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STEAM教育視角將博物館教育納入課后服務內容研究

      2021-01-15 01:06:20郝春東
      黑龍江科學 2021年13期
      關鍵詞:館校課程設計博物館

      羅 晶,郝春東

      (黑龍江大學 教育科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STEAM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以學科整合的方式認識世界,運用跨學科的思維解決現實問題,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1]。我國正在向創(chuàng)新型現代化強國轉變,STEAM教育是孕育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后備力量的堅實基礎。應將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納入課后服務內容,鼓勵小學在下午3點半課后時間開設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引導學校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豐富課后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并通過博物館課程提升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利用館校合作資源探索STEAM教育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1 STEAM教育視角下將博物館教育納入課后服務內容的必要性

      1.1 博物館的教育職能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博物館主要是用于收藏管品、保護文物的場所。2015年我國正式出臺的《博物館條例》中明確指出博物館應具有服務教育、社會的功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應擺在首位[2]。國家越來越重視博物館與學校的緊密聯合,推動館校合作打造一系列博物館課程,旨在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提升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其全面發(fā)展。但在實踐中博物館資源利用率低、博物館課程形式單一多為走馬觀花式的游覽整館。研究顯示,學生對博物館教育內容需求是多元的,不單是基礎層面的獲取知識而是更高層次的獲得感受、體驗[3]。這正貼合于STEAM教育基于具體情境,融合各科內容,相比收獲結果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感受和體驗的理念。

      1.2 課后服務的呼吁

      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大部分中小學課后服務內容仍以輔導作業(yè)和托管看護為主,呈現功能窄化的特點[4]。部分中小學教師將課后服務當成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在國家大力給中小學生減負的狀態(tài)下,課后服務在實際實施中卻無形增添了學生的負擔。其主要原因是中小學校對政策解讀不到位,對課后服務的價值定位不清晰。課后服務的價值在于為其受眾家長和學生服務,家長的“三點半”難題解決了,學生的需要卻并未滿足。課后服務應著眼于學校教育的補充而非延續(xù),其價值應聚焦于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素養(yǎng),促進教育公平。課后服務的內容與形式要貼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通過課后服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是應有之義[5]。因此,課后服務呼吁博物館課程資源的納入,基于STEAM視角的博物館教育更是課后服務的急迫之需。

      2 STEAM教育視角下博物館課程在課后服務中的實施

      2.1 博物館課程融合于課后服務的物質基礎

      2.1.1 館校合作認知的準備

      其一,博物館應明確自身的教育功能,把教育放在服務的首位。但在實踐中博物館的教育價值轉變不明顯,體現在博物館的考核標準仍然以進場人次為依據[6]。因此,博物館要強化自身服務教育的意識。其二,由于在專業(yè)技能方面的局限,學校難以將教育與博物館資源相聯系,教師對于將博物館課程與教學聯系的意識不夠。因此,要積極推進學校教學與博物館課程融合的進程,喚醒教師將二者聯系的意識。博物館和學校雙方要建立合作、平等、共享的關系,雙方要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彼此的工作特點、形式、時間安排等。通過共同研發(fā)課程推動雙方進一步深入了解,在合作和實踐中持續(xù)成長,形成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更好地為教育服務。

      2.1.2 館校雙方教師動力的準備

      雙方教師充沛的動力是博物館與學校開展良好合作的前提。在實踐中雙方教師存在明顯動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雙方教師缺乏應有的專業(yè)知識。博物館方面,教師雖然精通文博知識,對館內藏品博曉古今,卻缺乏教育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不知如何利用自身專業(yè)知識融入中小學教學。學校方面,教師雖具備相關的教育、管理學生的知識及自身所教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卻缺乏文博知識,對博物館資源不了解,難以將教學與博物館教育課程相聯系。另一方面,雙方教師的時間、精力匱乏。博物館方面,教師工作內容側重于為入館游客提供解說,由于自身能力的問題,對于不熟悉的業(yè)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對與學校合作開放課程的動力明顯不足。學校方面,教師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繁重,課后服務本是額外增加的工作量,還要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進行課程設計,會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要克服這種現象需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設置合理、明確、具體可行的合作目標。目標設置要有雙方教師的參與,雙方齊心協(xié)力共同討論決定。第二,制定能實現目標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成立課程研發(fā)小組,小組成員應在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其自身能力進行選拔。第三,在精神激勵的基礎上設置一定的獎勵措施。課后服務項目是額外的工作量,獎勵應分為兩個層次:對于愿意參加館校合作課程設計的教師給予基礎獎勵,對于參加了課程設計且工作優(yōu)秀的教師應給予高層次的獎勵。第四,設置雙向培訓機制。在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上通過雙向培訓促進雙方的深入了解及相互補充。

      2.1.3 經費、安全方面的保障

      博物館教育納入課后服務內容的實施離不開充足的經費支持。目前,只依靠政府財政撥款支撐館校聯合資源開放的消耗需要是不可行的。課后服務和博物館合作項目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7],其經費來源包括政府的財政支撐、對家長的合理收費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的資助三方面。要確立館校雙方的安全責任主體,切實保障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安全并杜絕事故發(fā)生后的責任推諉等問題。

      2.2 基于STEAM教育視角的課程設計

      從STEAM教育的內涵來看,其具有整合多門學科的綜合性,其跨學科的整合性能夠幫助學生完整和統(tǒng)一地認識世界,STEAM教育是基于問題或某個項目的教學方式,通過在真實的情境下解決問題或完成項目,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提升其創(chuàng)新精神。STEAM教育也是依托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和資源的教育,它需要各科教師、學生以及具有教育服務職能的各種對象的參與[8],這正是在設計博物館與課后服務融合課程時需要遵循的理念。按照杜威的思維五步法開展博物館與課后服務融合課程的設計可以進行如下操作:

