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波 合肥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肥東分中心
瀝青路面屬于我國公路常見的路面形式,由于受到了車輛荷載和自然因素的長期作用,路面材料比較容易產生老化的問題。要是還是選擇傳統(tǒng)的養(yǎng)護措施,難以滿足公路養(yǎng)護管理需求。在瀝青路面養(yǎng)護施工的時候,通過使用就地熱再生技術,能夠有效地應對路面病害,而且可以充分地使用舊路面材料,節(jié)省資源的消耗,減少施工成本。所以需要高度重視對于就地熱再生技術的使用,增強技術水平,完善施工工藝。
根據(jù)施工場地,熱再生可分為兩類,即植物混合熱再生和局部地熱再生。廠拌熱再生是指先對舊路面進行碾磨,然后將碾磨后的舊材料運至拌和站,通過破碎、篩分等一系列工序將舊材料、新瀝青、骨料、水等材料均勻混合,形成再生混合料,并按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進行施工。地熱再生是指在施工現(xiàn)場通過專用機械設備對路面進行加熱軟化,然后按照設定的配合比對再生劑、新瀝青和骨料進行碾磨、均勻添加和混合,形成再生混合料后,對路面進行攤鋪和碾壓,從而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抑制和治理路面病害。
瀝青油含量降低,膠質和瀝青質含量增加,是瀝青老化的根本原因。在舊瀝青中加入適量的新瀝青材料和再生劑,混合均勻,即可形成再生瀝青。這種材料在性能上比普通瀝青材料更具優(yōu)勢。地熱再生技術是在瀝青再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指通過專用設備對瀝青路面進行加熱、碾磨和再拌和,以達到修復路面病害的目的的施工技術。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的基本理論是全連接彈性系統(tǒng)。如果層間連接不好,層間剪應力將大大增加。地熱再生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xiàn)舊路面與路面再生層之間的熱連接,改善路面級配,降低空隙率。根據(jù)原路面級配恢復設計,可以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延緩瀝青路面的反射裂縫。地熱再生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控制裂縫或延遲,充分利用工程材料,實現(xiàn)節(jié)能環(huán)保。
為了優(yōu)化瀝青路面地熱再生施工工藝,必須對施工過程進行量化。在具體施工中,可借助加熱器將瀝青集料加熱至標準溫度,再利用加熱銑床加熱翻松,將松散的瀝青集料收集并放入攪拌裝置。同時用自卸汽車添加再生劑和新瀝青骨料,用混合瀝青均勻攤鋪路面,并用壓路機壓實。瀝青路面地熱再生施工技術的類型有成型、再拌和型和加固型。
(1)成型過程借助加熱器對路面進行加熱和軟化,通過試驗全面掌握路面原材料,根據(jù)原材料明確再生劑的種類和用量,并使用平行松動耙對噴灑再生劑的加熱路面進行松動。
在再生熱路面上攤鋪少量新瀝青混合料,將新舊瀝青集料混合,并采取一次性壓實措施形成路面。根據(jù)病害處理效果,整形型適用于路面車轍、表面沉陷、松散、麻面、網裂等病害。
(2)在復拌施工過程中,路面加熱器用于加熱和軟化路面;路面采用平行松耙翻松,加入外加劑,收集松散瀝青骨料;提升機用于將瀝青骨料運輸至攪拌機進行重新加熱和攪拌。瀝青集料拌和均勻后,用攤鋪機進行路面瀝青攤鋪;當采用壓路機碾壓路面時,需要優(yōu)化原路面的瀝青材料或補充瀝青含量時,應選擇再拌和工藝,最終路面為磨耗層。
(3)鋼筋類型細分為優(yōu)化鋼筋和基本鋼筋。前者是施工工藝的綜合優(yōu)化。后者以成型類型為基礎,增加新瀝青集料的摻量,提高成型瀝青路面的標高,并在路面層上攤鋪新瀝青混合料,形成防護效果。
根據(jù)病害處理效果,本加固工藝適用于輕度車轍、重度車轍、麻面、路面裂縫、路面下沉、微面剝落、橋頭跳車、瀝青薄層的處理。與前兩種工藝相比,加固工藝將增加新瀝青骨料的用量和原有路面的厚度,并可更新路面標高,提高路面承載力。
某國省干線公路工程于2004 年建成投入使用,2014 年時對瀝青混凝土路面進行預防性養(yǎng)護,采用稀漿封層工藝進行處理,但從實際情況看,這次預防性養(yǎng)護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通過對該路段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路面局部沉陷,坑槽嚴重積水,稀漿封層大面積脫落。因國省干線公路的車輛行駛速度較快,為確保交通安全與行駛舒適性,必須對該路段進行重點養(yǎng)護。結合路面的現(xiàn)狀,經過研究后,決定在養(yǎng)護過程中采用就地熱再生技術。下面重點對該路段養(yǎng)護中就地熱再生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
施工前,先做好施工區(qū)域的交通管制工作,并對施工機組的運行情況進行詳細檢查,保證機械運轉正常。同時,要清理干凈原路表,不得存有雜物、垃圾等。
(1)針入度是指瀝青集料的粘度。在具體的測試活動中,必須將探頭與特定負載的作用結合起來,科學地控制相關的溫度和時間。試驗中探頭的穿透深度與瀝青一致,單位為0.01mm。
瀝青的針入度越小,瀝青集料的粘度和硬度越高;貫入值越大,瀝青的粘度和硬度越低。在實驗研究中,負載為50g,探針和連桿的重量為50g,總試驗重量為100g,水浴溫度為25℃,保持時間為1.5h,穿透時間為5s。試驗研究是在不同再生劑用量中加入AC-13 和SMA-13 舊瀝青集料,提取老化瀝青,分析再生劑用量,避免影響再生瀝青集料的針入度。結果表明,再生劑的加入量越大,再生瀝青集料的針入度值越高。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再生劑將軟化老化瀝青,降低瀝青粘度。
