),意謂“田翁呼喚婦女打開大瓶的酒,并為我用大盆盛酒”。由此可見,在中唐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NP1+叫+NP2+V”兼語句式,這時的兼語式“叫”字句可以理解為“NP1呼喚NP2做某事”,NP2的動作、狀態(tài)隨施事者NP1而發(fā)生變化。這就意味著“叫”字句至遲在中唐時期便產(chǎn)生了致使義,它是由“呼喚”義演變而來的。
(二)“叫”字標記致使句功能的演變
我們采用了以點代面的方法,從宋元到明清分別選取了具有時代語言特征、且“叫”字句出現(xiàn)頻率相對較高的四部著作《朱子語類》《關(guān)漢卿戲劇集》《西游記》和《紅樓夢》,來說明“叫”字標記致使句功能演變的情況。
“叫”字標記致使句在中唐時期開始出現(xiàn),結(jié)合當時語料來看,最初只是讓使功能的體現(xiàn),即NP1對NP2表達自己的主觀意愿,NP2具有自主性,NP1與NP2之間沒有尊卑關(guān)系。這種用法在后期語料中仍得以延續(xù),例如:
(37)遂叫客將掇取秦兵曹坐椅子去。(南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一)
(38)繡房中叫小姐來拜見學士咱。(元代關(guān)漢卿《溫太真玉鏡臺》第一折)
(39)孫大圣厲聲高叫道:“那四部眾神,且暫停云從,待老孫去叫郡侯拜謝列位……”(明代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七回)
例(37)~例(39)中,NP1“士兵”“夫人”“孫悟空”分別對NP2“客將”“小姐”“郡侯”表明自己的主觀意愿。我們推測,這可能和宋元時期多民族發(fā)展融合的社會背景有關(guān)。韓國勝在分析宋代語言現(xiàn)象時指出:“受當時各地社會生活的影響,漢語出現(xiàn)口語化傾向,各地方言、民間口語被大量地保存在各種文獻中。”[23](P183)
值得重視的是,“叫”字致使句在南宋時期開始出現(xiàn)使令功能,并且使用頻率逐步增加。例如:
(40)遂叫集鄰里作保明狀去,事方已。兵士小人,乃能如此。(南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二)
(41)唐王叫內(nèi)官攙他下去。(明代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一回)
(42)你素日知那孽障說話沒道理,明兒我叫他給你賠不是。(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四回)
在這一功能中,NP1一定是人,NP2的自主性較弱,無法違抗NP1的命令,如例(40)~例(42)中的“兵士”命令“鄰里”,“唐王”命令“內(nèi)官”,“我(即薛姨媽)”命令“他(即薛蟠)”。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NP1和NP2具有明顯的尊卑關(guān)系。
在元代時期,“叫”字致使句的使用頻率不斷增加;在明清時期,其使用比例得以大幅度提高。以明代時期的《西游記》為例,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叫”字致使句已引申出受損功能,這一功能一直延續(xù)下來。例如:
(43)也叫小妖捆在殿下。(明代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七回)
(44)從今咱們兩個丟開手,省得雞聲鵝斗,叫別人笑。(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
(45)我如今叫你們弄成了一個負心的人了?。ㄇ宕苎┣邸⒏啭槨都t樓夢》第一百零四回)
例(43)中,NP1(指沙和尚)省略,受到NP2“小妖”V“捆在殿下”的損害;例(44)、例(45)中,NP1“咱們”“我”則分別受到“笑”“弄成了一個負心的人了”的損害。
在清代時期的《紅樓夢》中,“叫”字致使句得以高頻率使用,在保留之前功能的基礎(chǔ)上,又引申出使役功能,強調(diào)NP2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例如:
(46)這話沒的叫人惡心。(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
(47)來這里沒好的你吃,別把這點子東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
(48)賈母也甚喜歡,又叫鴛鴦過來求薛姨媽和寶釵說明原故,不叫他受委屈。(清代曹雪芹、高鶚《紅樓夢》第九十七回)
例(46)、例(47)中,NP2分別發(fā)生了“惡心”“不安”等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例(48)中,“叫”前面加了否定詞,即不發(fā)生“受委屈”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
除了使役功能外,《紅樓夢》中的“叫”字致使句還引申出處置功能。例如:
(49)還說那《陰騭文》,叫急急的刻出來,印一萬張散人。(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一回)
例(49)中的“叫”字致使句省略了NP2“《陰騭文》”,動作“刻”施加于“《陰騭文》”上。
據(jù)我們統(tǒng)計,在這四部著作中,“叫”字標記致使句共出現(xiàn)427次。我們對這427個“叫”字標記致使句的功能類型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在南宋時期,“叫”字致使句開始出現(xiàn)使令功能;元明清時期,“叫”字致使句的使用頻率逐步上升,句法環(huán)境亦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態(tài)勢,從而引申出受損、使役和處置等多種功能。還可看出,從南宋到清代,“叫”字致使句中始終是“讓使”功能的使用頻率最高。需要指出的是,隨著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民主意識日益深入人心,高低尊卑的傳統(tǒng)觀念不斷淡化,在這種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下,始于南宋時期的使令功能逐漸分化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命令功能和允許功能??傮w來看,“叫”字標記致使句經(jīng)過上述演變歷程之后,當前各項功能的發(fā)展趨于穩(wěn)定。
四、致使句概念空間及語義地圖構(gòu)擬
(一)致使句概念空間構(gòu)擬
所謂“概念空間”,是指以一種或多種語言的多個相關(guān)語法形式的功能或語義為材料,按照連續(xù)性原則排列在一起,并用連線和位置顯示這些功能/語義間的關(guān)聯(lián)關(guān)系和距離遠近,由此形成的圖就是概念空間,其中,特定語言的具體語法形式在這一概念空間上的分布就是語義地圖[24](P97)。我們可以基于致使句的各項功能建立概念空間,進而繪制出不同時期“叫”字標記致使句的語義地圖。通常情況下,如果是研究對象在已有概念空間中具有相同的功能,就可以在
這一基礎(chǔ)上構(gòu)建所需要的概念空間。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叫”字句具有“處置”義和“被動”義,張敏曾基于現(xiàn)代漢語方言,構(gòu)建了以處置和被動為核心的概念空間[16](P47),具體如圖1所示:
