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手舉炸藥包的英雄壯舉,成為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為我們樹立一座永遠的歷史豐碑。他參軍后,先后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獲三枚“勇敢獎章”,一枚“毛澤東獎章”。其中,“毛澤東獎章”為銀質,直徑6厘米,重23克。1948年9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二師黨委將這枚獎章贈給東北烈士紀念館。1996年6月,這枚獎章被鑒定為一級文物。
1945年8月,董存瑞參軍。由于他在戰(zhàn)斗中機智勇敢,不怕犧牲,沖鋒在前,先后榮立了三次大功。
1948年5月25日,攻打隆化城(今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的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戰(zhàn)斗前,董存瑞接受了戰(zhàn)斗中最艱巨的任務——爆破手。他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四座炮樓、五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guī)定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但卻遭遇敵人隱蔽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主動請戰(zhàn)。連長和指導員商量了一下,對董存瑞說:“好,你去吧,千萬要注意隱蔽。”董存瑞緊攥拳頭說:“放心吧,不完成任務絕不回來!”
只見董存瑞挾起炸藥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我軍火力的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暗堡里,敵人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呼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董存瑞沉著機智,忽左忽右地爬著。敵人的機槍打緊了,他就伏下不動。敵人的機槍稍一停,他就向前躍進幾米,敵人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
突然,董存瑞撲倒在地,隨即猛然爬起,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里,進入了敵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藥包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光溜溜,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炸不著暗堡;河床上也找不到任何東西來做支架。怎么辦?這時,董存瑞的身后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部隊像潮水般地向隆化中學涌來。敵人還在垂死掙扎,暗堡上的磚頭一塊塊被捅開了,十幾個暗槍眼一齊噴出火光,子彈像暴雨般射向沖上來的隊伍。董存瑞看了看橋底,又看了一眼沖上來卻紛紛撲倒的戰(zhàn)友,焦急萬分。為了消滅敵人,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敵人的碉堡炸掉!想到這里,他用左手托起炸藥包,緊緊貼住橋底,從容鎮(zhèn)定地用右手拉開導火索。導火索“嘶嘶”地冒著白煙,董存瑞向沖鋒的隊伍高喊:“為了新中國,沖?。 彪S著一聲巨響,敵人的碉堡被炸得粉碎,戰(zhàn)友們在董存瑞用鮮血和生命開辟的道路上沖進了隆化中學……
(選自“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