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勝平
(福建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福州 350012)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盵1]當前,青年大學生如何“學馬”“講馬”“信馬”“用馬”,增強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養(yǎng)成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良好習慣,領悟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當前亟需解決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問題。
在大學課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材統(tǒng)一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和專家審議,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時效性和深刻性的特點,但由于該課程學理性較強,政策解讀多,圖文并茂少,許多大學生較難適應課程學習,因而在認識層面上存在以下兩個誤區(qū):一是態(tài)度敷衍、認識不清。一方面,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理論性較強,內容相對枯燥,較難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不配合討論,不完成作業(yè),對待學習敷衍了事,“低頭族”“刷屏族”“手機控”不在少數(shù);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認識上存在誤區(qū),盲目劃清“專業(yè)課”和“公共課”界限,認為該“公共課”涉及歷史和政治方面的理論知識不具有現(xiàn)實性和實用性,拋出所謂“無用論”“過時論”,因而抱著無所謂的學習態(tài)度。二是動力不足、功利性強。許多大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只是“走過場”,能及格不影響畢業(yè)即可,因此學習目的性不強,學習主動性不夠,學習動力不足。另外有部分學生功利性較強,希望通過突擊應付考試獲得高分,以在入黨、評獎、評優(yōu)中占有優(yōu)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真經(jīng)’,‘真經(jīng)’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jīng)’,就要貽誤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盵2]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機統(tǒng)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寶庫。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既要夯實理論基礎, 也要加強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tǒng)一,才能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的自覺性。但是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有部分大學生未能養(yǎng)成“悟原理”的學習習慣,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不熟悉、不理解,無法深入學習和領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局限于識記概念和基本原理,僵化于對基本內容的背誦和理解,一知半解,未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出現(xiàn)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因此,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如何讓大學生更系統(tǒng)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實踐中更好地甄別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和“甩鍋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剔除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不良社會風氣和非主流價值取向,這是當前亟需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正如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寫道,“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睂W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也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要適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不斷增強思維能力,切實融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做到知行統(tǒng)一。
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信息網(wǎng)絡化的大背景下,東西方思潮正以全新的方式相互交融,呈現(xiàn)出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多元化,特別是借助于網(wǎng)絡傳播平臺,信息傳播速度快、具有隱蔽性和滲透性。一部分大學生由于思想尚未成熟、甄別能力欠缺,在網(wǎng)絡世界遨游中輕易汲取了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普世價值觀等西方社會思潮,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過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表現(xiàn)出信心不足。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大學生沒有讀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疏于理解其思想精華和理論經(jīng)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依然停留在應付考核的識記層面,無法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去認識世界。另外,也有一些大學生缺乏辯證思維,缺失思辨能力,未能從全球視野中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發(fā)展,未能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去認識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演變過程,只看現(xiàn)象不看本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呈現(xiàn)出“形而上學”的思維習慣。
大學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后備力量,他們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又具備快速傳播信息的能力。如何做到寓教于樂,積極引導大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是亟需了解和探究的問題。
1.研讀經(jīng)典,營造學習氛圍。大學生“學馬”“信馬”就要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義,掌握理論真諦,建構和完善知識體系,初步奠定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皩W馬”就是要發(fā)揮認識主體的作用,要多讀書、讀好書,多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的書籍,例如《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哲學的貧困》《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等;多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特別是多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住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這個重要方法,真正學懂、學透、學通,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雖然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逐步推進和深化的過程,但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和營造學習氛圍可以認識客體對主體產(chǎn)生積極影響,從而激發(fā)和調動起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情和動力[3]。近年來,許多高校紛紛成立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讀書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社、“青馬社”等學生社團,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拓展了第二課堂,使閱讀經(jīng)典蔚藍成風。這些社團開辟了固定學習場所,提供馬克思主義理論經(jīng)典作家的經(jīng)典書籍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jīng)典文獻,力求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方式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政治思想基礎。