(2)延性是指瀝青集料的一種延性。當瀝青受到外部荷載壓力時,它會變形,但不會損壞路基結構。在試驗活動中,瀝青樣品應在不同溫度條件下以相應的拉伸速率拉伸,瀝青的斷裂距離為延性值。試驗溫度為10℃,將瀝青試樣置于水浴中恒溫2h,然后以1cm/min 的拉力進行試驗,并做好記錄。試驗結果表明,隨著再生劑用量的增加,再生瀝青集料的延性將繼續(xù)提高,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瀝青延度越高,公路的后期使用性能越好。
再生混合料主要采用舊路面材料,現(xiàn)場再生施工過程中按比例加入再生添加劑和新拌瀝青混合料。通過對原路面瀝青材料的取芯鉆探和取樣,為確定再生劑和新骨料的摻量提供了參考依據(jù)。鉆芯取樣后,將上層與芯樣分離,提取篩選后確定級配和瀝青集料比。經分析確定,原路面上層瀝青含量為5.2%,新骨料采用粒徑分別為0~3mm、5~10mm、10~19mm的石灰石碎石。
通過對原始路面芯樣的分析,得出路面結構上層混合料級配細,細骨料含量多,粗骨料含量少的結論。為了提高上層的使用性能,調整原路面混合料的級配,并添加適量的新拌瀝青混合料。選用的新材料粗骨料含量高,骨架結構穩(wěn)定,可彌補原路面混合料級配細造成的穩(wěn)定性不足。同時,路面調查結果表明,路面結構中存在嚴重的車轍,表明原路面上部結構的高溫穩(wěn)定性不足。結合路面病害和地熱再生施工要求,確定新材料摻量為再生混合料質量的12%。新拌瀝青混合料應為重型普通瀝青,瀝青集料比為4.7%。
(1)當所有準備工作全部完畢,加熱設備按照預先設定好的順序前進,以熱輻射的方式對原路面進行加熱處理,這樣能夠防止溫度過高燒焦路面的情況發(fā)生。當加熱墻點燃以后,相關人員應對加熱墻進行檢查,看其是否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要對碎石進行觀察。熱再生機組向前行進的過程中,行駛導桿應沿著預先確定好的標線前進,不得偏離,行進途中不可隨意轉向或改變速度。
(2)熱再生機組在原路面上開始加熱,在這一過程中,應對加熱工藝進行控制,加熱車輛應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施工速度,保持勻速的狀態(tài)向前行進,并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縮短車輛的距離。為減少熱量散失,可在車底與車輛之間的空隙處加裝保溫板,以此來確保加熱溫度。該路段原本的微表處較厚,為使加熱達到預期效果,用四臺車輛進行加熱處理。
攤鋪機與復混機同時施工,行駛速度一致,盡量縮短安全距離。攤鋪時,攤鋪溫度應控制在120℃~125℃,以保證中上層具有良好的熱粘合性能。攤鋪應始終堅持連續(xù)、均勻、緩慢施工的原則,嚴禁中途停車。如果混合料分離或鋪設不均勻,需要及時處理。如果攤鋪不滿足施工要求,可適當調整,攤鋪速度一般控制在1.5~4.0m/min,并初步完成找平工作,用夯錘進行路面找平,保證壓實度在85%左右。與新瀝青混合料相比,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溫度較低,可增加熨平板的振動功率,盡可能提高壓實度,降低散熱速度。為保證縱縫平整,必須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松鋪系數(shù)。
對于地熱再生施工,壓路機的壓實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即第一壓力、第二壓力和最終壓力。當初始壓力大于12t 時,振動壓路機可進行2~3 次施工,其中靜壓1 次,振動壓路機2~3 次,碾壓速度2.0~2.5km/h,溫度不低于120℃。碾壓4~6 遍,采用25t 以上的膠輥碾壓。碾壓速度為4.0~5.0km/h,溫度不低于110℃,最終壓實次數(shù)可超過2~3次。路面應采用12t 以上的振動壓路機壓實,以有效壓實路基。在路基碾壓的整個過程中,路面再生層應始終保持濕潤,但應控制水量。
在該路段采用就地熱再生技術進行養(yǎng)護施工中,確保熱再生的整體質量尤為重要,因此,分三個階段加強質控,即施工開始前路況巡視檢查與試驗,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施工結束后進行觀測。在上述三個階段中,施工過程的控制是確保質量的關鍵,除對相關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如實記錄外,還應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按照分析所得的結果,對后續(xù)的熱再生施工進行指導。要對再生混合料進行馬歇爾試驗,試驗指標應與原路面的馬歇爾試驗指標進行比較,以此為依據(jù)對再生混合料的質量進行檢驗,對路面的改善狀況進行評價。除此之外,還應對熱再生后的路面外觀、接縫進行檢查,可以采用目測的方法,接縫必須平順。攤鋪時,應對再生混合料的溫度進行隨時檢查,可通過紅外線溫度計進行檢測,溫度應保持在110℃以上,最高控制在190℃以內。再生劑的加入量應每天檢查一次,確保與設計要求相符。
綜上所述,運用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開展公路養(yǎng)護工作,應注重優(yōu)化施工流程,科學制備再生瀝青集料,合理控制再生瀝青的針入度、軟化點、延度、最佳摻量等,明確再生瀝青相關參數(shù)指標。科學控制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級配比,做好試驗路段驗證工作,嚴格控制公路養(yǎng)護施工質量,順利完成公路養(yǎng)護工作,保障路面行駛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