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更彬,王志泉,吳鐘旺
(1.青島科技大學(xué) 機電工程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061;2.山東省化工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天然氣中含有大量酸性氣體、重?zé)N、水、汞等雜質(zhì),進行液化處理時易形成水合物,導(dǎo)致儲罐腐蝕,管道堵塞[1]。硫化氫作為天然氣中主要有害雜質(zhì)[2],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會使大部分的催化劑失效,并且其燃燒后的產(chǎn)物排放到大氣中會形成酸雨,必須予以脫除[3]。
某采油廠采用二乙醇胺(DEA)工藝對天然氣進行脫硫處理,隨著脫硫劑的使用,該廠發(fā)現(xiàn)二乙醇胺由于本身特性,使用時間到達一定年限,設(shè)備對硫化氫的吸收不足,導(dǎo)致天然氣驗收時出現(xiàn)硫含量超標的現(xiàn)象,考慮升級為甲基二乙醇胺(MDEA)。本文對甲基二乙醇胺脫硫化氫工藝進行研究,對比二乙醇胺與甲基二乙醇胺的脫硫效果,為采油廠工藝換代提供實驗數(shù)據(jù)。
天然氣,硫含量23 mg/L、二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CdCl2、冰乙酸、碘化鉀均為分析純;正丙硫醇,化學(xué)純;硫化氫標準樣(純度99.99%);氮氣(純度99.99%);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WY-WK2000型微庫侖綜合分析儀。
實驗流程見圖1。
圖1 溶劑吸收法實驗流程圖Fig.1 Solvent absorption method experiment flow chart1.天然氣進料取樣處;2.凈化天然氣出料取樣處;A.天然氣鋼瓶;B.硫化氫鋼瓶;C.配氣罐;D.脫硫劑儲罐;E.吸收塔;P.壓力表
鋼瓶A內(nèi)裝有標準天然氣氣樣,鋼瓶B中裝有硫化氫標準氣樣,通過調(diào)節(jié)鋼瓶A和鋼瓶B的閥門,將兩種氣樣通入配氣罐C,配制實驗所需要濃度的含硫天然氣氣樣,通過分析配氣罐內(nèi)氣樣濃度,調(diào)節(jié)前端閥門,直到配氣罐檢測氣樣為實驗所需氣樣濃度。配氣罐中的天然氣經(jīng)過流量計進入吸收塔E底部,脫硫劑儲罐D(zhuǎn)采用氮氣加壓將輸送罐中溶液至吸收塔頂部,在吸收塔E內(nèi)部,天然氣與脫硫劑逆流接觸脫除硫化氫氣體,吸收塔出口設(shè)計取樣點,檢測天然氣中硫含量。
1.3.1 硫化氫定性分析 利用CdCl2檢測天然氣中是否含有硫化氫組分[4]。在250 mL的玻璃吸收管中加入100 mL濃度為0.1 mol/L的CdCl2溶液,加入直徑為3 mm的潔凈玻璃珠,以增大氣液接觸面積。將天然氣流速調(diào)整為100 mL/min,通入玻璃吸收管底部,與溶液進行混合,將反應(yīng)后氣體進行放空處理,通氣10 min,結(jié)束實驗。觀察CdCl2溶液中是否存在黃色沉淀,若存在,則說明天然氣中含有硫化氫氣體,進行硫含量測定[5-8]。
1.3.2 總硫含量測定 參照標準《天然氣含硫化合物的測定第4部分:用氧化微庫侖法測定總硫含量》(GB/T 110604—2010)測量總硫含量。
以MDEA溶液為脫硫劑,濃度為20%,10 mL,硫含量為23 mg/L的天然氣為原料氣,空速為1.5 h-1,進行溫度對脫硫影響的研究,以5 h為間隔,當凈化氣高于二類氣要求,即0.2 mg/L時,停止實驗,結(jié)果見圖2。
由圖2可知,溫度為20 ℃時,脫硫效果最好,并且隨著溫度上升,脫硫劑工作時間變短,酸性氣負荷也降低。因為酸堿中和過程為放熱反應(yīng),溫度上升導(dǎo)致正向反應(yīng)速率下降,不利于脫硫劑對硫化氫的吸收。15~30 ℃為理想反應(yīng)條件,取20 ℃為后續(xù)實驗條件。
圖2 溫度對脫硫效果的影響Fig.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desulfurization effect
以MDEA溶液為脫硫劑,硫含量為23 mg/L的天然氣為原料氣,進行脫硫濃度對脫硫反應(yīng)的影響。實驗溫度為20 ℃,原料氣空速為1.5 h-1,工業(yè)用MDEA濃度一般為20%~50%,因此選取20%,25%,30%,35%,40%,45%,50%七個實驗濃度,體積為10 mL,進行實驗。每隔5 h分析一次硫含量,當凈化氣H2S高于二類氣要求,即0.2 mg/L時,停止實驗,結(jié)果見圖3。
圖3 溶液濃度對脫硫效果的影響Fig.3 Effect of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n desulfurization effect
