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泳鑫
草娃老師:《憶讀書》這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回憶“我”童年時期的讀書經(jīng)歷、多年的讀書經(jīng)驗、選書的標準以及讀書的方法,娓娓道出作者的心聲——“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那么作者是如何按時間順序,一步一步書寫自己感悟的呢?
鑫鑫:文中第二自然段開篇就點出了時間——“會認字后不到幾年,就開始讀書”。下文中,四歲時母親教“我”讀國文教科書;七歲時“我”開始讀《三國演義》。這一部分按照時間推移闡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從津津有味地聽,到一知半解地讀,再由讀到《三國演義》關(guān)羽、諸葛亮死的情節(jié),流露自己的心理感受——哭。對比手法的運用,寫出了“我”對讀書最初的興趣。
林林:文章第七自然段,通過少年和中年兩個時間段讀《紅樓夢》的感受,融入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我”的思想轉(zhuǎn)變過程。
曉曉:文章第九自然段仍然以時間為序來寫自己如何讀書。這一部分運用對比手法表達了自己的讀書感悟——看精彩的《西游記》,就會丟下煩瑣的《封神榜》;看了栩栩如生的《水滸傳》,就不會看索然無味的《蕩寇志》。
草娃老師:同學(xué)們梳理得不錯!課文《憶讀書》按照時間順序,采用對比的手法,層層深入,告訴我們:讀書好——開卷有益;多讀書——博覽群書;讀好書——要讀對身心發(fā)展有益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