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不僅有袋鼠、考拉等奇特的動物,還有數(shù)千種獨特的植物,這些植物對原住民來說,曾經(jīng)是食物、狩獵捕魚的工具、藥材……筆者曾參加悉尼皇家植物園和新南威爾士州美術(shù)館的原住民歷史文化周活動,深入了解了澳大利亞本土植物對原住民,乃至當代澳大利亞人生活的深遠影響。
悉尼皇家植物園的土著工作人員瑞尼帶著我們走進植物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草樹,只見幾百根細長的綠葉子瀟灑地散落樹干四周,中間有一根一米多長的花柱。瑞尼介紹說,草樹生長十分緩慢,是澳大利亞特有的樹種,已經(jīng)列入保護植物名錄。據(jù)瑞尼介紹,對于土著人來說,草樹全身都是寶。花蜜泡在水里,就是香甜解渴的飲料,花稈可以制作狩獵的長矛。樹干分泌的樹脂可以提煉黏合劑。當年的歐洲殖民者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這種樹脂的實用性,將其用于藥品生產(chǎn),并加工成膠水或清漆。
接著瑞尼帶領(lǐng)我們參觀了另外一種奇特的樹。只見樹頂開著土黃色、毛茸茸的花朵,像是一支支大蠟燭,有些花已經(jīng)結(jié)果,果實形狀和松塔相似。這就是澳大利亞最具特色的植物之一:班克西樹。這種樹非常耐貧瘠的土壤,因為它從土壤中吸收磷肥的能力是其它植物的12倍,憑借粗壯的枝條和發(fā)達的根系,它可以在森林大火中幸存。瑞尼從地上撿起一個毛茸茸的果實,并用它梳頭發(fā),不錯,以前土著婦女就用它做梳子。瑞尼說以前土著人也給果實蘸上油脂,用作照明的火炬。班克西樹的果實木質(zhì)部分木紋獨特,可以做成手工藝品。
瑞尼接著帶我們走過一片空地,地上匍匐長著一片綠油油的菜,三角形的葉片肥大,嫩葉上還有銀色粉狀物。它貌似菠菜,這就是土著人常吃的“野菠菜”??梢詻霭枰部梢猿粗?,維生素含量很高。并且這種野菜適應(yīng)性強,沙地以及各種貧瘠的土壤里都可以快速生長。可以說,澳大利亞的植物養(yǎng)育了原住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植物是澳大利亞土著文化的根之所在。
(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 1.6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