由圖3可知,(1)當MDEA濃度增加時,脫硫時間逐步增加,濃度為15%~45%區(qū)間時,脫硫時間呈線性增加,在45%以后,時間增速放緩,說明在50%濃度之后,再增加溶液濃度,并無明顯效果。因此,脫硫劑理想濃度范圍為40%~50%;(2)在濃度>45%之后,酸性氣負荷增速大幅降低,雖然此時脫硫時間增速只是小幅降低,但考慮到經(jīng)濟價值,選擇MDEA溶液濃度為45%。
2.3.1 天然氣空速對脫硫效果的影響 以MDEA溶液為脫硫劑,硫含量為23 mg/L的天然氣為原料氣,進行原料氣空速對脫硫效果影響實驗。實驗條件:20 ℃,脫硫劑濃度45%,脫硫劑空速為1.0 h-1,原料氣空速由1.0 h-1,以0.5 h-1為步長,增加原料氣空速。脫硫劑與原料氣逆向接觸,調(diào)整空速至設(shè)定值,反應(yīng)持續(xù)25 min,當凈化氣H2S高于二類氣要求,即0.2 mg/L時,停止實驗,結(jié)果見圖4。
圖4 原料氣空速對脫硫效果的影響Fig.4 Effect of raw material space velocity on desulfurization effect
由圖4可知,當脫硫劑空速為1.0 h-1時,原料氣空速至4.5 h-1前都可進行正常脫硫反應(yīng),當空速>4.5 h-1后,由于原料氣在脫硫劑中存留時間過短,脫硫效果較差,考慮采油廠實際情況,選擇1.5~3.5 h-1為理想原料氣空速。
2.3.2 脫硫劑空速對脫硫效果的影響 以MDEA溶液為脫硫劑,硫含量為23 mg/L的天然氣為原料氣,進行天然氣空速對脫硫效果影響實驗。實驗條件:20 ℃,脫硫劑濃度45%,原料氣空速選擇1.5 h-1,脫硫劑空速由0.3 h-1,以0.05 h-1為步長,進行實驗。脫硫劑與原料氣逆向接觸,調(diào)整空速至設(shè)定值,反應(yīng)持續(xù)25 min,當凈化氣H2S高于二類氣要求,即0.2 mg/L時,停止實驗,結(jié)果見圖5。
圖5 脫硫劑空速對脫硫效果的影響Fig.5 Effect of space velocity of desulfurizer on desulfurization effect
由圖5可知,(1)當脫硫劑空速增大時,脫硫劑對硫化氫負荷提高;(2)當脫硫劑空速低時,參與反應(yīng)的脫硫劑較少,不能完成脫硫反應(yīng),當脫硫劑空速>0.45h-1時,即可達到天然氣二類氣標準。綜合考慮,結(jié)合采油廠實際情況,可選擇0.55~1.2 h-1為脫硫劑理想空速。
利用甲基二乙醇胺(MDEA)與二乙醇胺(DEA)兩種脫硫劑對原料氣進行脫硫?qū)嶒?。實驗中若考慮再生系統(tǒng),則工序較為復(fù)雜,且不易實現(xiàn),因此以凈化后天然氣質(zhì)量與脫硫劑工作時間為標準,對MDEA與DEA進行對比實驗。當考慮脫硫劑空速時,此時需不斷加入脫硫劑,導(dǎo)致脫硫時間大大上升,凈化后的天然氣將會一直為合格氣,因此將脫硫劑定量為10 mL,進行實驗,探究兩種脫硫劑的脫硫效果對比。
實驗條件:吸收溫度20 ℃,MDEA與DEA溶液濃度質(zhì)量百分數(shù)45%,體積10 mL,原料氣空速2.5 h-1。每隔12 h分析一次硫含量,當凈化后天然氣的硫含量高于0.2 mg/L,即高于二類氣要求時,停止實驗,結(jié)果見圖6。
圖6 兩種脫硫方法脫硫效果對比Fig.6 Comparison of desulfurization effect between two desulfurization methods
由圖6可知,前144 h,兩種脫硫劑都能完成工作,在第144 h時,二乙醇胺(DEA)首次檢測出硫含量,并且在隨后的48 h中,硫含量逐步上升,第180 h時,硫含量>0.2 mg/L,超過二類氣標準。第240 h時,在甲基二乙醇胺(MDEA)中首次檢測出硫含量,并在隨后的48 h中逐步上升,在第276 h時,硫含量>0.2 mg/L。
實驗說明,甲基二乙醇胺的耐用時間,即第1次監(jiān)測出硫含量的時間比二乙醇胺增加了67%,最終持續(xù)時間,即硫含量大于二類氣要求的時間增加了53%,為采油廠由二乙醇胺工藝升級為甲基二乙醇胺工藝,提供了參考。
根據(jù)某采油廠由二乙醇胺工藝迭代為甲基二乙醇胺的工藝需求,對甲基二乙醇胺進行實驗研究,得出以下結(jié)論:
(1) 甲基二乙醇胺為脫硫劑時,最佳工作溫度范圍為15~30 ℃,最佳濃度范圍為40%~50%,原料氣空速范圍為1.5~3.5 h-1,脫硫劑空速范圍為
0.55~1.2 h-1。工作條件為上述范圍時,可將脫硫劑性能最大化利用。
(2)對甲基二乙醇胺與二乙醇胺進行對比,證明甲基二乙醇胺工作效果大于二乙醇胺,相較于二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初次測得硫化氫時間增加了96 h,增加了67%,最終持續(xù)時間,增加了108 h,整體脫硫效果增加了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