在圖1的基礎(chǔ)上,并結(jié)合上文對“叫”字標記致使句功能的相關(guān)分析,本文構(gòu)擬出以“讓使”為核心的致使義概念空間。具體如圖2所示:
(二)“叫”字標記致使句語義地圖構(gòu)擬
這里主要是按照“叫”字標記致使句的功能演化過程,以宋元、明清、現(xiàn)代三個時期為時間段,分別構(gòu)擬相關(guān)時期的語義地圖。
1.宋元時期的“叫”字標記致使句語義地圖,具體如圖3所示:
2.明清時期的“叫”字標記致使句語義地圖,具體如圖4所示:
3.現(xiàn)代時期的“叫”字標記致使句語義地圖,具體如圖5所示:
綜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現(xiàn)代漢語“叫”字標記致使句進行了深入探討。首先是歸納出該句式所具有的六種功能:讓使功能、命令功能、允許功能、受損功能、使役功能和處置功能;其次是通過對歷時語料的分析,探究其功能演變路徑;再次是構(gòu)建了“叫”字致使句的概念空間,并繪制出宋元、明清和現(xiàn)代三個時期的語義地圖。通過這一個案分析,力求為致使句的多功能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前的致使句研究中,“叫”字標記致使句的一些功能演變的具體路徑仍不夠明晰,如使役和處置功能的演變方向尚不確定,這還需要大量相關(guān)的歷史文獻語料加以佐證,這也將是我們下一步所要探討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趙宏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英漢致使結(jié)構(gòu)對比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0.
[2]王憲生.漢英句法翻譯技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
[4]顏峰,徐麗.山東郯城方言的叫字句及相關(guān)句式[J].語言科學,2005,(4).
[5]張雪平.河南葉縣話的“叫”字句[J].方言,2005,(4).
[6]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7]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8]張翼.漢語“得”字致使句式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
[9]荒川清秀,徐敏光.致使動詞“讓”構(gòu)成的致使句——以“命令的間接化”為中心[A].漢日對比語言學研究會.漢日語言對比研究論叢(第7輯)[C].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10]張明明.《新序》致使句考察[J].芒種,2015,(16).
[11]宛新政.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12]蔡軍,張慶文.漢語隱性事件性致使句的句法語義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7,(3).
[13]趙宏偉,何偉.英漢致使結(jié)構(gòu)研究綜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14]鄭淑明,周雷敏.英漢致使句論元結(jié)構(gòu)易位對比研究及翻譯[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8).
[15]張敏.漢語方言雙及物結(jié)構(gòu)南北差異的成因:類型學研究引發(fā)的新問題[A].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中國語言學集刊(第四卷第二期)[C].北京:中華書局,2011.
[16]張敏.“語義地圖模型”:原理、操作及在漢語多功能語法形式研究中的運用[A].李小凡,張敏,郭銳,等.漢語多功能語法形式的語義地圖研究[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
[17]焦繼偉.安徽潁東方言的“叫”字句研究[J].阜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9,(2).
[18]柳寧.河北磁縣話的“叫”[J].安陽工學院學報, 2016,(1).
[19]許勝寒.故城方言的介詞“叫”字句[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5).
[20]吳福祥.語義圖與語法化[J].世界漢語教學,2014,(1).
[21]馮春田.近代漢語語法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22]李崇興,石毓智.被動標記“叫”語法化的語義基礎(chǔ)和句法環(huán)境[J].古漢語研究,2006,(3).
[23]韓國勝.宋代語言現(xiàn)象概述[J].河南社會科學, 2003,(5).
[24]郭銳.概念空間和語義地圖:語言變異和演變的限制和路徑[A].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研究》編委會.對外漢語研究(第八期)[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The Function Evolution Process and Semantic Map of the “Jiao(叫)” Marked Causative Sentence
Xiao Shan1,Liao Yalu2,Di Cheng3
(1.2.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3.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Causation is a common grammatical category, which exists in all kinds of human languages. Causative sentences marked by“jiao(叫)”in Chinese are multifunctional. Based on the semantic map model,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ncept space and relevant semantic map of causative sentences marked by “jiao(叫)”. The relationship and evolution path of each function are discussed from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levels,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its function is verified by combining with diachronic corpus.
Key words:“jiao(叫)” marked;causative sentence;multifunctionality;semantic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