      2.2.1 做好課程準備

      課程設計之初博物館要重新認識自身課程資源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成為學生主動認識和探索的場所而不是科學知識垃圾場[9]。學校要明晰課后服務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而非延續(xù),課程設計要從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出發(fā)。其一,考慮現實情況,選擇合適的博物館,比如要考慮其地理位置、資源類型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課程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學段有所區(qū)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因材施教,課程類型要多元化以供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選擇。家庭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這種類型的課程獲得提升,這也是學校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體現。其二,在課程開展之前,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成立不同類型的興趣小組,小組的劃分依據“組內異質”的原則,基于STEAM教育組內成員通過合作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和提高[10]。在組員自身興趣的基礎上根據成員的能力差異、性別、性格特點、人際關系等進行組類劃分。其三,要考量課后服務中博物館課程教材及教具的設計。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fā)現代化教材和教具。例如,開發(fā)數字博物館,利用官方公眾號,以二維碼的形式收錄各種文化產品的介紹,還可以利用3D虛擬打印機展示由于條件限制無法展示的藏品,此外VR技術也是一種呈現文物真實情境的有效形式。其四,學生在學習博物館課程前應做好知識和經驗上的準備。基于STEAM視角,在博物館課程學習前學生應制訂相關學習計劃,做好知識和經驗的儲備,以此加深對博物館課程知識的理解,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2.2 選擇合適的主題和內容

      基于STEAM教育視角,館校合作設計的課程主題要體現學科融合性。研究顯示,學生對館校合作課程的需求側重于知識、實驗和感受[3]。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希望獲得文博方面的相關知識,能以互動的方式與教師就文博知識進行交流,并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主題選擇要調查學生的興趣意向,各科任教師及場館教師應結合小學語文、數學、科學、美術等學科包含的科技、語言、數學、藝術等方面內容設計基于真實情境的主題,使課程內容豐富、有趣,使學生完整、全面地認識事物而非片面地從單一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和事物。

      2.2.3 采用多元化的課程形式

      課后服務時間具有特殊性,應根據學校具體工作靈活轉變課程形式,使課程形式多樣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博物館實地參觀教學,通過參觀實物館藏學生可以獲得更加真實的感受。對于條件有限、難以經常性組織學生去博物館實地參觀的學校,博物館可安排教師帶著教具來學校進行教學。搭乘現代信息技術、AI人工智能技術快車搶占信息教育高地,通過開發(fā)文博類型應用軟件實現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11]。

      2.3 博物館課程融合于課后服務項目的評價機制

      教育行政部門和文博部門應設置具體的評價機制,避免使館校合作教學流于形式。評價主體由文博部門和教育部門協(xié)作組成的評價委員會構成,對博物館課程融合于課后服務的課程計劃及實施結果進行評價。博物館行政管理人員要對場館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學校管理人員要對學校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教師要對學生在課后服務中的博物館課程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業(yè)評價應秉持發(fā)展性原則,強調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非甄別學生的等次?;赟TEAM教育視角,課后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為目標,評價主體應包括教師評價、小組評價以及學生自我評價。課后服務中博物館課程的定位是基于問題或者項目的學習,教師應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或合作者,當學生遇到學習中的困難時,教師可利用自身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為學生提供咨詢和解答服務。針對部分耗時較長、難度較大的課程內容,教師無法持續(xù)關注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tài),因此需要館校雙方的共同參與,以保障評價結果的科學、準確。教師的評價重點應放在學習計劃上,從學生提問的數量和質量、研究方向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基于STEAM教育的博物館課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學生通過學習發(fā)生的某些內隱性的變化如想象力、自信心等特質方面的變化,可通過學生自評進行了解,但由于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尚不成熟,其對自身的評價會存在一定偏頗。因此,小組評價應成為對學生評價的重要補充部分,小組成員在合作研究過程中比較熟悉和了解,更容易進行真實客觀的評價。

      3 結語

      STEAM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其發(fā)展所需的優(yōu)質課程資源還比較匱乏,將博物館教育納入課后服務有利于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符合STEAM教育的發(fā)展需求。要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服務教育和社會,以更加豐富多元的課后服務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猜你喜歡
      館校課程設計博物館
      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推廣實踐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以廣州市為例
      圖書館學刊(2020年8期)2020-09-11 08:12:48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龍鳳元素系列課程設計
      少兒美術(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試論館校合作
      館校合作背景下小學綜合實踐課程開發(fā)——以故宮“陶瓷”主題課程為例
      中國博物館(2018年4期)2018-02-16 07:37:18
      “館校結合”中的兩個“三位一體”——科技博物館“館校結合”基本策略與項目設計思路分析
      中國博物館(2018年4期)2018-02-16 07:37:16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課程設計與開發(fā)
      中小學電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露天博物館
      基于自動化系統(tǒng)的PLC課程設計
      開放大學課程設計與資源開發(fā)
      泸州市| 永安市| 湾仔区| 会同县| 深州市| 荔波县| 运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金门县| 奇台县| 洞口县| 新闻| 平阴县| 佛冈县| 连州市| 莱芜市| 剑川县| 奉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天气| 永春县| 沽源县| 万安县| 神木县| 静安区| 潞西市| 阿勒泰市| 沂水县| 德钦县| 和静县| 萝北县| 桐柏县| 从江县| 漳浦县| 白山市| 鞍山市| 清河县| 盘锦市| 呼伦贝尔市| 高淳县|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