2.以賽促學,激發(fā)學習熱情。人們認識一定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只是書本上的學問,潛心研讀經(jīng)典,可以了解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要掌握和領悟其精神實質則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已經(jīng)認識到的規(guī)律來辦,在實踐中再加深對規(guī)律的認識,而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2]近年來,許多高校在加強大學生自主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敢于打破陳規(guī)、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積極探索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新方式、新途徑,既有傳統(tǒng)的專題辯論、知識競賽,又有創(chuàng)新的電視知識競賽。例如,福建省從2017年舉辦了第一季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馬’當先”電視知識競賽,迄今為止已舉辦了四季,這種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二課堂的教學形式在全國是首創(chuàng)。類似的寓教于樂活動突出以賽促學,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與感染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與熱情,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深悟透。因此,理論的終極意義在于能夠指導行動,與其夸夸其談所學的正確理論,不如付諸于真正的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4]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同樣沒有止境,學習理論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不能帶有功利性,而是為了解決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
1.內化于心,吸收知識養(yǎng)分。大學生學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切忌把學習流于形式,走過場,要把學習當成一種自覺,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通過日積月累,逐漸吸收馬克思主義的養(yǎng)分,形成思想理論的積淀。一方面,知識的積淀需要實踐中去吸收和深化。通過引導和組織大學生開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在實踐中理解、消化和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諦,而且還能進一步厘清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檢驗學習方法,及時補足“短板”,優(yōu)化學習技巧,并在實踐中適時融入新思想,積極主動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21世紀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另一方面,知識的吸收需要不斷的思考,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認知與思考的過程?!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積累的知識也難以吸收和消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去思考其蘊含的博大精深的經(jīng)典理論,既要思考其形成、成熟和發(fā)展的歷史背景,也要思考其所具有的現(xiàn)實依據(jù)和實踐意義,才能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學、真知、真懂。
2.外化于行,增強辯證思維。學習貴在學深、悟透,注重實效,勇于實踐。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就要堅持實踐決定認識,才能實現(xiàn)認識運動的“第一次飛躍”。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若僅局限于“第一次飛躍”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xiàn)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即理論認識指導實踐,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真用是真學、真懂、真信的動力和源泉。只有真用,才會增強青年學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既要“學中做”,也要“做中學”,在實踐中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認識,從而不斷增強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校、干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理論學習中心組等都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5]。大學生要“信馬”“用馬”,以信仰指引人生道路,彰顯新時代的弄潮兒,就不能僅僅局限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還要善于宣傳馬克思主義,特別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忠誠的守護者。
1.真學真信,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具有長期性,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就要突破傳統(tǒng)學習模式的弊端,避免被動性,杜絕功利性,突出主動性,做到真學真信。一方面,要因勢而新。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內國際形勢,要結合社會新變革,適應新媒體學習生活的新常態(tài),轉變學習理念,拓展學習視野,改進學習方法,以馬克思主義立場去體會、領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以辯證的思維去研判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另一方面,要扣好扣子。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盵6]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是要引導大學生堅定正確立場、樹立科學信仰,扣好人生第一??圩?。
2.知行合一,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學以致用,是踐行馬克思主義的集中體現(xiàn)。大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積極搭建社團和媒介兩大平臺:一是設立專業(yè)社團,發(fā)揮學生群體的輻射功能。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工作需要群策群力,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自主學習,突出寓教于樂的效果。近年來,許多高校成立了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社等學生社團,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活動的載體和溝通、交流的渠道;二是引入新媒體,發(fā)揮傳播平臺的拓展功能。當前,電腦、手機、數(shù)字電視機等已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學習交流工具,微信、微博、QQ等傳播平臺具有交互性、靈活性等優(yōu)勢,搭建以上平臺能進一步挖掘大學生學習潛能,拓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既有利于突破學習瓶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可以不斷深入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